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你的意思是?”
“王爺,晏殊十四歲中了進士,如果他的兒子也是十四歲中進士的話,這就可以傳為一段佳話了啊,這晏殊此時不關心朝政,但對於這麽的名聲卻是最在意的,他對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喜歡的緊,如果二晏傳世的話,這對於晏殊的家族來說可是無上榮耀啊,那晏殊拒絕不了的。”
文人也許不看重金錢,但對於這樣的佳話卻是無法拒絕的。
趙治聽了白公盛的話後,覺得很靠譜,他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勞煩先生派人去試探一下,如果晏殊真的肯答應幫我們,那我們就幫他們促成這段佳話。”
白公盛領命之後退去,而這個時候,魏王府亦是如此。
魏王趙淵迴到府上之後,便直接去找吳蒙了,趙淵的支持者龐吉是個勢力很廣的人,他手下能夠當主考官的人不少。
吳蒙思慮片刻之後,就說馮才很合適。
馮才今年大概快七十歲了,但他的才情卻是一點沒有後退的,在詩詞歌賦上麵,很多年輕人都沒有他寫的好,寫的快,而且聽說馮才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仍舊老當益壯,每晚必臨幸一女。
這樣的人他們如果要推薦的話,被采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吳蒙將馮才的情況跟趙淵說了一遍,趙淵聽完頓時把剛喝下去的茶噴了出來:“這馮才七十多了還每晚必臨幸一女?真的假的?”
吳蒙撇了撇嘴,他沒有料到趙淵竟然對馮才的這個趣聞感興趣,而不是對馮才的才情。
“此事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王爺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他的才情上的,這樣我們在推舉他的時候,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趙淵哦了一聲,然後便應了下來,不過他的心裏對於自己剛才的問題,還是很有興趣。
-------------------------------
開科取士這種事情趙治和趙淵兩人不會放過。趙沐自然也不會放過,隻是相比較下,他比趙治還要不如,他的那些人當中根本就沒有才情高的。他倒是有些才名,可惜他是皇子,別說大臣不怨,就是趙禎也肯定不願意。
對於此事,範大成思慮了很久。但是卻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
而就在趙沐為此事犯愁的時候,突然開封府的一個小廝來了,說包拯請他到開封府一敘。
按理說趙沐是個王爺,還是皇子,就算包拯和趙沐要見麵,也應該包拯來找趙沐的,而不是趙沐去開封府,不過對於此趙沐並不在意,應下那個小廝後便直接去了開封府。
開封府掌管京畿,曆來都是大宋太子在登基之前曆練的地方。不過趙禎當皇帝這麽多年,一直沒有皇子成年被立為太子,所以這開封府也就由一些他信得過的大臣來擔任了。
而在他信任的這些人當中,包拯無疑是最出名的一個。
進得開封府,趙沐立馬被請到了書房,隻是他剛進書房,就發現整個書房除了包拯之外,文彥博竟然也在。
兩人連忙給趙沐行禮,趙沐迴禮之後,有些好奇的問道:“兩位大人怎的突然把我給叫來了?”
包拯有點不苟言笑。隻是請趙沐先坐,而趙沐坐下後,文彥博就開口了。
“王爺,聖上因為對幾位皇子封王選妃而加科取士的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這事都鬧的整個大宋都快知道了。他趙沐又怎會不知,他點點頭:“已經知道了,難不成兩位大人請我來跟此事有關?”
包拯和文彥博兩人點點頭,隨即說道:“正是。”
得到他們的肯定,趙沐心中有些狂喜,像這種事情。如果他們合作的話,就等於自己得到了這兩人的支持了,以後他們可就拴在一起了。
“不知兩位大人的意思是?”
“古往今來,科舉取士都是朝中官員壯大自己勢力的機會,我們兩人雖然不喜歡黨爭,但也不想看到我大宋的人才因為這些而被埋沒,亦或者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希望王爺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為我大宋保留一些好的苗子。”
大宋的未來離不開人才,隻是人才若是入了歧途,對大宋的危害反而更大,就比如前一世趙沐所知的那個蔡京,他雖是奸相,但也的確有大才,無論是在經濟方麵還是民生方麵,可就因為他入了歧途,反而使得整個大宋因此而進入末路。
如果蔡京能夠像包拯、文彥博這樣為大宋做事,那麽那個大宋又怎麽可能出現那樣的恥辱?
包拯和文彥博兩人是真心想為朝廷保留一些好的人才的,他們不希望因為一些官員的利益之爭而使得大宋的人才慢慢的被扭曲。
趙沐很快就明白了包拯和文彥博的意思,這讓他很感動,試問在整個大宋,又有多少人能夠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保住那些好的苗子?
“兩位大人忠心為國,本王十分敬佩,不知兩位大人想讓本王怎麽做?”
包拯道:“王爺,當今朝廷,可當主考官的人很多,在我與文大人商量過後,覺得隻有歐陽修最為公正,而且並無私心,他若能成為這一屆的主考官,必能為我大宋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聽得包拯和文彥博兩人推舉歐陽修,趙沐心中再無一點猶豫,對於歐陽修,他是很敬佩的,前幾年歐陽修評擊時事,被人誣陷,準備貶往同州,但趙禎後來又後悔了,覺得像歐陽修這樣的人若是去了同州太可惜,為此就讓他入了翰林院,去編唐史。
如今唐史的工作已經快結束,這對於大宋來說可是功勞一件,如果此時再讓他去當今年科舉的主考官,對他來說絕對是再次步入核心官場的絕佳時機。
讓歐陽修當主考官本來跟再入核心官場應該沒有關係,但趙沐在聽到歐陽修的名字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該如何幫他再入核心官場。
歐陽修除了在文學上有很大的成就外,他在治國方麵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於大宋的一些沉疾是想過做出改變的,慶曆年間,他就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搞過慶曆改革,可惜最後失敗了。
趙沐要讓大宋更加輝煌,自然不能放著歐陽修這樣的人才不用。(未完待續。)
“你的意思是?”
“王爺,晏殊十四歲中了進士,如果他的兒子也是十四歲中進士的話,這就可以傳為一段佳話了啊,這晏殊此時不關心朝政,但對於這麽的名聲卻是最在意的,他對自己的這個小兒子喜歡的緊,如果二晏傳世的話,這對於晏殊的家族來說可是無上榮耀啊,那晏殊拒絕不了的。”
文人也許不看重金錢,但對於這樣的佳話卻是無法拒絕的。
趙治聽了白公盛的話後,覺得很靠譜,他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勞煩先生派人去試探一下,如果晏殊真的肯答應幫我們,那我們就幫他們促成這段佳話。”
白公盛領命之後退去,而這個時候,魏王府亦是如此。
魏王趙淵迴到府上之後,便直接去找吳蒙了,趙淵的支持者龐吉是個勢力很廣的人,他手下能夠當主考官的人不少。
吳蒙思慮片刻之後,就說馮才很合適。
馮才今年大概快七十歲了,但他的才情卻是一點沒有後退的,在詩詞歌賦上麵,很多年輕人都沒有他寫的好,寫的快,而且聽說馮才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仍舊老當益壯,每晚必臨幸一女。
這樣的人他們如果要推薦的話,被采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吳蒙將馮才的情況跟趙淵說了一遍,趙淵聽完頓時把剛喝下去的茶噴了出來:“這馮才七十多了還每晚必臨幸一女?真的假的?”
吳蒙撇了撇嘴,他沒有料到趙淵竟然對馮才的這個趣聞感興趣,而不是對馮才的才情。
“此事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王爺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他的才情上的,這樣我們在推舉他的時候,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趙淵哦了一聲,然後便應了下來,不過他的心裏對於自己剛才的問題,還是很有興趣。
-------------------------------
開科取士這種事情趙治和趙淵兩人不會放過。趙沐自然也不會放過,隻是相比較下,他比趙治還要不如,他的那些人當中根本就沒有才情高的。他倒是有些才名,可惜他是皇子,別說大臣不怨,就是趙禎也肯定不願意。
對於此事,範大成思慮了很久。但是卻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
而就在趙沐為此事犯愁的時候,突然開封府的一個小廝來了,說包拯請他到開封府一敘。
按理說趙沐是個王爺,還是皇子,就算包拯和趙沐要見麵,也應該包拯來找趙沐的,而不是趙沐去開封府,不過對於此趙沐並不在意,應下那個小廝後便直接去了開封府。
開封府掌管京畿,曆來都是大宋太子在登基之前曆練的地方。不過趙禎當皇帝這麽多年,一直沒有皇子成年被立為太子,所以這開封府也就由一些他信得過的大臣來擔任了。
而在他信任的這些人當中,包拯無疑是最出名的一個。
進得開封府,趙沐立馬被請到了書房,隻是他剛進書房,就發現整個書房除了包拯之外,文彥博竟然也在。
兩人連忙給趙沐行禮,趙沐迴禮之後,有些好奇的問道:“兩位大人怎的突然把我給叫來了?”
包拯有點不苟言笑。隻是請趙沐先坐,而趙沐坐下後,文彥博就開口了。
“王爺,聖上因為對幾位皇子封王選妃而加科取士的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這事都鬧的整個大宋都快知道了。他趙沐又怎會不知,他點點頭:“已經知道了,難不成兩位大人請我來跟此事有關?”
包拯和文彥博兩人點點頭,隨即說道:“正是。”
得到他們的肯定,趙沐心中有些狂喜,像這種事情。如果他們合作的話,就等於自己得到了這兩人的支持了,以後他們可就拴在一起了。
“不知兩位大人的意思是?”
“古往今來,科舉取士都是朝中官員壯大自己勢力的機會,我們兩人雖然不喜歡黨爭,但也不想看到我大宋的人才因為這些而被埋沒,亦或者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希望王爺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為我大宋保留一些好的苗子。”
大宋的未來離不開人才,隻是人才若是入了歧途,對大宋的危害反而更大,就比如前一世趙沐所知的那個蔡京,他雖是奸相,但也的確有大才,無論是在經濟方麵還是民生方麵,可就因為他入了歧途,反而使得整個大宋因此而進入末路。
如果蔡京能夠像包拯、文彥博這樣為大宋做事,那麽那個大宋又怎麽可能出現那樣的恥辱?
包拯和文彥博兩人是真心想為朝廷保留一些好的人才的,他們不希望因為一些官員的利益之爭而使得大宋的人才慢慢的被扭曲。
趙沐很快就明白了包拯和文彥博的意思,這讓他很感動,試問在整個大宋,又有多少人能夠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保住那些好的苗子?
“兩位大人忠心為國,本王十分敬佩,不知兩位大人想讓本王怎麽做?”
包拯道:“王爺,當今朝廷,可當主考官的人很多,在我與文大人商量過後,覺得隻有歐陽修最為公正,而且並無私心,他若能成為這一屆的主考官,必能為我大宋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聽得包拯和文彥博兩人推舉歐陽修,趙沐心中再無一點猶豫,對於歐陽修,他是很敬佩的,前幾年歐陽修評擊時事,被人誣陷,準備貶往同州,但趙禎後來又後悔了,覺得像歐陽修這樣的人若是去了同州太可惜,為此就讓他入了翰林院,去編唐史。
如今唐史的工作已經快結束,這對於大宋來說可是功勞一件,如果此時再讓他去當今年科舉的主考官,對他來說絕對是再次步入核心官場的絕佳時機。
讓歐陽修當主考官本來跟再入核心官場應該沒有關係,但趙沐在聽到歐陽修的名字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該如何幫他再入核心官場。
歐陽修除了在文學上有很大的成就外,他在治國方麵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於大宋的一些沉疾是想過做出改變的,慶曆年間,他就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搞過慶曆改革,可惜最後失敗了。
趙沐要讓大宋更加輝煌,自然不能放著歐陽修這樣的人才不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