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好沮喪。
從前,宮人們為了討徐皇後歡心,總誇他象燕成帝。
可在這個哥哥麵前,閔傑突然就意識到了真相。
然後,他的頭,又被摸了。
不同於漂亮姐姐姐的溫柔,是略顯有幾分粗魯,但控製著力度,屬於男子的揉搓。
“不,你也象。勇敢,象。”
真的?
閔傑頓時亮晶晶的抬起眼,望著閔柏笑出一口小白牙。
然後,當徐皇後接到消息,匆匆趕來的時候。就見自家兒子穩穩的坐在閔柏腿上,跟美娘一起,笑得前仰後合。
奶娘在亭外,喜憂參半,輕聲迴報,“太醫剛檢查過了,二皇子沒事。倒是林姑娘,為了救二皇子,著實跌得有些狠了,膝蓋都青紫了。太醫說得養兩天,不能走路。方才,實是二皇子自己跑過去,才意外跌倒的。”
徐皇後鬆了口氣,卻又眼神複雜的看著手足和睦的兄弟兩人。
而美娘已經注意到她了,本要起身行禮,徐皇後快步上前製止。
“不必了。林姑娘,真不知怎麽謝謝你才好。”
她這兒子本來就體弱,要是大冬天的掉進湖裏,就算不會淹死,大病一場肯定是少不了的。
這一聲謝,她是真心實意的。
美娘謙遜了兩句,閔柏便把有些畏縮的弟弟,還給徐皇後了。
“皇後就不要責罰二弟了,他年紀還小,也不是故意的。我方才已經跟他說了,往後走路要當心。他也答應了,是不是?”
“是。”
閔傑勇敢的答了一句,還結結巴巴的跟徐皇後說,“哥哥剛才教我,嗯,君子不,不立危牆之下。我要是胡鬧,奶娘太監,他們都要受罰,還要害父皇母後,嗯,擔心。就,就不是好孩子。我,我是男子漢,答應了哥哥的事,就要做到!”
徐皇後挺意外的。
她這兒子,說得好聽叫謙虛,說得不好聽叫膽小。
在外人麵前,話都不敢多說兩句。如今也不知怎麽了,竟是這麽聽閔柏的話,還敢當著眾人講道理,還講得這麽好。
一時間,徐皇後心中五味雜陳,不知說什麽了。
閔柏卻也不久留,既她來了,宮人也抬了軟轎來,便依舊送美娘出宮。
徐皇後急命人備了份禮物相贈,帶著閔傑迴去了。
又細細仔細一番,實在是沒有傷到,這才安心。
隻是當閔傑問起,迴頭可不可以再去找哥哥玩時,徐皇後把宮人全都打發出去,然後無比嚴肅的告訴兒子。
“不可以。”
徐皇後覺得,必須早早掐斷兒子這一點手足之情。
天家無父子,何況兄弟?
為了天下至高無上的那張龍椅,沒人會在意骨肉親情。
尤其閔柏,
他是長子,也是閔傑將來繼承皇位,最大的威脅。
哪怕他今天確實救了這個弟弟,對他有那麽一點好,但也並不能說明,他將來不會背叛閔傑,傷害閔傑。
難道他不想要皇位嗎?
徐皇後是不信的。
所以,她告訴兒子一句話。
“隻要是出生在這個宮中,就沒有兄弟。”
小小的閔傑,懵懵懂懂,不太明白母親的話。
但徐皇後的那樣鄭重其事的態度,讓他還是牢牢記住了。
可是,
真的不能做兄弟嗎?
小孩子的天性,就喜歡追著大孩子跑。尤其是那麽象父皇的大哥哥,閔傑還想悄悄找他試試。
可惜,沒機會了。
在送走了美娘之後,漢王殿下也很快的離開了京城。
甘州戰亂雖然平息,但很多土匪逃往山中,並未被清剿。
象俞秀秀,還有石勝,都逃過一劫。
讓那些人盤踞在山中,若幹年後,又是一個俞通天。
再如何加強各處官府,對屬地的管轄,避免留仙鎮那樣的情況出現,千頭萬緒,都是需要人去打理的。
還有代州的煤礦。
因為這迴宗室們最終支持了燕成帝,同意開戰,也從內庫裏拔了錢糧。所以戰爭結束,他們就理直氣壯的要求分一杯羹。
燕成帝為了平衡各方麵的關係,也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妥協。
所以隻能派掌管煤礦的兒子,過去劃定範圍。
於是,在年幼的閔傑心中,那一年冬日禦花園的亭子裏,坐在長兄膝頭,和美娘姐姐一直說笑的美好與溫馨,終將成為他的童年裏,遙遠而模糊的迴憶……
不過,在美娘離開京城之前,還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她簽了一份原林的供貨文書,給林俊武。
往後在雲州,及相鄰的甘州等幾個州,林俊武跟京城的薛家一樣,都是唯一的授權經銷商。
巴夫人雖然富可敵國,不在乎相公有沒有錢。
但美娘覺得,無論夫妻哪一方,都得有點自己產業,日子才好過。
簡單來說,就是想花錢時,不用跟人伸手要。
林家人是窮,但也絕不會讓自家男人,去吃軟飯。
林俊武拿著這份文書,眼圈又紅了。
迴頭就把這事,告訴了巴夫人。
侄女跟他說了,夫妻最忌離心猜忌。就算要攢私房錢,也要做在明處。
巴夫人感慨,美娘是個真正通人情,明事理的好孩子,所以她告訴丈夫。
“那你迴去就好好做,別辜負她的心。我會找人幫你把鋪子開起來,隻是,稅是一定要交的。且原林的東西,太能騙錢了,得按最貴的稅製來。要是虧了本,我可不管你。”
林俊武,目瞪口呆。
這還是親媳婦麽?
必須是!
第二件事,美娘在膝蓋養好了之後,給京城貴女們廣發請柬,辦了一次她們心心念念的宴會。
宴會的主題,正是為了長春道長那本衛生防疫手冊募捐。
但不是讓她們掏錢,而是請貴女們群策群力,把這把小冊子裏複雜的文字內容,用盡量簡單的圖畫,和粗淺的順口溜,總結出來。
美娘琢磨了許久。
想要真正推廣到基層,長篇大論,引經據典都是不行的。
譬如那小冊子裏,長春道長就住處需保持通風幹燥,人才不易生病,認認真真寫了數百字。
可那些醫學術語,疫啊病的,有幾個人看得懂?美娘都讀得累。
不如幹脆就一句,“不管春夏與秋冬,切記住處要通風。尤其冬日生暖爐,不留縫隙中炭毒。”
再配一張生著火,人倒地死了的簡筆畫,百姓豈不一看就懂?
另有一篇,是他論述喝燒過的滾水,比喝生水更加衛生,且不易生病。
美娘就總結,“不喝生水喝滾水,少得痢疾少拉肚。”
然後配上一張,一人手執熱水,拍著肚子身體倍棒,和一人喝了河水,卻倒地不起的圖畫。
兩相對比,簡單明了。
……
從前,宮人們為了討徐皇後歡心,總誇他象燕成帝。
可在這個哥哥麵前,閔傑突然就意識到了真相。
然後,他的頭,又被摸了。
不同於漂亮姐姐姐的溫柔,是略顯有幾分粗魯,但控製著力度,屬於男子的揉搓。
“不,你也象。勇敢,象。”
真的?
閔傑頓時亮晶晶的抬起眼,望著閔柏笑出一口小白牙。
然後,當徐皇後接到消息,匆匆趕來的時候。就見自家兒子穩穩的坐在閔柏腿上,跟美娘一起,笑得前仰後合。
奶娘在亭外,喜憂參半,輕聲迴報,“太醫剛檢查過了,二皇子沒事。倒是林姑娘,為了救二皇子,著實跌得有些狠了,膝蓋都青紫了。太醫說得養兩天,不能走路。方才,實是二皇子自己跑過去,才意外跌倒的。”
徐皇後鬆了口氣,卻又眼神複雜的看著手足和睦的兄弟兩人。
而美娘已經注意到她了,本要起身行禮,徐皇後快步上前製止。
“不必了。林姑娘,真不知怎麽謝謝你才好。”
她這兒子本來就體弱,要是大冬天的掉進湖裏,就算不會淹死,大病一場肯定是少不了的。
這一聲謝,她是真心實意的。
美娘謙遜了兩句,閔柏便把有些畏縮的弟弟,還給徐皇後了。
“皇後就不要責罰二弟了,他年紀還小,也不是故意的。我方才已經跟他說了,往後走路要當心。他也答應了,是不是?”
“是。”
閔傑勇敢的答了一句,還結結巴巴的跟徐皇後說,“哥哥剛才教我,嗯,君子不,不立危牆之下。我要是胡鬧,奶娘太監,他們都要受罰,還要害父皇母後,嗯,擔心。就,就不是好孩子。我,我是男子漢,答應了哥哥的事,就要做到!”
徐皇後挺意外的。
她這兒子,說得好聽叫謙虛,說得不好聽叫膽小。
在外人麵前,話都不敢多說兩句。如今也不知怎麽了,竟是這麽聽閔柏的話,還敢當著眾人講道理,還講得這麽好。
一時間,徐皇後心中五味雜陳,不知說什麽了。
閔柏卻也不久留,既她來了,宮人也抬了軟轎來,便依舊送美娘出宮。
徐皇後急命人備了份禮物相贈,帶著閔傑迴去了。
又細細仔細一番,實在是沒有傷到,這才安心。
隻是當閔傑問起,迴頭可不可以再去找哥哥玩時,徐皇後把宮人全都打發出去,然後無比嚴肅的告訴兒子。
“不可以。”
徐皇後覺得,必須早早掐斷兒子這一點手足之情。
天家無父子,何況兄弟?
為了天下至高無上的那張龍椅,沒人會在意骨肉親情。
尤其閔柏,
他是長子,也是閔傑將來繼承皇位,最大的威脅。
哪怕他今天確實救了這個弟弟,對他有那麽一點好,但也並不能說明,他將來不會背叛閔傑,傷害閔傑。
難道他不想要皇位嗎?
徐皇後是不信的。
所以,她告訴兒子一句話。
“隻要是出生在這個宮中,就沒有兄弟。”
小小的閔傑,懵懵懂懂,不太明白母親的話。
但徐皇後的那樣鄭重其事的態度,讓他還是牢牢記住了。
可是,
真的不能做兄弟嗎?
小孩子的天性,就喜歡追著大孩子跑。尤其是那麽象父皇的大哥哥,閔傑還想悄悄找他試試。
可惜,沒機會了。
在送走了美娘之後,漢王殿下也很快的離開了京城。
甘州戰亂雖然平息,但很多土匪逃往山中,並未被清剿。
象俞秀秀,還有石勝,都逃過一劫。
讓那些人盤踞在山中,若幹年後,又是一個俞通天。
再如何加強各處官府,對屬地的管轄,避免留仙鎮那樣的情況出現,千頭萬緒,都是需要人去打理的。
還有代州的煤礦。
因為這迴宗室們最終支持了燕成帝,同意開戰,也從內庫裏拔了錢糧。所以戰爭結束,他們就理直氣壯的要求分一杯羹。
燕成帝為了平衡各方麵的關係,也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妥協。
所以隻能派掌管煤礦的兒子,過去劃定範圍。
於是,在年幼的閔傑心中,那一年冬日禦花園的亭子裏,坐在長兄膝頭,和美娘姐姐一直說笑的美好與溫馨,終將成為他的童年裏,遙遠而模糊的迴憶……
不過,在美娘離開京城之前,還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她簽了一份原林的供貨文書,給林俊武。
往後在雲州,及相鄰的甘州等幾個州,林俊武跟京城的薛家一樣,都是唯一的授權經銷商。
巴夫人雖然富可敵國,不在乎相公有沒有錢。
但美娘覺得,無論夫妻哪一方,都得有點自己產業,日子才好過。
簡單來說,就是想花錢時,不用跟人伸手要。
林家人是窮,但也絕不會讓自家男人,去吃軟飯。
林俊武拿著這份文書,眼圈又紅了。
迴頭就把這事,告訴了巴夫人。
侄女跟他說了,夫妻最忌離心猜忌。就算要攢私房錢,也要做在明處。
巴夫人感慨,美娘是個真正通人情,明事理的好孩子,所以她告訴丈夫。
“那你迴去就好好做,別辜負她的心。我會找人幫你把鋪子開起來,隻是,稅是一定要交的。且原林的東西,太能騙錢了,得按最貴的稅製來。要是虧了本,我可不管你。”
林俊武,目瞪口呆。
這還是親媳婦麽?
必須是!
第二件事,美娘在膝蓋養好了之後,給京城貴女們廣發請柬,辦了一次她們心心念念的宴會。
宴會的主題,正是為了長春道長那本衛生防疫手冊募捐。
但不是讓她們掏錢,而是請貴女們群策群力,把這把小冊子裏複雜的文字內容,用盡量簡單的圖畫,和粗淺的順口溜,總結出來。
美娘琢磨了許久。
想要真正推廣到基層,長篇大論,引經據典都是不行的。
譬如那小冊子裏,長春道長就住處需保持通風幹燥,人才不易生病,認認真真寫了數百字。
可那些醫學術語,疫啊病的,有幾個人看得懂?美娘都讀得累。
不如幹脆就一句,“不管春夏與秋冬,切記住處要通風。尤其冬日生暖爐,不留縫隙中炭毒。”
再配一張生著火,人倒地死了的簡筆畫,百姓豈不一看就懂?
另有一篇,是他論述喝燒過的滾水,比喝生水更加衛生,且不易生病。
美娘就總結,“不喝生水喝滾水,少得痢疾少拉肚。”
然後配上一張,一人手執熱水,拍著肚子身體倍棒,和一人喝了河水,卻倒地不起的圖畫。
兩相對比,簡單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