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淩操已死,老將們也因為這件事明白了自己的這位主公為了掌控一切下了狠心了了,淩操屍骨未寒,心下膽寒,都收斂了許多。
孫權見目的已經達到,也就不再追究,下了封口令,將淩操的事情列為了禁忌,違令者斬!因此再也無人提起,隻說房中失火,病重沒有逃出燒死了,太史令隻能如此記錄,沒哪個人願意做司馬公。
對於淩統,孫權覺得還小,拖住不讓他迴宛陵也不讓他迴吳郡,自然無事。密令太史慈必須撫慰好淩統,否則連帶並罰。滿朝文武紛紛選擇了沉默,算是默認。
孫權很滿意所有人的表現,此事就此揭過,密令不得重提。
接到孫權密令,太史慈鬱悶了好久。作為武將,他對於淩統很是同情,但他不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心裏很清楚,帝王一,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雖然孫權隻是一個少年,但他是一方諸侯人物,更有一顆帝王的心,因此真相他不能說,隻能遵從小主公的命令。
為了防止淩統知道真相,他對軍中往來吳郡做了極其嚴格的規定,必須向他稟報。另外,一般無事不得出營,出營人員全部要登記在冊,這種高壓統治下,的確有效的封鎖了消息。但太史慈知道,這還不夠,紙是包不住火的,遲早還會被知道的,他這種辦法也隻能是治標不治本,隻是緩兵之計,還必須另外想辦法。
太史慈是個武夫,打仗在行,這種想計謀的事實在是趕鴨子上架,一連幾日,想的頭都快爆了也沒想出來一個好的辦法,而且這種事也不好讓人知道。實在沒有辦法了,正好隨軍軍師虞翻前來尋他議事,就問計與他。
虞翻聽罷,先是咂舌不已,而後道:“此事倒是不難,瞞是瞞不住的,總會有人知道的,一旦傳揚開來,那且不是要讓那淩統怪罪於將軍?不如來個禍水東移之計。”
太史慈大喜,連忙拜謝:“先生果然謀略過人,馬上就有了妙計,慈可是想了好幾天都沒想不來啊。快說說,怎麽個禍水東移之計?”
虞翻輕捋胡須道:“主公不是怕淩統投與荊州麽,那如果淩統與荊州結下死仇,成為了死敵,就算她知道了一切,那他還會投與荊州麽?也不會怪罪於將軍啊。”
太史慈聽罷大笑:“好!妙啊!某怎麽及想不到呢,成為了死敵就不怕他投向荊州了呀。
忽然,太史慈又想到了什麽,笑聲戛然而止急忙問道:“那要是淩統到時不滿,叛逃與曹操也不好啊!這可如何是好?”
虞翻笑道:“那又與將軍何幹?”
太史慈一愣,轉而苦笑,是啊,就算淩統最終反叛,隻要不是投與荊州,又和他有什麽關係呢。主公做的孽,到時候就由他去頭痛吧。
太史慈再問:“請先生教我,如何讓他成為荊州的死敵?”
虞翻沉聲道:“那淩統年少輕狂,聽說甘寧武藝了得,一直想去挑戰,但甘寧總是避而不戰,如果劉詠真的想要策反淩統的話,就會想辦法讓人接觸,將軍已經禁止出營半月十日之久,想必荊州也是著急了。如今再讓淩統去挑戰,隻要荊州有意與淩統,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比拚之時應當也不會用全力,下死手,可叫淩統拿出本事斬殺甘寧,之後,將軍還擔心淩統會投向於荊州麽?”
台式此向虞翻稱謝,叫來淩統,命他第二日就去向甘寧挑戰!特意下了戰書,戰書中將荊州軍尤其是甘寧狠狠的嫌棄,痛罵了一番,甘寧接到戰書,頓時就跳腳了,但想到主公的策反命令,隻好強壓下。
虞翻猜測不錯,甘寧自從接到命令,就準備派人接近淩統,可惜,都是無功而返。如今戰書送來倒是一個機會。戰場上距離雙方人馬都有一箭距離,也不怕有人偷聽了去,於是定下計策在戰場上說服淩統。
甘寧果斷的答應了挑戰,迴複江東軍,三日後與海昏城外一戰,至死方休!
三日時間匆匆而過,海昏小城外戰旗獵獵,戰馬嘶鳴,荊州與江東兩軍對壘與城外,各有萬餘人,甘寧與太史慈各自統率人馬親自督戰。
“甘寧,你這個縮頭烏龜,今日怎麽不避戰了?”還沒開始,太史慈就大聲笑道,江東軍中頓時哄然大笑。
甘寧很臉色不好看,趕迴來的軍師劉曄馬上勸慰道:“這是他們的激將法,將軍切莫中計!”
甘寧點點頭,表示自己能夠克製。
“太史慈,你有本事自己來戰,何必推個毛頭小子出來,我就算贏了也勝之不武啊。如何能應戰?”甘寧反唇相譏。
淩統聽甘寧說他毛頭小子,馬上怒道:“甘寧,我看你是膽小如鼠吧,連我一個毛頭小子的挑戰都不敢應戰,你還挑戰我們將軍,你不如趕緊收拾收拾迴家,別出來現眼了!”
淩統心中記掛家人,尤其是父親,也不知道如今怎樣了,剛好找甘寧來發泄。
甘寧大怒。雖然要與此人接觸,但這小子也太張狂了,必須先教訓一番再說。立即大喝一聲:“小子出來受死!”
甘寧手握雙鐵戟來戰,淩統眼中戰意熊熊,立即手提蛇矛出陣來戰,兩人戰馬都是好馬,頃刻就戰在一起,你來我往,兵器相撞“叮叮”之聲不絕於耳。殺得塵土飛揚,好不激烈。
淩統一心陣斬甘寧,揚威天下,而甘寧心有忌憚不好全力施為,倒是一時之間勢均力敵,惹得兩軍人馬全神貫注,生怕漏掉一個細節一個動作。
“嘭!”甘寧再次用鐵戟輕鬆攔下了淩統的進攻,虎目直視,輕聲道:“可想知道你父母的消息?”
淩統一心想擊敗甘寧,忽然聽到甘寧的話,頓時一愣,手上不由得力道減弱,被甘寧壓製,甘寧想讓他消化一下這其中含義,雙戟擋開淩統的蛇矛,兩人錯身而過。
孫權見目的已經達到,也就不再追究,下了封口令,將淩操的事情列為了禁忌,違令者斬!因此再也無人提起,隻說房中失火,病重沒有逃出燒死了,太史令隻能如此記錄,沒哪個人願意做司馬公。
對於淩統,孫權覺得還小,拖住不讓他迴宛陵也不讓他迴吳郡,自然無事。密令太史慈必須撫慰好淩統,否則連帶並罰。滿朝文武紛紛選擇了沉默,算是默認。
孫權很滿意所有人的表現,此事就此揭過,密令不得重提。
接到孫權密令,太史慈鬱悶了好久。作為武將,他對於淩統很是同情,但他不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心裏很清楚,帝王一,伏屍百萬,流血漂櫓,雖然孫權隻是一個少年,但他是一方諸侯人物,更有一顆帝王的心,因此真相他不能說,隻能遵從小主公的命令。
為了防止淩統知道真相,他對軍中往來吳郡做了極其嚴格的規定,必須向他稟報。另外,一般無事不得出營,出營人員全部要登記在冊,這種高壓統治下,的確有效的封鎖了消息。但太史慈知道,這還不夠,紙是包不住火的,遲早還會被知道的,他這種辦法也隻能是治標不治本,隻是緩兵之計,還必須另外想辦法。
太史慈是個武夫,打仗在行,這種想計謀的事實在是趕鴨子上架,一連幾日,想的頭都快爆了也沒想出來一個好的辦法,而且這種事也不好讓人知道。實在沒有辦法了,正好隨軍軍師虞翻前來尋他議事,就問計與他。
虞翻聽罷,先是咂舌不已,而後道:“此事倒是不難,瞞是瞞不住的,總會有人知道的,一旦傳揚開來,那且不是要讓那淩統怪罪於將軍?不如來個禍水東移之計。”
太史慈大喜,連忙拜謝:“先生果然謀略過人,馬上就有了妙計,慈可是想了好幾天都沒想不來啊。快說說,怎麽個禍水東移之計?”
虞翻輕捋胡須道:“主公不是怕淩統投與荊州麽,那如果淩統與荊州結下死仇,成為了死敵,就算她知道了一切,那他還會投與荊州麽?也不會怪罪於將軍啊。”
太史慈聽罷大笑:“好!妙啊!某怎麽及想不到呢,成為了死敵就不怕他投向荊州了呀。
忽然,太史慈又想到了什麽,笑聲戛然而止急忙問道:“那要是淩統到時不滿,叛逃與曹操也不好啊!這可如何是好?”
虞翻笑道:“那又與將軍何幹?”
太史慈一愣,轉而苦笑,是啊,就算淩統最終反叛,隻要不是投與荊州,又和他有什麽關係呢。主公做的孽,到時候就由他去頭痛吧。
太史慈再問:“請先生教我,如何讓他成為荊州的死敵?”
虞翻沉聲道:“那淩統年少輕狂,聽說甘寧武藝了得,一直想去挑戰,但甘寧總是避而不戰,如果劉詠真的想要策反淩統的話,就會想辦法讓人接觸,將軍已經禁止出營半月十日之久,想必荊州也是著急了。如今再讓淩統去挑戰,隻要荊州有意與淩統,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比拚之時應當也不會用全力,下死手,可叫淩統拿出本事斬殺甘寧,之後,將軍還擔心淩統會投向於荊州麽?”
台式此向虞翻稱謝,叫來淩統,命他第二日就去向甘寧挑戰!特意下了戰書,戰書中將荊州軍尤其是甘寧狠狠的嫌棄,痛罵了一番,甘寧接到戰書,頓時就跳腳了,但想到主公的策反命令,隻好強壓下。
虞翻猜測不錯,甘寧自從接到命令,就準備派人接近淩統,可惜,都是無功而返。如今戰書送來倒是一個機會。戰場上距離雙方人馬都有一箭距離,也不怕有人偷聽了去,於是定下計策在戰場上說服淩統。
甘寧果斷的答應了挑戰,迴複江東軍,三日後與海昏城外一戰,至死方休!
三日時間匆匆而過,海昏小城外戰旗獵獵,戰馬嘶鳴,荊州與江東兩軍對壘與城外,各有萬餘人,甘寧與太史慈各自統率人馬親自督戰。
“甘寧,你這個縮頭烏龜,今日怎麽不避戰了?”還沒開始,太史慈就大聲笑道,江東軍中頓時哄然大笑。
甘寧很臉色不好看,趕迴來的軍師劉曄馬上勸慰道:“這是他們的激將法,將軍切莫中計!”
甘寧點點頭,表示自己能夠克製。
“太史慈,你有本事自己來戰,何必推個毛頭小子出來,我就算贏了也勝之不武啊。如何能應戰?”甘寧反唇相譏。
淩統聽甘寧說他毛頭小子,馬上怒道:“甘寧,我看你是膽小如鼠吧,連我一個毛頭小子的挑戰都不敢應戰,你還挑戰我們將軍,你不如趕緊收拾收拾迴家,別出來現眼了!”
淩統心中記掛家人,尤其是父親,也不知道如今怎樣了,剛好找甘寧來發泄。
甘寧大怒。雖然要與此人接觸,但這小子也太張狂了,必須先教訓一番再說。立即大喝一聲:“小子出來受死!”
甘寧手握雙鐵戟來戰,淩統眼中戰意熊熊,立即手提蛇矛出陣來戰,兩人戰馬都是好馬,頃刻就戰在一起,你來我往,兵器相撞“叮叮”之聲不絕於耳。殺得塵土飛揚,好不激烈。
淩統一心陣斬甘寧,揚威天下,而甘寧心有忌憚不好全力施為,倒是一時之間勢均力敵,惹得兩軍人馬全神貫注,生怕漏掉一個細節一個動作。
“嘭!”甘寧再次用鐵戟輕鬆攔下了淩統的進攻,虎目直視,輕聲道:“可想知道你父母的消息?”
淩統一心想擊敗甘寧,忽然聽到甘寧的話,頓時一愣,手上不由得力道減弱,被甘寧壓製,甘寧想讓他消化一下這其中含義,雙戟擋開淩統的蛇矛,兩人錯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