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汴京城已經開始悶熱起來。
這天午後,閑來無事的趙禎在禦花園欣賞最後的春景,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太監急匆匆來報:“官家,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求見。”
禦花園的景致還不錯,趙禎正有意叫兩位貴妃來此一同欣賞,聽得兩位貴妃來了,心中頓喜,道:“宣她們進來。”
不多時,兩位貴妃爭先恐後的向趙禎這邊走了來,還沒到跟前,皆是迫不及待的喊了起來:“官家……”
“官家真是好興致,這禦花園的景色可真是不錯。”張貴妃話還沒有說完,龐貴妃已是把話頭搶了去,張貴妃撇了一眼龐貴妃,有些氣憤的冷哼了一聲。
趙禎見兩位貴妃為了自己爭風吃醋,不怒反喜,其實男人嘛,都覺得這樣是最為有趣的。
“景色再美,也不及朕的兩位貴妃美啊。”
趙禎這話一說,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頓時露出嬌羞摸樣,而且一人一邊就向趙禎欺身而來,且爭先恐後的向趙禎的懷裏鑽。
“官家真會討人喜歡……”
三人這樣膩歪了片刻,隨後在禦花園的一處涼亭坐下小憩,這個時候,龐貴妃道:“聖上,昨日魏國公進宮,言他年歲不小,很想為大宋的繁榮盡一份力,奴家想著這是好事啊,隻是奴家一婦道人家,對這些家國大事也不懂,因此就想問問官家該怎麽辦?”
趙禎聽到龐貴妃這話,心中多少已是明白了一些,道:“淵兒能有此心,很是不錯,既然如此,那不妨與他委以官職吧,聽聞淵兒武藝頗高,而且精通兵法,那就讓他去兵部當個侍郎曆練一番吧。”
趙禎說完,龐貴妃頓時欣喜,忍不住就又嗲聲嗲氣的朝趙禎身上依偎了去。
旁邊的張貴妃見此,心中頓時妒意橫生,於是連忙拉著趙禎的手臂,撒嬌搖晃道:“官家,魏國公有心為國出力,晉國公又何嚐不是如此,您給魏國公委任了官職,怎麽能忘了晉國公?”
趙禎被張貴妃搖晃的心神蕩漾,道:“好,好,晉國公也封,讓他去吏部當個侍郎怎麽樣?”
張貴妃一聽,連連叫好,吏部掌管官員的升遷,最是容易培植自己的勢力,再加上晉國公趙治左右逢源的本事,很快在朝中崛起應該不成問題。
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皆達成目的,自是歡喜非常,為此少不得對趙禎百依百順,而且連連催促趙禎下旨,趙禎被兩位貴妃催促的無奈何,隻得喊來太監,寫下詔書:
晉國公趙治德才兼備,委以吏部侍郎一職,望為朝廷選拔可用之才;魏國公趙淵精通兵法,委以兵部侍郎一職,望盡力為我朝一掃域內;
趙禎這樣說著,太監連忙記著,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聽著自是欣喜,這樣說著,她們以為這詔書也該結束了,可就在這個時候,趙禎又繼續說道:“秦郡公趙沐聰慧睿智,委以戶部侍郎一職,望令我大宋國庫充裕,百姓樂業。”
趙禎這般說完,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相互望了一眼,皆是有氣難發,她們兩人在這裏跟趙禎說盡了好話,費勁了心思才終於為她們的皇子討了官職,那曹皇後和趙沐倒好,什麽都沒做,反倒撿了個現成的,而且還是六部之中最好的部門。
“官家,您怎麽連趙沐也封了,他才多大啊,到戶部會不會有些不妥?”張貴妃有點看不下去。
“是啊,戶部掌管全國稅收,可不是鬧著玩的。”龐貴妃也連忙跟著附和。
趙禎卻不以為意,道:“兩位愛妃不必擔心,朕對沐兒還是很信任的。”
自從得知趙沐跟神仙居有關係後,趙禎就命人特別調查了一下神仙居,後來發現神仙居突然就把生意做的很大,而且那個連鎖開店的主意也令趙禎覺得很驚豔,而他得知這些主意都是趙沐教給秦雲的。
想著自己的皇子還是個做生意的好手,那讓他打理戶部,一定能讓國庫充盈的。
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不明所以,還想再說,可趙禎已是揮了揮手,要太監把詔書拿到三省去,讓幾位宰相給看一下,如果沒有什麽問題,就按照規矩批下去,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見此,也就不好再多言了。
卻說詔書傳之三省的時候,朝中宰相文彥博以及龐吉和劉沆皆在,三人看過詔書之後,文彥博道:“龐太師,您對此事怎麽看?”
龐吉身份尊貴,是國丈,又是太師,還是平章事,因此在三省中是以他為首的,龐吉看過之後,微微凝眉,道:“大皇子任吏部侍郎,二皇子任兵部侍郎,這皆沒有什麽不妥的,隻是三皇子到戶部去,是不是不太好,戶部可不是鬧著玩的啊。”
龐吉表了態,文彥博這才開口:“三位皇子都已成年,且從來不曾在朝中任職,既然大皇子和二皇子皆可任職,若獨獨缺了三皇子,反倒不妥。”
文彥博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聽龐吉那些話後,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過他這個宰相凡事講究公正,因此也就拿正言來駁,看龐吉什麽反應。
而文彥博說完,一旁的劉沆道:“三皇子頗具文采,倒也不比大皇子和二皇子差,聽說神仙居之所以從一家冷清客棧變成現在這般紅火,皆是三皇子給出的主意,若此言不虛,三皇子倒是個人才,去戶部也是合適的。”
劉沆此時還隻是參知政事,副宰相,但向來以敢做敢說聞名,他見龐吉極力貶低三皇子,心中很是不喜,因此也就直言了出來。
龐吉見兩位宰相皆不認同自己觀點,心中有些惱怒,可按照規矩,有兩位宰相同意皇上詔書,這詔令就能夠頒布下去了,他如果反對,自己支持的趙淵隻怕也進不了兵部。
略一思索,道:“如果劉大人所言不虛,那三皇子興許還真的能勝任戶部侍郎一職,既然如此,那就加印吧。”
按照大宋規矩,皇上發布的詔令必須宰相加印,才能下發。當然,宰相若是有什麽提議,也得皇上蓋印才能生效。
這天午後,閑來無事的趙禎在禦花園欣賞最後的春景,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太監急匆匆來報:“官家,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求見。”
禦花園的景致還不錯,趙禎正有意叫兩位貴妃來此一同欣賞,聽得兩位貴妃來了,心中頓喜,道:“宣她們進來。”
不多時,兩位貴妃爭先恐後的向趙禎這邊走了來,還沒到跟前,皆是迫不及待的喊了起來:“官家……”
“官家真是好興致,這禦花園的景色可真是不錯。”張貴妃話還沒有說完,龐貴妃已是把話頭搶了去,張貴妃撇了一眼龐貴妃,有些氣憤的冷哼了一聲。
趙禎見兩位貴妃為了自己爭風吃醋,不怒反喜,其實男人嘛,都覺得這樣是最為有趣的。
“景色再美,也不及朕的兩位貴妃美啊。”
趙禎這話一說,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頓時露出嬌羞摸樣,而且一人一邊就向趙禎欺身而來,且爭先恐後的向趙禎的懷裏鑽。
“官家真會討人喜歡……”
三人這樣膩歪了片刻,隨後在禦花園的一處涼亭坐下小憩,這個時候,龐貴妃道:“聖上,昨日魏國公進宮,言他年歲不小,很想為大宋的繁榮盡一份力,奴家想著這是好事啊,隻是奴家一婦道人家,對這些家國大事也不懂,因此就想問問官家該怎麽辦?”
趙禎聽到龐貴妃這話,心中多少已是明白了一些,道:“淵兒能有此心,很是不錯,既然如此,那不妨與他委以官職吧,聽聞淵兒武藝頗高,而且精通兵法,那就讓他去兵部當個侍郎曆練一番吧。”
趙禎說完,龐貴妃頓時欣喜,忍不住就又嗲聲嗲氣的朝趙禎身上依偎了去。
旁邊的張貴妃見此,心中頓時妒意橫生,於是連忙拉著趙禎的手臂,撒嬌搖晃道:“官家,魏國公有心為國出力,晉國公又何嚐不是如此,您給魏國公委任了官職,怎麽能忘了晉國公?”
趙禎被張貴妃搖晃的心神蕩漾,道:“好,好,晉國公也封,讓他去吏部當個侍郎怎麽樣?”
張貴妃一聽,連連叫好,吏部掌管官員的升遷,最是容易培植自己的勢力,再加上晉國公趙治左右逢源的本事,很快在朝中崛起應該不成問題。
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皆達成目的,自是歡喜非常,為此少不得對趙禎百依百順,而且連連催促趙禎下旨,趙禎被兩位貴妃催促的無奈何,隻得喊來太監,寫下詔書:
晉國公趙治德才兼備,委以吏部侍郎一職,望為朝廷選拔可用之才;魏國公趙淵精通兵法,委以兵部侍郎一職,望盡力為我朝一掃域內;
趙禎這樣說著,太監連忙記著,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聽著自是欣喜,這樣說著,她們以為這詔書也該結束了,可就在這個時候,趙禎又繼續說道:“秦郡公趙沐聰慧睿智,委以戶部侍郎一職,望令我大宋國庫充裕,百姓樂業。”
趙禎這般說完,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相互望了一眼,皆是有氣難發,她們兩人在這裏跟趙禎說盡了好話,費勁了心思才終於為她們的皇子討了官職,那曹皇後和趙沐倒好,什麽都沒做,反倒撿了個現成的,而且還是六部之中最好的部門。
“官家,您怎麽連趙沐也封了,他才多大啊,到戶部會不會有些不妥?”張貴妃有點看不下去。
“是啊,戶部掌管全國稅收,可不是鬧著玩的。”龐貴妃也連忙跟著附和。
趙禎卻不以為意,道:“兩位愛妃不必擔心,朕對沐兒還是很信任的。”
自從得知趙沐跟神仙居有關係後,趙禎就命人特別調查了一下神仙居,後來發現神仙居突然就把生意做的很大,而且那個連鎖開店的主意也令趙禎覺得很驚豔,而他得知這些主意都是趙沐教給秦雲的。
想著自己的皇子還是個做生意的好手,那讓他打理戶部,一定能讓國庫充盈的。
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不明所以,還想再說,可趙禎已是揮了揮手,要太監把詔書拿到三省去,讓幾位宰相給看一下,如果沒有什麽問題,就按照規矩批下去,張貴妃和龐貴妃兩人見此,也就不好再多言了。
卻說詔書傳之三省的時候,朝中宰相文彥博以及龐吉和劉沆皆在,三人看過詔書之後,文彥博道:“龐太師,您對此事怎麽看?”
龐吉身份尊貴,是國丈,又是太師,還是平章事,因此在三省中是以他為首的,龐吉看過之後,微微凝眉,道:“大皇子任吏部侍郎,二皇子任兵部侍郎,這皆沒有什麽不妥的,隻是三皇子到戶部去,是不是不太好,戶部可不是鬧著玩的啊。”
龐吉表了態,文彥博這才開口:“三位皇子都已成年,且從來不曾在朝中任職,既然大皇子和二皇子皆可任職,若獨獨缺了三皇子,反倒不妥。”
文彥博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聽龐吉那些話後,立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過他這個宰相凡事講究公正,因此也就拿正言來駁,看龐吉什麽反應。
而文彥博說完,一旁的劉沆道:“三皇子頗具文采,倒也不比大皇子和二皇子差,聽說神仙居之所以從一家冷清客棧變成現在這般紅火,皆是三皇子給出的主意,若此言不虛,三皇子倒是個人才,去戶部也是合適的。”
劉沆此時還隻是參知政事,副宰相,但向來以敢做敢說聞名,他見龐吉極力貶低三皇子,心中很是不喜,因此也就直言了出來。
龐吉見兩位宰相皆不認同自己觀點,心中有些惱怒,可按照規矩,有兩位宰相同意皇上詔書,這詔令就能夠頒布下去了,他如果反對,自己支持的趙淵隻怕也進不了兵部。
略一思索,道:“如果劉大人所言不虛,那三皇子興許還真的能勝任戶部侍郎一職,既然如此,那就加印吧。”
按照大宋規矩,皇上發布的詔令必須宰相加印,才能下發。當然,宰相若是有什麽提議,也得皇上蓋印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