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法醫和刑偵隊現場勘查的人趕到現場的時候,已經是六點十七分了,天已微微亮。
這棟公寓周圍的鄰居們看見這麽多警察上上下下,很快就打聽到八樓有人死了,大家都緊閉房門。
法醫叫黃偉,他一來到後就開始給屍體進行初步的勘查,並且很快就給出了一些已經掌握的信息:
“死者身上開始出現輕微的屍斑,屍體也呈現輕微僵硬,死亡時間應該沒有超過五小時,初步推斷死亡時間是在淩晨兩點半到三點半之間。”
“死者確實吃了安眠藥,但吃下的劑量遠不足以讓他死亡,從他皮膚表麵泛紅和沙發上殘留的嘔吐物上推測,他真正的死因應該是中毒。”
“他死之前曾喝了大量的白酒,相信當時他的精神意識已經非常模糊,再加上死後他的雙眼未緊閉,極有可能在沉醉的情況下突然死亡。”
“如果是中毒的話,那一定是一種很罕見的劇毒,否則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讓人致命。”
“具體的死因是不是中毒,什麽時候中的毒,中的是什麽毒,需要將屍體帶迴去解剖,進一步檢驗才知道。”
聽完法醫的陳述,蕭長傑沒有說話。
他等勘查現場的刑警對房間內的東西采樣拍照之後,才開始在房間內四處查看,胡誌風租的這套公寓是一房一廳,麵積不到45平方米,客廳很小,臥室在客廳的東側,唯一的陽台在臥室裏。
黃法醫基本斷定胡誌風的死不是自殺,而是他殺,而且死亡的時間是淩晨三點半到四點半之間,這正好在媒體發布作案細節後的一個多小時,因為蕭長傑和媒體說出作案細節的時間是淩晨一點多,而媒體發布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從蕭長傑對媒體陳述到網上出現那些作案細節披露的報道,這個過程也就幾分鍾的事。
兇手也許就是失竊案犯罪團夥的重要成員之一,他看到了網上的那些作案細節後,覺得有必要殺了胡誌風滅口,因為胡誌風很可能間接參與了他們的作案。
從時間上看的話,這個殺人動機的假設是成立的。
另外根據保安隊長的描述,胡誌風確實對酒精有依賴性,甚至在上班時候都偷偷躲在監控室喝小酒,但蕭長傑在公寓裏隻找到兩個很多灰塵的啤酒罐,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可以裝酒的容器或者酒瓶。
高隊長也早就趕來了,他一直在和勘查現場的刑警們溝通,等到現場的數據采集完了,他才走過來和蕭長傑說:“你說得沒錯,如果胡誌風和失竊案有關係的話,那兇手肯定是看到了媒體披露的作案細節才動手的,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殺人滅口。”
蕭長傑問:“你們在現場找到什麽可疑的線索了嗎?”
高隊長搖頭:“沒有作案兇器,沒有指紋,連鞋印都他媽的沒留下一個,真是見鬼了,這兇手挺能耐的,收拾得這麽幹淨!”
以他多年的刑偵經驗,兇器可以帶走,指紋可以擦幹淨,地板也可以擦掉,隻有非常冷靜的殺人犯,才會處理得這麽幹淨。
蕭長傑又問:“有發現搏鬥的痕跡嗎?”
高隊長說:“黃法醫不是說了嗎?他是中毒突然死亡的,死的過程很短,根本就沒機會反抗。”
他又說:“我估計當時胡誌風已經喝醉了,兇手進來以後,直接給他致命一毒,他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就死了。”
蕭長傑問道:“那你認為兇手是怎麽進來的?”
高隊長說:“按照小鍾的說法,你們進門的時候房鎖是完好無損的,兇手很可能從陽台潛入,伺機殺了胡誌風。”
“陽台?”蕭長傑提出質疑:“陽台安裝了防盜網,防盜網並沒有被剪斷,我剛才查看過陽台並沒有任何可以潛入的痕跡。”
高隊長被他問得答不出了,雙手一攤:“那你說兇手是怎麽入室的?”
蕭長傑:“我認為兇手是和胡誌風一起入室的。”
“一起入室?”高隊長睜大眼,不太相信。
蕭長傑解釋了:“法醫說胡誌風死之前曾飲用大量的白酒,按照展館保安隊長提供的信息,胡誌風的酒量並不差,要喝醉起碼也得一斤白酒,但我查過房間和客廳,並沒有發現酒瓶。”
高隊長:“這個……我倒沒留意。”
蕭長傑又說:“所以我認為胡誌風的酒,是在外麵喝醉的。”
高隊長不明白:“如果他在外麵喝酒,那也可以迴家後被潛伏在室內的兇手殺死,你憑什麽斷定兇手一定是和胡誌風一起迴家的呢?”
“因為那個時間,胡誌風原本應該在展館上班。”蕭長傑說:“胡誌風的夜班是從淩晨二點開始上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由於他並沒有事先打電話向單位請教,所以我估計他一點鍾左右便開始出門了,因為從這裏坐公交車到展館附近的站,大概需要四五十分鍾左右的路程。”
他剛才在胡誌風的臥室裏發現大量公交車的票據,可以斷定胡誌風平時上下班都是乘坐公交車。
“那他既然去上班了,怎麽又跑去喝酒了呢?”高隊長問。
蕭長傑說:“因為一點十分左右的時候,網上就出現了乾隆玉璽被盜細節過程的披露,兇手看到網上的報道以後,就趕在胡誌風上班之前把他攔下來了,因為媒體的報道有很多我和你的照片,當時報道的地址就是在展館門口,兇手知道警方在展館現場,他是絕不可能讓胡誌風進入館內的,那樣我們遲早會找到胡誌風這條線索,也會查出他背後的其他人。”
高隊長問:“為什麽一定是兇手看到媒體報道去攔下胡誌風,就不能胡誌風自己看到媒體報道,畏罪潛逃?”
蕭長傑沉吟片刻後說:“我現在懷疑胡誌風當初被兇手收買屏蔽監控視頻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和乾隆玉璽被盜有關聯,但如果他看到媒體披露的細節後,就會知道收買他的人就是玉璽失竊案的人,他一定會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險,那他就選擇投案或者逃亡,絕不可能被兇手找到。”
“既然他已經被殺,那就說明他未看到媒體披露的作案細節,兇手才能順利在他上班之前攔下他。”
這棟公寓周圍的鄰居們看見這麽多警察上上下下,很快就打聽到八樓有人死了,大家都緊閉房門。
法醫叫黃偉,他一來到後就開始給屍體進行初步的勘查,並且很快就給出了一些已經掌握的信息:
“死者身上開始出現輕微的屍斑,屍體也呈現輕微僵硬,死亡時間應該沒有超過五小時,初步推斷死亡時間是在淩晨兩點半到三點半之間。”
“死者確實吃了安眠藥,但吃下的劑量遠不足以讓他死亡,從他皮膚表麵泛紅和沙發上殘留的嘔吐物上推測,他真正的死因應該是中毒。”
“他死之前曾喝了大量的白酒,相信當時他的精神意識已經非常模糊,再加上死後他的雙眼未緊閉,極有可能在沉醉的情況下突然死亡。”
“如果是中毒的話,那一定是一種很罕見的劇毒,否則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讓人致命。”
“具體的死因是不是中毒,什麽時候中的毒,中的是什麽毒,需要將屍體帶迴去解剖,進一步檢驗才知道。”
聽完法醫的陳述,蕭長傑沒有說話。
他等勘查現場的刑警對房間內的東西采樣拍照之後,才開始在房間內四處查看,胡誌風租的這套公寓是一房一廳,麵積不到45平方米,客廳很小,臥室在客廳的東側,唯一的陽台在臥室裏。
黃法醫基本斷定胡誌風的死不是自殺,而是他殺,而且死亡的時間是淩晨三點半到四點半之間,這正好在媒體發布作案細節後的一個多小時,因為蕭長傑和媒體說出作案細節的時間是淩晨一點多,而媒體發布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從蕭長傑對媒體陳述到網上出現那些作案細節披露的報道,這個過程也就幾分鍾的事。
兇手也許就是失竊案犯罪團夥的重要成員之一,他看到了網上的那些作案細節後,覺得有必要殺了胡誌風滅口,因為胡誌風很可能間接參與了他們的作案。
從時間上看的話,這個殺人動機的假設是成立的。
另外根據保安隊長的描述,胡誌風確實對酒精有依賴性,甚至在上班時候都偷偷躲在監控室喝小酒,但蕭長傑在公寓裏隻找到兩個很多灰塵的啤酒罐,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可以裝酒的容器或者酒瓶。
高隊長也早就趕來了,他一直在和勘查現場的刑警們溝通,等到現場的數據采集完了,他才走過來和蕭長傑說:“你說得沒錯,如果胡誌風和失竊案有關係的話,那兇手肯定是看到了媒體披露的作案細節才動手的,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殺人滅口。”
蕭長傑問:“你們在現場找到什麽可疑的線索了嗎?”
高隊長搖頭:“沒有作案兇器,沒有指紋,連鞋印都他媽的沒留下一個,真是見鬼了,這兇手挺能耐的,收拾得這麽幹淨!”
以他多年的刑偵經驗,兇器可以帶走,指紋可以擦幹淨,地板也可以擦掉,隻有非常冷靜的殺人犯,才會處理得這麽幹淨。
蕭長傑又問:“有發現搏鬥的痕跡嗎?”
高隊長說:“黃法醫不是說了嗎?他是中毒突然死亡的,死的過程很短,根本就沒機會反抗。”
他又說:“我估計當時胡誌風已經喝醉了,兇手進來以後,直接給他致命一毒,他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就死了。”
蕭長傑問道:“那你認為兇手是怎麽進來的?”
高隊長說:“按照小鍾的說法,你們進門的時候房鎖是完好無損的,兇手很可能從陽台潛入,伺機殺了胡誌風。”
“陽台?”蕭長傑提出質疑:“陽台安裝了防盜網,防盜網並沒有被剪斷,我剛才查看過陽台並沒有任何可以潛入的痕跡。”
高隊長被他問得答不出了,雙手一攤:“那你說兇手是怎麽入室的?”
蕭長傑:“我認為兇手是和胡誌風一起入室的。”
“一起入室?”高隊長睜大眼,不太相信。
蕭長傑解釋了:“法醫說胡誌風死之前曾飲用大量的白酒,按照展館保安隊長提供的信息,胡誌風的酒量並不差,要喝醉起碼也得一斤白酒,但我查過房間和客廳,並沒有發現酒瓶。”
高隊長:“這個……我倒沒留意。”
蕭長傑又說:“所以我認為胡誌風的酒,是在外麵喝醉的。”
高隊長不明白:“如果他在外麵喝酒,那也可以迴家後被潛伏在室內的兇手殺死,你憑什麽斷定兇手一定是和胡誌風一起迴家的呢?”
“因為那個時間,胡誌風原本應該在展館上班。”蕭長傑說:“胡誌風的夜班是從淩晨二點開始上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由於他並沒有事先打電話向單位請教,所以我估計他一點鍾左右便開始出門了,因為從這裏坐公交車到展館附近的站,大概需要四五十分鍾左右的路程。”
他剛才在胡誌風的臥室裏發現大量公交車的票據,可以斷定胡誌風平時上下班都是乘坐公交車。
“那他既然去上班了,怎麽又跑去喝酒了呢?”高隊長問。
蕭長傑說:“因為一點十分左右的時候,網上就出現了乾隆玉璽被盜細節過程的披露,兇手看到網上的報道以後,就趕在胡誌風上班之前把他攔下來了,因為媒體的報道有很多我和你的照片,當時報道的地址就是在展館門口,兇手知道警方在展館現場,他是絕不可能讓胡誌風進入館內的,那樣我們遲早會找到胡誌風這條線索,也會查出他背後的其他人。”
高隊長問:“為什麽一定是兇手看到媒體報道去攔下胡誌風,就不能胡誌風自己看到媒體報道,畏罪潛逃?”
蕭長傑沉吟片刻後說:“我現在懷疑胡誌風當初被兇手收買屏蔽監控視頻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和乾隆玉璽被盜有關聯,但如果他看到媒體披露的細節後,就會知道收買他的人就是玉璽失竊案的人,他一定會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險,那他就選擇投案或者逃亡,絕不可能被兇手找到。”
“既然他已經被殺,那就說明他未看到媒體披露的作案細節,兇手才能順利在他上班之前攔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