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建大宋取代後周之後,柴氏一族的很多人都被迫改了姓,能夠保留柴姓的也就隻鄭王一脈了。
而大宋為了防止後周一脈的人入了朝堂搬弄是非,像趙匡胤那樣奪江山,所以就不允許後周一脈的人參加科舉,後周一脈的人無法參加科舉,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在朝中取得勢力了。
這對鄭王柴閑來說是心病,幾十年的心病,如果能夠解決這個,要他付出再多他都願意。
柴閑有些激動,柴嵐見此,生怕自己的父親做出可疑的舉動來,於是連忙向趙沐道:“秦國公,這種事情隻怕不是你說能解決就能解決的吧?”
“隻要想做,辦法總是有的,柴郡主你說是不是?”趙沐望向柴嵐,忍不住笑了笑,柴嵐撇了一下嘴,道:“恢複柴姓可以,參加科舉就不必了,我柴家還不想因為這個被朝中的人當成靶子。”
趙沐聳聳肩:“一切好說。”
柴嵐道:“好,我會向秦國公舉薦一些可用之人的,這些人也並非都跟我們柴家有什麽關係,還請秦國公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
“這個自然,柴郡主不必擔心,但我有一個條件,要快,因為我在京城待不了幾天。”
柴嵐點點頭,而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她的意思很明白,這是要趙沐離開,趙沐見此,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望著柴嵐笑了笑:“柴郡主真是個個性女子。”
說完,趙沐就離開了。
趙沐剛離開,柴閑終於忍不住而開始激動起來,其實柴嵐就是發現了這點,所以才連忙同意唐舟的交易而且請趙沐離開的。
“嵐兒,我柴家複興有望了,如果後周一脈的那些人能恢複柴姓,我柴閑這輩子也算對得起祖宗了。”
見自己的父王這般興奮,柴嵐也不好打擊他的情緒,道:“父王說的極是,不過此事終歸要小心一些才行,我們送給趙沐的人必須是一些沒有掌握我柴家機密的人。”
柴嵐很謹慎,她怕趙沐這是引蛇出洞,而她這麽說完,柴閑也認同似的點了點頭。
在柴閑點頭的時候,柴嵐心中歎了一口氣,在她看來,後周想要複辟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隻能是借助某一位皇子的力量,而在這幾位皇子中,趙沐偏偏找了上來,她也就順勢用了,這也是她為何明知跟趙沐合作會有危險的情況下仍舊這樣做的原因。
隻是趙沐給她的感覺很奇怪,讓她捉摸不透,所以她雖然有心利用趙沐來達到目的,可又沒有太大的信心,而且她不知道自己的父王是不是同意這種迂迴之法,所以她從來不曾跟自己的父王說過這些。
她隻是在竭盡自己所能的來給自己父王希望。
趙沐離開鄭王府的時候,陽光仍舊毒辣,但此時的趙沐卻覺得一身輕鬆。
鄭王府有問題,可他仍舊願意用鄭王府的人,為什麽?
因為他發現這是拉攏鄭王府的一個好機會,之前鄭王府一直不肯表態,但如果雙方糾纏在一起之後,鄭王府再不表態可就由不得他了。
而隻要雙方糾纏在一起之後,說不定自己還有機會跟柴嵐成一對姻緣呢,如果趙沐所料不錯的話,等他們封王之後趙禎就該給他們找王妃了。
龐吉和張齊遠為了自己的勢力,為了完全掌控亦或者拉攏到趙治和趙淵,肯定會讓龐家的女子和張家的女子嫁給趙淵和趙治,而他趙沐的選擇則更多一些。
要麽是曹家的人,要麽就是柴家的人。
如果能夠趁機與柴家聯姻,這對趙沐來說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如果兩家聯姻,那鄭王府的那些人自然也就成了他趙沐的人。
-------------------------------------------
晉國公府。
趙沐要被派去蜀中平叛的消息傳來之後,趙治和白公盛都很驚喜,本來他們還在想該如何將趙沐給弄出京城,結果他們還未動手,老天就幫了他們。
而且在趙治看來,蜀中之心困難重重,趙沐去了之後能不能迴來還兩說呢,趙沐要是迴不來,正合了他意。
“白先生,看來這巡按全國的差事,本皇子該爭一爭了。”
白公盛笑著點點頭:“公子就算不爭,也是你的,屬下聽聞趙淵為了建功封王,要去抗擊西夏的前線,如今兩個皇子都離京了,你說那趙淵和龐吉放心將你一人留在京城嗎?所以他們肯定會推薦公子擔任欽差,巡按全國的。”
白公盛這般說完,卻是忽而一轉,道:“巡按全國一事,公子倒不必太過擔心,屬下覺得公子眼下最為緊要的事情,是拉攏到劉沆,趙淵和趙治二人離京之後,趙淵有龐吉幫襯,趙沐雖說沒有跟包拯文彥博聯手,但他們兩人很是欣賞趙沐,少不得幫他說話,唯有公子才朝中沒有一個可頂大梁的人啊,所以公子離京之前,必須拉攏劉沆。”
趙治聽得白公盛說的極其有道理,道:“白先生言之有理,隻是該如何拉攏劉沆才好,他脾氣倔,不好拉攏啊。”
白公盛沉思片刻,道:“劉沆頗為剛直,但這樣的人卻又往往容易犯錯,隻是時間緊迫,一時間我們找不到他的把柄,不然以此要挾,要他聽命公子也是可以的。”
聽到白公盛這些話,趙治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白公盛會突出這種手段,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更好的,為此也就沒有多說其他,畢竟朝堂之上,本就是利益相交嘛。
“一時半會無法拿捏劉沆,那先生可有兩全之策?”
白公盛道:“自然是有的,公子既然巡按全國,必定會去劉沆的故鄉吉州,公子去了吉州之後,可找劉沆的族人調查一下,他劉家在吉州是大族,其中定不少非法之徒,公子到時掌握了證據,再來拉攏他便是,在此之前,屬下隻能暫時不隨公子去巡按全國,留在京城以免發生意外。”
白公盛這般說完,趙治連忙點頭:“好,就依先生之言。”
而大宋為了防止後周一脈的人入了朝堂搬弄是非,像趙匡胤那樣奪江山,所以就不允許後周一脈的人參加科舉,後周一脈的人無法參加科舉,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在朝中取得勢力了。
這對鄭王柴閑來說是心病,幾十年的心病,如果能夠解決這個,要他付出再多他都願意。
柴閑有些激動,柴嵐見此,生怕自己的父親做出可疑的舉動來,於是連忙向趙沐道:“秦國公,這種事情隻怕不是你說能解決就能解決的吧?”
“隻要想做,辦法總是有的,柴郡主你說是不是?”趙沐望向柴嵐,忍不住笑了笑,柴嵐撇了一下嘴,道:“恢複柴姓可以,參加科舉就不必了,我柴家還不想因為這個被朝中的人當成靶子。”
趙沐聳聳肩:“一切好說。”
柴嵐道:“好,我會向秦國公舉薦一些可用之人的,這些人也並非都跟我們柴家有什麽關係,還請秦國公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
“這個自然,柴郡主不必擔心,但我有一個條件,要快,因為我在京城待不了幾天。”
柴嵐點點頭,而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她的意思很明白,這是要趙沐離開,趙沐見此,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望著柴嵐笑了笑:“柴郡主真是個個性女子。”
說完,趙沐就離開了。
趙沐剛離開,柴閑終於忍不住而開始激動起來,其實柴嵐就是發現了這點,所以才連忙同意唐舟的交易而且請趙沐離開的。
“嵐兒,我柴家複興有望了,如果後周一脈的那些人能恢複柴姓,我柴閑這輩子也算對得起祖宗了。”
見自己的父王這般興奮,柴嵐也不好打擊他的情緒,道:“父王說的極是,不過此事終歸要小心一些才行,我們送給趙沐的人必須是一些沒有掌握我柴家機密的人。”
柴嵐很謹慎,她怕趙沐這是引蛇出洞,而她這麽說完,柴閑也認同似的點了點頭。
在柴閑點頭的時候,柴嵐心中歎了一口氣,在她看來,後周想要複辟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隻能是借助某一位皇子的力量,而在這幾位皇子中,趙沐偏偏找了上來,她也就順勢用了,這也是她為何明知跟趙沐合作會有危險的情況下仍舊這樣做的原因。
隻是趙沐給她的感覺很奇怪,讓她捉摸不透,所以她雖然有心利用趙沐來達到目的,可又沒有太大的信心,而且她不知道自己的父王是不是同意這種迂迴之法,所以她從來不曾跟自己的父王說過這些。
她隻是在竭盡自己所能的來給自己父王希望。
趙沐離開鄭王府的時候,陽光仍舊毒辣,但此時的趙沐卻覺得一身輕鬆。
鄭王府有問題,可他仍舊願意用鄭王府的人,為什麽?
因為他發現這是拉攏鄭王府的一個好機會,之前鄭王府一直不肯表態,但如果雙方糾纏在一起之後,鄭王府再不表態可就由不得他了。
而隻要雙方糾纏在一起之後,說不定自己還有機會跟柴嵐成一對姻緣呢,如果趙沐所料不錯的話,等他們封王之後趙禎就該給他們找王妃了。
龐吉和張齊遠為了自己的勢力,為了完全掌控亦或者拉攏到趙治和趙淵,肯定會讓龐家的女子和張家的女子嫁給趙淵和趙治,而他趙沐的選擇則更多一些。
要麽是曹家的人,要麽就是柴家的人。
如果能夠趁機與柴家聯姻,這對趙沐來說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如果兩家聯姻,那鄭王府的那些人自然也就成了他趙沐的人。
-------------------------------------------
晉國公府。
趙沐要被派去蜀中平叛的消息傳來之後,趙治和白公盛都很驚喜,本來他們還在想該如何將趙沐給弄出京城,結果他們還未動手,老天就幫了他們。
而且在趙治看來,蜀中之心困難重重,趙沐去了之後能不能迴來還兩說呢,趙沐要是迴不來,正合了他意。
“白先生,看來這巡按全國的差事,本皇子該爭一爭了。”
白公盛笑著點點頭:“公子就算不爭,也是你的,屬下聽聞趙淵為了建功封王,要去抗擊西夏的前線,如今兩個皇子都離京了,你說那趙淵和龐吉放心將你一人留在京城嗎?所以他們肯定會推薦公子擔任欽差,巡按全國的。”
白公盛這般說完,卻是忽而一轉,道:“巡按全國一事,公子倒不必太過擔心,屬下覺得公子眼下最為緊要的事情,是拉攏到劉沆,趙淵和趙治二人離京之後,趙淵有龐吉幫襯,趙沐雖說沒有跟包拯文彥博聯手,但他們兩人很是欣賞趙沐,少不得幫他說話,唯有公子才朝中沒有一個可頂大梁的人啊,所以公子離京之前,必須拉攏劉沆。”
趙治聽得白公盛說的極其有道理,道:“白先生言之有理,隻是該如何拉攏劉沆才好,他脾氣倔,不好拉攏啊。”
白公盛沉思片刻,道:“劉沆頗為剛直,但這樣的人卻又往往容易犯錯,隻是時間緊迫,一時間我們找不到他的把柄,不然以此要挾,要他聽命公子也是可以的。”
聽到白公盛這些話,趙治愣了一下,他沒有想到白公盛會突出這種手段,但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更好的,為此也就沒有多說其他,畢竟朝堂之上,本就是利益相交嘛。
“一時半會無法拿捏劉沆,那先生可有兩全之策?”
白公盛道:“自然是有的,公子既然巡按全國,必定會去劉沆的故鄉吉州,公子去了吉州之後,可找劉沆的族人調查一下,他劉家在吉州是大族,其中定不少非法之徒,公子到時掌握了證據,再來拉攏他便是,在此之前,屬下隻能暫時不隨公子去巡按全國,留在京城以免發生意外。”
白公盛這般說完,趙治連忙點頭:“好,就依先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