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八百章了,給自己點個讚!!)
曲阜發生政變,宗伯姬邑率兵攻占宮城控製曲阜,想要獲得魏國支持來驅逐齊人。
在姬邑的設想中,隻要堅守曲阜兩天,便是勝利的日子!
但姬邑高估了魯軍的戰鬥力,低估了齊軍的攻城的力度和決心。
在曲阜被姬邑控製的兩個時辰後,齊軍便立即行動起來,將曲阜包圍起來。
天剛一亮兩軍之間便爆發大戰,齊軍卯足了勁兒發動攻擊,戰鬥一開始魯軍便死傷慘重,很快便有城牆失守。
當太陽才升起的時候,齊軍便攻破曲阜城牆,戰鬥宣告結束。
而這次,曲阜的世族們再度發生了政變,在齊國人剛剛拿下曲阜東門後,他們便將四個時辰前廢黜的國君重新迎立。
姬覓重新坐上了自己的君位上,而下方則是一幹臣子們,大殿中央則是被士卒押著的姬邑。
才四個時辰而已,兩人之間的便互換了兩次位置,這讓姬覓也有些唏噓,但更多的是痛心。
而此時,一個時辰前還大力支持姬邑的朝臣們,此時紛紛諫言姬覓,讓他處決了姬邑這等亂臣賊子。
對世族,姬覓是真的失望透頂,但這些人的述求他卻不能置之不理。
就如世族可以決定姬覓昨夜能活,他們此時就能決定姬邑去死。
“你還有什麽話想說?”看著自己弟弟,姬覓很是平靜道。
兩人都是近五十的年紀,卻在這個時候發生兄弟鬩牆之事,不要讓人感歎命途無常。
姬邑既然失敗,此時也倒光明磊落,隻聽他道:“我死可以,但請留我一絲血脈,弟……感激不盡!”
想了想後,對此姬覓並未表態,而是直接讓人將姬邑押下去,這樣直接宣告了姬邑死刑。
一切都結束了,看著喧鬧的朝堂,姬覓不由大聲道:“肅靜,上朝!”
魯國的政變結束了,但曲阜被齊軍攻破後,這些齊軍便直接駐在城內,以防再有此等事件發生。
原先齊軍是駐在城外,現在卻直接進了曲阜城中,魯國實際已半存半滅。
…………
魏侯十年三月初五,大朝會。
當聽取大鴻臚稟報魯國政變後,魏無忌當即在朝堂上大發悲唿道:“姬邑,魯地賢者也!”
在魏國官方,將親齊的魯伯姬覓定位為奸人,而將親魏的姬邑捧為賢者。
所以,當魏無忌聽到姬邑身死的消息才會悲憫。
隻不過,他哭的可不是姬邑這個人,而是傷心魯國之內的親魏派被一網打盡。
但在朝臣們眼中,國君如此作態卻顯得有些過了,不過是魯國一位宗伯死了,那裏配得上大國之君慟哭。
但魏無忌這樣做,自然是有其打算的。
收聲之後,魏無忌看著一眾朝臣道:“姬覓竊據君位,殘害賢良忠臣,勾結齊國壓迫魯地百姓,實屬可惡至極!”
魏無忌指責魯伯姬覓,這讓朝臣們更難揣測他的心思……
但不能總讓國君唱獨角戲,於是此時的丞相張育則站出來道:“君上所言甚是,姬覓實為竊國大盜,魯地百姓苦其久矣!”
兩年前老丞相郭梁棟便退了下去,禦史大夫張育被任為丞相,而非是唿聲最高的趙禹。
而趙禹仍原地不動,新任的禦史大夫是原大司農鄭玄,這個人算是中間派,十年來兢兢業業任事,讓魏無忌很是滿意。
張育成為百官之首是熬出來的,但其本身能力也是不熟,特別是在逢迎魏無忌這件事上。
所以,通過國君方才簡短幾句話,張育便大致知道了魏無忌的意圖。
厲兵秣馬四年多,這個時候特別的關注魯國事件,這難道不是準備對魯國齊國動手了?
想到此處,張育也確定了自己接下來說話的方向,在罵了魯國之後,他便接著道:“君上明鑒,那齊國更是可惡,擅自出兵幹涉魯國之政,如今更是公然派兵占領曲阜,實在天理難容!”
若說國君反應過大,但此時的丞相反應豈不更大?
可朝臣們也不是笨蛋,揣摩上意本就是基本功,此時有人也聞出了味來。
接著便是廷尉趙禹站出來道:“君上,丞相所言甚是,姬覓勾結齊人,魯國已是一片哀鴻遍野,慘絕人寰!”
知道有人明白自己意思,魏無忌此時也假惺惺問道:“寡人視其國民,如見自家子民受苦,心痛難耐啊!”
現在的朝臣們,在魏無忌四年來繼續搓揉下,一個個都被馴服。
這時候沒人站出來唱反調,一個個隻想著順著魏無忌的話去說,讓自己更入國君之眼。
所以,此時禦史大夫鄭玄便道:“君上為諸侯伯長,諸侯之民亦為君上之民,豈能任由魯地百姓受苦!”
還別說,鄭玄這話是真說到點子上了,便聽魏無忌立馬問道:“那寡人該當如何?”
看見國君問計鄭玄,其他人即便想要說話,此時也閉上了嘴巴,誰讓他們晚了一步。
鄭玄麵色肅然,然後便道:“臣以為,君上當出兵魯地,驅逐魯伯姬覓和齊人,還魯地百姓太平!”
鄭玄這話說得很漂亮,把魏國出兵魯國說得是義正言辭,也給魏軍的軍事行動打上了正義的標簽。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魏無忌自己是相信的,因為他需要這樣一個理由。
因為,隻有這種在道義上站得住腳的戰爭,在拿下魯國後其百姓才不會有大的反抗和抵觸情緒。
說完這些,魏無忌一收先前悲慟麵容,然後對主事軍尉府的徐安宏道:“徐柱國,立即傳令鄭昌和劉玄霸,出兵魯國驅逐齊人!”
此時的徐安宏也是垂垂老矣,在魏無忌發令之後,才緩緩下拜道:“臣領命!”
這下,那些反應最慢的官員們,也明白了國君和丞相幾人的意圖,這是要再度開戰了啊!
下朝之後,魏無忌便召丞相等重臣議事。
這次雖說是對魯國動兵,但實際卻是要對齊國動手,又是一場空前的大戰。
而且在魏無忌的計劃中,這次對齊國出兵與秦國不同,一旦得勝便要將齊國滅掉。
秦國除了扶風與北地兩郡,其他地方都是丘陵之地,對魏軍補給和行軍的壓力很大,所以魏軍很難繼續前行。
而齊國除了大河天險,基本無險可守……且齊地富饒平坦,魏軍不但行軍方便,還能以戰養戰維持。
所以,魏無忌這次是要玩兒次大的,更何況他早就對田宇文不爽,十年來這家夥給他找了不少麻煩。
當幾位重臣們得知魏無忌的打算時,他們並未如六年前出兵秦國那樣感到震驚,因為這些年來五大國之間的鬥爭早就變了樣。
秦國和吳國都已破滅,再有一個齊國也不算什麽,反正魏國是要滅掉所有諸侯的。
宣講完一切後,魏無忌則對幾位重臣道:“諸君,當年我能擊敗強秦,這次就能攻滅齊國,隻要我們君臣一心,必能無堅不摧!”
丞相張育此時也道:“君上聖明,將士用命,齊國必破!”
其他人也都說了些好話,唯有軍尉府的徐安宏沒有說話,他是這裏年紀最長之人,已經過了用語言逢迎的時候,他隻需好好做事。
徐安宏也老了,他知道這是自己為官生涯中最後一次大戰,若是真正能攻滅齊國,他的履曆上便更多了一座功績碑,他也就此生無憾了!
徐安宏夕陽日暮,但才滿三十的魏無忌卻是雄心勃勃,滅掉齊國隻是他一統天下中的一步而已。
更南邊還有楚國吳國,整個天下都還等著他去征服!
曲阜發生政變,宗伯姬邑率兵攻占宮城控製曲阜,想要獲得魏國支持來驅逐齊人。
在姬邑的設想中,隻要堅守曲阜兩天,便是勝利的日子!
但姬邑高估了魯軍的戰鬥力,低估了齊軍的攻城的力度和決心。
在曲阜被姬邑控製的兩個時辰後,齊軍便立即行動起來,將曲阜包圍起來。
天剛一亮兩軍之間便爆發大戰,齊軍卯足了勁兒發動攻擊,戰鬥一開始魯軍便死傷慘重,很快便有城牆失守。
當太陽才升起的時候,齊軍便攻破曲阜城牆,戰鬥宣告結束。
而這次,曲阜的世族們再度發生了政變,在齊國人剛剛拿下曲阜東門後,他們便將四個時辰前廢黜的國君重新迎立。
姬覓重新坐上了自己的君位上,而下方則是一幹臣子們,大殿中央則是被士卒押著的姬邑。
才四個時辰而已,兩人之間的便互換了兩次位置,這讓姬覓也有些唏噓,但更多的是痛心。
而此時,一個時辰前還大力支持姬邑的朝臣們,此時紛紛諫言姬覓,讓他處決了姬邑這等亂臣賊子。
對世族,姬覓是真的失望透頂,但這些人的述求他卻不能置之不理。
就如世族可以決定姬覓昨夜能活,他們此時就能決定姬邑去死。
“你還有什麽話想說?”看著自己弟弟,姬覓很是平靜道。
兩人都是近五十的年紀,卻在這個時候發生兄弟鬩牆之事,不要讓人感歎命途無常。
姬邑既然失敗,此時也倒光明磊落,隻聽他道:“我死可以,但請留我一絲血脈,弟……感激不盡!”
想了想後,對此姬覓並未表態,而是直接讓人將姬邑押下去,這樣直接宣告了姬邑死刑。
一切都結束了,看著喧鬧的朝堂,姬覓不由大聲道:“肅靜,上朝!”
魯國的政變結束了,但曲阜被齊軍攻破後,這些齊軍便直接駐在城內,以防再有此等事件發生。
原先齊軍是駐在城外,現在卻直接進了曲阜城中,魯國實際已半存半滅。
…………
魏侯十年三月初五,大朝會。
當聽取大鴻臚稟報魯國政變後,魏無忌當即在朝堂上大發悲唿道:“姬邑,魯地賢者也!”
在魏國官方,將親齊的魯伯姬覓定位為奸人,而將親魏的姬邑捧為賢者。
所以,當魏無忌聽到姬邑身死的消息才會悲憫。
隻不過,他哭的可不是姬邑這個人,而是傷心魯國之內的親魏派被一網打盡。
但在朝臣們眼中,國君如此作態卻顯得有些過了,不過是魯國一位宗伯死了,那裏配得上大國之君慟哭。
但魏無忌這樣做,自然是有其打算的。
收聲之後,魏無忌看著一眾朝臣道:“姬覓竊據君位,殘害賢良忠臣,勾結齊國壓迫魯地百姓,實屬可惡至極!”
魏無忌指責魯伯姬覓,這讓朝臣們更難揣測他的心思……
但不能總讓國君唱獨角戲,於是此時的丞相張育則站出來道:“君上所言甚是,姬覓實為竊國大盜,魯地百姓苦其久矣!”
兩年前老丞相郭梁棟便退了下去,禦史大夫張育被任為丞相,而非是唿聲最高的趙禹。
而趙禹仍原地不動,新任的禦史大夫是原大司農鄭玄,這個人算是中間派,十年來兢兢業業任事,讓魏無忌很是滿意。
張育成為百官之首是熬出來的,但其本身能力也是不熟,特別是在逢迎魏無忌這件事上。
所以,通過國君方才簡短幾句話,張育便大致知道了魏無忌的意圖。
厲兵秣馬四年多,這個時候特別的關注魯國事件,這難道不是準備對魯國齊國動手了?
想到此處,張育也確定了自己接下來說話的方向,在罵了魯國之後,他便接著道:“君上明鑒,那齊國更是可惡,擅自出兵幹涉魯國之政,如今更是公然派兵占領曲阜,實在天理難容!”
若說國君反應過大,但此時的丞相反應豈不更大?
可朝臣們也不是笨蛋,揣摩上意本就是基本功,此時有人也聞出了味來。
接著便是廷尉趙禹站出來道:“君上,丞相所言甚是,姬覓勾結齊人,魯國已是一片哀鴻遍野,慘絕人寰!”
知道有人明白自己意思,魏無忌此時也假惺惺問道:“寡人視其國民,如見自家子民受苦,心痛難耐啊!”
現在的朝臣們,在魏無忌四年來繼續搓揉下,一個個都被馴服。
這時候沒人站出來唱反調,一個個隻想著順著魏無忌的話去說,讓自己更入國君之眼。
所以,此時禦史大夫鄭玄便道:“君上為諸侯伯長,諸侯之民亦為君上之民,豈能任由魯地百姓受苦!”
還別說,鄭玄這話是真說到點子上了,便聽魏無忌立馬問道:“那寡人該當如何?”
看見國君問計鄭玄,其他人即便想要說話,此時也閉上了嘴巴,誰讓他們晚了一步。
鄭玄麵色肅然,然後便道:“臣以為,君上當出兵魯地,驅逐魯伯姬覓和齊人,還魯地百姓太平!”
鄭玄這話說得很漂亮,把魏國出兵魯國說得是義正言辭,也給魏軍的軍事行動打上了正義的標簽。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魏無忌自己是相信的,因為他需要這樣一個理由。
因為,隻有這種在道義上站得住腳的戰爭,在拿下魯國後其百姓才不會有大的反抗和抵觸情緒。
說完這些,魏無忌一收先前悲慟麵容,然後對主事軍尉府的徐安宏道:“徐柱國,立即傳令鄭昌和劉玄霸,出兵魯國驅逐齊人!”
此時的徐安宏也是垂垂老矣,在魏無忌發令之後,才緩緩下拜道:“臣領命!”
這下,那些反應最慢的官員們,也明白了國君和丞相幾人的意圖,這是要再度開戰了啊!
下朝之後,魏無忌便召丞相等重臣議事。
這次雖說是對魯國動兵,但實際卻是要對齊國動手,又是一場空前的大戰。
而且在魏無忌的計劃中,這次對齊國出兵與秦國不同,一旦得勝便要將齊國滅掉。
秦國除了扶風與北地兩郡,其他地方都是丘陵之地,對魏軍補給和行軍的壓力很大,所以魏軍很難繼續前行。
而齊國除了大河天險,基本無險可守……且齊地富饒平坦,魏軍不但行軍方便,還能以戰養戰維持。
所以,魏無忌這次是要玩兒次大的,更何況他早就對田宇文不爽,十年來這家夥給他找了不少麻煩。
當幾位重臣們得知魏無忌的打算時,他們並未如六年前出兵秦國那樣感到震驚,因為這些年來五大國之間的鬥爭早就變了樣。
秦國和吳國都已破滅,再有一個齊國也不算什麽,反正魏國是要滅掉所有諸侯的。
宣講完一切後,魏無忌則對幾位重臣道:“諸君,當年我能擊敗強秦,這次就能攻滅齊國,隻要我們君臣一心,必能無堅不摧!”
丞相張育此時也道:“君上聖明,將士用命,齊國必破!”
其他人也都說了些好話,唯有軍尉府的徐安宏沒有說話,他是這裏年紀最長之人,已經過了用語言逢迎的時候,他隻需好好做事。
徐安宏也老了,他知道這是自己為官生涯中最後一次大戰,若是真正能攻滅齊國,他的履曆上便更多了一座功績碑,他也就此生無憾了!
徐安宏夕陽日暮,但才滿三十的魏無忌卻是雄心勃勃,滅掉齊國隻是他一統天下中的一步而已。
更南邊還有楚國吳國,整個天下都還等著他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