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隻有你這小子,才會有這麽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董卓咧開大嘴,笑得極為開懷。
“能為太師賀壽,是小子幾世修來的福氣。”夏侯安再次抱拳,誠懇的順勢說道。
哼,馬屁精!
在場不少官員心中已經開始唾棄鄙視,但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了他們眼神裏的羨慕和內心酸溜溜的滋味兒。
見到董卓如此喜歡夏侯安,座位上的
王允微眯老眼,心中暗忖:看來,還是得找個時間和這小子和解才行。
沒有此子相助,大事難成。
至於臉麵什麽的,王允在決定給董卓當狗的時候,就已經扔掉了。
堂內座無虛席,而且多是朝堂大佬,夏侯安雖說是董魔王的新寵,但也沒有欺行霸市的想法,準備去外堂蹭個位置。
見到夏侯安要出內堂,有道熟悉的聲音叫住了他:“伯陽,過來與老夫同席。”
夏侯安迴頭看去,乃是大儒蔡邕,正對他招著手。
果然還是蔡爸爸愛我!
夏侯安內心感動。
“伯陽,到為師這來。”
與此同時,一道略顯威嚴的聲音響起。
作為老師的皇甫嵩也看向了夏侯安。
“這……”
本來是個單項選擇題,現在又多了一個選項。
麵對兩位大佬同時發來的邀請,夏侯安感到難頂。
不管去誰那裏,都會使另外一人有失顏麵。
“伯陽,愚兄可是給你把酒都滿上了!”
呂布笑著的舉起酒盞。
你不去跟董爸爸幹杯,找我湊什麽熱鬧……夏侯安頭大不已,完全不曉得腿該往哪兒邁。
“夏侯郎,我這裏也是寬敞……”
“到我這兒來坐坐,你我把酒言歡如何?”
興許是氣氛所至,堂內賓客紛紛出言,明知道夏侯安不可能過來,但也發出邀請,拉攏關係。
夏侯安為之感慨,有句話說得很好,朝堂不是打打殺殺,大佬們也講人情世故。
這番眾人相邀的景象落在外堂官員們的眼中,別提有多羨慕這小子了。
最後還是董白喊了夏侯安,後者聽到之後,對相邀的眾人還以愧疚之色,然後就立馬圓潤的滾了過去。
坐下以後,夏侯安借著和董白嘮嗑的間隙,悄摸環視一圈堂內,還真叫他發現一處盲點:董魔王生辰壽誕,如此重要的日子,作為女婿的李儒居然沒在。
這不科學。
難道說,他知道我們今天要去劫獄?
還是說,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
夏侯安心思百轉。
此時,府裏的仆從陸陸續續開始上菜。
董卓作為長安城裏最大的執宰者,身份地位擺在那裏,招待賓客的膳食自然不會寒磣,端上桌麵的,是一盤盤的大魚大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
前麵的菜係尚在情理之中,最後一道壓軸的,卻叫夏侯安始料未及,居然是涼粉。
他也因此哭笑不得。
然則那些沒有口福過的官員對此大為吃驚,紛紛揣測起這是何物。
“此物名為涼粉,清涼爽口,乃是炎夏解暑之良膳……”
蔡邕緩緩說來,很顯然他是吃過的,而且不止一次。
當說起這也是夏侯安傳到府裏的手藝時,官員們再次側目。
“伯陽,真是你教的嗎?”董白仰著小腦袋,眼眸裏崇拜的小星星一閃一閃。
“想學的話,我也可以教你。”
夏侯安笑容和煦。
菜品上齊,作為東道主的董卓大手一揮,示意眾人可以進食。
但所有人都很老實,直到董卓先夾了第一筷後,他們才開始在各自的位置上動筷用餐。
“白兒,你做的蛋糕阿翁很喜歡,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董卓看向自己的小孫女,醜惡的臉龐上滿是寵溺。
對於董白,董卓一向是不吝賞賜的,董白十歲時,就獲封了渭陽君,被授予朝廷印綬,等同於萬戶侯的級別。
也由此可見,董卓對她的寵愛。
說到賞賜,董白從席位處起來,走到董卓麵前跪下,叩首拜道:“阿翁,白兒想請您救救城外的難民們,他們沒有東西吃,好多人都快餓死了,他們好可憐的!”
董卓因此怔了一下,隨後便看向夏侯安,似乎在詢問這是不是他的授意。
因為近兩天,和董白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小子。
夏侯安當即搖頭,表示與自己無關。
我不生產礦泉水,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夏侯安內心默默念道。
他確實沒有教過董白這些,他不過是閑暇時帶董白出去騎馬溜了一圈,當然,在迴來的時候,他有意經過那些難民聚集的地方,看到那些流民慘象,小姑娘哪能忍心。
既然不是夏侯安的意思,董卓臉上的神色為之和緩不少,他生平最恨別人裹挾自己的親人,來達到某種目的。
“白兒,聽阿翁與你說,那些都是賤民,沒必要為他們浪費糧食。”
董卓如是說著,希望小孫女能夠明白。
可董白一個勁兒的搖頭,不依不饒:“阿翁,咱們家裏有吃不完的糧食,而他們都在吃樹根,吃沙土,好可憐的,您就救救他們吧!”
小孫女的語氣楚楚可憐,嗜血成性的董卓唯獨對她狠不下心,麵泛難色,躊躇不決。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好的輔助,本來王允是最佳人選,但由於兩人最近鬧了矛盾,夏侯安就沒鳥他,於是給老蔡頭遞了眼色。
蔡邕收到以後,覺得此事可行,起身與董卓拱手:“太師,渭陽君小小年紀,便有此仁心,實在難得。相信今日救濟了難民,他們也一定會感恩於心,日日夜夜為渭陽君頌念祈福……”
這番話算是說到董卓心坎兒裏了。
他本身是不信這些的,但如果是為孫女祈福積德,倒也並非不可。
思想轉過彎的董卓接過遞來的手帕擦了擦嘴,朝著外邊大喊:“長安令何在?”
一名正在呲溜涼粉的官員聽得這道大嗓門兒,渾身一個哆嗦,趕忙起身離席,因緊張還撞翻了桌案上的一大碗滾燙肉羹,痛得他內心嗷嗷大叫。
然則這些情緒他根本不敢表現出來,再痛也得忍著,站在中間空地,麵向內堂方向,他恭恭敬敬作禮:“請太師示下。”
“去,開太倉取十萬石糧食,救濟城外賤民。告訴他們,這是渭陽君不畏艱難替他們求來的!”
董卓對外人的語氣,一向是不容置喙。
長安令哪敢說半個不字,趕緊領命而去。
長安令走後不久。
李儒來了。
董卓咧開大嘴,笑得極為開懷。
“能為太師賀壽,是小子幾世修來的福氣。”夏侯安再次抱拳,誠懇的順勢說道。
哼,馬屁精!
在場不少官員心中已經開始唾棄鄙視,但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了他們眼神裏的羨慕和內心酸溜溜的滋味兒。
見到董卓如此喜歡夏侯安,座位上的
王允微眯老眼,心中暗忖:看來,還是得找個時間和這小子和解才行。
沒有此子相助,大事難成。
至於臉麵什麽的,王允在決定給董卓當狗的時候,就已經扔掉了。
堂內座無虛席,而且多是朝堂大佬,夏侯安雖說是董魔王的新寵,但也沒有欺行霸市的想法,準備去外堂蹭個位置。
見到夏侯安要出內堂,有道熟悉的聲音叫住了他:“伯陽,過來與老夫同席。”
夏侯安迴頭看去,乃是大儒蔡邕,正對他招著手。
果然還是蔡爸爸愛我!
夏侯安內心感動。
“伯陽,到為師這來。”
與此同時,一道略顯威嚴的聲音響起。
作為老師的皇甫嵩也看向了夏侯安。
“這……”
本來是個單項選擇題,現在又多了一個選項。
麵對兩位大佬同時發來的邀請,夏侯安感到難頂。
不管去誰那裏,都會使另外一人有失顏麵。
“伯陽,愚兄可是給你把酒都滿上了!”
呂布笑著的舉起酒盞。
你不去跟董爸爸幹杯,找我湊什麽熱鬧……夏侯安頭大不已,完全不曉得腿該往哪兒邁。
“夏侯郎,我這裏也是寬敞……”
“到我這兒來坐坐,你我把酒言歡如何?”
興許是氣氛所至,堂內賓客紛紛出言,明知道夏侯安不可能過來,但也發出邀請,拉攏關係。
夏侯安為之感慨,有句話說得很好,朝堂不是打打殺殺,大佬們也講人情世故。
這番眾人相邀的景象落在外堂官員們的眼中,別提有多羨慕這小子了。
最後還是董白喊了夏侯安,後者聽到之後,對相邀的眾人還以愧疚之色,然後就立馬圓潤的滾了過去。
坐下以後,夏侯安借著和董白嘮嗑的間隙,悄摸環視一圈堂內,還真叫他發現一處盲點:董魔王生辰壽誕,如此重要的日子,作為女婿的李儒居然沒在。
這不科學。
難道說,他知道我們今天要去劫獄?
還是說,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
夏侯安心思百轉。
此時,府裏的仆從陸陸續續開始上菜。
董卓作為長安城裏最大的執宰者,身份地位擺在那裏,招待賓客的膳食自然不會寒磣,端上桌麵的,是一盤盤的大魚大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
前麵的菜係尚在情理之中,最後一道壓軸的,卻叫夏侯安始料未及,居然是涼粉。
他也因此哭笑不得。
然則那些沒有口福過的官員對此大為吃驚,紛紛揣測起這是何物。
“此物名為涼粉,清涼爽口,乃是炎夏解暑之良膳……”
蔡邕緩緩說來,很顯然他是吃過的,而且不止一次。
當說起這也是夏侯安傳到府裏的手藝時,官員們再次側目。
“伯陽,真是你教的嗎?”董白仰著小腦袋,眼眸裏崇拜的小星星一閃一閃。
“想學的話,我也可以教你。”
夏侯安笑容和煦。
菜品上齊,作為東道主的董卓大手一揮,示意眾人可以進食。
但所有人都很老實,直到董卓先夾了第一筷後,他們才開始在各自的位置上動筷用餐。
“白兒,你做的蛋糕阿翁很喜歡,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董卓看向自己的小孫女,醜惡的臉龐上滿是寵溺。
對於董白,董卓一向是不吝賞賜的,董白十歲時,就獲封了渭陽君,被授予朝廷印綬,等同於萬戶侯的級別。
也由此可見,董卓對她的寵愛。
說到賞賜,董白從席位處起來,走到董卓麵前跪下,叩首拜道:“阿翁,白兒想請您救救城外的難民們,他們沒有東西吃,好多人都快餓死了,他們好可憐的!”
董卓因此怔了一下,隨後便看向夏侯安,似乎在詢問這是不是他的授意。
因為近兩天,和董白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小子。
夏侯安當即搖頭,表示與自己無關。
我不生產礦泉水,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夏侯安內心默默念道。
他確實沒有教過董白這些,他不過是閑暇時帶董白出去騎馬溜了一圈,當然,在迴來的時候,他有意經過那些難民聚集的地方,看到那些流民慘象,小姑娘哪能忍心。
既然不是夏侯安的意思,董卓臉上的神色為之和緩不少,他生平最恨別人裹挾自己的親人,來達到某種目的。
“白兒,聽阿翁與你說,那些都是賤民,沒必要為他們浪費糧食。”
董卓如是說著,希望小孫女能夠明白。
可董白一個勁兒的搖頭,不依不饒:“阿翁,咱們家裏有吃不完的糧食,而他們都在吃樹根,吃沙土,好可憐的,您就救救他們吧!”
小孫女的語氣楚楚可憐,嗜血成性的董卓唯獨對她狠不下心,麵泛難色,躊躇不決。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好的輔助,本來王允是最佳人選,但由於兩人最近鬧了矛盾,夏侯安就沒鳥他,於是給老蔡頭遞了眼色。
蔡邕收到以後,覺得此事可行,起身與董卓拱手:“太師,渭陽君小小年紀,便有此仁心,實在難得。相信今日救濟了難民,他們也一定會感恩於心,日日夜夜為渭陽君頌念祈福……”
這番話算是說到董卓心坎兒裏了。
他本身是不信這些的,但如果是為孫女祈福積德,倒也並非不可。
思想轉過彎的董卓接過遞來的手帕擦了擦嘴,朝著外邊大喊:“長安令何在?”
一名正在呲溜涼粉的官員聽得這道大嗓門兒,渾身一個哆嗦,趕忙起身離席,因緊張還撞翻了桌案上的一大碗滾燙肉羹,痛得他內心嗷嗷大叫。
然則這些情緒他根本不敢表現出來,再痛也得忍著,站在中間空地,麵向內堂方向,他恭恭敬敬作禮:“請太師示下。”
“去,開太倉取十萬石糧食,救濟城外賤民。告訴他們,這是渭陽君不畏艱難替他們求來的!”
董卓對外人的語氣,一向是不容置喙。
長安令哪敢說半個不字,趕緊領命而去。
長安令走後不久。
李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