對於沮授的請求,袁譚不假思索就予以了拒絕。
留在這裏盯著徐榮,隻會徒勞無功,他更多的是想表現自己。
至於夏侯安,不過是用了些偷雞摸狗的手段,算不得什麽大本事,袁譚不怵分毫。
沮授卻不這麽認為,在他看來,夏侯安心思狡詐,袁譚未必是其對手。
“監軍說過,徐榮善戰之將,連曹操、孫堅都敗在他的手上,這些時日我亦在他手上吃了不少苦頭,監軍若走,我如何能敵?”
袁譚以退為進的說辭,令沮授不得不重新思量起來,想想也是,萬一袁譚留在這裏有個好歹,即便勝了夏侯安,他又如何迴去向主公袁紹複命?
若是全軍迴援,那這些天的努力和近在咫尺的勝利必將付諸東流,且免不了招人恥笑。
在袁紹帳下,可少不了想看他出醜和落井下石之人。
思來想去,沮授還是選擇了妥協,由袁譚率軍迴援,他則繼續坐鎮於此。
“大公子若是執意要去,須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袁譚一聽有戲,當即應下:“監軍且說,我自當聽從。”
沮授示意袁譚稍候。
不久,便有一名青年軍官走入軍帳。
見到袁譚、沮授,青年軍官抱拳見禮:“行軍司馬辛毗,見過將軍、監軍。”
對於辛毗,袁譚留有印象。
早在父親袁紹舉兵討董時,辛評就攜帶其弟辛毗前來投奔,後來在奪取冀州時,辛評與高幹、荀諶、郭圖等人聯合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因此立下大功,一舉成為了父親帳前的重要謀士。
至於其弟辛毗,倒是事跡平平。
此番出兵青州,也是在其兄長的多次舉薦下,才得以出任行軍司馬之職。作戰期間,辛毗也隻是盡職盡守,未曾有過突出功績。
所以袁譚不太懂,這個時候喚辛毗來此作甚。
沮授卻道:“大公子若要迴援,須帶佐治同行,且納其言。”
這就是他的條件。
對於辛毗,沮授尤為看好,並且打算在平定青州以後,迴去就向袁紹進行舉薦。
辛毗其才,勝於其兄數倍。
這是沮授在觀察之後,所得出的結論。
袁譚對此未曾放在心上,不就多帶個人嗎,隻要能夠領兵殺迴去,就算再多帶幾個,他也一樣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為確保萬一,沮授將戰鬥力和編製保存較好的五千人交到袁譚手裏,想以此買個保險。
袁譚也不推辭,不等天色亮明,就率領兵馬急匆匆的殺向營陵。
而在溉水這裏,經過數天的日夜趕工,原先的河岸已經被加高到七八丈的高度,囤積的河水此刻正來迴打漩,波濤洶湧。
勞累數日的夏侯安等人也已經迴到郡城,本想好生歇息一陣,結果不久便得知了袁譚迴軍的消息。
信上說,讓王修再堅持兩日,援軍很快就能抵達。
而且,是袁譚親率兵馬迴援。
這使得夏侯安頗為興奮。
於是不顧疲累的披上甲衣,重返溉水點兵。
與上一次的背籮筐、扛鋤頭相比,此番出動,皆是全副武裝。
來到溉水,夏侯安不再遮遮掩掩,將計劃全盤托出。
這些天,之所以廢寢忘食的加固溉水,為的就是將袁譚引至此處,然後掘堤口以淹袁軍。
“屆時,將由我作為先鋒前去攔截袁譚,並將其誘往溉水。”
夏侯安說出這話的時候,在場諸人皆是一怔,繼而紛紛出言阻止,表示此舉過於兇險,夏侯安身為主將,還是應該留在這裏坐鎮指揮為好。
夏侯安搖則是頭,如果我不去,袁譚未必會輕易上套。
眾人正欲再勸,夏侯安陡然一喝:“夏侯恩聽令!“
夏侯恩身體一顫,當即上前拱手抱拳,聲音洪亮的大喊:“末將在!”
“我予你兩百兵馬,埋伏於道口,待我將袁譚引誘過來,你再殺出,繼續向裏引誘,記住,隻許敗,不許勝。”
“末將領命!”
夏侯恩大聲應下。
隨即夏侯安又喊:“許褚。”
“某在!”
許褚甕聲應道。
夏侯安予他任務:“你領兩百兵馬守住河口,望見咱們的人撤迴,立刻將其送上河岸,然後等我一同返迴。”
“領命!”
許褚沉聲應下。
“大哥,我呢我呢!”
見沒點到自個兒,夏侯傑不甘落後的跳出來問道。
對於這個一根筋的小老弟,夏侯安不敢予以重任,但也象征性的給了一個任務:“你隻管守在河壩,到時聽我命令,掘開堤口,給追擊而來的袁軍好好的泡個涼水澡。”
“好叻!”
得到命令的夏侯傑霎時喜笑顏開。
吩咐完後,夏侯安又掃視一圈眾人,隻見每個士卒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眼窩也是黑黢黢的一圈,有些人站著都快要睡著,但卻沒人喊要歇息。
辛苦這麽多天,成敗在此一舉。
都是好樣的!
夏侯安心中默默說著。
他本打算下令讓士卒們休息片刻,然則斥候卻報,說是袁軍將至,距此隻剩十裏不到。
比想象中來的要快!
夏侯安眉頭一沉,照此行軍速度,不出兩個時辰,就能抵達溉水。
於是讓眾人依照計劃行事,他也強振精神,率先領兵出戰。
另一邊,從都昌趕來的袁譚也是馬不停蹄。
此時,已是酉時將近。
冬天的黑夜來得更早,所以也要更早的做好打算。
前麵不遠便是溉水,取水方便,所以辛毗建議就在此處駐營下寨。況且,這裏距離營陵城已然不遠,夏侯安如今身在何處還尚未可知,冒夜行軍恐有伏擊,如果實在擔憂,也可先派人前去偵查,與城內的王修互通消息。
袁譚本來的打算是想一鼓作氣的殺到城下,可辛毗所言,似乎也不無道理,權衡思量之下,他決定聽從辛毗的建議。
可就在此時,異變突起。
斜地裏的小道上忽地殺出一彪人馬,為首者胯馬攥刀,身披銀甲白袍,一張令人憎惡的帥氣麵龐上盡是狂妄和囂張:“袁譚小兒,你家爺爺在此,還不速速過來領死!”
留在這裏盯著徐榮,隻會徒勞無功,他更多的是想表現自己。
至於夏侯安,不過是用了些偷雞摸狗的手段,算不得什麽大本事,袁譚不怵分毫。
沮授卻不這麽認為,在他看來,夏侯安心思狡詐,袁譚未必是其對手。
“監軍說過,徐榮善戰之將,連曹操、孫堅都敗在他的手上,這些時日我亦在他手上吃了不少苦頭,監軍若走,我如何能敵?”
袁譚以退為進的說辭,令沮授不得不重新思量起來,想想也是,萬一袁譚留在這裏有個好歹,即便勝了夏侯安,他又如何迴去向主公袁紹複命?
若是全軍迴援,那這些天的努力和近在咫尺的勝利必將付諸東流,且免不了招人恥笑。
在袁紹帳下,可少不了想看他出醜和落井下石之人。
思來想去,沮授還是選擇了妥協,由袁譚率軍迴援,他則繼續坐鎮於此。
“大公子若是執意要去,須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袁譚一聽有戲,當即應下:“監軍且說,我自當聽從。”
沮授示意袁譚稍候。
不久,便有一名青年軍官走入軍帳。
見到袁譚、沮授,青年軍官抱拳見禮:“行軍司馬辛毗,見過將軍、監軍。”
對於辛毗,袁譚留有印象。
早在父親袁紹舉兵討董時,辛評就攜帶其弟辛毗前來投奔,後來在奪取冀州時,辛評與高幹、荀諶、郭圖等人聯合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因此立下大功,一舉成為了父親帳前的重要謀士。
至於其弟辛毗,倒是事跡平平。
此番出兵青州,也是在其兄長的多次舉薦下,才得以出任行軍司馬之職。作戰期間,辛毗也隻是盡職盡守,未曾有過突出功績。
所以袁譚不太懂,這個時候喚辛毗來此作甚。
沮授卻道:“大公子若要迴援,須帶佐治同行,且納其言。”
這就是他的條件。
對於辛毗,沮授尤為看好,並且打算在平定青州以後,迴去就向袁紹進行舉薦。
辛毗其才,勝於其兄數倍。
這是沮授在觀察之後,所得出的結論。
袁譚對此未曾放在心上,不就多帶個人嗎,隻要能夠領兵殺迴去,就算再多帶幾個,他也一樣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為確保萬一,沮授將戰鬥力和編製保存較好的五千人交到袁譚手裏,想以此買個保險。
袁譚也不推辭,不等天色亮明,就率領兵馬急匆匆的殺向營陵。
而在溉水這裏,經過數天的日夜趕工,原先的河岸已經被加高到七八丈的高度,囤積的河水此刻正來迴打漩,波濤洶湧。
勞累數日的夏侯安等人也已經迴到郡城,本想好生歇息一陣,結果不久便得知了袁譚迴軍的消息。
信上說,讓王修再堅持兩日,援軍很快就能抵達。
而且,是袁譚親率兵馬迴援。
這使得夏侯安頗為興奮。
於是不顧疲累的披上甲衣,重返溉水點兵。
與上一次的背籮筐、扛鋤頭相比,此番出動,皆是全副武裝。
來到溉水,夏侯安不再遮遮掩掩,將計劃全盤托出。
這些天,之所以廢寢忘食的加固溉水,為的就是將袁譚引至此處,然後掘堤口以淹袁軍。
“屆時,將由我作為先鋒前去攔截袁譚,並將其誘往溉水。”
夏侯安說出這話的時候,在場諸人皆是一怔,繼而紛紛出言阻止,表示此舉過於兇險,夏侯安身為主將,還是應該留在這裏坐鎮指揮為好。
夏侯安搖則是頭,如果我不去,袁譚未必會輕易上套。
眾人正欲再勸,夏侯安陡然一喝:“夏侯恩聽令!“
夏侯恩身體一顫,當即上前拱手抱拳,聲音洪亮的大喊:“末將在!”
“我予你兩百兵馬,埋伏於道口,待我將袁譚引誘過來,你再殺出,繼續向裏引誘,記住,隻許敗,不許勝。”
“末將領命!”
夏侯恩大聲應下。
隨即夏侯安又喊:“許褚。”
“某在!”
許褚甕聲應道。
夏侯安予他任務:“你領兩百兵馬守住河口,望見咱們的人撤迴,立刻將其送上河岸,然後等我一同返迴。”
“領命!”
許褚沉聲應下。
“大哥,我呢我呢!”
見沒點到自個兒,夏侯傑不甘落後的跳出來問道。
對於這個一根筋的小老弟,夏侯安不敢予以重任,但也象征性的給了一個任務:“你隻管守在河壩,到時聽我命令,掘開堤口,給追擊而來的袁軍好好的泡個涼水澡。”
“好叻!”
得到命令的夏侯傑霎時喜笑顏開。
吩咐完後,夏侯安又掃視一圈眾人,隻見每個士卒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眼窩也是黑黢黢的一圈,有些人站著都快要睡著,但卻沒人喊要歇息。
辛苦這麽多天,成敗在此一舉。
都是好樣的!
夏侯安心中默默說著。
他本打算下令讓士卒們休息片刻,然則斥候卻報,說是袁軍將至,距此隻剩十裏不到。
比想象中來的要快!
夏侯安眉頭一沉,照此行軍速度,不出兩個時辰,就能抵達溉水。
於是讓眾人依照計劃行事,他也強振精神,率先領兵出戰。
另一邊,從都昌趕來的袁譚也是馬不停蹄。
此時,已是酉時將近。
冬天的黑夜來得更早,所以也要更早的做好打算。
前麵不遠便是溉水,取水方便,所以辛毗建議就在此處駐營下寨。況且,這裏距離營陵城已然不遠,夏侯安如今身在何處還尚未可知,冒夜行軍恐有伏擊,如果實在擔憂,也可先派人前去偵查,與城內的王修互通消息。
袁譚本來的打算是想一鼓作氣的殺到城下,可辛毗所言,似乎也不無道理,權衡思量之下,他決定聽從辛毗的建議。
可就在此時,異變突起。
斜地裏的小道上忽地殺出一彪人馬,為首者胯馬攥刀,身披銀甲白袍,一張令人憎惡的帥氣麵龐上盡是狂妄和囂張:“袁譚小兒,你家爺爺在此,還不速速過來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