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去看看書評區置頂評論吧!裏麵有更多本書相關內容額!)


    魏侯十年五月初七,周室的王畿之內,兩方大軍皆盤踞於此。


    足足六十與萬大軍,在上洛南北一線犬牙交錯,整個上洛就如一個火藥桶,隻需要一次小小引爆,就會來一次大爆發。


    但偏偏,諸侯聯軍卻不敢有異動,而魏軍方麵也未做好萬全準備,所以兩方全麵對峙了七八天,都沒有爆發出大戰。


    但經過這麽些天後,魏軍這邊的準備已經完畢,所以魏無忌決定動一下子。


    所以在今天,魏無忌在長平關發布軍令,讓負責右路大軍主動出擊。


    實際上,對這次攻擊魏無忌也做了訓示,目的以試探為主,而不是直接投入大戰。


    對這種規模的軍事對抗,魏無忌心裏說實話也是沒底的,所以戰爭就得從小規模的慢慢來,這樣才能將局勢納入掌握。


    站在長平關城牆上,魏無忌對身後的王繡問道:“前方已經打起來了吧?”


    王繡點了點頭,然後便道:“迴稟君上,臣已傳令下去,想必此時我軍已和秦軍開戰!”


    魏無忌點了點頭,然後便道:“秦軍不過五萬,先動他們正合適!”


    但此時,站在一旁的王繡則問道:“君上,臣不明白,為何不先向齊國或吳國發難?”


    戰鬥已經開始打響,魏無忌也就閑了下來於是他便解釋道:“就一個原因,秦國也屬北方,他離咱們近,就打他!”


    說道這裏,似乎知道很難說服王繡,魏無忌便繼續道:“由近及遠,就這麽簡單!”


    王繡不由語塞,其實他對此並沒有什麽意見,因為打誰都各有利弊,所以隨便選一個也無所謂。


    對魏軍來說是無所謂,但魏軍的攻擊對贏據來說可就是大麻煩,魏軍可就這麽點兒有生力量。


    但贏據又不可能撤下軍隊,於是他隻能一邊讓自己軍隊頂上去,一邊派人通知熊俊讓他趕緊出兵援助。


    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熊俊此時也沒那麽多門戶之見,立即便指派了軍隊調動,對正在攻伐的魏軍以遏製。


    這種大戰都是以穩為主,所以在楚軍的出動之後,魏軍的攻勢也確實減弱不少。


    而在熊俊不斷催促下,吳國之君孫嶽陽也帶著他的大軍前推,讓整個局勢變得更為緊張。


    這時候,任何一個地方沒崩住,就可能造成全麵戰爭,局勢也將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相比之下,諸侯聯軍雖然兵力占有一定優勢,但因為令出多門之故,所以實際戰鬥力是要打折扣的。


    長平關處,魏無忌對局勢的焦灼也深感急躁,他是打著問罪姬宵的名頭來王畿的,可現在連上洛城都未能進去。


    換句話說,魏無忌也把自己逼到了絕路上。


    若是此番他不能盡快將上洛周邊敵軍驅離,短時間內他就別想進入上洛,問罪天子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這對他的威望來講無疑會有打擊,這是魏無忌萬萬不能忍受的。


    以往的時候,即便戰事再是焦灼,魏無忌心境都不會有太大波動,但在如今這種關乎天下大勢的戰爭中,他卻再難保持平常心了。


    可雖然急躁,魏無忌卻沒有發瘋,他還是告誡全軍各個將領,讓他們以穩為主,采用:步步蠶食的法子將諸侯聯軍驅離。


    這是最穩妥的方法,隻不過其見效時間太慢,有時候甚至很難有效果。


    當時間來到五月十三,前方戰事還是沒有什麽大的進展,魏無忌就真的怒了。


    他自忖魏軍有絕強之力,但卻因害怕輸不起,而變成了現在這種步步為艱的局麵,這讓魏無忌如何能受得了。


    剛好駐紮於齊國的兩萬武卒已經到位,於是魏無忌立即就傳令大軍,從正麵對最強的楚軍發動攻擊。


    魏無忌已經做出決定,那就是拚消耗,他也要將楚國這根眼中釘拔出。


    中路軍近二十萬大軍行動起來,楚國軍隊的壓力頓時大漲。


    麵對魏軍這種不要命的打法,熊俊在堅持抵抗了七八天後,便不得不下令大軍暫時後撤。


    不是楚國人不勇敢,而是魏軍太強大了,這些連年來經曆戰火洗禮的強軍可比位於南方少有戰事的楚軍強出不少。


    當然,為了取得這樣的戰果,魏國方麵的損失同樣不小,魏無忌是拿人命換了一個楚軍的後撤。


    而作為主力的楚軍一旦後撤,諸侯聯軍原本嚴密無比的防線,也就自然露出了口子。


    於是乎,作為側翼的吳國和秦國軍隊,也隻能跟著楚軍的腳步一同後撤,如此才能再度保持防線的完整。


    這些人人的整體後退,可就將上洛暴露在魏軍兵鋒之下,魏無忌明麵上的目的似乎有機會達到了。


    就在魏無忌糾結於用近萬士卒性命,換取諸侯聯軍後退是否合理時,吳國國君孫嶽陽則收到了魏無忌的信件。


    軍帳之內,當孫嶽陽將魏無忌的信看完後,輕輕將信放在了桌案上。


    “魏無忌想讓我作壁上觀,還許我擊敗楚軍之後,將楚國大片土地還與我吳國……”


    若是吳國反水,魏國擊敗楚國便不是難事,可對魏國人許下的承諾,在座將領都不相信。


    所以,當即便有將軍站出來道:“君上,魏人之言萬不可信,若是楚軍大敗,那天下可就朕成魏國的了!”


    孫嶽陽不發一言,然後看著其他將吏道:“你們怎麽看?”


    這還能怎麽看,在場眾位將軍皆是拜道:“君上,魏人之諾不可信!”


    孫嶽陽抬手讓眾人起來,然後才道:“寡人當然清楚,魏無忌其人陰險狡詐,若是真應了他的許諾,恐怕我吳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諸位將軍,難道寡人是那等短視之人?”孫嶽陽反問道。


    這話可就有些重了,在場將軍皆是告罪不起,這是作臣子的本分。


    孫嶽陽繼位國君以來,在國內多有重大舉措,所以在軍中還是威望深重。


    實際上,在經曆魏無忌的事例之後,諸國國君都特別注重在軍中的威望建設,孫嶽陽同樣如此。


    安撫好眾臣之後,地下便有將軍問道:“君上,楚國人率軍後撤,上洛必為魏軍所占,我聯軍為何不死守上洛?”


    不管怎麽說,上洛也是一座堅城,就這樣放棄確實有些可惜。


    這些都是楚國人主導的,孫嶽陽也隻能因時因勢做出反應,所以他也隻能揣測楚國人的想法。


    “其一,上洛雖城池高大可城內空虛疲敝,難以支持大軍固守……”


    “其二,我等南方之兵多為步卒,若是堅守城池,魏軍僅需用少量騎兵便可壓製我軍無法出城……”


    “其三,既然魏無忌想要入上洛,楚國人恐怕早就盼著借魏國人之手,將周室給滅掉!”


    孫嶽陽這三點分析相對來說站得住腳,所以在場眾人都深以為然的點頭。


    但是,孫嶽陽眼中卻滿是憂慮,他所憂的不是上洛將被魏軍占領,而是如今這嚴峻的局勢。


    無論怎麽說,楚軍都是在魏軍強攻敗退的,所以這才爭鬥諸侯聯軍已經輸了一籌。


    雖然最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但讓魏國人占了先機,總不算是艱好事。


    “去告訴齊軍主將周燦,讓他率領大軍盡快向我軍靠攏!”孫嶽陽發令道。


    旁邊則有將軍疑惑道:“君上,齊國人會配合我軍?”


    孫嶽陽笑了笑,然後便道:“會的,周燦是個聰明人,獨木難支的道理他不會不懂!”


    在這次大浪潮中,隻有盡力強大自身,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


    這是孫嶽陽一貫奉行的原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魏武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花逐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花逐葉並收藏魏武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