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此時剛從外麵走了進來,看著將士們士氣一時間迅速提升起來,不由得發自內心的感歎:真雄主也!
他快步走到了吳立仁身邊,有些擔憂地問道:“主公,身體恢複的如何了?既然已經拜祭完,不如迴去再繼續休息吧!千萬不能留下隱患。”
吳立仁搖了搖頭,“軍師,我身子已經恢複的差不多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先出去,我還有事要問你。”
王守仁跟著吳立仁又走了出去,吳立仁有些漫不經心地問道:“陽明,這幾日沒見有軍情報上,應該是你故意為之吧?有什麽重要消息嗎?曹操現在有什麽動靜?”
“主公容稟!醫官吩咐,要讓主公靜養幾日,所以為了主公的身體,我就讓部下不許打擾主公。曹操自從那日攻城不成,便撤退了;田楷孔融之庸才帶兵追擊,中了許褚埋伏,大敗而迴。兩人心有愧疚便各自領部迴去了。後來又聽說曹操後方傳來消息,投靠曹操的劉備帶著兄弟關羽和張飛一同反了,投靠了冀州袁紹;而趁此間隙,呂布襲取了山東數郡,後來曹操帶大軍迴去,才一舉擊敗呂布,雙方忽有勝負,因為冬天來臨,就各自罷兵。”
“這樣也好,還有件事,我想問卻一直又不敢問,我軍此番損失如何?陽明,你如實報來。”
“主公,上次大戰,兵馬損傷殆盡,隻有主公帶領下的還剩三千餘人,秦將軍手下兩人人左右,冉將軍麾下騎兵還餘不到千人千騎。”這是吳立仁用兵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王守仁有點痛心地說著,他又看著吳立仁,而吳立仁隻是眉毛抖動了下,沒有迴應。
兩人又走了一段路,吳立仁忽然問:“陽明,你和我說實話,是不是心裏一直在怪我擅作主張?”
王守仁沒有說話,就表示默認了,吳立仁歎了一口氣,“我有不得已的苦衷,我知道這些兵馬都是你一天一天嘔心瀝血的成果,一次損失殆盡,一定很心痛。陽明,原諒我這次吧!”
說完,想著王守仁行了一個禮,這讓王守仁受寵若驚,連忙說道:“主公,你這樣折煞我了!不錯,這些兵馬是我的心血,又何嚐不是主公的心血。我心疼兵馬,更擔心不能幫助主公成就大業,望主公能體諒。”
“銘自然都知道。”
王守仁看到吳立仁如此模樣,卻忽然笑了起來,這讓吳立仁頗為不解,“軍師何故發笑?”
“主公,想當初,主公帶領麾下兩百騎兵,一步一步走到了曾經掌握三萬兵馬的時候,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主公外有神將冉閔,又得秦昭這小將,內有近南這等賢才相助;而今徐州文武早已心在主公,待他日徐州歸於主公之手,徐州之民民心皆在主公,如此,徐州豈不是穩如泰山?吾此時才明白,主公如此作法,以兵馬換取徐州的民心,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民心難得,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主公見識卓絕,能忍人之不能忍,能見人之不能見,實在令吾佩服萬分。”
王守仁說完,吳立仁心裏不自主的“啊”了一聲,原來還能有這番道理,照這樣說,這一仗其實還是利大於弊了,好家夥,我可沒想到那麽多,隻是係統強製性的。
“隻是兵少始終不是辦法。”吳立仁還是有些擔憂。
“主公勿憂!下邳城百姓二十萬,若是主公出榜募兵,必定從者無數。況且兵貴精而不在多,此一仗,剩下的皆是百戰之卒,均可以以一當十,何愁兵力不足?”
吳立仁終於轉憂為喜,十分高興地說:“多謝軍師為吾解惑,這番話才讓銘心生安慰。”
“主公,還有一事,徐州一戰後,怕是陶府君會再次將徐州相讓,主公此次依然不可輕易應之。”
吳立仁連聲說道:“軍師之心我已知曉,三讓徐州嘛!”
王守仁再次沒有理解吳立仁的話,“主公何意知陶公會三讓徐州?”
“哈哈,這個,這個,我也是猜的,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他要是讓第三次,我就應了。”
王守仁也跟著哈哈一笑,“主公是話糙理不糙,確實如此,到第三次再相讓,主公就不可再推辭,否則徐州必為他人所得。”
“軍師所言,銘無所不從。”
正在這時,迎麵走過來一個人,急匆匆地向吳王二人而來,“主公,軍師,你們都在,陶公特擺下宴席,答謝主公相救徐州之恩。”
來人正是陳登。
“元龍,何事如此著急?”
看到陳登在這樣天氣,還滿頭大汗,吳立仁忍不住問道。
“主公有所不知,登聽說主公身體恢複了,便再次和陶公提起了徐州相讓之事。主公,這次可是好機會,切不可推辭。”陳登笑著說,
此言一出,吳立仁和王守仁不約而同大笑起來,這讓陳登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何故發笑?莫不是我說錯什麽了?”
王守仁拉過陳登,笑著說:“元龍有所不知,剛剛我還和主公一起商量著‘三讓徐州’之事,你就來了。”
“什麽三讓徐州?難不成此次主公還有猶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陳登有些不明白吳立仁的心思。
“元龍不必著急,陶府君在徐州深得人心,此戰方定,若是我便取而代之,那徐州之人定然會以為我居心不良。豈不聞人言可畏?到時吾之聲名豈不毀於一旦?”吳立仁慢慢和陳登解釋道。
“那三讓又是怎麽迴事?登不敢保證,再有合適機會再陶公麵前諫言,否則必被他察覺。那麽這第三次到底是什麽樣的機會呢?還是說等到曹操發展強大了,再次攻打徐州之時?”陳登反問道。
王守仁聽到,忽然也想到這個問題,“主公,若是曹操有足夠實力發展強大,而主公在下邳難以有較大發展,這樣,恐怕很難再次抵擋曹軍的進攻。”
吳立仁搖了搖頭,“吾夜觀天象,發現太白星臨於彭城之上,主徐州之主兇多吉少,陶府君恐怕沒有多少時日了。”
王守仁和陳登聽完吳立仁之言,都有些疑惑,可是看到吳立仁自信的樣子,王守仁忽然就信了,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主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乃千古難得一見之雄主!”
陳登見狀,隻好說:“既然如此,那登就繼續等機會,若是真如主公所言,到時候,主公一定要早做打算,遲者生變。”
“元龍辛苦了!”
“主公,那先隨我一起去麵見陶府君,一切任憑主公做主。”
幾人一起來到宴席之上,陶謙和徐州的文武已經到齊,眼看吳銘來了,紛紛起身致意。
吳立仁徑直來到了陶謙麵前,“見過陶公!”
陶謙慌忙站起身,笑嗬嗬說道:“吳公何必如此多禮!若不是吳公,徐州城此刻怕是已經毀於一旦。”
“滴!檢測到陶謙技能讓州觸發,智力-5,政治-10,當前智力下降為51,政治下降為71。”
“前些日子,老夫就曾提過,以徐州之事托付於吳公,不知道吳公考慮的如何了?”
吳立仁連忙搖頭:“不可不可,銘在下邳一郡之地尚不能理,安能理這一州之事,陶府君,切莫擔憂曹賊,若其再來,銘自當來援。”
陶謙歎息一聲繼續說道:“吳公有所不知,徐州一役,吳公在百姓之中頗有威望,百姓都誇吳公仁義,以徐州相托,非老夫一人之意,而是這徐州百姓民心所向。”
“陶府君不必多言!如此一來,銘以客身來此占了陶公之地,這讓徐州百姓如何看我?豈不是壞我仁義之名?若是陶府君再繼續如此,恕銘現在就迴下邳。”
孫乾見狀,連忙勸道:“陶公,吳公,無需太過爭執。此間有一地名曰小沛,可使吳公遣一大將守之,就近招募兵勇,和徐州成為犄角之勢,如此即可以保徐州,又可以拒袁術,二公以為如何?”
吳立仁點了點頭,“如此甚好。此戰吾部兵馬損失殆盡,就讓冉閔在小沛招募兵勇,勤加訓練,以保徐州。”
他快步走到了吳立仁身邊,有些擔憂地問道:“主公,身體恢複的如何了?既然已經拜祭完,不如迴去再繼續休息吧!千萬不能留下隱患。”
吳立仁搖了搖頭,“軍師,我身子已經恢複的差不多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先出去,我還有事要問你。”
王守仁跟著吳立仁又走了出去,吳立仁有些漫不經心地問道:“陽明,這幾日沒見有軍情報上,應該是你故意為之吧?有什麽重要消息嗎?曹操現在有什麽動靜?”
“主公容稟!醫官吩咐,要讓主公靜養幾日,所以為了主公的身體,我就讓部下不許打擾主公。曹操自從那日攻城不成,便撤退了;田楷孔融之庸才帶兵追擊,中了許褚埋伏,大敗而迴。兩人心有愧疚便各自領部迴去了。後來又聽說曹操後方傳來消息,投靠曹操的劉備帶著兄弟關羽和張飛一同反了,投靠了冀州袁紹;而趁此間隙,呂布襲取了山東數郡,後來曹操帶大軍迴去,才一舉擊敗呂布,雙方忽有勝負,因為冬天來臨,就各自罷兵。”
“這樣也好,還有件事,我想問卻一直又不敢問,我軍此番損失如何?陽明,你如實報來。”
“主公,上次大戰,兵馬損傷殆盡,隻有主公帶領下的還剩三千餘人,秦將軍手下兩人人左右,冉將軍麾下騎兵還餘不到千人千騎。”這是吳立仁用兵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王守仁有點痛心地說著,他又看著吳立仁,而吳立仁隻是眉毛抖動了下,沒有迴應。
兩人又走了一段路,吳立仁忽然問:“陽明,你和我說實話,是不是心裏一直在怪我擅作主張?”
王守仁沒有說話,就表示默認了,吳立仁歎了一口氣,“我有不得已的苦衷,我知道這些兵馬都是你一天一天嘔心瀝血的成果,一次損失殆盡,一定很心痛。陽明,原諒我這次吧!”
說完,想著王守仁行了一個禮,這讓王守仁受寵若驚,連忙說道:“主公,你這樣折煞我了!不錯,這些兵馬是我的心血,又何嚐不是主公的心血。我心疼兵馬,更擔心不能幫助主公成就大業,望主公能體諒。”
“銘自然都知道。”
王守仁看到吳立仁如此模樣,卻忽然笑了起來,這讓吳立仁頗為不解,“軍師何故發笑?”
“主公,想當初,主公帶領麾下兩百騎兵,一步一步走到了曾經掌握三萬兵馬的時候,現在,可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主公外有神將冉閔,又得秦昭這小將,內有近南這等賢才相助;而今徐州文武早已心在主公,待他日徐州歸於主公之手,徐州之民民心皆在主公,如此,徐州豈不是穩如泰山?吾此時才明白,主公如此作法,以兵馬換取徐州的民心,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民心難得,自古得民心者的天下,主公見識卓絕,能忍人之不能忍,能見人之不能見,實在令吾佩服萬分。”
王守仁說完,吳立仁心裏不自主的“啊”了一聲,原來還能有這番道理,照這樣說,這一仗其實還是利大於弊了,好家夥,我可沒想到那麽多,隻是係統強製性的。
“隻是兵少始終不是辦法。”吳立仁還是有些擔憂。
“主公勿憂!下邳城百姓二十萬,若是主公出榜募兵,必定從者無數。況且兵貴精而不在多,此一仗,剩下的皆是百戰之卒,均可以以一當十,何愁兵力不足?”
吳立仁終於轉憂為喜,十分高興地說:“多謝軍師為吾解惑,這番話才讓銘心生安慰。”
“主公,還有一事,徐州一戰後,怕是陶府君會再次將徐州相讓,主公此次依然不可輕易應之。”
吳立仁連聲說道:“軍師之心我已知曉,三讓徐州嘛!”
王守仁再次沒有理解吳立仁的話,“主公何意知陶公會三讓徐州?”
“哈哈,這個,這個,我也是猜的,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他要是讓第三次,我就應了。”
王守仁也跟著哈哈一笑,“主公是話糙理不糙,確實如此,到第三次再相讓,主公就不可再推辭,否則徐州必為他人所得。”
“軍師所言,銘無所不從。”
正在這時,迎麵走過來一個人,急匆匆地向吳王二人而來,“主公,軍師,你們都在,陶公特擺下宴席,答謝主公相救徐州之恩。”
來人正是陳登。
“元龍,何事如此著急?”
看到陳登在這樣天氣,還滿頭大汗,吳立仁忍不住問道。
“主公有所不知,登聽說主公身體恢複了,便再次和陶公提起了徐州相讓之事。主公,這次可是好機會,切不可推辭。”陳登笑著說,
此言一出,吳立仁和王守仁不約而同大笑起來,這讓陳登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何故發笑?莫不是我說錯什麽了?”
王守仁拉過陳登,笑著說:“元龍有所不知,剛剛我還和主公一起商量著‘三讓徐州’之事,你就來了。”
“什麽三讓徐州?難不成此次主公還有猶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陳登有些不明白吳立仁的心思。
“元龍不必著急,陶府君在徐州深得人心,此戰方定,若是我便取而代之,那徐州之人定然會以為我居心不良。豈不聞人言可畏?到時吾之聲名豈不毀於一旦?”吳立仁慢慢和陳登解釋道。
“那三讓又是怎麽迴事?登不敢保證,再有合適機會再陶公麵前諫言,否則必被他察覺。那麽這第三次到底是什麽樣的機會呢?還是說等到曹操發展強大了,再次攻打徐州之時?”陳登反問道。
王守仁聽到,忽然也想到這個問題,“主公,若是曹操有足夠實力發展強大,而主公在下邳難以有較大發展,這樣,恐怕很難再次抵擋曹軍的進攻。”
吳立仁搖了搖頭,“吾夜觀天象,發現太白星臨於彭城之上,主徐州之主兇多吉少,陶府君恐怕沒有多少時日了。”
王守仁和陳登聽完吳立仁之言,都有些疑惑,可是看到吳立仁自信的樣子,王守仁忽然就信了,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主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實乃千古難得一見之雄主!”
陳登見狀,隻好說:“既然如此,那登就繼續等機會,若是真如主公所言,到時候,主公一定要早做打算,遲者生變。”
“元龍辛苦了!”
“主公,那先隨我一起去麵見陶府君,一切任憑主公做主。”
幾人一起來到宴席之上,陶謙和徐州的文武已經到齊,眼看吳銘來了,紛紛起身致意。
吳立仁徑直來到了陶謙麵前,“見過陶公!”
陶謙慌忙站起身,笑嗬嗬說道:“吳公何必如此多禮!若不是吳公,徐州城此刻怕是已經毀於一旦。”
“滴!檢測到陶謙技能讓州觸發,智力-5,政治-10,當前智力下降為51,政治下降為71。”
“前些日子,老夫就曾提過,以徐州之事托付於吳公,不知道吳公考慮的如何了?”
吳立仁連忙搖頭:“不可不可,銘在下邳一郡之地尚不能理,安能理這一州之事,陶府君,切莫擔憂曹賊,若其再來,銘自當來援。”
陶謙歎息一聲繼續說道:“吳公有所不知,徐州一役,吳公在百姓之中頗有威望,百姓都誇吳公仁義,以徐州相托,非老夫一人之意,而是這徐州百姓民心所向。”
“陶府君不必多言!如此一來,銘以客身來此占了陶公之地,這讓徐州百姓如何看我?豈不是壞我仁義之名?若是陶府君再繼續如此,恕銘現在就迴下邳。”
孫乾見狀,連忙勸道:“陶公,吳公,無需太過爭執。此間有一地名曰小沛,可使吳公遣一大將守之,就近招募兵勇,和徐州成為犄角之勢,如此即可以保徐州,又可以拒袁術,二公以為如何?”
吳立仁點了點頭,“如此甚好。此戰吾部兵馬損失殆盡,就讓冉閔在小沛招募兵勇,勤加訓練,以保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