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年季秋,洛陽西天生異象,有金色蛟龍翻湧雲海,頃刻不見,繼而暴雨傾盆。
——《野史·神遊篇》
十月,天子出逃函穀,至洛水。
遊離於關外的暗樁、哨探,獲此情報,紛紛在第一時間將這個重磅消息傳迴諸州各郡。
此時的中原重鎮,手握重兵的大諸侯有: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兗州牧劉岱、益州牧劉焉、揚州牧劉繇,這幾位皆是劉姓,不用多說,全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之外,還有徐州牧陶謙和盤踞淮南、以及鳩占鵲巢的袁術、袁紹哥倆。
至於藩鎮上的小諸侯,更是不計其數:東郡曹操、河內王匡、右北平公孫瓚、上黨張楊、陳留張邈、北海孔融、依附於袁術的孫堅……
這些人在實力和地盤上雖遠不如大諸侯,手下卻也同樣有精兵悍將,不容小覷。
這些人中,最先收到消息的人是張邈,他治下的陳留郡與河南尹相接,從地理位置上就搶占了先機。
得知天子逃到洛陽,張邈對此睜隻眼閉隻眼,不想去接這燙手山芋,如果天子經過陳留,他就熱情招待,如果不從陳留方向走,那他就權當沒有看著,別人問起來,就說不知道。
然而另外一個消息,卻改變了張邈主意。
據斥探迴報,夏侯安也在同行的隊伍當中。
夏侯安!
這個名字鑽入耳中,張邈原本平靜的眼神,一下就湧起了怒火。
唯一的兒子被人在市集斬首,他這個當爹的卻迫於名聲和外界壓力,不得不咽下這口惡氣,忍氣吞聲。
如今,夏侯安就在天子隊伍,如果我借著救駕的名義,暗中將其殺死,也不會有人知道。
拿定主意的張邈親自帶兵出發。
隨後,其他各地也都陸陸續續的收到了這個消息,唯一沒收到的,隻有幽州的劉虞,因道路阻斷,而不能送達。
對於天子逃出一事,大佬們各有想法。
先說說幾位漢室宗親,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這二位都不再年輕,失了進取之心,隻想安安心心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兗州牧劉岱則性情急躁,向來喜歡以理服人,殺橋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壓根兒就不想小侄兒來兗州喧賓奪主,所以要他去迎天子,簡直做夢!
劉繇則在揚州左右為男,左邊袁術、右邊嚴白虎,搞得他很是難受,根本脫不開身。
唯一有可能來的幽州牧劉虞,則因道路阻斷,現在連信兒都沒有收到。
漢室宗親指望不上,那麽其他人呢?
徐州牧陶謙倒是想過去迎奉天子,結果下邳人闕宣在這個時候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罵娘的同時,也隻能舍遠求近,舉兵討伐。
淮南的消息是在豫州作戰的孫堅送過去的,孫堅在信中提到,打算去迎駕天子,但需要袁術提供糧食支撐。
袁術看完以後,直接把書信燒了。
自討董失敗以後,諸侯們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袁術也不例外,隻是在迴淮南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術士。
這術士說,袁術有帝王之象,而且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
意思很明確,指的就是袁術。
袁術聽完大喜,當即重賞了術士,而且打那以後,袁術心裏就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
這個時候叫他去迎接天子,袁術根本鳥都不鳥。
而在冀州鳩占鵲巢的袁紹,聽聞此事以後,陷入了猶豫之中。
他不知道該不該去迎接天子,亦或者說,天子對他的意義價值何在?
從事沮授進言:“將軍生於世家,以忠義匡濟天下。如今天子流離失所,皇室宗廟毀壞。而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為名,行兼並之實,沒有一人起來保衛天子,撫寧百姓。現將軍已經初定州城,應該早迎大駕。在鄴城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那時,還有誰能抵禦!”
袁紹聽了怦然心動,覺得大有道理,當即派人傳令手下大將,隨時準備動身出發。
新主公從諫如流,不像前州牧韓馥畏首畏尾,沮授對此很是滿意,覺得尋到了明主,心情愉悅的走了。
然而他前腳剛走,淳於瓊、逄紀、許攸等人後腳就到,作為袁紹的老班底,他們勸說袁紹,複興漢室實在太難,而且迎立漢帝,隻會削弱袁紹本人的權力,勸其不要用此計策。
袁紹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如果皇帝真的來到兗州,那他在權力的運用上,豈不是處處受掣,遂放棄了這個計劃。
得知此事,在荀諶府內的某個掾吏默默歎了口氣。
“荀文若,你歎氣作甚?”
正好進門的青衣男子撞見了這一幕,勾起嘴角笑問起來,白狐臉上桀驁而不失灑脫,好看的桃花眸深處藏著玩世不恭。
袁紹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趕走冀州原先的主人韓馥,有一半的功勞都在荀諶這裏。
而荀諶是荀彧的四哥,憑借著這層關係,荀彧在袁紹這裏謀得一份還算不錯的差事。
至於為什麽沒能得到袁紹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荀彧取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十常侍時期,宦官、士人水火不容,這就給荀彧的名聲帶來了不小負麵影響。
“別人不知道我因何而歎,你郭奉孝豈能不知?”
荀彧放下筆墨,走出堂外,微微仰頭,看向不那麽明媚的天空,吐出一口鬱氣。
大好機會,可惜了啊!
白狐青年倒是不以為意,甚至毒舌了一句:“我早就說過,袁本初是個蠢蛋,好謀無斷,成不了大事!”
聽聞此話,荀彧臉色驟變,趕忙喝止:“奉孝,莫要亂說!”
這裏是袁紹的地盤,隔牆有耳,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抓住這句話的把柄,趁機挑撥生事?
白狐青年撇了撇嘴,倒也就此打住,隨後從袖口裏掏出一封書信,遞了過去:“喏,戲誌才來信了,他說東郡郡守曹操胸懷寬廣、能成大事,叫我們過去相助……”
荀彧打開書信看了起來。
白狐青年則解下腰間酒壺,自顧的叨叨:“你知道的,咱們這幾個人裏,戲誌才這家夥雖說死腦筋,但他的眼光素來是不錯的。”
荀彧聽出了弦外之音,卻沒有當即應下,隻是沉吟:“且,再審視一陣吧。”
——《野史·神遊篇》
十月,天子出逃函穀,至洛水。
遊離於關外的暗樁、哨探,獲此情報,紛紛在第一時間將這個重磅消息傳迴諸州各郡。
此時的中原重鎮,手握重兵的大諸侯有: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兗州牧劉岱、益州牧劉焉、揚州牧劉繇,這幾位皆是劉姓,不用多說,全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之外,還有徐州牧陶謙和盤踞淮南、以及鳩占鵲巢的袁術、袁紹哥倆。
至於藩鎮上的小諸侯,更是不計其數:東郡曹操、河內王匡、右北平公孫瓚、上黨張楊、陳留張邈、北海孔融、依附於袁術的孫堅……
這些人在實力和地盤上雖遠不如大諸侯,手下卻也同樣有精兵悍將,不容小覷。
這些人中,最先收到消息的人是張邈,他治下的陳留郡與河南尹相接,從地理位置上就搶占了先機。
得知天子逃到洛陽,張邈對此睜隻眼閉隻眼,不想去接這燙手山芋,如果天子經過陳留,他就熱情招待,如果不從陳留方向走,那他就權當沒有看著,別人問起來,就說不知道。
然而另外一個消息,卻改變了張邈主意。
據斥探迴報,夏侯安也在同行的隊伍當中。
夏侯安!
這個名字鑽入耳中,張邈原本平靜的眼神,一下就湧起了怒火。
唯一的兒子被人在市集斬首,他這個當爹的卻迫於名聲和外界壓力,不得不咽下這口惡氣,忍氣吞聲。
如今,夏侯安就在天子隊伍,如果我借著救駕的名義,暗中將其殺死,也不會有人知道。
拿定主意的張邈親自帶兵出發。
隨後,其他各地也都陸陸續續的收到了這個消息,唯一沒收到的,隻有幽州的劉虞,因道路阻斷,而不能送達。
對於天子逃出一事,大佬們各有想法。
先說說幾位漢室宗親,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這二位都不再年輕,失了進取之心,隻想安安心心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兗州牧劉岱則性情急躁,向來喜歡以理服人,殺橋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壓根兒就不想小侄兒來兗州喧賓奪主,所以要他去迎天子,簡直做夢!
劉繇則在揚州左右為男,左邊袁術、右邊嚴白虎,搞得他很是難受,根本脫不開身。
唯一有可能來的幽州牧劉虞,則因道路阻斷,現在連信兒都沒有收到。
漢室宗親指望不上,那麽其他人呢?
徐州牧陶謙倒是想過去迎奉天子,結果下邳人闕宣在這個時候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罵娘的同時,也隻能舍遠求近,舉兵討伐。
淮南的消息是在豫州作戰的孫堅送過去的,孫堅在信中提到,打算去迎駕天子,但需要袁術提供糧食支撐。
袁術看完以後,直接把書信燒了。
自討董失敗以後,諸侯們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袁術也不例外,隻是在迴淮南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術士。
這術士說,袁術有帝王之象,而且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
意思很明確,指的就是袁術。
袁術聽完大喜,當即重賞了術士,而且打那以後,袁術心裏就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
這個時候叫他去迎接天子,袁術根本鳥都不鳥。
而在冀州鳩占鵲巢的袁紹,聽聞此事以後,陷入了猶豫之中。
他不知道該不該去迎接天子,亦或者說,天子對他的意義價值何在?
從事沮授進言:“將軍生於世家,以忠義匡濟天下。如今天子流離失所,皇室宗廟毀壞。而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為名,行兼並之實,沒有一人起來保衛天子,撫寧百姓。現將軍已經初定州城,應該早迎大駕。在鄴城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那時,還有誰能抵禦!”
袁紹聽了怦然心動,覺得大有道理,當即派人傳令手下大將,隨時準備動身出發。
新主公從諫如流,不像前州牧韓馥畏首畏尾,沮授對此很是滿意,覺得尋到了明主,心情愉悅的走了。
然而他前腳剛走,淳於瓊、逄紀、許攸等人後腳就到,作為袁紹的老班底,他們勸說袁紹,複興漢室實在太難,而且迎立漢帝,隻會削弱袁紹本人的權力,勸其不要用此計策。
袁紹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如果皇帝真的來到兗州,那他在權力的運用上,豈不是處處受掣,遂放棄了這個計劃。
得知此事,在荀諶府內的某個掾吏默默歎了口氣。
“荀文若,你歎氣作甚?”
正好進門的青衣男子撞見了這一幕,勾起嘴角笑問起來,白狐臉上桀驁而不失灑脫,好看的桃花眸深處藏著玩世不恭。
袁紹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趕走冀州原先的主人韓馥,有一半的功勞都在荀諶這裏。
而荀諶是荀彧的四哥,憑借著這層關係,荀彧在袁紹這裏謀得一份還算不錯的差事。
至於為什麽沒能得到袁紹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荀彧取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十常侍時期,宦官、士人水火不容,這就給荀彧的名聲帶來了不小負麵影響。
“別人不知道我因何而歎,你郭奉孝豈能不知?”
荀彧放下筆墨,走出堂外,微微仰頭,看向不那麽明媚的天空,吐出一口鬱氣。
大好機會,可惜了啊!
白狐青年倒是不以為意,甚至毒舌了一句:“我早就說過,袁本初是個蠢蛋,好謀無斷,成不了大事!”
聽聞此話,荀彧臉色驟變,趕忙喝止:“奉孝,莫要亂說!”
這裏是袁紹的地盤,隔牆有耳,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抓住這句話的把柄,趁機挑撥生事?
白狐青年撇了撇嘴,倒也就此打住,隨後從袖口裏掏出一封書信,遞了過去:“喏,戲誌才來信了,他說東郡郡守曹操胸懷寬廣、能成大事,叫我們過去相助……”
荀彧打開書信看了起來。
白狐青年則解下腰間酒壺,自顧的叨叨:“你知道的,咱們這幾個人裏,戲誌才這家夥雖說死腦筋,但他的眼光素來是不錯的。”
荀彧聽出了弦外之音,卻沒有當即應下,隻是沉吟:“且,再審視一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