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巴頓、蒙哥馬利,你們好好看好好學
同誌,你的成分太複雜了 作者:貓貓缺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伴隨著強勁小曲的完美收尾,一營三連的指揮車內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興許是覺得發動機和齒輪的咬合聲有些枯燥,車組成員中最輕鬆的裝填手果斷開麥發言,用滿是調侃地語氣說道:
“嘖,我估計對麵的鬼子中將直到現在還很迷糊。畢竟一支兵力超過兩萬人的裝甲師突然殺入戰場,這事換誰遇上都得懵逼好一陣。”
“隻能說啊,咱八路軍在戰略欺詐這一領域的表現,真心是天馬行空、遙遙領先。”
“哪怕是土橋一次、岡村寧次和梅津美治郎三個老鬼子加在一起並肩子上,也遠遠不是林總和劉參謀長的對手。”
正在進行中的魯東決戰,事關整個華北地區的未來歸屬權。
為了一舉殲滅羽翼尚未豐滿的魯省八路軍,日軍足足出動了兩個滿編滿配的戰車師團,可見鬼子們是抱著必勝的決心而來。
他們的九七中戰和九五式輕戰車雖是過時裝備,可單車質量上的劣勢,完全可以靠總體的數量來彌補。
主打一手螞蟻多了咬死大象。
為了避免兌子,也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裝甲一師的傷亡,林中猛虎在原定計劃的基礎上,特地補充了一出戰略欺詐。
按照他和103的安排,膠東半島的民兵部隊配合少部分主力,在膠萊平原的東南部偽造了大量的假蟬式。
為了瞞天過海,同誌們還專門在開闊的公路路段,留下了坦克履帶行駛過的明顯痕跡。
當然了,空一師也在補充計劃中出了一份力。
正是因為他們的逼真演技,日軍陸航和岡村寧次才會堅信自己掌握了裝甲一師的行蹤,以至於把九成的反坦克武器布置到了戰場左翼。
至於戰略欺詐的靈感,以及假蟬式的製作工藝
那必然是來自黃河嘍,誰說軍模愛好者不能左右一場戰役的勝負。蒙哥馬利和巴頓,你們好好看好好學,再過兩年肯定能用上。
聽到自家裝填手的豪言壯語後,一旁的指揮車車長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35歲的戰役總指揮,外加一名32歲的戰役總參謀。如此年輕的組合,哪怕放眼全世界也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日軍的指揮官們的確不弱,但老態龍鍾的他們在直麵01、03時,注定會成為二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好啦,閑話就聊到這裏,接下來所有人都要全力以赴。鬼子們不可能坐以待斃,我甚至有理由懷疑敵人已經做好了板載的準備。”
“裝填手,把高爆穿甲彈拿出來,我”
車長的話還沒說完,整個裝甲一營的正前方突然落下了數十發擲彈筒發射的炮彈。
不一會兒,一團團灰白色的煙霧迅速彌漫,將戰場分割成了互不可見的南北兩段。
在這種情況下,厚重的煙幕完完全全阻擋住了t-34坦克連的正扇麵視野。指揮員的臨場發揮,基本上就決定了部隊的傷亡情況。
如果莽撞衝煙,誰也不知道煙裏會不會有鬼子步兵扛著刺雷萬歲衝鋒,一不小心全連坦克和後麵的機械化步兵都得損失慘重。
如果停著不動,那戰車第二師團完全可以從煙幕兩側繞上來,或者補射一輪煙霧彈直接麵對麵拚刺刀。
就算鬼子短57的穿深很差,可遞進射擊也不是沒機會打穿t-34的正麵裝甲。
停著不動,基本上就是等死。
所以麵對敵人釋放的煙霧,絕大多數坦克連都會選擇繞過去,三連指揮車的駕駛員也是抱著類似的打算。
等了好幾秒,自家車長還是沒有下達新命令,也沒有在全連通訊頻道內做出部署,車內的另外三名成員頓時有些著急。
似乎是從戰友們粗重的唿吸聲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壓力,車長麵露微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別急,讓子彈再飛一會。”
話音剛落,原本被煙霧所籠罩的戰場突然騰起了一顆顆大火球。
劇烈的爆炸不僅僅衝散了日軍的煙霧彈,順帶還幹掉了不少企圖混水摸魚的鬼子坦克、裝甲車和隨行步兵。
為了保護裝甲相對薄弱的側翼,炮兵們還持續炮擊了敵陣型中的高風險區域。
“轟!轟!轟!”
直接衝煙太莽
繞過煙幕又太麻煩
原地停車更是等死
既然很難辦,那就別辦了。
費什麽腦子啊,直接掀桌子才是最優勢火力的打法。
一眼看破戰車第二師團的戰術後,裝甲一營的田營長毫不猶豫地唿叫了炮火支援。
什麽年代了,誰還跟鬼子拚刺刀啊。
僅僅隻過去了半分鍾,早就做好戰鬥準備的師屬炮兵團便開始傾瀉炮火。
31門m1936b105毫米榴彈炮全力輸出,幾輪齊射就幫t-34中坦連解決了致命選擇題,解題效率甚至還遠超裝甲部隊的預期。
或許是擔心炮兵的支援有延遲,不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為前線提供重火力,許師長還專門調來了一個105毫米自行火炮連。
這也就是現在的裝甲一師沒有更合適的底盤,否則前來支援的spg,就是類似於野蜂或者m40的大管子。
眼瞅著前進的障礙被兄弟部隊一掃而空,三連指揮車的車長先是跟同波次友軍達成一致,緊接著在全連通訊頻道內下令道:
“同誌們!”
“跟我一起衝散敵陣,擊潰敵軍!”
“我們的目標是全殲敵人,不要俘虜!出擊!”
話畢,一連、二連、三連和獨立重坦排呈現出v字陣型,每輛坦克之間保持著25米的距離,作為第一進攻波次全速前進。
這支裝甲突擊隊由五輛刀槍不入的kv2打頭陣,疊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
不過以日軍當前的火力和反坦克武器來看,這五輛kv2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完全可以複刻同胞兄弟在歐洲東線戰場上的奇跡。
獨立重坦排的兩翼,一個連的t-3476稍錯一個身位緊隨其後。
進攻波次的最外圍,那自然是t-26輕型坦克。防護性能最差的他們,得利用自身的機動性跟敵人周旋,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
在所有裝甲部隊後方150米處,三個搭乘半履帶裝甲車的機械化步兵連緊緊跟隨。
這些丐版步戰車,將衝擊到距敵方陣地50米左右的位置才卸載步兵,並且全程會用13.2毫米的重機槍持續火力壓製。
第二進攻波次,編製大抵相同。
不過跟先鋒相比,他們的裝甲部隊全由t-26輕坦組成。
一旦前排大哥完成突破,輕坦們就需要利用機動性的優勢,迅速擴大敵人防線上的缺口。
第三進攻波次,整體戰力要略遜色一些。
由於半履帶裝甲車的數量不足,一部分摩托化步兵隻能騎在輕坦上,運氣差的甚至得靠兩條腿跟上主力部隊。
好在他們的任務隻是清掃前兩個波次已經通過的戰場,肩上的擔子不算特別重。
“高爆穿甲彈裝填!目標正前方1200米”
“裝填完畢!”
“停車!”
現實和坦克類網遊,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交戰距離。
血條世界中,敵我兩車在一百米以內,甚至是貼臉互瞄弱點都屢見不鮮。
可現實就不同了,對於裝甲比較厚的坦克來說,八百米至一千五百米才是火力優勢區間。能遠距離擊毀敵人,又何必拚刺刀呢。
在發現日軍九七中戰現身的第一時間,三連連長果斷下令停車。
待t-3476停穩,他毫不猶豫地踩下踏板,將一發高爆穿甲彈射向敵軍。
炮口的暴風,衝散了膠萊平原上的塵土。
那顆76毫米的炮彈輕而易舉地擊穿了九七中戰的正麵裝甲,緊接著它在內部爆炸,送整個鬼子車組螺旋升天。
沒有歡唿,沒有激動,同誌們就像是碾死隻螞蟻一樣輕鬆寫意,t-34的通訊頻道內隻有冰冷的下令聲。
“繼續裝填,彈種不變。”
“好!再裝填,下一輛!”
“機槍別盯著車打,豆戰車也有12毫米的裝甲,掃那些步兵!”
跟老毛子原版的t-3476不同,經過武器實驗研究局和包頭一機廠翻新過的中坦,早就在出廠前便換裝了測距裝置和觀瞄係統。
再加上如虎添翼的新式電台,本次膠萊平原的裝甲對決,竟有幾分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放眼望去全是單方麵的碾壓。
800米到1500米這個距離,第一波次的中坦可以直接遠距離開罐九七中戰。
而鬼子們,隻能驚恐地看到,自己車組打出去的炮彈被一口吞掉,緊接著就是加倍奉還,極個別幸運兒還能享受超級加倍的待遇。
興許是覺得發動機和齒輪的咬合聲有些枯燥,車組成員中最輕鬆的裝填手果斷開麥發言,用滿是調侃地語氣說道:
“嘖,我估計對麵的鬼子中將直到現在還很迷糊。畢竟一支兵力超過兩萬人的裝甲師突然殺入戰場,這事換誰遇上都得懵逼好一陣。”
“隻能說啊,咱八路軍在戰略欺詐這一領域的表現,真心是天馬行空、遙遙領先。”
“哪怕是土橋一次、岡村寧次和梅津美治郎三個老鬼子加在一起並肩子上,也遠遠不是林總和劉參謀長的對手。”
正在進行中的魯東決戰,事關整個華北地區的未來歸屬權。
為了一舉殲滅羽翼尚未豐滿的魯省八路軍,日軍足足出動了兩個滿編滿配的戰車師團,可見鬼子們是抱著必勝的決心而來。
他們的九七中戰和九五式輕戰車雖是過時裝備,可單車質量上的劣勢,完全可以靠總體的數量來彌補。
主打一手螞蟻多了咬死大象。
為了避免兌子,也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裝甲一師的傷亡,林中猛虎在原定計劃的基礎上,特地補充了一出戰略欺詐。
按照他和103的安排,膠東半島的民兵部隊配合少部分主力,在膠萊平原的東南部偽造了大量的假蟬式。
為了瞞天過海,同誌們還專門在開闊的公路路段,留下了坦克履帶行駛過的明顯痕跡。
當然了,空一師也在補充計劃中出了一份力。
正是因為他們的逼真演技,日軍陸航和岡村寧次才會堅信自己掌握了裝甲一師的行蹤,以至於把九成的反坦克武器布置到了戰場左翼。
至於戰略欺詐的靈感,以及假蟬式的製作工藝
那必然是來自黃河嘍,誰說軍模愛好者不能左右一場戰役的勝負。蒙哥馬利和巴頓,你們好好看好好學,再過兩年肯定能用上。
聽到自家裝填手的豪言壯語後,一旁的指揮車車長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35歲的戰役總指揮,外加一名32歲的戰役總參謀。如此年輕的組合,哪怕放眼全世界也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日軍的指揮官們的確不弱,但老態龍鍾的他們在直麵01、03時,注定會成為二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好啦,閑話就聊到這裏,接下來所有人都要全力以赴。鬼子們不可能坐以待斃,我甚至有理由懷疑敵人已經做好了板載的準備。”
“裝填手,把高爆穿甲彈拿出來,我”
車長的話還沒說完,整個裝甲一營的正前方突然落下了數十發擲彈筒發射的炮彈。
不一會兒,一團團灰白色的煙霧迅速彌漫,將戰場分割成了互不可見的南北兩段。
在這種情況下,厚重的煙幕完完全全阻擋住了t-34坦克連的正扇麵視野。指揮員的臨場發揮,基本上就決定了部隊的傷亡情況。
如果莽撞衝煙,誰也不知道煙裏會不會有鬼子步兵扛著刺雷萬歲衝鋒,一不小心全連坦克和後麵的機械化步兵都得損失慘重。
如果停著不動,那戰車第二師團完全可以從煙幕兩側繞上來,或者補射一輪煙霧彈直接麵對麵拚刺刀。
就算鬼子短57的穿深很差,可遞進射擊也不是沒機會打穿t-34的正麵裝甲。
停著不動,基本上就是等死。
所以麵對敵人釋放的煙霧,絕大多數坦克連都會選擇繞過去,三連指揮車的駕駛員也是抱著類似的打算。
等了好幾秒,自家車長還是沒有下達新命令,也沒有在全連通訊頻道內做出部署,車內的另外三名成員頓時有些著急。
似乎是從戰友們粗重的唿吸聲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壓力,車長麵露微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別急,讓子彈再飛一會。”
話音剛落,原本被煙霧所籠罩的戰場突然騰起了一顆顆大火球。
劇烈的爆炸不僅僅衝散了日軍的煙霧彈,順帶還幹掉了不少企圖混水摸魚的鬼子坦克、裝甲車和隨行步兵。
為了保護裝甲相對薄弱的側翼,炮兵們還持續炮擊了敵陣型中的高風險區域。
“轟!轟!轟!”
直接衝煙太莽
繞過煙幕又太麻煩
原地停車更是等死
既然很難辦,那就別辦了。
費什麽腦子啊,直接掀桌子才是最優勢火力的打法。
一眼看破戰車第二師團的戰術後,裝甲一營的田營長毫不猶豫地唿叫了炮火支援。
什麽年代了,誰還跟鬼子拚刺刀啊。
僅僅隻過去了半分鍾,早就做好戰鬥準備的師屬炮兵團便開始傾瀉炮火。
31門m1936b105毫米榴彈炮全力輸出,幾輪齊射就幫t-34中坦連解決了致命選擇題,解題效率甚至還遠超裝甲部隊的預期。
或許是擔心炮兵的支援有延遲,不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為前線提供重火力,許師長還專門調來了一個105毫米自行火炮連。
這也就是現在的裝甲一師沒有更合適的底盤,否則前來支援的spg,就是類似於野蜂或者m40的大管子。
眼瞅著前進的障礙被兄弟部隊一掃而空,三連指揮車的車長先是跟同波次友軍達成一致,緊接著在全連通訊頻道內下令道:
“同誌們!”
“跟我一起衝散敵陣,擊潰敵軍!”
“我們的目標是全殲敵人,不要俘虜!出擊!”
話畢,一連、二連、三連和獨立重坦排呈現出v字陣型,每輛坦克之間保持著25米的距離,作為第一進攻波次全速前進。
這支裝甲突擊隊由五輛刀槍不入的kv2打頭陣,疊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
不過以日軍當前的火力和反坦克武器來看,這五輛kv2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完全可以複刻同胞兄弟在歐洲東線戰場上的奇跡。
獨立重坦排的兩翼,一個連的t-3476稍錯一個身位緊隨其後。
進攻波次的最外圍,那自然是t-26輕型坦克。防護性能最差的他們,得利用自身的機動性跟敵人周旋,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
在所有裝甲部隊後方150米處,三個搭乘半履帶裝甲車的機械化步兵連緊緊跟隨。
這些丐版步戰車,將衝擊到距敵方陣地50米左右的位置才卸載步兵,並且全程會用13.2毫米的重機槍持續火力壓製。
第二進攻波次,編製大抵相同。
不過跟先鋒相比,他們的裝甲部隊全由t-26輕坦組成。
一旦前排大哥完成突破,輕坦們就需要利用機動性的優勢,迅速擴大敵人防線上的缺口。
第三進攻波次,整體戰力要略遜色一些。
由於半履帶裝甲車的數量不足,一部分摩托化步兵隻能騎在輕坦上,運氣差的甚至得靠兩條腿跟上主力部隊。
好在他們的任務隻是清掃前兩個波次已經通過的戰場,肩上的擔子不算特別重。
“高爆穿甲彈裝填!目標正前方1200米”
“裝填完畢!”
“停車!”
現實和坦克類網遊,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交戰距離。
血條世界中,敵我兩車在一百米以內,甚至是貼臉互瞄弱點都屢見不鮮。
可現實就不同了,對於裝甲比較厚的坦克來說,八百米至一千五百米才是火力優勢區間。能遠距離擊毀敵人,又何必拚刺刀呢。
在發現日軍九七中戰現身的第一時間,三連連長果斷下令停車。
待t-3476停穩,他毫不猶豫地踩下踏板,將一發高爆穿甲彈射向敵軍。
炮口的暴風,衝散了膠萊平原上的塵土。
那顆76毫米的炮彈輕而易舉地擊穿了九七中戰的正麵裝甲,緊接著它在內部爆炸,送整個鬼子車組螺旋升天。
沒有歡唿,沒有激動,同誌們就像是碾死隻螞蟻一樣輕鬆寫意,t-34的通訊頻道內隻有冰冷的下令聲。
“繼續裝填,彈種不變。”
“好!再裝填,下一輛!”
“機槍別盯著車打,豆戰車也有12毫米的裝甲,掃那些步兵!”
跟老毛子原版的t-3476不同,經過武器實驗研究局和包頭一機廠翻新過的中坦,早就在出廠前便換裝了測距裝置和觀瞄係統。
再加上如虎添翼的新式電台,本次膠萊平原的裝甲對決,竟有幾分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放眼望去全是單方麵的碾壓。
800米到1500米這個距離,第一波次的中坦可以直接遠距離開罐九七中戰。
而鬼子們,隻能驚恐地看到,自己車組打出去的炮彈被一口吞掉,緊接著就是加倍奉還,極個別幸運兒還能享受超級加倍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