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的新野,曾經讓曹操派出曹仁和夏侯惇兩支大軍吃過大虧,吳立仁自然不想重蹈他們的覆轍。


    吳立仁帶著王守仁和諸葛亮一起繞著新野巡視了一番,迴來的路上。兩人都沒有表達什麽意見,吳立仁不知道他們到底賣的什麽關子,隻好開口問道:“兩位先生可有什麽良策破城?”


    問完之後,諸葛亮和王守仁互相看了一眼,都沒有說話,吳立仁知道兩人可能都有些謙讓,他便直接點名,讓王守仁先說。


    “主公,雖然新野隻是彈丸小城,但是我軍如今兵力不足,不適宜強攻而損兵折將,故而不如圍而不攻,向西先下鄧縣,向南,新都也可以占之。如此則讓魏延必定以為主公不敢強攻,同時調數百將士暗中輪番掘地道,偷入新野城中,時至深夜,偷開城門,大軍一擁而入,則魏延必為所擒矣!”


    吳立仁自然十分滿意點了點頭,這種點子王守仁大概可以信手拈來。


    這時諸葛亮也跟著點了點頭,隻不過他又轉身對著王守仁道:“軍師之計雖妙,可是卻有一點未曾考慮到。如今天幹地燥,土壤堅硬,若掘土而入,勢必十分艱難。”


    “現在隻是沒有下雨,不代表以後也不會下雨,況且攻打鄧縣和新都也需要時間,這段時間,莫不是不會下一場雨?”王守仁不太理解諸葛亮為何問這種愚蠢的問題,因為他知道,諸葛亮不會不明白他的意思的。


    諸葛亮卻嗬嗬笑了笑,“還請軍師恕亮冒犯之罪,以亮觀之,此地一個月之內恐怕都不會下雨。”


    聽完諸葛亮的話,王守仁和吳立仁都有些吃驚,王守仁則有些不信地說道:“孔明先生何以如此斷定?這天氣無常,隨時會變。”


    “軍師此言差矣,古語有雲:天行有常,不為堯生,不為桀亡。若不能知其變化,自然以為無常;若是知其變化,則四季變化,風雨雲霧,盡在掌握之中。”


    聽到諸葛亮如此自信滴說出這番話,吳立仁不由得一怔,莫不是諸葛亮觀天技能觸發了?


    “滴!檢測到諸葛亮技能微星觸發——其善於觀察自然萬物之細微變化,日月星辰運行之細微差別,能較為準確預計到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


    微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諸葛亮原來擁有衛星係統,說好的七十二氣候圖呢?


    它成圖於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成時,四時成歲,將一年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現,何時雷始收聲,何時土潤溽暑,何時霧藹蒸騰,如此隻需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


    這段原是諸葛亮論氣候的依據,也是他能完成借東風、草船借箭等計策的理論依據,為何到了係統這裏就變成了微星了呢?


    看到吳立仁失神,諸葛亮以為吳立仁也一樣不相信自己的話,他連忙拱手說道:“主公,屬下所言,皆有法可循,非狂妄無端之論,還請主公相信。”


    吳立仁自然不會懷疑諸葛亮的判斷,即使出現了不準,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真正的衛星也不敢保證天氣百分百的準確。


    “孔明先生之言,雖然有些令人難以相信,但是我還是願意相信你一迴。陽明,試想,如果真的如孔明之言,又該如何?”


    王守仁雖然對諸葛亮的話深表懷疑,可是如今既然吳立仁願意相信,他也不敢公然和吳立仁唱反調,況且,吳立仁隻是將諸葛亮的說法放在萬一的條件下。


    萬一真的一個月不會下雨,又會如何?


    “主公,若是果真如孔明所言,那我等隻要派將士斷可新野的水源,到時候城中隻要無水,新野必然不攻自破。”


    既然如此,那掘地道確實不如等著斷水源讓其不攻自破。挖地道一方麵艱難,還有可能被人識破。但是要等到城中極度缺水不攻自破,卻需要老天的幫助。在吳立仁看來,新野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是容易出現幹旱的地方,所以諸葛亮的話,也有可能出現偏差。


    “既然如此,那便做兩手準備,先令人斷了新野的水源,到時候若是真的連日無雨,那便圍而不攻,等其不攻自破;若是天公不作美,下雨了,那就準備掘地道入城。”


    兩人一起點了點頭,齊聲說道:“主公英明!”


    這個時候,吳立仁才想到“孤掌難鳴”,若是隻有一個軍師,難免會有什麽疏漏之處,也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隻是,吳立仁獲得的曆史人才卡中卻一直沒有抽到好的謀士,召喚的話,最多也就是徐渭這類一流謀士,諸葛亮這種,確實可遇不可求。


    吳立仁領秦昭、諸葛亮、孟良、焦讚等領三千兵馬去取鄧縣,令趙雲、樊玉鳳、花榮等領三千兵馬去取新都。兩縣自然已經無甚兵馬,稍微做了一番抵抗,便盡皆開城投降。


    魏延在新野一直緊閉城門,密切注視著吳立仁大軍的動向。吳立仁分兵去取兩縣,也是公然在魏延的眼皮底下調兵,有楊奉的前車之鑒,魏延自然不敢輕易出城。


    過了半個多月,新野一直沒有下雨,這時候,即便現在開始下雨,王守仁也已經對諸葛亮的判斷佩服萬分。然而新野城中的荊州將士和百姓卻度日如年。吳立仁自然不想城中太多人因此而喪命,他便令人向城中喊話,並且射進去許多勸降書,瓦解城中百姓和將士的抵抗之心。


    魏延此時心中十分氣悶,如此下去,新野不但不能保全,城中的將士和百姓也要因此搭上性命。可是他在大複山一戰,害得吳銘損兵折將,幾乎傷了吳銘的性命,他心中惶恐,即使吳立仁明言,投降皆不會殺,他還是擔心,不敢投降。


    就這樣又堅持了幾天,魏延手下將士都一起來向魏延請願,他們隻有一個要求:要麽出城決一死戰,要麽就投降。


    魏延自知沒辦法再這樣堅守下去,便決定趁夜向育陽突圍。魏延的反應,王守仁自然會考慮到這一點,早已派出宇文成都埋伏在魏延撤退的路上,一舉將魏延士氣低迷的五千將士擊潰,並且收降了將近三千人,隻不過魏延卻還是趁亂逃走了。


    自此吳立仁便已經攻下新野、新都和鄧縣,這相當於打通了進攻襄陽的一條通道,如果孫策能進軍荊州,吳立仁可以隨時派出大軍向襄陽進發,遙相唿應。


    不過目前卻還是有不穩定的因素——文聘還有數萬大軍在宛城,楊奉、單雄信的三千兵馬在湖陽。若是不能很好處理這兩支兵馬,那就有可能麵臨前後夾擊無路可退的境地。


    孫策得了江夏後,便率軍直接走華容,進逼江陵。江陵隻有劉表的公子劉琦和大將王威領兩萬大軍駐守,劉表又令蒯良前去幫劉琦。劉琦心中忐忑,畢竟如今荊州的形勢可謂朝不保夕,吳銘和孫策,兩人都頗有威名,如今勢力更是如日中天,他心中沒有一點信心。


    看到劉琦擔心,王威在一旁勸慰道:“公子不必擔憂,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江陵南臨長江,北依漢水,我們隻要據水緊守,孫策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法飛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我是無名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遊俠範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遊俠範兒並收藏三國之我是無名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