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春道長和太醫們又一次進來診脈時,就見漢王殿下扯著平安,心急如焚。
“快,快去搶迴來……吃的,都是師姐帶給我的,是孤的……”
哇,殿下好白!
不不,
他居然有精神搶東西?不,是吃東西了?
太醫還琢磨著醫書上有句話,說人胃口開,能進五穀,便是身體恢複的標誌。
長春道長已經老當益壯,一個箭步衝到床前,把上了小殿下的脈。
隨即震驚的看向平安,“你到底喂他吃什麽了?”
沉寂許久的脈象,居然煥發出勃勃生機,開始好轉了!
平安一呆。
扭頭看向桌上的米粥和酸菜,“這,這還沒開始喂呀。”
長春道長卻是眼神一亮,又一個箭步挪移過去,端著小殿下那份飯菜,風卷殘雲,吃得極香。
脈象已好,年輕人恢複就快,反倒是他老人家,急需滋補。
“還是家鄉的米好,菜也香!”
平安隻覺,衣袖開始發抖。
小殿下緊緊揪著他,鳳眸圓睜,悲憤萬千,“明明孤,孤才是病人……”
這些人,都講不講理了?
平安為難。
人都吃過了,搶迴來也不能給你了呀。
哈哈!哈哈哈!
晚了一步,把著小殿下另一手診脈的太醫,欣喜若狂。
“殿下的脈象在好轉,果然我昨天用的方子是對的!終於見效了呀!哎,你小子提的這是什麽玩意兒?不許亂給殿下吃喝。”
鄭飛揚一臉心虛的提著水壺,“沒,沒啥,水來著……”
“我看看!這水怎麽是黃的,這麽髒!”太醫怒了,“怪道之前殿下病一直不好,原來竟是這樣髒水喝的!”
鄭飛揚急了眼,這鍋他不背,“我昨兒才來,你少賴人!”
太醫還想說什麽,可長春道長已經放下吃得幹幹淨淨的碗筷,探頭來瞧,“小飛你煮的什麽?”
呃……
鄭飛揚不好意思說,拚命往後藏,“沒,沒啥……”
可身後,端著碗粥和小菜,就被趕出廚房的上官令,揭開了壺蓋。
“灶心土?呃,居然是灶心土!”
長春道長,太醫,連同黑著一隻眼眶,湊在門外偷聽的神婆,全都呆滯了。
打小入宮,民間常識略匱乏的平安有點懵。
“灶心土,那是什麽?”
鄭飛揚眼看瞞不住,支吾說了實話,“我們那兒,人若要出遠門,都會在自家灶心敲一塊土。若路上遇到水土不服,拉肚難受什麽的,就煮一壺水喝來保平安。
我都差點忘了,是美娘妹妹想起來,特意讓焦大叔趕著送來。小殿下你頭迴離家這麽遠,保不齊就是鬧這個病。
剛上路那幾日,嗯,我看大夥兒都有些拉肚子,也煮了幾迴水的。平安你也喝過,不是都好了麽?”
看他漸漸振振有詞,平安恍然,“怪道那幾日叫你去打水,打迴來都是黃的,還說就隻有這樣,哄我們喝了,原來全是土啊!”
神婆忽地在門外,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
“真是八十老娘倒繃孩兒!殿下壓根就不是什麽瘟疫,他就是水土不服!這灶心土煮的水,多給他喝幾日就好。”
太醫衝上前,又給殿下診了一迴脈,恨恨跺足,“這症狀雖跟瘟疫近似,但也跟水土失調一樣啊,我們怎麽就沒往這處想?”
他氣得差點罵娘。
不,這事不能怪老娘,隻能怪他老娘的蠢兒子。
凡事總往複雜裏想,其實有時很簡單。
“改藥方,改藥方!水土失調,誰不會治啊。趕緊來個人,給皇上報信兒去。這要是再治不好,集體吊死得了!”
長春道長笑著歎氣,“老道也真是該打!早年出門都會備上一塊灶心土。這些年,因跟徒子徒孫們走南闖北的多,竟把這事給忘得幹幹淨淨。上官兄你是不是早想到此事?是以才如此篤定你弟子沒事?卻怎也不提點我一聲,害老夫多少天都睡不著。”
上官令意猶未盡的擱下空碗和筷子,滿足的摸摸自己肚皮。故作高深,實則他也忘得一幹二淨!
“我說了有什麽用?還不是得等我女弟子把灶心土送來?所以我早說了,他這病不是不能治,是時候未到,瞧把你們嚇得。”
嘁!
這話也就哄哄長春道長這厚道人了,林俊武本想拆個台,忽地眼角黑影一閃,頓時高喊。
“不好了!搶東西啊。小薛大人,你也是朝廷命官,搶這些酸菜鹹肉你好意思麽?”
“這個孽徒,孽徒!”
“把東西放下,放下!”
上官令和長春道長不顧年老體邁,追打上去,而小薛大人隻留下一個灰撲撲的瀟灑背影,掩護著背得琳琅滿目的薛良,大步跑了。
嗯,給小殿下的。必須要搶,就當是替大小姐“報仇”了!
小殿下奄奄一息,垂死掙紮,“孤的……孤才是病人……平安……”
快去搶迴來,沒見這些刁民都在欺負孤麽?
平安想想,一臉憨厚的搖頭,“這些不是長輩,就是官員,還有您師兄,奴婢可不敢,還得殿下自己來才是。”
你,你個小沒用的!
等孤好了,孤要報仇,報仇!
小殿下鬥誌昂揚,眼看是死不了啦!
可京城不知,還在散播著漢王殿下染上瘟疫的流言。
甚至,愈演愈烈。
徐皇後原本還想散播一下流言,譬如說她家弟弟原是清白的,隻是被人冤枉才祭的天,所以老天降下責罰,讓閔柏遭了報應。
但皇上接下來,做的一件事情,讓她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燕成帝親自上宮中皇廟祭祀,跪足一個時辰,替長子祈求平安。
旁人不知,但徐皇後的耳目卻送迴密報。
皇上可是在神佛麵前許願,願以十年陽壽,交換長子平安。
徐皇後恨得頓時拍斷一根長指甲,沒想到皇上會這麽看重這個庶長子。
若她隨意攀咬,隻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反招皇上厭棄。
但要是讓她什麽都不做,心裏又實在不高興。
正生著悶氣,徐夫人入宮來了。
徐太師是在家裏躲羞,但一門心思,還是撲在朝堂上哪!
要說真是父女連心,徐皇後不高興,他能高興得起來麽?
因徐贇是祭天處死,連屍首都不能葬迴祖墳。派去邊關的下人,也隻敢一副薄棺,隨意點個墳頭,將他草草葬下了事。
殺子之仇,不可不報。
徐太師在家憋了這些天,又憋出一條毒計。
“快,快去搶迴來……吃的,都是師姐帶給我的,是孤的……”
哇,殿下好白!
不不,
他居然有精神搶東西?不,是吃東西了?
太醫還琢磨著醫書上有句話,說人胃口開,能進五穀,便是身體恢複的標誌。
長春道長已經老當益壯,一個箭步衝到床前,把上了小殿下的脈。
隨即震驚的看向平安,“你到底喂他吃什麽了?”
沉寂許久的脈象,居然煥發出勃勃生機,開始好轉了!
平安一呆。
扭頭看向桌上的米粥和酸菜,“這,這還沒開始喂呀。”
長春道長卻是眼神一亮,又一個箭步挪移過去,端著小殿下那份飯菜,風卷殘雲,吃得極香。
脈象已好,年輕人恢複就快,反倒是他老人家,急需滋補。
“還是家鄉的米好,菜也香!”
平安隻覺,衣袖開始發抖。
小殿下緊緊揪著他,鳳眸圓睜,悲憤萬千,“明明孤,孤才是病人……”
這些人,都講不講理了?
平安為難。
人都吃過了,搶迴來也不能給你了呀。
哈哈!哈哈哈!
晚了一步,把著小殿下另一手診脈的太醫,欣喜若狂。
“殿下的脈象在好轉,果然我昨天用的方子是對的!終於見效了呀!哎,你小子提的這是什麽玩意兒?不許亂給殿下吃喝。”
鄭飛揚一臉心虛的提著水壺,“沒,沒啥,水來著……”
“我看看!這水怎麽是黃的,這麽髒!”太醫怒了,“怪道之前殿下病一直不好,原來竟是這樣髒水喝的!”
鄭飛揚急了眼,這鍋他不背,“我昨兒才來,你少賴人!”
太醫還想說什麽,可長春道長已經放下吃得幹幹淨淨的碗筷,探頭來瞧,“小飛你煮的什麽?”
呃……
鄭飛揚不好意思說,拚命往後藏,“沒,沒啥……”
可身後,端著碗粥和小菜,就被趕出廚房的上官令,揭開了壺蓋。
“灶心土?呃,居然是灶心土!”
長春道長,太醫,連同黑著一隻眼眶,湊在門外偷聽的神婆,全都呆滯了。
打小入宮,民間常識略匱乏的平安有點懵。
“灶心土,那是什麽?”
鄭飛揚眼看瞞不住,支吾說了實話,“我們那兒,人若要出遠門,都會在自家灶心敲一塊土。若路上遇到水土不服,拉肚難受什麽的,就煮一壺水喝來保平安。
我都差點忘了,是美娘妹妹想起來,特意讓焦大叔趕著送來。小殿下你頭迴離家這麽遠,保不齊就是鬧這個病。
剛上路那幾日,嗯,我看大夥兒都有些拉肚子,也煮了幾迴水的。平安你也喝過,不是都好了麽?”
看他漸漸振振有詞,平安恍然,“怪道那幾日叫你去打水,打迴來都是黃的,還說就隻有這樣,哄我們喝了,原來全是土啊!”
神婆忽地在門外,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
“真是八十老娘倒繃孩兒!殿下壓根就不是什麽瘟疫,他就是水土不服!這灶心土煮的水,多給他喝幾日就好。”
太醫衝上前,又給殿下診了一迴脈,恨恨跺足,“這症狀雖跟瘟疫近似,但也跟水土失調一樣啊,我們怎麽就沒往這處想?”
他氣得差點罵娘。
不,這事不能怪老娘,隻能怪他老娘的蠢兒子。
凡事總往複雜裏想,其實有時很簡單。
“改藥方,改藥方!水土失調,誰不會治啊。趕緊來個人,給皇上報信兒去。這要是再治不好,集體吊死得了!”
長春道長笑著歎氣,“老道也真是該打!早年出門都會備上一塊灶心土。這些年,因跟徒子徒孫們走南闖北的多,竟把這事給忘得幹幹淨淨。上官兄你是不是早想到此事?是以才如此篤定你弟子沒事?卻怎也不提點我一聲,害老夫多少天都睡不著。”
上官令意猶未盡的擱下空碗和筷子,滿足的摸摸自己肚皮。故作高深,實則他也忘得一幹二淨!
“我說了有什麽用?還不是得等我女弟子把灶心土送來?所以我早說了,他這病不是不能治,是時候未到,瞧把你們嚇得。”
嘁!
這話也就哄哄長春道長這厚道人了,林俊武本想拆個台,忽地眼角黑影一閃,頓時高喊。
“不好了!搶東西啊。小薛大人,你也是朝廷命官,搶這些酸菜鹹肉你好意思麽?”
“這個孽徒,孽徒!”
“把東西放下,放下!”
上官令和長春道長不顧年老體邁,追打上去,而小薛大人隻留下一個灰撲撲的瀟灑背影,掩護著背得琳琅滿目的薛良,大步跑了。
嗯,給小殿下的。必須要搶,就當是替大小姐“報仇”了!
小殿下奄奄一息,垂死掙紮,“孤的……孤才是病人……平安……”
快去搶迴來,沒見這些刁民都在欺負孤麽?
平安想想,一臉憨厚的搖頭,“這些不是長輩,就是官員,還有您師兄,奴婢可不敢,還得殿下自己來才是。”
你,你個小沒用的!
等孤好了,孤要報仇,報仇!
小殿下鬥誌昂揚,眼看是死不了啦!
可京城不知,還在散播著漢王殿下染上瘟疫的流言。
甚至,愈演愈烈。
徐皇後原本還想散播一下流言,譬如說她家弟弟原是清白的,隻是被人冤枉才祭的天,所以老天降下責罰,讓閔柏遭了報應。
但皇上接下來,做的一件事情,讓她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燕成帝親自上宮中皇廟祭祀,跪足一個時辰,替長子祈求平安。
旁人不知,但徐皇後的耳目卻送迴密報。
皇上可是在神佛麵前許願,願以十年陽壽,交換長子平安。
徐皇後恨得頓時拍斷一根長指甲,沒想到皇上會這麽看重這個庶長子。
若她隨意攀咬,隻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反招皇上厭棄。
但要是讓她什麽都不做,心裏又實在不高興。
正生著悶氣,徐夫人入宮來了。
徐太師是在家裏躲羞,但一門心思,還是撲在朝堂上哪!
要說真是父女連心,徐皇後不高興,他能高興得起來麽?
因徐贇是祭天處死,連屍首都不能葬迴祖墳。派去邊關的下人,也隻敢一副薄棺,隨意點個墳頭,將他草草葬下了事。
殺子之仇,不可不報。
徐太師在家憋了這些天,又憋出一條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