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周圍百姓全傻眼兒了,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還有不要的?
夏侯安也是愣了一下,看這男人打扮,不像是有錢的主,而且他既然肯出來挑戰,就說明他對金餅是有需求的,現在金餅到手反而說不要了,當真是叫人奇怪。
於是夏侯安問:“那你想要什麽?”
麵對投來的目光,男人拱了拱手,直言道來:“縣尊大人,某鬥膽懇求,用這金餅向您換取糧食。”
夏侯安心中恍然,這家夥倒挺聰明!
都昌城遭賊寇劫掠之後,已是廢城一座,城內原有的各類店鋪全被洗劫一空,金餅即便拿來也是沒用,還不如換取糧食保命,起碼能管飽好一陣子。
如若是在和平年代,糧食不算什麽值錢玩意兒,但現在是漢末,黃巾起義之後,地方上的戰爭大大小小幾乎沒有停歇,糧食成了硬通貨,匱乏的地方甚至已經賣到了數十萬錢一石。
不然的話,哪會有這麽多的流民?
對於男子所提之要求,夏侯安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下來,他本就是要立信於民間,如今這麽多人看著,他自是不能小氣,朝男人爽朗一笑:“既如此,便予你百石(dan四聲)如何?”
百石!
圍觀的百姓們震驚了。
要知道,成年人一個月的食量,也就在一石五鬥到兩石之間。百石糧食,如果一個人吃的話,節省著點,足以吃上七八年了!
隻搬一塊石頭,就能換來這麽多的糧食,起初不信的都昌百姓此刻恨不得拿拳頭錘死自己。
然則斷腕男人在聽到百石糧食之後,也是驚了一陣兒,顯然是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縣太爺會有如此大的手筆,但在他迴過神來以後,卻是搖頭婉拒:“縣尊好意某已心領,隻是這搬運石頭非為難事,不過舉手之勞。百石之糧,某受之有愧,實在不敢多要,隻乞兩鬥即可。”
不管是態度還是語氣,皆是尤為誠懇。
起初聽到金餅換糧的要求,夏侯安還以為這個男子是在耍小聰明。如今聽到這番言論,饒是臉皮比城牆還厚的他也不禁報以羞赧,實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對此,夏侯安也不繼續勉強。
很快,便有士卒將稱量好的兩鬥糧食,用布袋裝好,交到男人手裏。
盯著那不大的布口袋,百姓們皆是雙目炙熱,活似一群餓狼。
“縣尊大人,還有石頭嗎,俺也想搬,搬多少都行!俺不要金餅,給我兩鬥,不,半鬥糧食就行!”
有人憋不住的喊了起來。
在這一聲唿喊之後,接下來是死水般的沉寂。
城樓上的百姓無不看向夏侯安,飽含渴望的眼神中,似是在期盼著什麽。
夏侯安所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從現場百姓的狀態來看,已然是對他產生了信任。
“金餅隻有一塊,不過糧食嘛……”
他故意拖長了尾音,在百姓們千唿萬喚、急不可耐的眼神中,終於給出了答案且擲地有聲:“管夠!”
於是,城樓上歡唿一片。
隨後,夏侯安又命人取來簿冊,為這些百姓挨個登籍注冊。至於具體事宜,待商榷之後,再由太史慈總攬負責。
走下城樓,迴想起昨天初見時百姓們的惶恐,再到今天已經備受百姓推崇,如此大的轉變,竟隻用了一天時間。
走在夏侯安身邊的禰衡不禁感歎:“將軍真神人也!”
然則夏侯安根本不吃禰衡的彩虹屁,隻說這是當年商鞅用過的法子,自己不過是加以借鑒罷了。
禰衡卻道,法子雖老,管用就行。
夏侯安沒理他,心中想的是,下一步作何打算。
大的方向把握不住,那就從小的方向來講。
衣食住行,這是人的基本需求。
如今正處夏季,對衣物的需求不高;城內空房諸多,住也不用擔心;至於行,這些百姓肯留在城內,肯定都是衷於故土,不會輕易走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糧食,而且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
從營陵走的時候,孔融慷慨贈予了五千石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即便豢養城中百姓,也能管上好一陣子。
短時間內,應該問題不大。
如何讓這些百姓自給自足,繼而使自己也跟著發家致富?
這才是夏侯安當前要思考的問題。
來的時候,夏侯安一路看過,田地裏的莊稼早就被踐踏壞了,好多田土淪為荒田,今年的穀物肯定是顆粒無收。
也就是說,要種莊稼,隻能等到明年。
土豆、玉米、番薯這些高產量的農作物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即使有的話,也可能是在大洋彼岸,以夏侯安的目前能力,根本鞭長莫及。
但要說就這麽眼巴巴的幹等到明年,夏侯安肯定不幹,他準備派禰衡去找孔融借些瓜果種苗,例如冬葵、崧、葫蘆、蔓青等等,這些蔬菜瓜果易活,現在種,快的話深秋時節就能開吃。
除此之外,肉類也得有,牛羊這些貴重的就不要了,豬啊狗啊以及雞鴨這些賤禽,可以多整些迴來,先不忙著吃,把繁殖搞起來。
以禰衡和孔融的關係,應該能要到不少。
當天晚上,夏侯安就將這想法與禰衡說了。
起初禰衡是不情願的,倒不是幹不了,而是他覺得像這樣的小事,根本不配自己親自前往,簡直大材小用。
夏侯安心道:你要不去,孔融估計隻會拔根吊毛給我。
於是違心的和禰衡講起了道理,連哄帶騙,又誇又捧。
“一幫大老粗,沒你會說話,你是世間大才,任重道遠,舍君其誰……”
一番嘴炮下來,愣是把禰衡忽悠瘸了。
第二天一早,曹昂率領五百士卒,護送禰衡出發。
臨行之前,曹昂頗為擔憂。
城內本就兵力無多,這一走,他又帶去將近半數,萬一有賊寇前來,僅憑城內這點兵力,怕是難以堅守。
然而夏侯安壓根兒沒有放在心上,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讓曹昂盡管放心。心說,這麽個破城,有誰稀罕來?
夏侯安也是愣了一下,看這男人打扮,不像是有錢的主,而且他既然肯出來挑戰,就說明他對金餅是有需求的,現在金餅到手反而說不要了,當真是叫人奇怪。
於是夏侯安問:“那你想要什麽?”
麵對投來的目光,男人拱了拱手,直言道來:“縣尊大人,某鬥膽懇求,用這金餅向您換取糧食。”
夏侯安心中恍然,這家夥倒挺聰明!
都昌城遭賊寇劫掠之後,已是廢城一座,城內原有的各類店鋪全被洗劫一空,金餅即便拿來也是沒用,還不如換取糧食保命,起碼能管飽好一陣子。
如若是在和平年代,糧食不算什麽值錢玩意兒,但現在是漢末,黃巾起義之後,地方上的戰爭大大小小幾乎沒有停歇,糧食成了硬通貨,匱乏的地方甚至已經賣到了數十萬錢一石。
不然的話,哪會有這麽多的流民?
對於男子所提之要求,夏侯安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下來,他本就是要立信於民間,如今這麽多人看著,他自是不能小氣,朝男人爽朗一笑:“既如此,便予你百石(dan四聲)如何?”
百石!
圍觀的百姓們震驚了。
要知道,成年人一個月的食量,也就在一石五鬥到兩石之間。百石糧食,如果一個人吃的話,節省著點,足以吃上七八年了!
隻搬一塊石頭,就能換來這麽多的糧食,起初不信的都昌百姓此刻恨不得拿拳頭錘死自己。
然則斷腕男人在聽到百石糧食之後,也是驚了一陣兒,顯然是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縣太爺會有如此大的手筆,但在他迴過神來以後,卻是搖頭婉拒:“縣尊好意某已心領,隻是這搬運石頭非為難事,不過舉手之勞。百石之糧,某受之有愧,實在不敢多要,隻乞兩鬥即可。”
不管是態度還是語氣,皆是尤為誠懇。
起初聽到金餅換糧的要求,夏侯安還以為這個男子是在耍小聰明。如今聽到這番言論,饒是臉皮比城牆還厚的他也不禁報以羞赧,實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對此,夏侯安也不繼續勉強。
很快,便有士卒將稱量好的兩鬥糧食,用布袋裝好,交到男人手裏。
盯著那不大的布口袋,百姓們皆是雙目炙熱,活似一群餓狼。
“縣尊大人,還有石頭嗎,俺也想搬,搬多少都行!俺不要金餅,給我兩鬥,不,半鬥糧食就行!”
有人憋不住的喊了起來。
在這一聲唿喊之後,接下來是死水般的沉寂。
城樓上的百姓無不看向夏侯安,飽含渴望的眼神中,似是在期盼著什麽。
夏侯安所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從現場百姓的狀態來看,已然是對他產生了信任。
“金餅隻有一塊,不過糧食嘛……”
他故意拖長了尾音,在百姓們千唿萬喚、急不可耐的眼神中,終於給出了答案且擲地有聲:“管夠!”
於是,城樓上歡唿一片。
隨後,夏侯安又命人取來簿冊,為這些百姓挨個登籍注冊。至於具體事宜,待商榷之後,再由太史慈總攬負責。
走下城樓,迴想起昨天初見時百姓們的惶恐,再到今天已經備受百姓推崇,如此大的轉變,竟隻用了一天時間。
走在夏侯安身邊的禰衡不禁感歎:“將軍真神人也!”
然則夏侯安根本不吃禰衡的彩虹屁,隻說這是當年商鞅用過的法子,自己不過是加以借鑒罷了。
禰衡卻道,法子雖老,管用就行。
夏侯安沒理他,心中想的是,下一步作何打算。
大的方向把握不住,那就從小的方向來講。
衣食住行,這是人的基本需求。
如今正處夏季,對衣物的需求不高;城內空房諸多,住也不用擔心;至於行,這些百姓肯留在城內,肯定都是衷於故土,不會輕易走的。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糧食,而且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
從營陵走的時候,孔融慷慨贈予了五千石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即便豢養城中百姓,也能管上好一陣子。
短時間內,應該問題不大。
如何讓這些百姓自給自足,繼而使自己也跟著發家致富?
這才是夏侯安當前要思考的問題。
來的時候,夏侯安一路看過,田地裏的莊稼早就被踐踏壞了,好多田土淪為荒田,今年的穀物肯定是顆粒無收。
也就是說,要種莊稼,隻能等到明年。
土豆、玉米、番薯這些高產量的農作物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即使有的話,也可能是在大洋彼岸,以夏侯安的目前能力,根本鞭長莫及。
但要說就這麽眼巴巴的幹等到明年,夏侯安肯定不幹,他準備派禰衡去找孔融借些瓜果種苗,例如冬葵、崧、葫蘆、蔓青等等,這些蔬菜瓜果易活,現在種,快的話深秋時節就能開吃。
除此之外,肉類也得有,牛羊這些貴重的就不要了,豬啊狗啊以及雞鴨這些賤禽,可以多整些迴來,先不忙著吃,把繁殖搞起來。
以禰衡和孔融的關係,應該能要到不少。
當天晚上,夏侯安就將這想法與禰衡說了。
起初禰衡是不情願的,倒不是幹不了,而是他覺得像這樣的小事,根本不配自己親自前往,簡直大材小用。
夏侯安心道:你要不去,孔融估計隻會拔根吊毛給我。
於是違心的和禰衡講起了道理,連哄帶騙,又誇又捧。
“一幫大老粗,沒你會說話,你是世間大才,任重道遠,舍君其誰……”
一番嘴炮下來,愣是把禰衡忽悠瘸了。
第二天一早,曹昂率領五百士卒,護送禰衡出發。
臨行之前,曹昂頗為擔憂。
城內本就兵力無多,這一走,他又帶去將近半數,萬一有賊寇前來,僅憑城內這點兵力,怕是難以堅守。
然而夏侯安壓根兒沒有放在心上,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讓曹昂盡管放心。心說,這麽個破城,有誰稀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