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驚豔四座
大家對於張牆的文章很喜歡,隻是趙沐此時卻是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
若論用詞之美,他覺得張牆的文章的確是沒得說,隻是若論文章的內涵,那卻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因為整篇文章對於用兵的論述簡直可以說是狗屁不通。
大家若是聽了他的文章去打仗,能不輸就不錯了。
不過趙沐雖然對張牆的文章不屑,但此時並沒有指出來,如今還有一人沒交卷呢,他倒也不必急著點評,而且他的身份太敏感了,他若是現在就指出張牆的不是,待會就算蘇洵寫的再好,龐吉隻怕也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大家對張牆的文章評論了一番之後,蘇洵才終於將自己的卷子交上來。
他交卷最晚,但對於此他並不在乎,他是這些學子中年紀最大的,他本來就是大器晚成的,成名他都不嫌晚,更別說是交文章了。
他的氣勢很好,很風度,並沒有因為最後一個交卷而露出絲毫驚慌。
他的文章交上去後,就有人開始念,第一句為: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
這第一句出,下麵的還沒有念,眾人已是忍不住驚歎起來。
“好一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隻此一句,可敵得過剛才張牆那滿篇對仗美文啊。”
誰也不曾料到,隻這一句,就讓人完全否決了張牆那麽美的文章。
這讓張牆心裏很不平衡,蘇洵隻這一句怎麽能比得過自己整篇文章?
張牆心裏不平衡的時候,大家還在議論。
“這句話很好,而好的不僅僅是這句話,還有這句對未將之道的總結啊,當將領。就必須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不然如何領兵打仗?”
“不錯,當將軍就應該如此。隻有這樣才能夠打勝仗。”
剛才有很多人就對孫富那華而不實的文章有些不屑,隻是礙於龐吉的身份不變說罷了,如今蘇洵突然寫出了這麽一句能夠流傳後世的句子,他們自然要毫不吝嗇言辭的來稱讚了。
隻蘇洵這一句,就讓朝臣稱讚差不多半柱香的時間。
直到有人說了一句後麵還有很多呢。這才讓人從中醒悟過來,而後命人開始通讀。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
………………
這一念就念完了,在念的過程中,大家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在靜靜的聽,生怕錯漏了一個字。而等那名太監念完之後,整個禦花園頓時炸開了鍋。
如果說剛才那一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是驚豔之句的話,那整篇文章則是對用兵之道極其詳細的總結,他們覺得這樣一篇文章可以媲美很多兵法書了。
這文章完全可以當成兵法來訓練士兵將領。
這是一篇文辭與內容同樣令人驚豔的文章。
大家開始討論起來,從不同的段落裏,句子裏挑出一句來評論探討,比如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這句。就讓大家討論了一炷香的時間。
這一篇文章的中的每一句,都讓人想要吃透,想讓人好好理解體會。
而如此一個時辰後,大家才終於停止。
停止之後,孰優孰劣也就分曉了,蘇洵毫無懸念的第一。那個孫富第二,張牆第三,本來張牆的反響應該是在孫富前麵的,畢竟他的文實在是太美了,可因為有了蘇洵那篇文章,大家再去看張牆的文,就發現張牆的文簡直有些狗屁不通,辭藻雖美,可卻沒有一句話是使用的,相比較下,孫富的文雖然並不華美,但很多情況寫的還有些道理,如此一來,張強的反而成了第三。
這個時候,晏殊一個第一一個第二,歐陽修一個第一,一個第二,是分不出勝負的,所以還必須再比一場,而馮才則已經沒有機會了。
第三場比試比詞,主題則是人。
因為馮才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周寇仍舊先作,他的詞並沒有多少驚豔的地方,寫過之後大家隨便說了兩句,也就沒有再怎麽多說。
周寇寫完之後,就是晏幾道了。
此時的晏幾道才不過十四歲,不過在趙沐看來,此時的孩子比後世的孩子都更早熟一些,晏幾道雖然隻有十四歲,但舉止神態已頗有風範。
他站出來後,不假思索,隨即吟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
小瓊閑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正好一枝嬌豔,當筵獨占韶華。
晏幾道輕鬆吟出此詞,頓時引得眾人紛紛稱讚,再去品評這首詞,更覺得晏幾道寫的這個叫小瓊的侍女真是招人喜歡,晏幾道將她比喻城一朵嬌豔的獨占韶華的花,更是秒到了極致。
“真沒想到,晏大人的兒子小小年紀竟然有此才情,看來晏家又出了一位神通啊。”
“不錯,不錯,真是令人欣羨,好詞,好詞啊……”
眾人對晏幾道極盡稱讚,這讓晏殊很受用,自己的兒子小小年紀就有這等才華,實在是讓他這個做父親的長了麵子。
大家對晏幾道稱讚之後,對於歐陽修派出的人也就更加期待了,剛才歐陽修比詞輸給了晏殊,而看現在的情況,晏幾道的詞比他父親晏殊的還要好上一些,歐陽修的門生能做的超過晏幾道?
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今年主考官的位置怕是要給晏殊了,而這讓趙治很興奮,他覺得自己這次真是賭對了,他沒有信錯晏殊,他果真是有能力的,他們父子二人可真是他的貴人啊,而他相信從今天之後,二晏之名將會傳遍京城。
大家這樣議論紛紛的時候,歐陽修卻是淺淺一笑,接著他向一名少年揮了揮手,那少年臉頰有些長,並不算英俊,但氣質卻很獨特,他微微頷首後,便站了出來。(未完待續。)
大家對於張牆的文章很喜歡,隻是趙沐此時卻是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
若論用詞之美,他覺得張牆的文章的確是沒得說,隻是若論文章的內涵,那卻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因為整篇文章對於用兵的論述簡直可以說是狗屁不通。
大家若是聽了他的文章去打仗,能不輸就不錯了。
不過趙沐雖然對張牆的文章不屑,但此時並沒有指出來,如今還有一人沒交卷呢,他倒也不必急著點評,而且他的身份太敏感了,他若是現在就指出張牆的不是,待會就算蘇洵寫的再好,龐吉隻怕也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人。
大家對張牆的文章評論了一番之後,蘇洵才終於將自己的卷子交上來。
他交卷最晚,但對於此他並不在乎,他是這些學子中年紀最大的,他本來就是大器晚成的,成名他都不嫌晚,更別說是交文章了。
他的氣勢很好,很風度,並沒有因為最後一個交卷而露出絲毫驚慌。
他的文章交上去後,就有人開始念,第一句為: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製利害,可以待敵。
這第一句出,下麵的還沒有念,眾人已是忍不住驚歎起來。
“好一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隻此一句,可敵得過剛才張牆那滿篇對仗美文啊。”
誰也不曾料到,隻這一句,就讓人完全否決了張牆那麽美的文章。
這讓張牆心裏很不平衡,蘇洵隻這一句怎麽能比得過自己整篇文章?
張牆心裏不平衡的時候,大家還在議論。
“這句話很好,而好的不僅僅是這句話,還有這句對未將之道的總結啊,當將領。就必須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不然如何領兵打仗?”
“不錯,當將軍就應該如此。隻有這樣才能夠打勝仗。”
剛才有很多人就對孫富那華而不實的文章有些不屑,隻是礙於龐吉的身份不變說罷了,如今蘇洵突然寫出了這麽一句能夠流傳後世的句子,他們自然要毫不吝嗇言辭的來稱讚了。
隻蘇洵這一句,就讓朝臣稱讚差不多半柱香的時間。
直到有人說了一句後麵還有很多呢。這才讓人從中醒悟過來,而後命人開始通讀。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
………………
這一念就念完了,在念的過程中,大家沒有一個人說話,大家都在靜靜的聽,生怕錯漏了一個字。而等那名太監念完之後,整個禦花園頓時炸開了鍋。
如果說剛才那一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是驚豔之句的話,那整篇文章則是對用兵之道極其詳細的總結,他們覺得這樣一篇文章可以媲美很多兵法書了。
這文章完全可以當成兵法來訓練士兵將領。
這是一篇文辭與內容同樣令人驚豔的文章。
大家開始討論起來,從不同的段落裏,句子裏挑出一句來評論探討,比如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這句。就讓大家討論了一炷香的時間。
這一篇文章的中的每一句,都讓人想要吃透,想讓人好好理解體會。
而如此一個時辰後,大家才終於停止。
停止之後,孰優孰劣也就分曉了,蘇洵毫無懸念的第一。那個孫富第二,張牆第三,本來張牆的反響應該是在孫富前麵的,畢竟他的文實在是太美了,可因為有了蘇洵那篇文章,大家再去看張牆的文,就發現張牆的文簡直有些狗屁不通,辭藻雖美,可卻沒有一句話是使用的,相比較下,孫富的文雖然並不華美,但很多情況寫的還有些道理,如此一來,張強的反而成了第三。
這個時候,晏殊一個第一一個第二,歐陽修一個第一,一個第二,是分不出勝負的,所以還必須再比一場,而馮才則已經沒有機會了。
第三場比試比詞,主題則是人。
因為馮才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周寇仍舊先作,他的詞並沒有多少驚豔的地方,寫過之後大家隨便說了兩句,也就沒有再怎麽多說。
周寇寫完之後,就是晏幾道了。
此時的晏幾道才不過十四歲,不過在趙沐看來,此時的孩子比後世的孩子都更早熟一些,晏幾道雖然隻有十四歲,但舉止神態已頗有風範。
他站出來後,不假思索,隨即吟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歸了。拾蕊人稀紅漸少。葉底杏青梅小。
小瓊閑抱琵琶。雪香微透輕紗。正好一枝嬌豔,當筵獨占韶華。
晏幾道輕鬆吟出此詞,頓時引得眾人紛紛稱讚,再去品評這首詞,更覺得晏幾道寫的這個叫小瓊的侍女真是招人喜歡,晏幾道將她比喻城一朵嬌豔的獨占韶華的花,更是秒到了極致。
“真沒想到,晏大人的兒子小小年紀竟然有此才情,看來晏家又出了一位神通啊。”
“不錯,不錯,真是令人欣羨,好詞,好詞啊……”
眾人對晏幾道極盡稱讚,這讓晏殊很受用,自己的兒子小小年紀就有這等才華,實在是讓他這個做父親的長了麵子。
大家對晏幾道稱讚之後,對於歐陽修派出的人也就更加期待了,剛才歐陽修比詞輸給了晏殊,而看現在的情況,晏幾道的詞比他父親晏殊的還要好上一些,歐陽修的門生能做的超過晏幾道?
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今年主考官的位置怕是要給晏殊了,而這讓趙治很興奮,他覺得自己這次真是賭對了,他沒有信錯晏殊,他果真是有能力的,他們父子二人可真是他的貴人啊,而他相信從今天之後,二晏之名將會傳遍京城。
大家這樣議論紛紛的時候,歐陽修卻是淺淺一笑,接著他向一名少年揮了揮手,那少年臉頰有些長,並不算英俊,但氣質卻很獨特,他微微頷首後,便站了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