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沒什麽好審的,證據早就齊全得不能再齊全了。


    幾個坑騙商人的小案子,無非是打幾板子,罰錢了事。


    唯一一個有些說頭的,就是小五盜挖古墓一案了。


    但他膽子還沒大到那個程度,並沒有親自參與盜掘,隻是幫著銷贓。


    就算要歸為同夥,不過是砍他一人的頭,也實在牽扯不上旁人。


    但出人意外的,是作為伍家後人的伍大爺,親自上堂,替小五求情,希望能從輕發落。


    這是美娘善後做得好,不僅高價追迴了伍家老墓丟失的全部隨葬物品,還把已經破敗的伍家老墓,修葺一新。


    而作為犯錯的一方,美娘還通過二位狀師當堂表示,隻要順心人力行還在蕪城開一天,但凡清明和重陽,她都會組織人力行的小哥們,到荷花山來義務維護,那些無人打理的墳頭。


    這個事,是薛良提出來的。


    小五他們犯了錯,他很自責。覺得是自己這個當先生的沒教好,隻教了他們書本上的知識,卻沒教會他們更重要的品德。


    所以他很想盡力彌補些什麽。


    要說蕪城裏象伍大爺這樣,家貧敗落的不在少數,根本花不起錢維護。如果有人願意做這樣善事,那麽在他死後,都能合上眼了。


    那狀師一提出來,可是為美娘贏得了極好的名聲。


    可虞亮不樂意了。


    既然荷花山上,多是墓地,那以後就由官府出麵,雇人專門巡查,省得又出現盜墓事件。


    至於費用,就由官府,和在山中有墓葬的幾個本地老家族分攤。


    見他要奪這份名聲,美娘也懶得去爭。


    反正各人盡各人的心。


    迴頭她和薛良,仍按自己說的,趁清明將至,便帶著全體順心小哥上山,鋤草修路,彌補過錯。也是牢記恥辱,警醒後人。


    若幹年後,官府沒堅持下來。但順心小哥卻踐守諾言,堅持了下來。


    也不僅是清明重陽,凡是進入順心人力行的每一個新人,要上的第一課,就是去荷花山義務幹活。


    隨著歲月流逝,此事不再是恥辱,反倒成了一樁美談,在蕪城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而如今,既然盜墓一事已圓滿解決,那小五初犯,確實罪不至死。


    最後判決,罰他黥麵,流放三千裏,去邊關效力了。


    小五沒什麽可說的。


    給美娘和伍大爺磕了頭,給人帶下去了。


    等待他的,將是漫長的刑期。


    至於在對蘇棟的處置上,則出現較大分歧。


    論理,他是不知情的,盜墓案應該與他無關。頂多治一個監管不力,打幾板子,罰款了事。


    但憋著一口氣的虞亮,卻抓著刑律裏一個把柄,硬把蘇棟當年收容孤兒,說成是“撫養”。


    因為小五當初跟著他開起順心人力行時,確實是未成年,蘇棟就如父兄般,有教養之責。


    要是這麽說,小五犯錯,他就算不知情,也得被株連。


    而蘇棟當時雖也未成年,卻娶了章希光。


    在律法裏,成了親的人,就得按成年人來判。尤其章家,又沒一個長輩在世。


    作為當家主事的男人,蘇棟哪怕再小,也得擔當責任。


    眼看堂上爭執不下,鬧到需要美娘出堂的地步了,蘇棟忽地鬆口,表示願意服從虞亮審判。


    他倒不用流放,但必須跟小五一樣,黥麵。


    就是在臉上刺字。


    這個刑罰最殘忍之處就在於,一旦刺上,是終生都洗不脫的。會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犯過錯的人。


    這樣的恥辱,就是虞亮堅持的。


    他必須留樣東西,讓美娘一看,就記著她反抗自己的代價。


    美娘請的兩個狀師,本來還想再爭取一下,可蘇棟卻搖了搖頭。


    他不是不懂狀師的好意。


    可美娘已經做得夠多的了,如果再把她鬧上公堂,對於一個女孩子的名聲來說,總歸不是件好事,他們真的不能再拖累她了。


    而留下這個刺青,蘇棟也想是給自己,留下一個終生的教訓。


    有些錯誤,不能因為它小,不起眼,就假裝沒看到。因為它最終還是會如滾雪球一般,釀成大禍。


    於是案子就這麽了結。


    雖說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相較之下,卻是虞亮更加丟臉。


    他苦心謀劃了這麽幾年,還大費周張的鬧出緋聞,結果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沒能強娶到美娘,也沒能把罪名牽連到她身上。


    且美娘如今又得了皇上親賜的皇商資格,將來他再想拿捏她,就更難了。


    見事情一了,閔柏也得趕迴去了。


    燕成帝從宮中緊急派出來的侍衛,已經趕到湖州了。


    他們得了聖命,殿下要是不聽話,可以直接把人打暈拖走。


    藩王沒得聖旨,擅離屬地,可是大罪!


    如果不是閔柏靈機一動,說是迴湖州封地巡查,這會子皇上都頂不住朝臣的口水,得親自來捉拿兒子了。


    漢王殿下很識時務,答應跟侍衛們走。


    但走前,他還要幹一件事。


    然後,那一天,整個江州湖州,尤其是雙河鎮的百姓們,俱都轟動了。


    因為封地之主,漢王殿下,親自來啦!


    他不僅來了,還在畫眉石礦那裏,跟工匠們一起操作水車,砸石頭,取石墨,磨筆芯,把所有工序都做了一遍。


    然後帶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石筆,押運著這批礦石,從鄰近雙河鎮的渡口村出發。


    這個渡口村經過三四年的修葺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頗有規模的繁榮小市鎮。


    在渡口村,殿下自然又巡察一迴,還當著眾人的麵,品嚐了好幾樣本地小吃。


    這才帶著礦石,坐上湖州造船廠,造出的第一艘兩層大船。親自把這批貨物,送到蕪城,交到在碼頭等候的美娘手上。


    據在場許多百姓親眼見證,殿下將他親手製作的第一支石筆,送美娘了。


    送她了!


    送她了!


    送她了!


    至於剩下那些礦石,也是賣給美娘做烏發膏塗料的。


    也就是說,美娘雖離了雙河鎮,卻也是在替雙河鎮的鄉親們,賺大錢呢。


    真是個好姑娘。


    至於緋聞什麽的,誰信啊?


    就為了個破案子,勾引官員?


    人家有這功夫,勾引自家師弟不好麽?


    什麽事情擺不平,還需要勾搭那些一把年紀的官員老頭?


    誰信誰有病!


    看過殿下的美色,流言,不攻自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第二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桂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桂仁並收藏天下第二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