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地的事情鬧大了,這個事實不但中原諸侯知道,就連武安城內也有人議論。


    國君攻滅了唐肖二國,遂又出兵占領了陳地,這已是足夠比肩昭侯的功勳,而新君繼位才不過四年便取得了如此成就。


    所以,現在魏無忌在魏人心中,其威望已是如日中天之勢,誰也不能動搖他的地位。


    雖然眼下局麵有些失控,但魏國百姓還是相信他們的國君,能夠再次化險為夷得勝利,將魏國推向下一個輝煌。


    百姓們了解的信息少,自然便對魏無忌信心十足,但朝堂上的大員們,卻對此愁白了頭法。


    他們愁的不是秦國十萬大軍,因為魏國有更多的軍隊,他們苦惱的是如何維持大軍所需海量糧草軍需。


    雖說魏國這幾年休養生息,攢了不少家底兒,可也禁不住連番的揮霍啊!


    六月二十的朝會上,往日話不多的朝臣們,一個個便都訴說起自己的難處。


    總結起來就是:缺錢,缺糧,卻缺軍械!


    讓朝臣們反對魏無忌發動戰爭,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所以他們便隻能用這種方式表達抗議。


    但魏無忌隻是輕描淡寫對朝臣們說,讓他們下去想辦法,便匆匆結束了朝會。


    依例,魏無忌又將徐安宏郭梁棟幾人留了下來,這些人才是魏無忌真正需要說服的對象。


    永明殿偏殿內,魏無忌指著牆上巨大的地圖中陳國的位置,便道:“諸卿,爾等當明白……如今我軍已秦國對峙,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迴過頭來,魏無忌看著身後臣子很是鄭重道:“這個時候撤軍,不但有損我大魏國威,更會使軍心受挫!”


    這話,魏無忌也就是自己說說,反正徐安宏幾人是不信的。


    魏國都占領了唐肖陳三地,列國震怖,撤軍根本不會影響魏國國威,更不會使軍心受挫。


    徐安宏沒說話,作為丞相的郭梁棟卻不得不站出來道:“君上,若是再打下去,恐國君將再會付之一空啊!”


    郭梁棟是丞相,不但是他下麵的屬官們在向他訴苦,便是有些郡守也有給他叫苦的。


    徐安宏負責征糧事宜,所以他倒是能夠理解郭梁棟的難處,魏國雖然是君上的,可郭梁棟這個管家卻不好當。


    魏無忌沒有接郭梁棟的話,而是轉過身去道:“寡人第一次從軍時,還是昭侯十二年的時候,那時我大魏的軍隊便拿下了長平關!”


    國君這話是什麽意思?徐安宏幾人有些不明白,好好的怎麽把話題扯那麽遠。


    便聽魏無忌接著道:“昭侯十二年,到如今也快有十年了吧?可我大魏,勢力範圍還是在長平關一線!”


    “也就是說,這些年我大魏於國勢方麵毫無增益,不知你們如何作想,但對寡人來說卻是不可忍受之事!”


    目光深沉看著下方眾人,魏無忌道:“所以,與秦國一戰勢在必行,寡人願堵上我大魏十年國運,與秦國一爭雌雄!”


    說了這麽多,下麵這些人算是聽明白,國君這是強硬表明了自己態度,與秦國這一戰是非打不可了。


    徐安宏幾人一陣無言,這時候他們已經不可能再出言反對了,因為國君已經決定了。


    他們該做的便是,下去好好合計合計,該怎麽幫助魏無忌打好這一仗!


    此時,便聽徐安宏道:“既然君上主意已定,臣定當全力以赴,維持大軍征戰所需!”


    看著已經被說服的徐安宏,魏無忌緩緩點頭,然後他又把目光轉到了郭梁棟幾人身上。


    這三人也不是蠢人,自然知道如今多說無益,一個個也都附了徐安宏的議。


    按理說這次小朝會便該結束了,可誰是魏無忌卻沒有放他們走的意思,便聽他接著道:“此戰幹係重大,若勝則一戰潰秦國,若敗則失地折兵……所以寡人決定,本次大戰寡人領兵親征!”


    若說剛才之事已是幹係重大,那麽魏無忌所說親征之事便更不得了,這是關乎國本的大事啊!


    雖說這是戰國時代,國君領兵出征並不少見,但其本身仍是牽連甚大之事。


    於是,剛剛還同意魏無忌的徐安宏,第一個便反對道:“君上萬萬不可,值此大戰之際,朝堂還需君上坐鎮,方能上下一心,全力攻秦!”


    徐安宏反對,郭梁棟等人也跟著站出來反對,魏無忌親征走了他們的差事也就更難辦。


    可同樣的,在這件事上魏無忌很是執拗,他根本不給這些人討教還價的餘地,而是直接強行安排了下去。


    “此事就這麽定了,爾等也無須多言,寡人父祖皆有親征之舉,也未曾見國內有大亂,反而還成就了他們的威名,為世人讚頌!”


    說道這裏,魏無忌神色肅穆道:“寡人繼承了父祖江山,同樣繼承了父祖之豪氣,又豈能畏縮於武安城內?”


    話都說道了這個份兒上,徐安宏他們還能說什麽呢!


    這是個講究勇武的時代,國君要率兵征戰是勇武的表現,在法理和道德上他們無法去指摘。


    “君上執意如此,臣等自當遵從!”首先明白過來的便是郭梁棟。


    此時,徐安宏仍舊沒有表態,他還是有些擔心。


    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上戰場,若是國君在戰場上出了什麽事,那對魏國來說幾乎是末日。


    “君上,三思啊!”徐安宏仍舊道。


    魏無忌麵色不變,而是平靜道:“寡人對此事已思良久,無須再多逡巡!”


    歎了口氣,徐安宏也隻能無奈道:“那臣,便祝君上此去旗開得勝,往返平安!”


    平安是最重要的,魏無忌明白徐安宏話裏的意思,所以他也想徐安宏微微點頭示意。


    然後朝會便真的結束了,魏無忌也強行推行了自己意誌,將戰爭之事真正敲定。


    而最重要的,便莫過於他親征之事了,這是他繼位後第一次主持的大戰。


    但魏無忌還是比較有信心,他被就是靠打仗才奪得的君位,對戰爭更多的是期待而非恐懼。


    而且,哪怕是此番大戰輸了,魏無忌也是輸得起的,打不來近十年內不再打大的戰爭便是。


    當然,魏無忌執意要親征,還和現實戰局有一定關係。


    畢竟如今長平大營和嶺北大營,都沒有能獨當一麵的將領,有能力應對此等大國征伐之戰,這一點倒是和王繡不謀而合。


    哪怕是率軍滅掉唐肖兩國的鄭昌,魏無忌也不覺得他有那個能力,能夠將此事處理下來。


    最關鍵是,如是此番大戰勝了,那可比滅掉唐肖二國的功勳大多了,那個臣子擔得起這個功勞?


    沒人擔得起,滅掉秦國主力大軍的功勞,隻有魏無忌這位國君才能承受,否則便該功高震主了。


    正是在這兩方麵考量下,魏無忌才決定由自己親征,如此功過皆有自己承受,不會額外再添風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魏武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花逐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花逐葉並收藏魏武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