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麵對匈奴人不斷發動的劫掠,嶺北大營在陳萬雲的調度之下,組織了軍隊加大打擊力度,想要遏製住匈奴的勢頭。


    這期間二者大戰不下十次,但卻是負多勝少,可終歸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匈奴的銳氣,讓他們知道燕山之地不是可以隨意出入的。


    但陳萬雲卻不滿足於現狀,魏無忌在那麽困難的境地之下,都可以反敗為勝,痛擊匈奴,他陳萬雲難道就不行?


    帶兵打仗數十年的陳萬雲確實很不服氣,自己怎麽可能被一個小年輕給比了下去。


    陳萬雲也有了解外麵的輿論,現在大多數人都將魏無忌視為救星,這讓他感覺更是心裏難受。


    執掌嶺北大營都有七八年的陳萬雲,一向自詡為魏國北疆的保護神,如今怎麽甘心自己被推落神壇。


    所以,雖然和匈奴交戰並不順利,但陳萬雲還是積極組織大戰,集結餘下的四萬騎兵,在八月初三這天便往北平關方向開去。


    可以說,陳萬雲這是打紅了眼,已經有些失去理智了。


    現在他更應該做的是固守防線,等待武安大營和襄平大營的援兵,而不是一意孤行,隻是為了證明自己。


    但是,如果常人處在陳萬雲的位置,恐怕也難不被情緒左右。


    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前程沒了,反而還有年輕人比自己做得更好……這種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當然,陳萬雲也不全是因為意氣之爭才作此決定,他還存了一番翻盤的打算。


    若是他將匈奴人擊敗,說不定還能功過相抵,到時候再把貽誤戰機的罪名推到向勳頭上,就能把自己摘出去。


    魏軍大軍直奔北平關而去,四萬騎兵可不是什麽人都能招惹的,所以這一路上匈奴各部都隻能退避。


    北平關正是瞿與單於坐鎮,對於其他各部的退避,他也不會感到生氣,那些附庸部族去了也是送死。


    所以,除開長城之外的兩個本部萬騎之外,瞿與單於調集了還剩下的四個本部萬騎。


    原本是匈奴可以調集六個本部萬騎的,但被魏無忌打殘那兩個此時卻根本無法參戰,顯然還活在戰爭陰影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東胡人的四個萬騎,當然還有嵇沄部和黑水部的萬騎。


    這就是足足五萬騎兵,兵力甚至還壓過魏軍一頭,此戰卻是勝負難曉。


    但是瞿與單於卻不敢大意,雖然自己這邊兵力更足,但別忘了裏麵還有兩萬東胡人。


    對於東胡人,瞿與單於是不敢完全信任的,所以他的擔憂也恰恰來源於自己手下東胡人。


    但畢竟此時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瞿與單於也隻能讓東胡人上了。


    魏侯十五年八月初五,陳萬雲率領大軍與瞿與單於於北平關南二十裏處決戰。


    這裏是一個集鎮之外的小平原,恰好能夠作為數萬大軍衝殺之處,隻不過附近沒來得及收割的麥穗就可惜了。


    雖然兵力有所不足,但整個魏軍的氣勢還是不下於匈奴,燕山是這些士卒的家鄉,他們自然對這些侵略者同仇敵愾。


    兩邊列陣之下,陳萬雲看不到匈奴單於在何處,隻能盯著遠處匈奴軍陣默然不語。


    在交戰的前一刻,陳萬雲沒來由心裏有些緊張,這種情況已經許久沒發生在他身上了。


    整個燕山的安危此時都扛在他的肩頭,此戰勝當然萬事大吉,而此戰敗則萬事皆休。


    若是這支騎兵敗了,沒有騎兵各處支援的話,靖北城的防線則變得很脆弱。


    但即便是後悔,此時也來不及了,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想迴頭都沒機會了。


    更何況,陳萬雲也不是真的後悔,因為他堅信自己並不會失敗。


    因為和匈奴交戰這些年,陳萬雲也很清楚匈奴的內部矛盾,特別是匈奴人和東胡人的矛盾。


    雖然對麵匈奴人有五萬,可是在並不是同心通力,而自己這邊卻是萬眾一心。


    陳萬雲此時有四萬騎兵,但卻是五個軍,所以他將拿出兩個軍去分別牽製東胡人和剩下的兩個單於之柱。


    是的,此時不光是匈奴人知道了歸化城自己大敗的事情,陳萬雲等也大概弄清楚了歸化之外大戰的事情。


    所以這剩下的兩個單於之柱,陳萬雲也相信他們不會再像以前那麽拚命,保存實力在草原上可是很重要的。


    而五個軍中剩下的三個軍,足足兩萬五千多人的隊伍,則被陳萬雲安排正麵對抗匈奴四個本部萬騎四萬


    按照陳萬雲的分析,這場大戰的關鍵就在於中間和匈奴本部萬騎的決戰。


    “大將軍,各部已經準備到位,隨時可以發動攻擊!”此時,有傳令兵前來稟告道。


    “嗯!”陳萬雲應了一聲,雖然自己一身發過無數道命令,但這次的攻擊命令卻怎麽也開不了口。


    “大將軍,武安大營的一萬騎兵今晨已經進入燕山!”傳令兵又補了一句道,這是最新收到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陳萬雲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戰而退,和武安大營的人會和之後再與匈奴決戰。


    但這也就是第一反應而已,還是那句話……陳萬雲想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大將軍之位,如果單憑自己的就將匈奴擊敗的話,那無疑好處更大。


    要知道,武安大營可是魏侯嫡係中的嫡係,來的將領他陳萬雲還不一定叫得動。


    雖然魏軍戰力無匹,但那是對外的,內部一樣有山頭之爭。


    所以,這第二道消息反而是替陳萬雲下了決定,於是他立即便下令道:“傳我將令,全軍中軍出擊,左右二軍掩護側翼!”


    戰鼓雷動,陳萬雲居於戰陣之後,看著前方大軍朝匈奴猛撲而去。


    事到如今,就是真的無可挽迴之勢,要麽勝得將匈奴趕出長城,要麽自己這邊一敗塗地。


    …………


    一個時辰之後,陳萬雲目睹整場大戰始終,此時心中卻在不住低血。


    雖然東胡人卻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在戰鬥上出工不出力,但嵇沄部和黑水部的攻擊強度卻是陳萬雲沒有預料到的。


    那支和嵇沄部黑水部接戰的軍隊,純粹是用人命給中軍主力換時間,但是中軍對壘匈奴本部卻打得更為艱難。


    一個時辰過去,匈奴本部損失有兩千餘人,可魏軍這邊的損失卻達五千之中。


    雖然此時沒有落敗,可這種不對稱的消耗之戰,對魏軍來說無疑是處於絕對下風。


    最後,還是幾位將軍聯合過來請命,讓陳萬雲下令撤兵。


    這就意味著魏軍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再不乘機撤退,那可就真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幾位將軍勸說道最後,其中還有人不無警告之意道,若是陳萬雲再不撤軍,大敗之後的結果不管是在座各位全都完蛋,恐怕震怒的魏侯會把大家的家人都屠了。


    但是,勸說陳萬雲的人也沒安什麽好心,他們之前支持陳萬雲打這一仗,也是為的能將功折罪。


    現在又勸陳萬雲撤兵,一樣有拿陳萬雲當替罪羊的意思。


    最後,在眾將逼迫之下,陳萬雲這才下令撤兵,但這場大戰對嶺北大營的損失無疑也是巨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魏武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花逐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花逐葉並收藏魏武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