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漢王府。
收到老張快馬加鞭送迴的消息,小殿下陰沉了一天的小臉,始終沒有放晴。
直到何知府趕來,送上一份加急請罪的折子。
“……是老臣識人不明,隻想著韓徹從前做慣推官,精明幹練。卻不想他竟是少了治理百姓民生的經驗,以致出現這等紕漏。老臣也無顏再說什麽,隻請殿下責罰。”
“此事與知府大人無幹。”見韓徹還算尚有悔改之心,閔柏陰沉了一天的小臉,總算緩和了兩分,隻是冷哼。
“做不好就自請求去,他把這朝廷命官當什麽了?告訴他,沒做好就好好幹,將功補過。否則,治他個兩罪並罰!”
看他收了折子,何知府反而鬆了口氣。
要是閔柏不收,那這折子就得上報朝廷,到時韓徹隻有丟官罷職的份。
何知府倒是不怕受牽連,隻可惜了這麽個人才。
韓徹還是願意做事的。
他在請罪折子後麵,附上了近來查閱雙河鎮縣誌的心得,一看就是下了一番苦功。
就這麽放棄,估計他這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了。
好在閔柏肯再給他機會,那就從哪裏摔倒,再從哪裏爬起來。
迴頭他一定會去信,再次痛罵他一頓。否則小殿下不找他麻煩,他都不會放過他!
接著,何知府才又說起一事,“蕪城傳來消息,不過是普通時疫,並無大礙,虛驚一場。”
此事閔柏卻已知曉,“那正好,關於此事,孤有個想法,正好要找母妃商議,何知府一起來吧。”
您跟您母妃商議,叫我幹嘛?
想起那不靠譜的徐賢妃,何知府頭皮發麻,直覺隻怕沒好事。
可剛剛鬧出韓徹這樁事,他也實在心虛慚愧得很,隻得硬著頭皮跟來了。
雖前幾日下了雨,天越發冷了。可喜今兒日頭不錯,徐賢妃帶著一幫宮女太監,在後花園裏聽戲。
從前窮時,沒什麽消遣,能去茶樓門口蹭個戲聽,就是最高享受了。
如今發達了,徐賢妃幹脆養了一班小戲子,專撿喜歡的,讓人唱給她聽。
而她最喜歡的,無非是男人負心薄幸,後又幡然悔悟,破鏡重圓的了。
閔柏聽著就頭疼,每每望之而逃。
不過今兒倒好,徐賢妃這裏排了一出新戲,聽得她津津有味。看著他們過來,還趕緊講給人聽。
“這故事呀,講的是一對小男女,本是青梅竹馬,後因有事失散。這男人考取功名,又掙了偌大家資,任爹娘怎麽催,媒婆說了多少好姑娘,硬是不娶。足足等了七年,才等到女的迴來,也不嫌棄她嫁過人,依舊破鏡重圓了。”
……
何知府強忍著,才沒讓嘴角抽搐。
真要是那麽一個大好青年,七年不娶,不是有毛病,就是中了妖術吧?
這不鬼迷心竅麽!
他要是那青年他爹,早把他腿打斷了,哪還任他這般胡來?
閔柏卻眼角一亮,暗暗把故事記下。
連嫁過人的婦人都不嫌棄,那隻要是真愛,將來在他的婚事上,是不是也能——
“母妃,今兒特意請了何知府前來,是有件正經事要與您商議。”
“你說。”
“這不是父皇壽辰要到了麽,我想著母妃還沒去過白龍觀,想請您和兒臣一道去上柱香,一來……”
“我才不去!”
徐賢妃驟然打斷,又是一臉你這孩子是不是傻的表情,“那蕪城鬧瘟疫呢,跑去幹嘛?送死麽?”
因時隔幾日,她到底也聽到了風聲。
何知府趕緊解釋,“娘娘勿驚,已經傳來消息,不是瘟疫,不過是普通的時疫,都控製住了。”
嗬嗬,徐賢妃一臉我早看穿你們的表情。
“少來!這些話都哄老百姓聽的,別來騙本宮。要是無事,你們為何要憑白熬藥發放給百姓?肯定有事!
就算真如你們所說,隻是時疫,那也挺可怕的。萬一染上,出了事怎辦?總之我不去,皇兒你也不許去!”
何知府如今算是嚐到,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滋味。
他倒是瞬間明白了閔柏的用意,他是想去安定民心,奈何有個不配合的賢妃娘娘,這可怎麽辦?
還是小殿下有辦法治他老娘。
“母妃可知,二皇弟的名字定下來了。傑,閔傑。英雄豪傑的傑,超越眾人為傑。他是中宮娘娘所生,自然要比其餘皇子尊貴。用這個字,再好也不過。”
屁!
徐賢妃氣得差點爆了粗口,臉色難看之極。
要不是何知府在場,她都能當場掀了桌子,咒罵皇上丈夫!
憑什麽讓那女人生孩子,還起這般好名字?
她明明才是正妻,她的兒子才是長子,為什麽要被一個小奶娃子,傑出到前頭去?
小殿下再次開口,“母妃,所以兒臣請您去白龍觀,一則是祈禱父皇安康,二來也是想借此,安定蕪城民心。越是這樣危急的時候,咱們母子越需要出現在蕪城。若躲在王府,讓人瞧著,豈不顯得我們母子怕事?”
把那背後嘲笑她們母子的,自動代入抱著閔傑冷笑的徐皇後,徐賢妃咬了咬牙,隻覺這世上再無甚可怕。
“去!”
她一指頭戳向何知府,“你一定要將這事上奏,說本宮可是為了皇上,才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去那蕪城的!”
何知府躬身應下,暗抹一把冷汗。
還是小殿下機靈,這激將法一出,徐賢妃不就乖乖入局了?
“還請娘娘不必擔心,老臣會陪您和殿下一同前去,務必不讓娘娘和殿下有所閃失。”
可徐賢妃還是不放心。
戲也不聽了,絮絮叨叨抓著何知府交待事情。
藥材要備好,路上衣食要打點妥當,最好全從湖州城帶過去,不沾他們分毫。
看母妃一時交待不完,小殿下先迴去準備了。
隻是怎麽也掩飾不住,那上翹的嘴角。
既然都去了白龍觀,離某位小美人兒,還遠麽?
很快,白龍觀收到官府公文。
說是漢王殿下要攜徐賢妃前來上香,長春道長白眉輕揚,微笑低語。
“該來的,總歸要來了。”
收到老張快馬加鞭送迴的消息,小殿下陰沉了一天的小臉,始終沒有放晴。
直到何知府趕來,送上一份加急請罪的折子。
“……是老臣識人不明,隻想著韓徹從前做慣推官,精明幹練。卻不想他竟是少了治理百姓民生的經驗,以致出現這等紕漏。老臣也無顏再說什麽,隻請殿下責罰。”
“此事與知府大人無幹。”見韓徹還算尚有悔改之心,閔柏陰沉了一天的小臉,總算緩和了兩分,隻是冷哼。
“做不好就自請求去,他把這朝廷命官當什麽了?告訴他,沒做好就好好幹,將功補過。否則,治他個兩罪並罰!”
看他收了折子,何知府反而鬆了口氣。
要是閔柏不收,那這折子就得上報朝廷,到時韓徹隻有丟官罷職的份。
何知府倒是不怕受牽連,隻可惜了這麽個人才。
韓徹還是願意做事的。
他在請罪折子後麵,附上了近來查閱雙河鎮縣誌的心得,一看就是下了一番苦功。
就這麽放棄,估計他這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了。
好在閔柏肯再給他機會,那就從哪裏摔倒,再從哪裏爬起來。
迴頭他一定會去信,再次痛罵他一頓。否則小殿下不找他麻煩,他都不會放過他!
接著,何知府才又說起一事,“蕪城傳來消息,不過是普通時疫,並無大礙,虛驚一場。”
此事閔柏卻已知曉,“那正好,關於此事,孤有個想法,正好要找母妃商議,何知府一起來吧。”
您跟您母妃商議,叫我幹嘛?
想起那不靠譜的徐賢妃,何知府頭皮發麻,直覺隻怕沒好事。
可剛剛鬧出韓徹這樁事,他也實在心虛慚愧得很,隻得硬著頭皮跟來了。
雖前幾日下了雨,天越發冷了。可喜今兒日頭不錯,徐賢妃帶著一幫宮女太監,在後花園裏聽戲。
從前窮時,沒什麽消遣,能去茶樓門口蹭個戲聽,就是最高享受了。
如今發達了,徐賢妃幹脆養了一班小戲子,專撿喜歡的,讓人唱給她聽。
而她最喜歡的,無非是男人負心薄幸,後又幡然悔悟,破鏡重圓的了。
閔柏聽著就頭疼,每每望之而逃。
不過今兒倒好,徐賢妃這裏排了一出新戲,聽得她津津有味。看著他們過來,還趕緊講給人聽。
“這故事呀,講的是一對小男女,本是青梅竹馬,後因有事失散。這男人考取功名,又掙了偌大家資,任爹娘怎麽催,媒婆說了多少好姑娘,硬是不娶。足足等了七年,才等到女的迴來,也不嫌棄她嫁過人,依舊破鏡重圓了。”
……
何知府強忍著,才沒讓嘴角抽搐。
真要是那麽一個大好青年,七年不娶,不是有毛病,就是中了妖術吧?
這不鬼迷心竅麽!
他要是那青年他爹,早把他腿打斷了,哪還任他這般胡來?
閔柏卻眼角一亮,暗暗把故事記下。
連嫁過人的婦人都不嫌棄,那隻要是真愛,將來在他的婚事上,是不是也能——
“母妃,今兒特意請了何知府前來,是有件正經事要與您商議。”
“你說。”
“這不是父皇壽辰要到了麽,我想著母妃還沒去過白龍觀,想請您和兒臣一道去上柱香,一來……”
“我才不去!”
徐賢妃驟然打斷,又是一臉你這孩子是不是傻的表情,“那蕪城鬧瘟疫呢,跑去幹嘛?送死麽?”
因時隔幾日,她到底也聽到了風聲。
何知府趕緊解釋,“娘娘勿驚,已經傳來消息,不是瘟疫,不過是普通的時疫,都控製住了。”
嗬嗬,徐賢妃一臉我早看穿你們的表情。
“少來!這些話都哄老百姓聽的,別來騙本宮。要是無事,你們為何要憑白熬藥發放給百姓?肯定有事!
就算真如你們所說,隻是時疫,那也挺可怕的。萬一染上,出了事怎辦?總之我不去,皇兒你也不許去!”
何知府如今算是嚐到,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滋味。
他倒是瞬間明白了閔柏的用意,他是想去安定民心,奈何有個不配合的賢妃娘娘,這可怎麽辦?
還是小殿下有辦法治他老娘。
“母妃可知,二皇弟的名字定下來了。傑,閔傑。英雄豪傑的傑,超越眾人為傑。他是中宮娘娘所生,自然要比其餘皇子尊貴。用這個字,再好也不過。”
屁!
徐賢妃氣得差點爆了粗口,臉色難看之極。
要不是何知府在場,她都能當場掀了桌子,咒罵皇上丈夫!
憑什麽讓那女人生孩子,還起這般好名字?
她明明才是正妻,她的兒子才是長子,為什麽要被一個小奶娃子,傑出到前頭去?
小殿下再次開口,“母妃,所以兒臣請您去白龍觀,一則是祈禱父皇安康,二來也是想借此,安定蕪城民心。越是這樣危急的時候,咱們母子越需要出現在蕪城。若躲在王府,讓人瞧著,豈不顯得我們母子怕事?”
把那背後嘲笑她們母子的,自動代入抱著閔傑冷笑的徐皇後,徐賢妃咬了咬牙,隻覺這世上再無甚可怕。
“去!”
她一指頭戳向何知府,“你一定要將這事上奏,說本宮可是為了皇上,才冒著這麽大的風險,去那蕪城的!”
何知府躬身應下,暗抹一把冷汗。
還是小殿下機靈,這激將法一出,徐賢妃不就乖乖入局了?
“還請娘娘不必擔心,老臣會陪您和殿下一同前去,務必不讓娘娘和殿下有所閃失。”
可徐賢妃還是不放心。
戲也不聽了,絮絮叨叨抓著何知府交待事情。
藥材要備好,路上衣食要打點妥當,最好全從湖州城帶過去,不沾他們分毫。
看母妃一時交待不完,小殿下先迴去準備了。
隻是怎麽也掩飾不住,那上翹的嘴角。
既然都去了白龍觀,離某位小美人兒,還遠麽?
很快,白龍觀收到官府公文。
說是漢王殿下要攜徐賢妃前來上香,長春道長白眉輕揚,微笑低語。
“該來的,總歸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