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傅燮率兩千騎兵趕到戰場的時候,皇甫堅壽正好將剩下的黃巾降兵編好隊準備押迴大營,見皇甫堅壽損失了幾百人,還帶迴了數千降兵,傅燮不由得問道“皇甫將軍,不知有多少人從此突圍?”皇甫堅壽搖搖頭“不知道,某被這支步卒擋住去路,生生地拖了我兩炷香時間,現在再去追,已經追不上了,不如迴城拿下城裏的黃巾餘部吧,隻要拿下廣宗城,再向下曲陽進兵,黃巾賊兵也就被平定了。”
傅燮點了點頭,一道迴兵了,等到城外大營的時候,城中喊殺聲已經漸漸地小了,騎兵不適合巷戰,留在大營等待消息,待到天明時候,皇甫嵩招眾將議事,二人這才知道,昨夜跑掉的是張牛角部,而張梁部一直在城中與朝廷大軍作戰,到了天亮的時候,張梁部終於潰散了,負責防守東西二麵的卞喜和張闓二將率兵衝出包圍圈跑了,而張梁卻沒跑掉,他正好被皇甫嵩大軍撞上了,最後,張梁見實在跑不掉,隻能揮劍自殺了,自此,廣宗城被拿下了。隻要再拿下張寶鎮守的下曲陽,黃巾叛亂就基本平定下來了。
因為這次攻城損失頗大,加上黃巾降卒眾多,皇甫嵩決定在廣宗休整幾日再進兵下曲陽。隨後,眾將各自迴營收編降兵。皇甫堅壽迴去之後,讓楊秋成宜二人負責訓練,劉辟龔都二人負責挑選降卒補充部隊。他來到關押廖化的帳篷裏。此時,廖化正一個人坐在帳中看著書呢。皇甫堅壽走了過去,拿起他手中的書看了看“嗯,不錯,當了俘虜還能夠看兵書,你很不錯。”廖化抬起頭看看站在麵前的皇甫堅壽,終於開口了“你把我關在這裏,到底想怎樣?”皇甫堅壽看了看他,說道“按朝廷律法,你應當被抄家滅族。”廖化狠狠地捏了捏拳頭說“此乃我一人之事,不關家人事,你若想殺我,殺了便是,為何要為難我家人。”
皇甫堅壽笑了笑“你著什麽急,我還沒說完呢,你的罪按律法來看的確是要抄家的,誰讓你擋住了我的部隊,使得張牛角跑了呢,聽說張角的屍身還有他女兒都在張牛角軍中啊。”廖化冷哼了一聲不說話。皇甫堅壽見他這樣繼續說道“要想不為難你家人也可以,我軍中還缺個軍司馬,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廖化一愣,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原來你是打這個主意。”皇甫堅壽嘿嘿一笑“怎麽樣,來我軍中,我保你家人無事,還有,今後你就是朝廷正規軍了。”廖化想了片刻,狠狠地點了點頭說“好,我當這個軍司馬,隻要你保證不追究我家人,我廖化以後就跟你混了。”皇甫堅壽滿意的笑了笑說“走吧,我的廖大將軍,去看看你的兵。”說完,當先走了出去。
大軍在廣宗休整了三天,皇甫嵩令曹操為先鋒,繼續朝下曲陽進兵,等大軍到了下曲陽的時候,張寶已經緊閉城門,打算據城死守了。皇甫嵩搖了搖頭,令大軍圍城紮營,防止張寶突圍。這時,城中謠言四起,有的說張角已經死了,黃巾軍就剩這裏最後一支了,黃天已經顧不上黃巾軍了。有的說朝廷大軍百萬圍攻廣宗城,一日之內攻破城池,現在他們來下曲陽了,就等著破城呢。還有人說朝廷發令了,隻追究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責任,其餘人隻要投降,一概不追究。頓時,城中大亂。
原來是曹操在大軍到達城池之前,先命人混入城內,等大軍到了之後,散播謠言,亂其軍心的。城中張寶這段時間過得很不好,幾個月之前,黃巾大軍勢如破竹,打得朝廷節節敗退,可一轉眼,形勢直轉而下,先是波才彭脫二人的潁川軍被皇甫嵩滅了,緊接著,南陽的張曼成被秦頡斬殺,汝南晃邵又被擊敗,接著是東郡的卜已,然後得到消息,兄長居然病亡了,廣宗城破,張梁戰死,估計南陽黃巾也快要覆滅了。
張寶歎了口氣,招唿眾將準備突圍,可這時候,幽州方向來了援兵了,右北平郡尉公孫瓚率三千騎兵來援,涿郡郡尉鄒靖帶五千步卒前來支援,還有劉備、張飛、關羽三人帶數百鄉勇前來。這一下多了近萬人馬,皇甫嵩大喜,命鄒靖、公孫瓚、劉備等人鎮守城東,另外撥郭典所部萬餘人一起防守城東,曹操、傅燮二人守城北,皇甫堅壽守城南,皇甫嵩自守城西,四麵圍住,不留一絲縫隙。
十一月二日,南陽宛城,朱儁探知消息,皇甫嵩連破卜已、張梁,現在已經包圍下曲陽了,正好此時朝廷又派來援軍了,袁紹、袁術二兄弟帶來了一萬羽林軍。朱儁大喜,此時,宛城城內黃巾軍隻剩五萬左右了,而且士氣地下,孫仲數次請降,朱儁都不允許,而袁紹二人來了後,朱儁手中兵力已經到了三萬多,正準備過幾日便大肆攻城,一鼓作氣,拿下宛城了。
卻不想今日孫仲傾巢而出,帶五萬黃巾軍出城,向著精山方向突圍,看來是打定主意逃進山裏,借著山路險峻,以阻擋自己的追兵了。朱儁當機立斷,命眾將追擊,追到精山腳下的時候,大破黃巾軍,孫仲被孫堅親自斬殺,這一戰,黃巾五萬大軍戰死數萬,其餘人要麽自殺身亡,要麽投河而死。自此,南陽黃巾被徹底平定了。
而此時,張寶卻幾次帶人突圍,卻都被擋了迴去,城中已經一片大亂了,皇甫嵩當機立斷,命眾將其攻城池,一個時辰內,大軍就攻破了城池,張寶正要逃跑,卻被公孫瓚一槊捅死,城中十餘萬黃巾軍戰死三萬,其餘盡皆投降。至此為止,黃巾主力盡皆平定,隻有青州等地還有零星的黃巾亂軍在和地方官員作戰。
十一月二十日,皇甫嵩朱儁大軍班師迴朝,皇帝大喜,大赦天下,封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冀州牧、槐裏侯,朱儁為右車騎將軍,錢塘候,加封為河內太守,皇甫堅壽為越騎校尉,加封蕩寇將軍,領所部三千人屯弘農,袁紹為射聲校尉,袁術為長水校尉,曹操為濟南相,孫堅為佐軍司馬留守洛陽,公孫瓚為奮威校尉,封右北平太守,傅燮為議郎,劉備為平原令。其餘人等有功者皆有封賞。
傅燮點了點頭,一道迴兵了,等到城外大營的時候,城中喊殺聲已經漸漸地小了,騎兵不適合巷戰,留在大營等待消息,待到天明時候,皇甫嵩招眾將議事,二人這才知道,昨夜跑掉的是張牛角部,而張梁部一直在城中與朝廷大軍作戰,到了天亮的時候,張梁部終於潰散了,負責防守東西二麵的卞喜和張闓二將率兵衝出包圍圈跑了,而張梁卻沒跑掉,他正好被皇甫嵩大軍撞上了,最後,張梁見實在跑不掉,隻能揮劍自殺了,自此,廣宗城被拿下了。隻要再拿下張寶鎮守的下曲陽,黃巾叛亂就基本平定下來了。
因為這次攻城損失頗大,加上黃巾降卒眾多,皇甫嵩決定在廣宗休整幾日再進兵下曲陽。隨後,眾將各自迴營收編降兵。皇甫堅壽迴去之後,讓楊秋成宜二人負責訓練,劉辟龔都二人負責挑選降卒補充部隊。他來到關押廖化的帳篷裏。此時,廖化正一個人坐在帳中看著書呢。皇甫堅壽走了過去,拿起他手中的書看了看“嗯,不錯,當了俘虜還能夠看兵書,你很不錯。”廖化抬起頭看看站在麵前的皇甫堅壽,終於開口了“你把我關在這裏,到底想怎樣?”皇甫堅壽看了看他,說道“按朝廷律法,你應當被抄家滅族。”廖化狠狠地捏了捏拳頭說“此乃我一人之事,不關家人事,你若想殺我,殺了便是,為何要為難我家人。”
皇甫堅壽笑了笑“你著什麽急,我還沒說完呢,你的罪按律法來看的確是要抄家的,誰讓你擋住了我的部隊,使得張牛角跑了呢,聽說張角的屍身還有他女兒都在張牛角軍中啊。”廖化冷哼了一聲不說話。皇甫堅壽見他這樣繼續說道“要想不為難你家人也可以,我軍中還缺個軍司馬,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廖化一愣,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原來你是打這個主意。”皇甫堅壽嘿嘿一笑“怎麽樣,來我軍中,我保你家人無事,還有,今後你就是朝廷正規軍了。”廖化想了片刻,狠狠地點了點頭說“好,我當這個軍司馬,隻要你保證不追究我家人,我廖化以後就跟你混了。”皇甫堅壽滿意的笑了笑說“走吧,我的廖大將軍,去看看你的兵。”說完,當先走了出去。
大軍在廣宗休整了三天,皇甫嵩令曹操為先鋒,繼續朝下曲陽進兵,等大軍到了下曲陽的時候,張寶已經緊閉城門,打算據城死守了。皇甫嵩搖了搖頭,令大軍圍城紮營,防止張寶突圍。這時,城中謠言四起,有的說張角已經死了,黃巾軍就剩這裏最後一支了,黃天已經顧不上黃巾軍了。有的說朝廷大軍百萬圍攻廣宗城,一日之內攻破城池,現在他們來下曲陽了,就等著破城呢。還有人說朝廷發令了,隻追究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責任,其餘人隻要投降,一概不追究。頓時,城中大亂。
原來是曹操在大軍到達城池之前,先命人混入城內,等大軍到了之後,散播謠言,亂其軍心的。城中張寶這段時間過得很不好,幾個月之前,黃巾大軍勢如破竹,打得朝廷節節敗退,可一轉眼,形勢直轉而下,先是波才彭脫二人的潁川軍被皇甫嵩滅了,緊接著,南陽的張曼成被秦頡斬殺,汝南晃邵又被擊敗,接著是東郡的卜已,然後得到消息,兄長居然病亡了,廣宗城破,張梁戰死,估計南陽黃巾也快要覆滅了。
張寶歎了口氣,招唿眾將準備突圍,可這時候,幽州方向來了援兵了,右北平郡尉公孫瓚率三千騎兵來援,涿郡郡尉鄒靖帶五千步卒前來支援,還有劉備、張飛、關羽三人帶數百鄉勇前來。這一下多了近萬人馬,皇甫嵩大喜,命鄒靖、公孫瓚、劉備等人鎮守城東,另外撥郭典所部萬餘人一起防守城東,曹操、傅燮二人守城北,皇甫堅壽守城南,皇甫嵩自守城西,四麵圍住,不留一絲縫隙。
十一月二日,南陽宛城,朱儁探知消息,皇甫嵩連破卜已、張梁,現在已經包圍下曲陽了,正好此時朝廷又派來援軍了,袁紹、袁術二兄弟帶來了一萬羽林軍。朱儁大喜,此時,宛城城內黃巾軍隻剩五萬左右了,而且士氣地下,孫仲數次請降,朱儁都不允許,而袁紹二人來了後,朱儁手中兵力已經到了三萬多,正準備過幾日便大肆攻城,一鼓作氣,拿下宛城了。
卻不想今日孫仲傾巢而出,帶五萬黃巾軍出城,向著精山方向突圍,看來是打定主意逃進山裏,借著山路險峻,以阻擋自己的追兵了。朱儁當機立斷,命眾將追擊,追到精山腳下的時候,大破黃巾軍,孫仲被孫堅親自斬殺,這一戰,黃巾五萬大軍戰死數萬,其餘人要麽自殺身亡,要麽投河而死。自此,南陽黃巾被徹底平定了。
而此時,張寶卻幾次帶人突圍,卻都被擋了迴去,城中已經一片大亂了,皇甫嵩當機立斷,命眾將其攻城池,一個時辰內,大軍就攻破了城池,張寶正要逃跑,卻被公孫瓚一槊捅死,城中十餘萬黃巾軍戰死三萬,其餘盡皆投降。至此為止,黃巾主力盡皆平定,隻有青州等地還有零星的黃巾亂軍在和地方官員作戰。
十一月二十日,皇甫嵩朱儁大軍班師迴朝,皇帝大喜,大赦天下,封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冀州牧、槐裏侯,朱儁為右車騎將軍,錢塘候,加封為河內太守,皇甫堅壽為越騎校尉,加封蕩寇將軍,領所部三千人屯弘農,袁紹為射聲校尉,袁術為長水校尉,曹操為濟南相,孫堅為佐軍司馬留守洛陽,公孫瓚為奮威校尉,封右北平太守,傅燮為議郎,劉備為平原令。其餘人等有功者皆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