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誌陽說:“沒問題,開戰鬥機比這個刺激多了。”


    他是飛行員出身,而且是殲擊機飛行員,這群人的身體素質超人等,最低也能承受8g過載,即8倍標準重力加速度,而且過載方向往往是向上或者向下,沒有超強的身體素質,絕對承受不了這樣高的過載。


    但是火箭不同於戰機,加速度隻產生向後的過載,而飛船裏的座椅都是特製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過載帶來的負麵作用。


    這樣的過載確實比飛戰鬥機舒服得多。


    霍強不希望航天員們過於緊張,一直找話題和大家聊天。


    主屏幕一角始終顯示飛機的實時高度,大約十分鍾後,飛天一號升至二十公裏高空,爬升的速度明顯下降,有後續乏力的跡象。


    最後兩台發動機及時啟動,繼續推動飛機爬升。


    又過了一會兒,飛天一號躍升至三十二公裏高空。


    在這一高度看地球,和在宇宙中觀察地球十分相似,頭頂也不再是蔚藍的天空,而是好像進入了外空軌道一樣漆黑一片。


    飛天一號以五馬赫的高速向正東方向飛行,這已經是飛天一號載重狀態下的最高速度。劇烈的摩擦令飛機呈現淡淡的紅色,由於熱脹冷縮,飛機的長度增加了許多,蒙皮上一些不起眼的褶皺被增加的長度拉平,原本不怎麽平滑的表麵變得異常光滑。


    這些技術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技術基本來自於美國佬——若是由國內研究,耗費一段時間也能搞定,但是具體什麽時候能出成果就不好說了。


    飛行員及時報告:“指揮中心,飛天一號抵達預定高度!”


    “點火!”


    一聲令下,飛機背負的火箭尾部火光四濺,同道焰流疾噴而出,賦予飛機新的動力,飛機的速度再次攀升。


    飛行員大吼一聲:“解鎖!”


    飛機與火箭之間的鎖定機構立刻解開,箭機分離,火箭拋開了飛機這個沉重的負擔,速度再次飆升,像一把刺破蒼穹的利劍般衝向天空。


    指揮中心的屏幕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航天員們都被突如其來的加速度壓在椅子上,雖然麵罩擋住了他們的表情,可是指揮中心的氣氛仍然立刻緊張許多。


    飛天一號為了背負火箭,本身的形狀並不是特別流暢,雖然高空中空氣稀薄,


    與火箭分離後飛機本體在下降一段距離後穩住姿態,由於飛天一號的外形隻在背負火箭時適合超高音速飛行,因而分離後的速度已經降到亞音速。


    但超強的動力令飛天一號擁有極強的機動能力,飛機的飛行姿態極其輕盈。


    可是這個時候,壓根兒沒人關心飛天一號的情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飛船上。


    火箭以極高的速度升空,沒多一會兒,第二級火箭燃料耗盡,箭體分離後,第一級火箭點火,第二級箭體墜落片刻之後,圓柱形的箭體一端突然拉開一朵降落傘。


    由於物資緊缺,哪怕是一向大手大腳的航天部門,也必須精打細算過日子,用飛機將火箭送上高空發射,就是節約航天成本的重要舉措之一。


    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箭體迴收利用,這在蟲災之前簡直不可想象,可如今卻是再平常不過。


    舊火箭的迴收利用不是剛剛開始,而是早在發現小行星群後不久就開始實施,如果當時的各國政府沒有這樣做,根本不可能在那段時間維持那樣高的發射頻率。


    火箭一直都是一次性消耗品,當時的各國政府缺乏這方麵的經驗,沒少出事故和意外。如今的火箭都是重新設計過的,使用的材料也是各國的最尖端成果,使得火箭的質量大幅度提升,令多次迴收利用成為可能。


    多次迴收肯定會出現質量問題,最終不可避免的釀成事故,不過還是那句話,對國家而言,個人的生死安危根本不值得關注。


    機箭分離一分多鍾之後,第一級火箭成功將飛船送入外空軌道,與飛船分離後,火箭借助分離離生的力量緩緩墜入大氣層,並將在不久之後墜入太平洋。


    飛船本身則在電磁引擎的驅動下向更高軌道變軌,飛船中的航天員不需要繼續留在椅子上,他們紛紛離開座位,在狹窄的飛船裏擁抱歡唿甚至到處亂飛,用各種方式發泄著心中的喜悅。


    至此,空天一號的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指揮中心一片掌聲,所有人懸在半空的心一齊落下。


    霍強激動地大喊:“祝賀你們!”


    “為人民服務!”不知道誰特別大聲地迴了一句。


    指揮中心一角,白曉婷淚流滿麵,心中默默祝福遠在太空的丈夫。


    大氣層與低空軌道並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分界線,而是大氣層隨著海拔的提升而更加稀薄,通常而言,海拔一百公裏是航天與航空的分界線,這個高度上的空氣密度是海平麵的百萬分之一。


    但空氣稀薄不代表可以忽略,如果將衛星或者飛船放在這一高度,用不了多久,微弱的空氣阻力就會把飛行器的速度降下來,接下來高高在上的航天器就會墜入大氣層。


    因而航天器的最低軌道都在海拔一百二十公裏以上,這一高度的空氣密度隻有海平百的千萬分之一。


    當然更高的高度同樣不能避免微弱的大氣阻力,例如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每個月大約降低四公裏,所以每過一段時間,都要變軌提升高度。


    天宮的運行軌道接近海拔四百公裏,那裏目前有兩位航天員常駐。幾小時後,空天一號軌道高度與空間站平齊,飛船穩定軌道後,慢慢向天宮靠攏。


    飛行員出身的段誌陽負責操縱飛船與空間站對接。


    雖然在地麵上進行過無數次模擬訓練,可是真正操縱飛船對接還是頭一次,好在段誌陽的心理素質不錯,始終令屏幕上的兩個十字保持重合。


    飛船越靠越近,屏幕突然一顫,氣閘包層重合在一起,鎖止裝置立刻鎖死,將飛船和空間站緊緊連接在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殼狂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屬裂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屬裂紋並收藏甲殼狂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