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天路況良好,上午十點不到,一行人已經抵達位於郊區的一處農莊。
若素從車窗裏望出去,一條簡單水泥鋪就的車道,一直通向不知名的遠方。
車道兩旁,一側種滿一人多高的桃樹,此時正是人間四月,桃花芳菲的季節,一眼望去,粉色桃花,累累綴綴,如雲如霧。
車道另一側則種滿金黃燦燦的油菜花,恰是花季,開得蓬勃旺盛,直似一片鮮花鋪成的地毯,綿延開去,讓人不由得想縱身躍進那一片花海。
車子一路向前,在曲折宛轉的水泥車道上,開了一段時間,驀然之間,便到了盡頭,鮮花盡處,是一幢三層樓樸素農舍,房前一大片水泥曬穀場,這時已停著一輛國產小排量汽車。
麵包車司機將車停在農舍門前,下車拉開門,伸手擋住門框,搭手接眾人下車,又幫助若素,將沈母的輪椅,從後門處降下來,推到平地上。
若素注意到安亦哲低聲與司機交談數句,並遞上一隻信封,拍拍伊的肩膀,“康師傅,辛苦你了,麻煩您明天下午來再跑一趟。”
司機連連搖手說不麻煩,應該的,然後跳上車,原路駛離。
農舍底樓客堂間裏,有一對年輕人走出來,上前來接安亦軍與安亦哲手裏的行李。
“我們自己來就好,謝謝。”安亦哲微笑,“我朋友已經到了?”
兩個年輕人皮膚黎黑,身材結實,四月微微的一點春寒,他們全不放在眼裏,隻著一件短袖土布襯衫,一條牛仔褲,腳上趿拉著帆布鞋。見安亦哲並不擺出一副高官出巡,時時要人拎包的樣子,也不同他客氣,隻管往裏延請眾人。
“您的朋友已經到了,現在已經去河塘那邊抓螃蟹去了。”其中一個年輕人對安亦哲說。
若素聽見年輕人操一口帶有濃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話,倍感親切。曾經,她和媽媽,就借住在郊區私宅裏,一住就是四年,來來去去,總能聽見本地口音。
兩個年輕人引一行人進屋上樓,將安父安母,安亦軍夫婦同女童一家,各安排在一間房間裏,又將若素兩母女安排在底樓房間,安亦哲獨自住在若素她們隔壁。
“上午可以隨意安排,踏青,釣魚,抓螃蟹,下地幹農活,中午十二點開飯。如果大家有收獲,可以用自己采摘的作物做菜。”年輕人對若素與安亦哲說,“阿姨如果不嫌棄,屋子後麵臨水,自家搭了一個水榭,望出去就是一大片池塘,養鴨養魚,
阿姨可以喂喂鴨子喂喂魚,解解厭氣。”
“好的,謝謝你。”若素替媽媽道謝,很感激這個年輕人,想得這樣周到。
各人在房間裏稍適休息,便到樓下客堂間集合。
“大姨媽,我要去看花!”囡囡對來時路上看見的花海念念不忘。
“好好好,先去看花。”安亦軍英傑兩夫妻,對囡囡幾乎有求必應,當即帶著保溫水壺,各色零食,遮陽用品和折疊寶寶車,向眾人揮一揮手,尋幽攬勝去了。
“你別看我大哥一臉剛正不阿,其實心地頂頂柔軟,拿小孩子最沒辦法,典型‘孝父’,把孩子當祖宗一樣。”安亦哲在若素耳邊小聲說,“我家遺傳,寵小孩子,一個厲害過一個。”
若素媽媽在一旁聽得眯眯笑,若素翻白眼,推動輪椅,朝年輕人說的屋後池塘水榭尋去。
安亦哲雙手負在身後,亦步亦趨,並不著惱。
若素推著母親,沿著兩側開滿野花的小徑,漫步片刻,果然看見不遠處一片望不到邊際的池塘,岸邊用毛竹搭建著一處水榭。
若素幾乎要歡唿起來,微微彎腰對母親說,“媽,你看!”
若素媽媽點點頭。
與城市狹小.逼仄,抬頭處處高樓林立的壓抑相比,這一片池塘,真真叫人心情愉悅。
“我推我媽過去看看,你……”隨意,若素轉過頭,用眼睛對身後的人說。
偏偏安某人不識趣,淡淡聳肩,“我和你們一起去。”
若素忍下伸腿踹他的衝動,繼續推母親,往目標前進。
水榭慢慢近在眼前,以整根原毛竹搭建而成的建築,粗獷樸實,可是透著一種別樣意趣。輪椅推上毛竹小道,有些少顛簸,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水榭裏有一圈竹椅,坐在上麵,靠著齊胸高的竹欄杆,輕風拂麵,有淡淡水腥味兒。角落處有兩隻竹簍,兩柄釣杆,一玻璃瓶魚餌——一大團活生蠕動的蚯蚓,以及一瓶魚食。
饒是吃得苦中苦的若素,看見那一瓶蚯蚓,也不由得頭皮一麻。隻是心裏歎服,主人家心思周到,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決不教客人失望。
若素在椅子上鋪一塊薄墊,然後將媽媽扶到臨水的竹椅上,輕輕將媽媽的上半身,倚靠在欄杆上,又取過輪椅後麵背兜裏的薄毯子,覆在媽媽膝蓋上。
等將母親安置妥當,若素才起身,走到角落,對住一瓶
蚯蚓,一瓶魚食,發呆片刻。
“想釣魚?”安亦哲也踱過來,與若素並肩站在一處。
若素思及將蚯蚓活生生串在魚勾上,甩到水裏去,再將活魚釣上岸來,便有些難以接受。
“那喂魚好了。”他蹲下身,拿起那瓶魚食,“池塘裏應該有不少魚,等一會兒魚食丟下去,場麵一定很壯觀。”
若素沒有唱對台戲的習慣,便伸手接過魚食,返迴母親身邊坐下,靠著她,擰開玻璃瓶蓋子。
一股香噴噴味道撲鼻而來,惹得若素“咦”地一聲。
角落裏正在往釣勾上串蚯蚓的安亦哲聽見若素聲音,側頭看見她臉上一副好奇顏色,不由微笑起來,“聽說這是他們家自製的魚食,用玉米粉,麵粉,黃豆粉還有蝦皮粉一起,混上一點酒糟,揉捏成饅頭,蒸熟以後切成小塊,晾幹裝在瓶子裏,喂魚的時候就扔一點下去,魚最愛吃。老板說曾經有調皮的小朋友,當零食吃下去過。”
若素想一想當時情景,很不厚道地“噗嗤”笑。聞起來確實很香,如果不是和裝蚯蚓的瓶子並排放在一處,單獨拿出來,她也不會想到是魚食。
若素倒出幾顆魚食,交到媽媽手裏,自己也拿了幾顆,兩母女微微探出手去,往池塘裏丟魚食。
隔不多久,水麵上便泛起微微漣漪,水下有遊魚身影來迴。
若素看得有趣,又倒出一把魚食來,連番扔到池塘裏。
池塘裏的魚被香噴噴的魚食吸引,紛紛聚攏過來,一時水花翻濺,更有大魚奮不顧身,從水中躍出,爭搶半空中還未掉進水裏的魚食,然後撲通一聲,落迴水裏去。
若素看得有趣,拉住母親的手,“媽,你看那條魚貪伐?總從水裏跳出來搶食吃,我看見它好幾次了。”
若素媽媽輕撫女兒手背,微笑不語。
安亦哲將釣勾甩進池塘裏,聽見若素清朗笑語,心間柔軟,脫口而出道,“下次帶你出海去看海捕。”
若素在那一頭,不知道聽見,亦或沒有,並不做答。
他便笑一笑。
常言女為悅己者容,與男人,又何嚐不是?
隻是男人更希望令心儀的女子,露出開心快活的表情,為此,讓他們做許多平常很少涉及的事,他們也毫無怨言。
這時天高雲淡,春風徐徐,一切事物看在眼裏,都美好起來。
將近午飯時
候,若素推母親返迴屋裏。
安亦哲照樣跟在兩母女身後,手裏拎著竹簍,裏麵裝著兩條又大又肥,叫不出名字的魚。
農舍客堂間裏,去賞花的安亦軍夫婦也已經迴來。囡囡手裏攥著一支油菜花,一枝桃花,襯得一張活動過後的小臉,紅撲撲的,教若素想起人麵挑花相映紅的詩句來。
安父安母親自下地,采摘了些蔬菜,這時正與農莊老板——一位看起來極憨厚樸實的老先生,交流養花種菜的經驗。
若素三人前腳進門,後腳,有一對穿情侶裝的年輕人各拎一隻竹簍,也進了門。
看見安亦哲,男生先打招唿,“安市,安伯伯安媽媽,大哥大嫂,看我抓到了什麽?”
說罷兩個年輕人將手裏竹簍的口鬆開一些,教眾人看。
嘩,滿滿兩簍螃蟹,盤踞在裏頭吐泡泡。
“中午可以蒸來吃。”年輕人笑得燦爛。
“小錢真厲害。”安亦哲誇獎錢秘書。
錢秘書摸摸頭,“嘿嘿,我女朋友抓得比我多,基本都是她的戰利品。”
錢秘書的女朋友生著一張可愛娃娃臉,聽男朋友這樣說,娃娃臉便一點點紅了。
中午午餐,便由各人帶迴來的食材料理而成。
安亦哲釣上來兩條不知名的魚,一條清蒸,一條紅燒,口感味道上同鯽魚十分相似,可是魚刺極少,適合老人小孩食用。
安家小囡囡與若素媽媽幾乎一人吃掉一整條。
新鮮有機蔬菜炒的時蔬自不必說,那兩簍螃蟹,一半清蒸,一邊用油咖喱炒了,放上洋蔥粒和粉絲,一點點辣,很香很香,眾人吃得吮指迴味,連盤子底下的粉絲都一並被搶光。
最後主人家端上兩隻大碗,一碗盛著散養老母雞燒的菌菇老母雞湯,一碗盛著蟹籽拌麵。
“吾泥格搭塊勿把辣,歡喜切辣矮五,自噶把(我們這裏不放辣,喜歡吃辣的話,自己放)。”老板操著本地話,對眾人說。
那一大碗蟹籽拌滿裏頭有許多配料,黃瓜綠豆芽鮮筍絲蔥絲胡蘿卜絲,又澆上晶瑩剔透的新鮮蟹籽,香氣誘人。
錢秘書合掌,說一聲,“我不客氣了”,就伸手拿筷子挑好大一縷到自己碗了,拌勻了,推到女朋友根前。
一時桌上安父安亦軍都在給各自妻子愛人盛麵。
若素替母親盛一小碗麵,細細拌了,
然後喂到母親嘴裏。
等她喂完媽媽,再去看桌子上的大碗,麵已經都撈光了,隻剩底下墊碗的幾片生菜。
這時,一隻手端著碗輕輕遞到若素跟前,裏頭是滿滿一碗蟹籽拌麵。
若素抬眸,去看手的主人。
安亦哲微笑,伸手摸一摸若素頭頂,“快吃罷,涼了就不好吃了。”
望著那一碗蟹籽拌麵,若素倏忽聽見,冰凍的心原上,什麽東西乍然破裂的聲音。
若素從車窗裏望出去,一條簡單水泥鋪就的車道,一直通向不知名的遠方。
車道兩旁,一側種滿一人多高的桃樹,此時正是人間四月,桃花芳菲的季節,一眼望去,粉色桃花,累累綴綴,如雲如霧。
車道另一側則種滿金黃燦燦的油菜花,恰是花季,開得蓬勃旺盛,直似一片鮮花鋪成的地毯,綿延開去,讓人不由得想縱身躍進那一片花海。
車子一路向前,在曲折宛轉的水泥車道上,開了一段時間,驀然之間,便到了盡頭,鮮花盡處,是一幢三層樓樸素農舍,房前一大片水泥曬穀場,這時已停著一輛國產小排量汽車。
麵包車司機將車停在農舍門前,下車拉開門,伸手擋住門框,搭手接眾人下車,又幫助若素,將沈母的輪椅,從後門處降下來,推到平地上。
若素注意到安亦哲低聲與司機交談數句,並遞上一隻信封,拍拍伊的肩膀,“康師傅,辛苦你了,麻煩您明天下午來再跑一趟。”
司機連連搖手說不麻煩,應該的,然後跳上車,原路駛離。
農舍底樓客堂間裏,有一對年輕人走出來,上前來接安亦軍與安亦哲手裏的行李。
“我們自己來就好,謝謝。”安亦哲微笑,“我朋友已經到了?”
兩個年輕人皮膚黎黑,身材結實,四月微微的一點春寒,他們全不放在眼裏,隻著一件短袖土布襯衫,一條牛仔褲,腳上趿拉著帆布鞋。見安亦哲並不擺出一副高官出巡,時時要人拎包的樣子,也不同他客氣,隻管往裏延請眾人。
“您的朋友已經到了,現在已經去河塘那邊抓螃蟹去了。”其中一個年輕人對安亦哲說。
若素聽見年輕人操一口帶有濃重本地口音的普通話,倍感親切。曾經,她和媽媽,就借住在郊區私宅裏,一住就是四年,來來去去,總能聽見本地口音。
兩個年輕人引一行人進屋上樓,將安父安母,安亦軍夫婦同女童一家,各安排在一間房間裏,又將若素兩母女安排在底樓房間,安亦哲獨自住在若素她們隔壁。
“上午可以隨意安排,踏青,釣魚,抓螃蟹,下地幹農活,中午十二點開飯。如果大家有收獲,可以用自己采摘的作物做菜。”年輕人對若素與安亦哲說,“阿姨如果不嫌棄,屋子後麵臨水,自家搭了一個水榭,望出去就是一大片池塘,養鴨養魚,
阿姨可以喂喂鴨子喂喂魚,解解厭氣。”
“好的,謝謝你。”若素替媽媽道謝,很感激這個年輕人,想得這樣周到。
各人在房間裏稍適休息,便到樓下客堂間集合。
“大姨媽,我要去看花!”囡囡對來時路上看見的花海念念不忘。
“好好好,先去看花。”安亦軍英傑兩夫妻,對囡囡幾乎有求必應,當即帶著保溫水壺,各色零食,遮陽用品和折疊寶寶車,向眾人揮一揮手,尋幽攬勝去了。
“你別看我大哥一臉剛正不阿,其實心地頂頂柔軟,拿小孩子最沒辦法,典型‘孝父’,把孩子當祖宗一樣。”安亦哲在若素耳邊小聲說,“我家遺傳,寵小孩子,一個厲害過一個。”
若素媽媽在一旁聽得眯眯笑,若素翻白眼,推動輪椅,朝年輕人說的屋後池塘水榭尋去。
安亦哲雙手負在身後,亦步亦趨,並不著惱。
若素推著母親,沿著兩側開滿野花的小徑,漫步片刻,果然看見不遠處一片望不到邊際的池塘,岸邊用毛竹搭建著一處水榭。
若素幾乎要歡唿起來,微微彎腰對母親說,“媽,你看!”
若素媽媽點點頭。
與城市狹小.逼仄,抬頭處處高樓林立的壓抑相比,這一片池塘,真真叫人心情愉悅。
“我推我媽過去看看,你……”隨意,若素轉過頭,用眼睛對身後的人說。
偏偏安某人不識趣,淡淡聳肩,“我和你們一起去。”
若素忍下伸腿踹他的衝動,繼續推母親,往目標前進。
水榭慢慢近在眼前,以整根原毛竹搭建而成的建築,粗獷樸實,可是透著一種別樣意趣。輪椅推上毛竹小道,有些少顛簸,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水榭裏有一圈竹椅,坐在上麵,靠著齊胸高的竹欄杆,輕風拂麵,有淡淡水腥味兒。角落處有兩隻竹簍,兩柄釣杆,一玻璃瓶魚餌——一大團活生蠕動的蚯蚓,以及一瓶魚食。
饒是吃得苦中苦的若素,看見那一瓶蚯蚓,也不由得頭皮一麻。隻是心裏歎服,主人家心思周到,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決不教客人失望。
若素在椅子上鋪一塊薄墊,然後將媽媽扶到臨水的竹椅上,輕輕將媽媽的上半身,倚靠在欄杆上,又取過輪椅後麵背兜裏的薄毯子,覆在媽媽膝蓋上。
等將母親安置妥當,若素才起身,走到角落,對住一瓶
蚯蚓,一瓶魚食,發呆片刻。
“想釣魚?”安亦哲也踱過來,與若素並肩站在一處。
若素思及將蚯蚓活生生串在魚勾上,甩到水裏去,再將活魚釣上岸來,便有些難以接受。
“那喂魚好了。”他蹲下身,拿起那瓶魚食,“池塘裏應該有不少魚,等一會兒魚食丟下去,場麵一定很壯觀。”
若素沒有唱對台戲的習慣,便伸手接過魚食,返迴母親身邊坐下,靠著她,擰開玻璃瓶蓋子。
一股香噴噴味道撲鼻而來,惹得若素“咦”地一聲。
角落裏正在往釣勾上串蚯蚓的安亦哲聽見若素聲音,側頭看見她臉上一副好奇顏色,不由微笑起來,“聽說這是他們家自製的魚食,用玉米粉,麵粉,黃豆粉還有蝦皮粉一起,混上一點酒糟,揉捏成饅頭,蒸熟以後切成小塊,晾幹裝在瓶子裏,喂魚的時候就扔一點下去,魚最愛吃。老板說曾經有調皮的小朋友,當零食吃下去過。”
若素想一想當時情景,很不厚道地“噗嗤”笑。聞起來確實很香,如果不是和裝蚯蚓的瓶子並排放在一處,單獨拿出來,她也不會想到是魚食。
若素倒出幾顆魚食,交到媽媽手裏,自己也拿了幾顆,兩母女微微探出手去,往池塘裏丟魚食。
隔不多久,水麵上便泛起微微漣漪,水下有遊魚身影來迴。
若素看得有趣,又倒出一把魚食來,連番扔到池塘裏。
池塘裏的魚被香噴噴的魚食吸引,紛紛聚攏過來,一時水花翻濺,更有大魚奮不顧身,從水中躍出,爭搶半空中還未掉進水裏的魚食,然後撲通一聲,落迴水裏去。
若素看得有趣,拉住母親的手,“媽,你看那條魚貪伐?總從水裏跳出來搶食吃,我看見它好幾次了。”
若素媽媽輕撫女兒手背,微笑不語。
安亦哲將釣勾甩進池塘裏,聽見若素清朗笑語,心間柔軟,脫口而出道,“下次帶你出海去看海捕。”
若素在那一頭,不知道聽見,亦或沒有,並不做答。
他便笑一笑。
常言女為悅己者容,與男人,又何嚐不是?
隻是男人更希望令心儀的女子,露出開心快活的表情,為此,讓他們做許多平常很少涉及的事,他們也毫無怨言。
這時天高雲淡,春風徐徐,一切事物看在眼裏,都美好起來。
將近午飯時
候,若素推母親返迴屋裏。
安亦哲照樣跟在兩母女身後,手裏拎著竹簍,裏麵裝著兩條又大又肥,叫不出名字的魚。
農舍客堂間裏,去賞花的安亦軍夫婦也已經迴來。囡囡手裏攥著一支油菜花,一枝桃花,襯得一張活動過後的小臉,紅撲撲的,教若素想起人麵挑花相映紅的詩句來。
安父安母親自下地,采摘了些蔬菜,這時正與農莊老板——一位看起來極憨厚樸實的老先生,交流養花種菜的經驗。
若素三人前腳進門,後腳,有一對穿情侶裝的年輕人各拎一隻竹簍,也進了門。
看見安亦哲,男生先打招唿,“安市,安伯伯安媽媽,大哥大嫂,看我抓到了什麽?”
說罷兩個年輕人將手裏竹簍的口鬆開一些,教眾人看。
嘩,滿滿兩簍螃蟹,盤踞在裏頭吐泡泡。
“中午可以蒸來吃。”年輕人笑得燦爛。
“小錢真厲害。”安亦哲誇獎錢秘書。
錢秘書摸摸頭,“嘿嘿,我女朋友抓得比我多,基本都是她的戰利品。”
錢秘書的女朋友生著一張可愛娃娃臉,聽男朋友這樣說,娃娃臉便一點點紅了。
中午午餐,便由各人帶迴來的食材料理而成。
安亦哲釣上來兩條不知名的魚,一條清蒸,一條紅燒,口感味道上同鯽魚十分相似,可是魚刺極少,適合老人小孩食用。
安家小囡囡與若素媽媽幾乎一人吃掉一整條。
新鮮有機蔬菜炒的時蔬自不必說,那兩簍螃蟹,一半清蒸,一邊用油咖喱炒了,放上洋蔥粒和粉絲,一點點辣,很香很香,眾人吃得吮指迴味,連盤子底下的粉絲都一並被搶光。
最後主人家端上兩隻大碗,一碗盛著散養老母雞燒的菌菇老母雞湯,一碗盛著蟹籽拌麵。
“吾泥格搭塊勿把辣,歡喜切辣矮五,自噶把(我們這裏不放辣,喜歡吃辣的話,自己放)。”老板操著本地話,對眾人說。
那一大碗蟹籽拌滿裏頭有許多配料,黃瓜綠豆芽鮮筍絲蔥絲胡蘿卜絲,又澆上晶瑩剔透的新鮮蟹籽,香氣誘人。
錢秘書合掌,說一聲,“我不客氣了”,就伸手拿筷子挑好大一縷到自己碗了,拌勻了,推到女朋友根前。
一時桌上安父安亦軍都在給各自妻子愛人盛麵。
若素替母親盛一小碗麵,細細拌了,
然後喂到母親嘴裏。
等她喂完媽媽,再去看桌子上的大碗,麵已經都撈光了,隻剩底下墊碗的幾片生菜。
這時,一隻手端著碗輕輕遞到若素跟前,裏頭是滿滿一碗蟹籽拌麵。
若素抬眸,去看手的主人。
安亦哲微笑,伸手摸一摸若素頭頂,“快吃罷,涼了就不好吃了。”
望著那一碗蟹籽拌麵,若素倏忽聽見,冰凍的心原上,什麽東西乍然破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