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平元年(194年)三月,大漢大將軍皇甫堅壽護送天子迴京長安,集結重兵屯紮在三輔,並州、司隸校尉部隻留下數萬軍隊把守。
這代表著他已經將目光轉向西北的韓遂叛軍和諸羌部,關東諸侯全都鬆了一口氣,於是乎開始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
河北,幽州,因為與公孫瓚對於處理外族事物上的意見不合,幽州牧劉虞一直以來就與公孫瓚關係不太好。
而公孫瓚也對於劉虞幾次三番扯自己後腿的行為表示非常不爽。
在這種情況下,劉虞的老巢涿縣就慢慢地流言四起,有人說公孫瓚越來越不把朝廷和州牧大人放在眼力了,他打算起兵滅了劉虞,自己當幽州牧。
涿郡州牧府中,已經頭發花白的劉虞正與幕僚齊周,大將鮮於輔、鮮於銀兄弟以及自己的兒子劉和幾人商議。
“哼”粗狂地鮮於輔冷哼道“明公,那公孫瓚擺明了是要造反了,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吧。”
他身邊的鮮於銀也點頭說道“不錯,公孫瓚曆來與明公不和,明公切不可手軟啊。”
幕僚齊周也開口說道“不錯,雖然不知道這消息從何而來,但根據情報,公孫瓚確實最近幾日都在調集兵馬糧草。”
劉和皺著眉說道“去年冬天公孫瓚敗給了袁紹之後一直沒有動作,反而對父親的命令多次違抗,現在又突然調集兵馬糧草,確實可疑,不可不防。”
就在這時,外邊小校來報“稟主公,有一隊騎兵將咱們運往烏桓去支援他們的糧草給搶了,現場撿到這個。”
說完,那小校呈上一塊小鐵牌。
劉和接過一看,正麵刻著一個人名,很普通,名叫馬六,但看到這麵鐵牌卻讓他氣憤異常,隻因為他對這種鐵牌很熟悉,因為它的背麵刻著義從二字。
白馬義從,公孫瓚的王牌部隊,劉和怎麽會不認識,所以不僅是他,其餘人如劉虞、齊周、鮮於輔、鮮於銀等人見到這鐵牌後都是臉色一變。
劉和眯著眼睛說道“父親,看來這公孫瓚是當真要做那大逆不道之事了,我們還當早做準備啊。”
劉虞冷哼一聲“這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還由不得他公孫瓚撒野,鮮於輔、鮮於銀聽令。”
“末將在。”
“命你二人聚集幽州各處兵馬,半個月後,我要親自討伐公孫瓚。”
“末將領命。”二將厲喝道。
三月底,幽州牧劉虞親帥帳下大將鮮於輔、鮮於銀二將領大軍五萬東征,以不尊上官的名義討伐公孫瓚。
然而雖然劉虞治理地方,安撫外族頗有一手,但要論領兵打仗,他的能力實在是不敢恭維。
召集部眾所耗費的時間太長,足足花了一個月,這麽長的時間足以讓公孫瓚做好準備了。
而此時的鄴城,袁紹正微笑地對著剛剛返迴的張郃說道“雋義幸苦了,怎麽樣,事情辦成了嗎?”
張郃哈哈一笑“主公放心,事情已經成了,如公則先生所料,用不了多久,劉虞就會與公孫瓚打起來了。”
袁紹大喜“好,哈哈哈哈,公孫瓚,慢慢品嚐我送你的大禮吧。雋義,幹的不錯,先去休息吧,迴頭我重重有賞。”
漁陽縣以西五十裏處,足足五萬大軍,其中還有一萬騎兵,他們滿懷熱情地一路直朝漁陽而去。
眼看就要到達漁陽了,已經頭發花白的劉虞也不禁有些激動。那個公孫瓚從來就不讓自己省心,這次定要抓住機會把他除掉。
可他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殘酷的事實瞬間將他擊潰了。當天下午,劉虞的五萬大軍抵達漁陽城下,根據情報,漁陽隻有公孫瓚手下小將,漁陽人田豫率領的一萬人駐守。
這則信息讓劉虞有信心輕鬆的將漁陽城拿下來。於是他當時就下令攻城。
“鮮於輔,你親自率領步卒攻城,老夫今日就要拿下此城。”劉虞滿臉通紅地對鮮於輔說道。
“嘿嘿,明公放心,區區萬人而已,看我一戰拿下他,到時候我倒要看看他公孫瓚還怎麽囂張。”鮮於輔冷笑道。
“咚,咚,咚”陣陣戰鼓聲響起,鮮於輔親自領著四萬步卒攻城,沒有絲毫試探,直接全力壓上,他有信心能夠一戰破城。
可他失算了,城頭之上,一個年輕的身影冷冷地看著正蜂擁而至的劉虞大軍,冰冷的聲音有條不紊的指揮著“弓箭手準備,放,滾石擂木準備,給我砸,滾油,放,火箭準備,放。”
隨著一聲聲令下,久經戰陣的士卒們配合默契,區區一萬士卒,卻將這座邊郡小城守得是固若金湯。
直到天色將暗,劉虞大軍卻依舊未能占據上風。劉虞心中不爽,正準備下令鳴金收兵,來日再戰。
可南北二麵的大道上突然傳來一陣陣馬蹄聲。劉虞還沒反應過來,他身邊的劉和神色大變“不好,斥候一直沒迴來,定然是公孫瓚的騎兵,父親快撤。”
氣急敗壞的劉虞、鮮於輔等人連忙下令攻城隊伍後撤。可一時間這麽多步卒如何能撤得掉。
公孫瓚部下騎兵很快就殺到了,南邊那枝人馬看旗號是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率領,北邊那旗號卻是趙,鮮於輔納悶兒,沒聽說過公孫瓚手下有姓趙的大將啊。
可劉和顫抖地聲音讓他眉頭一皺,“白馬義從,是白馬義從。”
鮮於輔連忙轉眼看去,心中吃了一驚,剛才隻顧看旗號了,居然沒有發現北麵來的騎兵都是騎白馬的。
就在這時,一陣蒼涼的吼聲響起了“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該死的。”鮮於輔大恨,隨即轉頭對弟弟鮮於銀喊道“你領騎兵保護明公及公子撤退,我帶著步卒為你們斷後,快走。”
隨即,鮮於輔領著撤下來的步卒組成一個防禦陣勢,在道路中央堵住去路。
公孫越見此冷哼一聲,拿起號角親自對那枝白馬義從地方向吹了起來“嗚,嗚嗚,嗚嗚嗚。”
聽見號角聲,那白馬義從的統領麵露了然之色,隨即率領帳下義從來了個漂亮地大迴環,生生地將已經快要撞上鮮於輔陣勢的五千義從給轉了個大彎,繞過軍陣朝前方追去。
而公孫越則沒有直接領兵衝上去,而是一直不停地在鮮於輔軍陣邊上遊走,騷擾,不讓他有時間去救援劉虞等人。
就這樣,白馬義從緊緊地追在劉虞等人後邊,一路上路過數座城池,劉虞等人都沒辦法進城。
整整一日一夜,終於逃到了廣陽郡治薊縣城下。這時候,劉虞帳下騎兵已經不足五千人了,幸虧薊縣守將拚死率兵出城阻擊白馬義從,這才讓劉虞等人順利進城。
可劉虞沒有高興多久,三天後,消息傳來,公孫瓚五萬大軍抵達,鮮於輔兵破,下落不明。
城頭上的劉虞仿佛蒼老了十多歲,原本花白的頭發也全部白了,看著城下進進出出的公孫瓚大軍,劉虞滿嘴的苦澀,仰天流淚,大漢要完了,幽州從此民不聊生了。
興平元年三月底,幽州牧劉虞舉大兵五萬進擊公孫瓚,大敗,退守薊縣,為公孫瓚所圍,四月初,城破,劉虞被擒斬,劉和、鮮於銀趁亂突圍,不知所蹤。隨後,整個幽州都被公孫瓚掌控。
這代表著他已經將目光轉向西北的韓遂叛軍和諸羌部,關東諸侯全都鬆了一口氣,於是乎開始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
河北,幽州,因為與公孫瓚對於處理外族事物上的意見不合,幽州牧劉虞一直以來就與公孫瓚關係不太好。
而公孫瓚也對於劉虞幾次三番扯自己後腿的行為表示非常不爽。
在這種情況下,劉虞的老巢涿縣就慢慢地流言四起,有人說公孫瓚越來越不把朝廷和州牧大人放在眼力了,他打算起兵滅了劉虞,自己當幽州牧。
涿郡州牧府中,已經頭發花白的劉虞正與幕僚齊周,大將鮮於輔、鮮於銀兄弟以及自己的兒子劉和幾人商議。
“哼”粗狂地鮮於輔冷哼道“明公,那公孫瓚擺明了是要造反了,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吧。”
他身邊的鮮於銀也點頭說道“不錯,公孫瓚曆來與明公不和,明公切不可手軟啊。”
幕僚齊周也開口說道“不錯,雖然不知道這消息從何而來,但根據情報,公孫瓚確實最近幾日都在調集兵馬糧草。”
劉和皺著眉說道“去年冬天公孫瓚敗給了袁紹之後一直沒有動作,反而對父親的命令多次違抗,現在又突然調集兵馬糧草,確實可疑,不可不防。”
就在這時,外邊小校來報“稟主公,有一隊騎兵將咱們運往烏桓去支援他們的糧草給搶了,現場撿到這個。”
說完,那小校呈上一塊小鐵牌。
劉和接過一看,正麵刻著一個人名,很普通,名叫馬六,但看到這麵鐵牌卻讓他氣憤異常,隻因為他對這種鐵牌很熟悉,因為它的背麵刻著義從二字。
白馬義從,公孫瓚的王牌部隊,劉和怎麽會不認識,所以不僅是他,其餘人如劉虞、齊周、鮮於輔、鮮於銀等人見到這鐵牌後都是臉色一變。
劉和眯著眼睛說道“父親,看來這公孫瓚是當真要做那大逆不道之事了,我們還當早做準備啊。”
劉虞冷哼一聲“這天下還是大漢的天下,還由不得他公孫瓚撒野,鮮於輔、鮮於銀聽令。”
“末將在。”
“命你二人聚集幽州各處兵馬,半個月後,我要親自討伐公孫瓚。”
“末將領命。”二將厲喝道。
三月底,幽州牧劉虞親帥帳下大將鮮於輔、鮮於銀二將領大軍五萬東征,以不尊上官的名義討伐公孫瓚。
然而雖然劉虞治理地方,安撫外族頗有一手,但要論領兵打仗,他的能力實在是不敢恭維。
召集部眾所耗費的時間太長,足足花了一個月,這麽長的時間足以讓公孫瓚做好準備了。
而此時的鄴城,袁紹正微笑地對著剛剛返迴的張郃說道“雋義幸苦了,怎麽樣,事情辦成了嗎?”
張郃哈哈一笑“主公放心,事情已經成了,如公則先生所料,用不了多久,劉虞就會與公孫瓚打起來了。”
袁紹大喜“好,哈哈哈哈,公孫瓚,慢慢品嚐我送你的大禮吧。雋義,幹的不錯,先去休息吧,迴頭我重重有賞。”
漁陽縣以西五十裏處,足足五萬大軍,其中還有一萬騎兵,他們滿懷熱情地一路直朝漁陽而去。
眼看就要到達漁陽了,已經頭發花白的劉虞也不禁有些激動。那個公孫瓚從來就不讓自己省心,這次定要抓住機會把他除掉。
可他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殘酷的事實瞬間將他擊潰了。當天下午,劉虞的五萬大軍抵達漁陽城下,根據情報,漁陽隻有公孫瓚手下小將,漁陽人田豫率領的一萬人駐守。
這則信息讓劉虞有信心輕鬆的將漁陽城拿下來。於是他當時就下令攻城。
“鮮於輔,你親自率領步卒攻城,老夫今日就要拿下此城。”劉虞滿臉通紅地對鮮於輔說道。
“嘿嘿,明公放心,區區萬人而已,看我一戰拿下他,到時候我倒要看看他公孫瓚還怎麽囂張。”鮮於輔冷笑道。
“咚,咚,咚”陣陣戰鼓聲響起,鮮於輔親自領著四萬步卒攻城,沒有絲毫試探,直接全力壓上,他有信心能夠一戰破城。
可他失算了,城頭之上,一個年輕的身影冷冷地看著正蜂擁而至的劉虞大軍,冰冷的聲音有條不紊的指揮著“弓箭手準備,放,滾石擂木準備,給我砸,滾油,放,火箭準備,放。”
隨著一聲聲令下,久經戰陣的士卒們配合默契,區區一萬士卒,卻將這座邊郡小城守得是固若金湯。
直到天色將暗,劉虞大軍卻依舊未能占據上風。劉虞心中不爽,正準備下令鳴金收兵,來日再戰。
可南北二麵的大道上突然傳來一陣陣馬蹄聲。劉虞還沒反應過來,他身邊的劉和神色大變“不好,斥候一直沒迴來,定然是公孫瓚的騎兵,父親快撤。”
氣急敗壞的劉虞、鮮於輔等人連忙下令攻城隊伍後撤。可一時間這麽多步卒如何能撤得掉。
公孫瓚部下騎兵很快就殺到了,南邊那枝人馬看旗號是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率領,北邊那旗號卻是趙,鮮於輔納悶兒,沒聽說過公孫瓚手下有姓趙的大將啊。
可劉和顫抖地聲音讓他眉頭一皺,“白馬義從,是白馬義從。”
鮮於輔連忙轉眼看去,心中吃了一驚,剛才隻顧看旗號了,居然沒有發現北麵來的騎兵都是騎白馬的。
就在這時,一陣蒼涼的吼聲響起了“義之所至,生死相隨。”
“該死的。”鮮於輔大恨,隨即轉頭對弟弟鮮於銀喊道“你領騎兵保護明公及公子撤退,我帶著步卒為你們斷後,快走。”
隨即,鮮於輔領著撤下來的步卒組成一個防禦陣勢,在道路中央堵住去路。
公孫越見此冷哼一聲,拿起號角親自對那枝白馬義從地方向吹了起來“嗚,嗚嗚,嗚嗚嗚。”
聽見號角聲,那白馬義從的統領麵露了然之色,隨即率領帳下義從來了個漂亮地大迴環,生生地將已經快要撞上鮮於輔陣勢的五千義從給轉了個大彎,繞過軍陣朝前方追去。
而公孫越則沒有直接領兵衝上去,而是一直不停地在鮮於輔軍陣邊上遊走,騷擾,不讓他有時間去救援劉虞等人。
就這樣,白馬義從緊緊地追在劉虞等人後邊,一路上路過數座城池,劉虞等人都沒辦法進城。
整整一日一夜,終於逃到了廣陽郡治薊縣城下。這時候,劉虞帳下騎兵已經不足五千人了,幸虧薊縣守將拚死率兵出城阻擊白馬義從,這才讓劉虞等人順利進城。
可劉虞沒有高興多久,三天後,消息傳來,公孫瓚五萬大軍抵達,鮮於輔兵破,下落不明。
城頭上的劉虞仿佛蒼老了十多歲,原本花白的頭發也全部白了,看著城下進進出出的公孫瓚大軍,劉虞滿嘴的苦澀,仰天流淚,大漢要完了,幽州從此民不聊生了。
興平元年三月底,幽州牧劉虞舉大兵五萬進擊公孫瓚,大敗,退守薊縣,為公孫瓚所圍,四月初,城破,劉虞被擒斬,劉和、鮮於銀趁亂突圍,不知所蹤。隨後,整個幽州都被公孫瓚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