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裏,掘進機攪碎了隧道南端最後一塊擋路的岩石,眼前豁然開朗。
月球北極的地形十分複雜,通過衛星圖像可以看到,一號坑正南方向是一片但平整的穀地,穀地左邊是個規模不下於一號坑的環形山,右邊則是個三環套月式的環形山群,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勢複雜到極點。
此時的一號坑在北都的官方文件裏已經正式改名北月洲,一個非常中式的名字,正南方的小平原命名為洲南平源,就連北月洲基地這個臨時代號也改成了北月洲基地,還計劃在將來某個合適的時間改為北月市,不過暫時還沒正式對外公布。
從空中看,洲南平原又窄又長,應該叫洲南峽穀才比較確切。但是身在其中,洲南平原一馬平川,也就是月表能見度超高,才能隱約看到夾在平原兩側的山峰。
一號坑的底麵高度略低於環形山正南方的平原,製定工程計劃的時候,設計師有意將隧道南出口的位置提高了一點,避免南出口位置過低。
隧道口與平原的高差不過十多米,此時掘進機與洲南平原隻隔著一段緩坡,越過長度不過五六十米的崎嶇坡地,下麵就是一片平原,
掘進機打通南出口,卻沒有撤迴隧道,而是壓低鑽頭繼續向前行駛,將緩坡上高低不平的岩石全部攪碎,一直開到山腳才停下鑽頭,拐到一旁待命。
兩台高度接近四米,寬度不下五米,車長差不多有十米的履帶式月球車開出隧道,承載全車重量的履帶壓碎一路風化岩,慢慢行至山外平原之上。
這兩台大型月球車是機械組傾力打造的月麵交通工具,雖然行駛速度一般,但續航裏程超過三千公裏,滿載情況下,可以裝載五位航天員遠離基地,獨自執行半個月的勘探任務。
這兩台月球車的任務是探礦,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一號坑附近的淺層礦產分布。
月球車的引擎算不上先進,隻能說是普通水平,在地球上的續航力有五百公裏都是燒了高香,可月球上的引力低,燃料消耗也少,通過合適的設計,工程人員成功地將月球車續航力大幅度提升。
接著又開出來幾輛小了整整一大圈的工程車,還有七八輛車廂寬大的卡車,它們開進平原之後,用挖鬥收集月壤,卡車裝滿月壤之後馬上開迴隧道,直接開進工業區的分離車間。
說到月球上的資源,最出名的肯定是氦3,這東西在地球上的儲量最多隻有500公斤,可在月球上,平均每平方公裏的儲量約70公斤!
分離車間主要用來分離月壤中的氦3,雖說人類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無法將氦用於聚變發電,但是氦3配上從冰湖重水中提取的重氫,完全可以用於核武器的生產。
每從月壤中提取一噸氦3,還能得到六千多噸氫、一千六百多噸碳和七十多噸氮,另外還能得到數量不等的鐵、鈦、鈣、鎂、鋅、鈰、錸等金屬。
其中金屬鈰必須通過人工合成獲得,在地球上從來沒發現過天然鈰的存在。
就連占月壤一半兒左右的二氧化矽,也可以用來製造玻璃,提取個矽單質什麽的。
月壤成分多樣,提取技術複雜,但是提取氦3本來就需要對月壤進行必要的處理,得到的其他資源不過是進一步精加工後的副產品,分攤提取成本之後,提取成本並不昂貴,若是利用規模效應,必定還能進一步壓低價格,不敢說壓到白菜價,起碼不會比地球製造貴到哪兒去,稀缺資源的製造成本還要低於地球價。
雖然眼下北月洲基地的提煉工業還不成規模,卻是個極好的開始,在後世史書的記載之中,隧道貫通代表著北月洲基地從以建設基地為中心,轉為以工業生產為中心,是初代月球基地建設的轉折點,在人類的航天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不過身在其中,葉涵和所有航天人一樣,都沒意識到隧道貫通的重大意義。
提煉月壤是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這個時候,製約北月洲基地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不再是農業區的糧食產量,而是工業區的材料產量,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到高品位礦床,提高北月洲基地的鋼鐵產量,特別是低溫合金產量,為擴大基地的工業產能奠定基礎。
為了盡快找到適合開采的礦山,除先期派出的兩台探礦車外,北月洲基地又集中資源製造出三台探礦車,分頭前往各個方向執行勘探任務。
探礦車並不是盲目搜索,而是根據衛星遙測的結果定點勘探。
北月洲基地派出的勘探隊,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月球的第一次大規模勘探,其結果直接影響到基地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探礦車的行動壓根兒瞞不住衛星監測係統,探礦車剛剛開進月南平原,美國人的衛星就發現了這一情況。
北月洲基地建設進度比國際基地快是眾所周知的事,提前展開勘探行動早在美國佬的預料之中,華盛頓並未就此事發表任何意見。
但是沒過幾天,美國佬就坐不住了,因為他們發現中方的探礦車行動速度異常的快,而且每勘探一個位置,都會在最明顯的位置留下國徽標記。
這哪裏是探礦,根本就是圈地!
心高氣傲的美國佬怎麽忍得下這口氣,馬上安排記者招待會,米國總統親自發表講話,用不是很婉轉的外交語言抗議北都違反《外層空間條約》,要求中方立刻停止這種做法。
如果隻是美方的一家之方,中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國際基地由十幾個國家合作建造,美方說明自家的立場之後,其他參與國際基地計劃的國家先後發出相似的聲音,站在不同的立場提出各種抗議,但所有聲明的核心隻有一個:月球不是任何國家的領土,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中方必須停止一意孤行的做法雲雲。
月球北極的地形十分複雜,通過衛星圖像可以看到,一號坑正南方向是一片但平整的穀地,穀地左邊是個規模不下於一號坑的環形山,右邊則是個三環套月式的環形山群,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勢複雜到極點。
此時的一號坑在北都的官方文件裏已經正式改名北月洲,一個非常中式的名字,正南方的小平原命名為洲南平源,就連北月洲基地這個臨時代號也改成了北月洲基地,還計劃在將來某個合適的時間改為北月市,不過暫時還沒正式對外公布。
從空中看,洲南平原又窄又長,應該叫洲南峽穀才比較確切。但是身在其中,洲南平原一馬平川,也就是月表能見度超高,才能隱約看到夾在平原兩側的山峰。
一號坑的底麵高度略低於環形山正南方的平原,製定工程計劃的時候,設計師有意將隧道南出口的位置提高了一點,避免南出口位置過低。
隧道口與平原的高差不過十多米,此時掘進機與洲南平原隻隔著一段緩坡,越過長度不過五六十米的崎嶇坡地,下麵就是一片平原,
掘進機打通南出口,卻沒有撤迴隧道,而是壓低鑽頭繼續向前行駛,將緩坡上高低不平的岩石全部攪碎,一直開到山腳才停下鑽頭,拐到一旁待命。
兩台高度接近四米,寬度不下五米,車長差不多有十米的履帶式月球車開出隧道,承載全車重量的履帶壓碎一路風化岩,慢慢行至山外平原之上。
這兩台大型月球車是機械組傾力打造的月麵交通工具,雖然行駛速度一般,但續航裏程超過三千公裏,滿載情況下,可以裝載五位航天員遠離基地,獨自執行半個月的勘探任務。
這兩台月球車的任務是探礦,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一號坑附近的淺層礦產分布。
月球車的引擎算不上先進,隻能說是普通水平,在地球上的續航力有五百公裏都是燒了高香,可月球上的引力低,燃料消耗也少,通過合適的設計,工程人員成功地將月球車續航力大幅度提升。
接著又開出來幾輛小了整整一大圈的工程車,還有七八輛車廂寬大的卡車,它們開進平原之後,用挖鬥收集月壤,卡車裝滿月壤之後馬上開迴隧道,直接開進工業區的分離車間。
說到月球上的資源,最出名的肯定是氦3,這東西在地球上的儲量最多隻有500公斤,可在月球上,平均每平方公裏的儲量約70公斤!
分離車間主要用來分離月壤中的氦3,雖說人類直到目前為止仍未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無法將氦用於聚變發電,但是氦3配上從冰湖重水中提取的重氫,完全可以用於核武器的生產。
每從月壤中提取一噸氦3,還能得到六千多噸氫、一千六百多噸碳和七十多噸氮,另外還能得到數量不等的鐵、鈦、鈣、鎂、鋅、鈰、錸等金屬。
其中金屬鈰必須通過人工合成獲得,在地球上從來沒發現過天然鈰的存在。
就連占月壤一半兒左右的二氧化矽,也可以用來製造玻璃,提取個矽單質什麽的。
月壤成分多樣,提取技術複雜,但是提取氦3本來就需要對月壤進行必要的處理,得到的其他資源不過是進一步精加工後的副產品,分攤提取成本之後,提取成本並不昂貴,若是利用規模效應,必定還能進一步壓低價格,不敢說壓到白菜價,起碼不會比地球製造貴到哪兒去,稀缺資源的製造成本還要低於地球價。
雖然眼下北月洲基地的提煉工業還不成規模,卻是個極好的開始,在後世史書的記載之中,隧道貫通代表著北月洲基地從以建設基地為中心,轉為以工業生產為中心,是初代月球基地建設的轉折點,在人類的航天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不過身在其中,葉涵和所有航天人一樣,都沒意識到隧道貫通的重大意義。
提煉月壤是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這個時候,製約北月洲基地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不再是農業區的糧食產量,而是工業區的材料產量,當務之急是盡快找到高品位礦床,提高北月洲基地的鋼鐵產量,特別是低溫合金產量,為擴大基地的工業產能奠定基礎。
為了盡快找到適合開采的礦山,除先期派出的兩台探礦車外,北月洲基地又集中資源製造出三台探礦車,分頭前往各個方向執行勘探任務。
探礦車並不是盲目搜索,而是根據衛星遙測的結果定點勘探。
北月洲基地派出的勘探隊,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月球的第一次大規模勘探,其結果直接影響到基地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探礦車的行動壓根兒瞞不住衛星監測係統,探礦車剛剛開進月南平原,美國人的衛星就發現了這一情況。
北月洲基地建設進度比國際基地快是眾所周知的事,提前展開勘探行動早在美國佬的預料之中,華盛頓並未就此事發表任何意見。
但是沒過幾天,美國佬就坐不住了,因為他們發現中方的探礦車行動速度異常的快,而且每勘探一個位置,都會在最明顯的位置留下國徽標記。
這哪裏是探礦,根本就是圈地!
心高氣傲的美國佬怎麽忍得下這口氣,馬上安排記者招待會,米國總統親自發表講話,用不是很婉轉的外交語言抗議北都違反《外層空間條約》,要求中方立刻停止這種做法。
如果隻是美方的一家之方,中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國際基地由十幾個國家合作建造,美方說明自家的立場之後,其他參與國際基地計劃的國家先後發出相似的聲音,站在不同的立場提出各種抗議,但所有聲明的核心隻有一個:月球不是任何國家的領土,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中方必須停止一意孤行的做法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