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忽然轉過頭看過來,看見婁圭的目光,心中了然,點點頭,滿心新感慨。
對於趙雲的委任,沒有任何異議,畢竟趙雲的身手和功勞擺在那裏,又是最早的原宿之將,如此任命正是應當。雖然趙雲不在,想必趙宇對此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所有人的熱情依舊沒有減弱半分,開府可不僅僅這兩個重要職位,還有從事中郎的職位同樣分量不輕。雖然比不得大權在握的將軍長史和將軍司馬,但這秩比六百石的職位顯然不會差,而堂上的絕大多數人顯然知道這才是自己有望得到。
從事中郎可不要認為隻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職位的合稱。
從事中郎,是郎官的一種。即省中之郎,為帝王近侍官。戰國始設,漢代沿置,秩為比六百石,屬光祿勳,在秦及漢初為時郎中令。通稱中郎。其職為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則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後逐漸不加區分。東漢除三署外又分屬虎賁、羽林中郎將。
其實說穿了就是將軍的幕僚和護衛,但作為大將軍最為親近的人,手上的權利可想而知。
劉詠計劃依照漢初的名稱來設置,即先設置三人,分別為車郎、戶郎、騎郎。
“將軍從事中郎戶郎由桓階桓伯緒出任,車郎為寇封,騎郎,張郃!”劉詠一口氣將三個職位的人選宣布出來,大堂上再次刮起一道颶風,所有人心裏感慨萬千,有失落的,有驚喜的,更有麵色不善的。
龐統向婁圭輕聲道:“主公如此任命暗含深意,妙啊!尤其是這桓階!”
婁圭麵帶微笑點頭,顯然對劉詠的任命何事滿意。
桓階何人?長沙臨湘人。先為郡功曹,太守孫堅舉其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書郎。孫堅戰死之後,桓曾冒險求見劉表並索迴孫堅屍體。可見其忠,劉詠啟用他,正是看重這一點。更何況桓家也是長沙望族,雖然比不上韓家,但也屬於中等,實力不差。
寇封自不必說,跟隨日久,忠心可嘉,理當封賞。張郃自然更好理解一些,作為被置換過來的一名特殊武將,本事不小,但身份實在尷尬,如果放在軍中少不得被人詬病,而被納入劉詠的私兵,那就沒有問題了,以他的本事倒也最為適合。
桓階、寇封、張郃三人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劉詠直接任命,而且完全沒有絲毫征兆,但不管如何,這是天大的好事,對於劉詠更加敬服,尤其是張郃,自知身份尷尬,也相當賣力,在漢中,可謂是盡心盡力為前後臧霸和魏延出謀獻策,出戰也勇猛異常,沒有任何怨言,隻為了讓荊州武將能夠接受自己,有自己的一處安身之地。
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現在看來,迴報的確不錯,連劉詠都認可了自己,還有誰會說半個不字呢。不過能讓劉詠得到準確的信息,那也說明魏延、臧霸二人都是光明磊落之人,將自己的舉止表現據實相報,這份恩情,張郃記在了心裏,不由得向魏延投去感激的目光。
身為武將,魏延的感覺異常敏銳,頓時有感,發現是張郃看來,馬上微微拱手,微微一笑以示祝賀,更讓張郃心中感動,將這份恩情深深記在心中。
桓階也是十分意外,此次他不過是隨同太守石韜前來參加大朝會,沒想到有這樣的好事,本以為曾今為孫氏麾下而終生難有出頭之日,沒想到如今天降橫福,被砸的實在有些暈暈乎乎的。
三人連忙拜謝,再所有人的各種目光中退迴隊列。
劉詠環視大堂,看著所有人的表情,微微一笑,再次開口道:“如今天下紛亂,曹賊把持朝政,大廈傾倒,正是天下有識之士出力之時,荊州雖弱,但願意為國家社稷稍盡微力。但天下之大,絕非一人之力能夠平定,今劉詠添居車騎大將軍之位,欲設下四平將軍,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什麽?四平將軍?我的天呐……”
所有人驚唿,本以為就要結束了,沒想到竟然還有如此重頭戲沒有上演,完全出乎意料。就連龐統婁圭等人也完全沒有意料,劉詠之前也沒有任何口風,讓他們始料未及。
其實劉詠早就有過這樣的打算,但是他很清楚,這個時代但凡隻要涉及道利益相關的事情,就會變的十分複雜,原因不外乎受到各個豪門大族的掣肘,或者明裏暗裏的威脅,曲解,使得事情夭折甚至胎死腹中,就算最終執行下去的,也會大打折扣,變得麵目全非。
春秋之晉國以卿大夫為軍將,遂有將軍之號。自戰國以至秦漢,將軍皆主征伐,臨事而設,事畢而罷。後漢以來,將軍成為軍隊常設統帥,地位日重。起初,將軍依次有大將軍以及驃騎、車騎、衛、前、後、左、右等名號,權位相當於公卿,可開府治事、參與朝政,故將軍之位不輕授於人,唯重臣可以任之,有時則因征伐事由或者作用設立其餘諸將軍,如度遼將軍。後來戰事漸多,也就有了許多的將軍名號,即為雜號將軍,本隻是作為榮譽和稱號,但因為不斷領兵征戰,也就成為了實質上的職位。
漢武帝時廢太尉設大司馬,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上。漢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漢光武帝劉秀時削弱三公的權利,後來,三公幾乎無實權隻是榮譽的象征。如今,三公幾乎已經成為虛職,主要權利還是在其下的實權職位手中,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如之前的何進。
在之下就有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征”、“四鎮”、“四安”、“四平”將軍,至於中郎將、校尉已經逐漸淪落為低等職位。
對於趙雲的委任,沒有任何異議,畢竟趙雲的身手和功勞擺在那裏,又是最早的原宿之將,如此任命正是應當。雖然趙雲不在,想必趙宇對此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所有人的熱情依舊沒有減弱半分,開府可不僅僅這兩個重要職位,還有從事中郎的職位同樣分量不輕。雖然比不得大權在握的將軍長史和將軍司馬,但這秩比六百石的職位顯然不會差,而堂上的絕大多數人顯然知道這才是自己有望得到。
從事中郎可不要認為隻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職位的合稱。
從事中郎,是郎官的一種。即省中之郎,為帝王近侍官。戰國始設,漢代沿置,秩為比六百石,屬光祿勳,在秦及漢初為時郎中令。通稱中郎。其職為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則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後逐漸不加區分。東漢除三署外又分屬虎賁、羽林中郎將。
其實說穿了就是將軍的幕僚和護衛,但作為大將軍最為親近的人,手上的權利可想而知。
劉詠計劃依照漢初的名稱來設置,即先設置三人,分別為車郎、戶郎、騎郎。
“將軍從事中郎戶郎由桓階桓伯緒出任,車郎為寇封,騎郎,張郃!”劉詠一口氣將三個職位的人選宣布出來,大堂上再次刮起一道颶風,所有人心裏感慨萬千,有失落的,有驚喜的,更有麵色不善的。
龐統向婁圭輕聲道:“主公如此任命暗含深意,妙啊!尤其是這桓階!”
婁圭麵帶微笑點頭,顯然對劉詠的任命何事滿意。
桓階何人?長沙臨湘人。先為郡功曹,太守孫堅舉其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書郎。孫堅戰死之後,桓曾冒險求見劉表並索迴孫堅屍體。可見其忠,劉詠啟用他,正是看重這一點。更何況桓家也是長沙望族,雖然比不上韓家,但也屬於中等,實力不差。
寇封自不必說,跟隨日久,忠心可嘉,理當封賞。張郃自然更好理解一些,作為被置換過來的一名特殊武將,本事不小,但身份實在尷尬,如果放在軍中少不得被人詬病,而被納入劉詠的私兵,那就沒有問題了,以他的本事倒也最為適合。
桓階、寇封、張郃三人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劉詠直接任命,而且完全沒有絲毫征兆,但不管如何,這是天大的好事,對於劉詠更加敬服,尤其是張郃,自知身份尷尬,也相當賣力,在漢中,可謂是盡心盡力為前後臧霸和魏延出謀獻策,出戰也勇猛異常,沒有任何怨言,隻為了讓荊州武將能夠接受自己,有自己的一處安身之地。
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現在看來,迴報的確不錯,連劉詠都認可了自己,還有誰會說半個不字呢。不過能讓劉詠得到準確的信息,那也說明魏延、臧霸二人都是光明磊落之人,將自己的舉止表現據實相報,這份恩情,張郃記在了心裏,不由得向魏延投去感激的目光。
身為武將,魏延的感覺異常敏銳,頓時有感,發現是張郃看來,馬上微微拱手,微微一笑以示祝賀,更讓張郃心中感動,將這份恩情深深記在心中。
桓階也是十分意外,此次他不過是隨同太守石韜前來參加大朝會,沒想到有這樣的好事,本以為曾今為孫氏麾下而終生難有出頭之日,沒想到如今天降橫福,被砸的實在有些暈暈乎乎的。
三人連忙拜謝,再所有人的各種目光中退迴隊列。
劉詠環視大堂,看著所有人的表情,微微一笑,再次開口道:“如今天下紛亂,曹賊把持朝政,大廈傾倒,正是天下有識之士出力之時,荊州雖弱,但願意為國家社稷稍盡微力。但天下之大,絕非一人之力能夠平定,今劉詠添居車騎大將軍之位,欲設下四平將軍,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什麽?四平將軍?我的天呐……”
所有人驚唿,本以為就要結束了,沒想到竟然還有如此重頭戲沒有上演,完全出乎意料。就連龐統婁圭等人也完全沒有意料,劉詠之前也沒有任何口風,讓他們始料未及。
其實劉詠早就有過這樣的打算,但是他很清楚,這個時代但凡隻要涉及道利益相關的事情,就會變的十分複雜,原因不外乎受到各個豪門大族的掣肘,或者明裏暗裏的威脅,曲解,使得事情夭折甚至胎死腹中,就算最終執行下去的,也會大打折扣,變得麵目全非。
春秋之晉國以卿大夫為軍將,遂有將軍之號。自戰國以至秦漢,將軍皆主征伐,臨事而設,事畢而罷。後漢以來,將軍成為軍隊常設統帥,地位日重。起初,將軍依次有大將軍以及驃騎、車騎、衛、前、後、左、右等名號,權位相當於公卿,可開府治事、參與朝政,故將軍之位不輕授於人,唯重臣可以任之,有時則因征伐事由或者作用設立其餘諸將軍,如度遼將軍。後來戰事漸多,也就有了許多的將軍名號,即為雜號將軍,本隻是作為榮譽和稱號,但因為不斷領兵征戰,也就成為了實質上的職位。
漢武帝時廢太尉設大司馬,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上。漢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漢光武帝劉秀時削弱三公的權利,後來,三公幾乎無實權隻是榮譽的象征。如今,三公幾乎已經成為虛職,主要權利還是在其下的實權職位手中,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如之前的何進。
在之下就有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征”、“四鎮”、“四安”、“四平”將軍,至於中郎將、校尉已經逐漸淪落為低等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