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莊宗李存勖赦免舊梁群臣。使得上柱國大將軍李嗣源很是不滿。李嗣源對後梁王朝是忌恨如仇,便上奏一本請求先斬梁軍主帥段凝。雖然段凝獻了駙馬趙岩的人頭,但段凝掘開黃河,殘害百姓,罪大惡極。李存勖也為掘黃河之事,便斬了段凝。
從此後梁降臣個個畏懼李嗣源,最沉不住氣的就事張全義。早年跟隨朱溫參加黃巢起義,功勞資格位居百官之首,眾多降臣屬張全義最恐懼。
這日,莊宗李存勖剛剛退朝,正在昔日梁帝的後花園命幾個伶人彈唱,有太監來報張全義求見。隻見張全義疾步走來,伏地高唿萬歲,莊宗令其平身,問道:“張愛卿此時前來有何急事?”
張全義言道:“臣啟陛下,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存勖言道:“愛卿但講無妨,朕恕你無罪。”
“謝萬歲!”張全義言道:“臣觀萬歲久居開封已有月餘,陛下莫非要定都於此?”
莊宗問道:“以愛卿之見,這開封之地不可立都嗎?”
張全義答道“臣聞青繞之山,實乃帝之國都。朱梁立都開封,今帝胄之氣已盡,萬歲定開封為都並非祥兆。”
莊宗問道:“愛卿之見,何處可為帝都?”
“洛陽乃帝都也。”張全義進而言道:“人言崤函有帝室之宅,河洛為王者之裏。居天下之中,乃九州腹地,山川險固,民風淳樸,可馭四方,陛下何不定都洛陽?”
莊宗聞聽是頻頻點頭,張全義勸道:“自上古大禹王立帝室之邦,已有有十朝定都洛陽,今陛下順承天命,榮登大保,豈可再延用朱梁宮室。”
莊宗言道:“聽愛卿之言,朕確想遷都洛陽,重興前唐盛世。奈何中原久經戰亂,怎可再勞民傷財?”
張全義笑道:“陛下豈不知那洛陽乃是朱梁王朝龍脈所在,陛下當初相隔黃河之日,朱友貞曾在洛陽行郊祀之禮,祈求上蒼護佑,奈何楊劉失守,便倉促趕迴開封。禮祀未行,卻留下金銀無數,寶器滿倉,陛下若是不取,隻得終年沉積地下。”
“哦!”莊宗問道:“竟有此事?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張愛卿明日早朝可奏上一本,遷都若成,愛卿方為頭功。”
“為臣遵旨!”張全義滿懷欣喜,以此規勸遷都為受寵之計,遂告退迴府。
次日早朝之上,張全義遞奏本章,太監將奏章呈與莊宗,張全義便把遷都之利一一道出。左右文武百官皆以為可行,惟有李嗣源諫道:“陛下,為臣以為此時不宜遷都,西蜀王建稱帝製詔,罪同朱溫,今蜀主王衍失德於民,正值西征良機。臣以為西征兩川為重,劃地遷都為輕,定陛下三思。”李存勖心理明白李嗣源的麵子要比張全義大,且李嗣源向來蔑視後梁舊臣,所以隻得敷衍一番,擇日再議遷都之事。
張全義在後唐任個閑職,又有李嗣源蔑視刁難,苦思不得升遷之計,便想莊宗平日喜好與伶人歌舞,不如打點宮中伶人,探摸朝中虛實。
一日,張全義在開封街上撞見宮中伶人景進,景進是李存勖喜愛的男藝人,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品竹調絲樣樣精通,才藝過人且長相俊美,莊宗視如心腹一般,以至常與其共議軍政大事,一言舉足輕重。
張全義借此時機,便邀景進到府上敘話。張全義命人奉茶,二人邊飲邊談,張全義言道:“下官自歸順以來,朝中人際多有不知,今日請先生親臨寒宅,還望先生多多賜教。”
景進言道:“張大人您也是官場混跡多年,這權謀之術,小人怎敢點戳?”
張全義對景進言道:“來人呐,取禮物來。”隻見一個奴仆端上托盤,上蓋紅綢。張全義令奴仆退下,將紅綢掀開,一盤金元寶金光奪目呈現眼前,讓景進兩眼發直。張全義媚笑言道:“這是下官孝敬景進先生買茶葉的小錢,還望先生莫要推辭。”
景進興奮言道:“張大人待我退心至腹,小人鞍前馬後定當效力。”
張全義言道:“上柱國李嗣源對我前梁舊臣刻薄刁難,下官隻恐被上柱國本章參劾,遭朝廷治罪呀?”
景進言道:“大人有所不知,李嗣源雖有上將之才,卻不懂為官之道,平日剛而不屈,勢必多樹政敵。自周德威胡柳坡陣亡,李嗣源節製天下兵馬,權大壓主;又因陛下依賴其精通兵事,使得才大欺主;再者李嗣源久經戰陣,功勳封至上柱國,乃功高震主。如此一個權大壓主、才大欺主、功高震主之人若不早除,後患無窮。”
張全義是官場老手,裝作焦慮問道:“下官乃是歸降之臣,不過閑職,先生亦無官品,你我之力焉能撼動李嗣源?”
景進咧嘴笑道:“我教大人一計,定能管用。”
“願聞其詳。”張全義言道。
景進言道:“朝中群臣,馮道雖有濟世之才,也不過是酸腐書生;豆盧革雖居相位,乃是萬歲借其名望;掌實政者乃是郭崇韜。”
景進押了一口茶水又道:“郭崇韜平日看似廉潔,內有貪婪之心,隻恐別人奪他的權柄,斷他的財路。郭崇韜在朝中所顧忌者正是李嗣源也。”
張全義問:“郭丞相因何顧忌李嗣源?”
景進言道:“顧忌李嗣源是為了誰可領兵討伐西蜀一事。當初先皇李克用曾令郭崇韜勘查蜀道,郭崇韜自以為熟悉蜀道,便暗中與李嗣源爭奪討蜀兵權,所以大人還需同郭丞相商議大事。”
張全義言道:“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郭丞相那邊下官自會打點,隻是萬歲麵前,還望先生美言幾句。”
景進奸笑道:“隻要大人們本奏遞上,下人定能使水道渠成。”言罷,景進與張全義二人哈哈大笑,景進揣著滿盤黃金辭別張全義迴宮去了。正是:
長歎莊宗喜伶人,江山隻為杯酒斟。
奮於遺命三支箭,嬉於歌舞醉消魂。
話說張全義聽得景進所言,便帶幾個家丁晚間往郭崇韜府上拜訪。郭崇韜聞知張全義來府,便於客廳相見。張全義名幾個家丁堂外候著,與郭崇韜杜坐堂中,郭崇韜香茶待之,張全義言道:“丞相大人,下官前日在朝上奏請萬歲遷都,不知丞相有何高見?”
郭崇韜言道:“上柱國李嗣源已作見解,我又何需多言?”
張全義見郭崇韜語氣不服李嗣源,便順著毛摸,言道:“上柱國句句皆言討蜀之事,下官以為上柱國非是適宜人選。”
“哦!”郭崇韜問:“張大人以為何人當掛帥西征?”
張全義言道:“下官曾聞當年先皇李克用曾命相爺為使,前往西蜀,且沿途勘察地勢,丞相您輕車熟路乃帥才人選。”
郭崇韜讚道:“張大人有此高見,令本相欽佩呀。”
張全義麵帶為難之色言道:“下官所提遷都之事,卻是為我大唐萬代興盛,無意冒犯上柱國,還望丞相多多點綴。”
“哼!”郭崇韜冷笑言道:“李嗣源在朝中如同王莽篡權,董卓霸政,如今你我同朝為官,當為國除奸,以正朝綱。”
“郭丞相真乃伊尹在世,周公複生,張全義願與大人共舉大義。”張全義言道。
郭崇韜言道:“張大人言重了,你我之力豈能彈劾的了李嗣源,還需保奏李嗣源。我剛聞鎮州守將李建及病故。鎮州是阻據契丹南下的重鎮,我等何不聯名請奏萬歲,讓李嗣源封疆一隅,鎮守邊陲。朝中大小事由不就由你我定奪。”
張全義笑道:“丞相高見,不知眾人如何如何聯名?”
郭崇韜言道:“我與豆盧革同居相位,交往甚厚自然聯名;張大人若能與袁象先等梁朝舊臣聯名保舉李嗣源,使其調虎離山,萬歲定可應允。”
不過兩日,郭崇韜、豆盧革、張全義、袁象先等二十餘位朝中重臣聯名上奏莊宗李存勖,請調派李嗣源鎮守鎮州,李存勖正在攬閱這些奏章,隻見伶人景進來至近前,細聲言道:“陛下,賞琴曲的時辰到了,不知有何煩心之事困擾陛下?”
莊宗言道:“這兩天朝中友諸多大臣,保舉上柱國李嗣源鎮守鎮州,朕不知道是準奏還是不準奏。”
景進言道:“陛下,群臣保奏李嗣源出任鎮州,乃是畏懼李嗣源專權朝政。李嗣源阻攔陛下遷都洛陽,使帝室難歸正位;保舉李從珂為討蜀先鋒,乃是暗中扶植黨羽,賺取兵權。陛下若是不把李嗣源調出,隻恐群臣隻拜上柱國,不拜當朝君,請陛下慎重呀。”
“景進之言確是有理,汝即可代朕草擬詔書,朕要殺殺李嗣源的威風。”莊宗言道。景進即刻擬詔,使李嗣源出任鎮州。
次日早朝已畢,李嗣源迴至太尉府是滿懷怨氣,隻因莊宗在早朝之上降旨三件大事,免去李嗣源太尉之職,改任鎮州節度使,加封定唐公;加封郭崇韜為討蜀元帥;恩準張全義所奏遷都洛陽之事。李嗣源時越想越氣,便將長子李從榮,養子李從珂、女婿石敬瑭,太尉府參軍安重誨四人招來。李嗣源言道:“今日早朝萬歲降旨,加封定唐公,命我出任為鎮州節度使,又命郭崇韜為討蜀元帥,並將擇日遷都,萬歲處處難為於我,恐有大禍將至?”
長子李從榮言道:“孩兒之見,定是萬歲身邊那些伶人加害父親。”
安重誨卻躬身言道:“末將要恭喜定唐公了。”
李從榮問道:“參軍何出此言?”
安重誨言道:“主公此番確是中了奸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卻不知其中乃是金蟬脫殼。”
“哦?”李嗣源問:“願聞其詳,重誨可明言。”
安重誨言道:“主公自追隨太祖武皇帝,身經百戰,有開國之功。古人雲:‘處巔者危,勢豐者虧。’主公如今功高震主,即使萬歲不疑,也有群臣妒嫉。此番出任鎮州雖不理朝政,又有重兵在握,能加封‘定唐公’之爵仍不失顯貴。至於遣郭崇韜討蜀,遷都洛陽,成敗自有天定,不必強求。”
“重誨一言,令我心中煙消雲散,傳令府上,即可打點,兩日後全家遷入鎮州。”李嗣源言道。
李嗣源舉族赴任鎮州暫且不提,單講莊宗以郭崇韜為元帥、太監李襲為監軍,史建瑭為先鋒出兵討蜀。蜀王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史稱前蜀。王建修生安民,勸桑興農,到也賢德,終年七十二歲亡故,諡號高祖神武皇帝。其子王衍繼位,史稱後主。
王衍奢侈荒淫,不理朝政,在宮中賣官取財,使得前蜀政律大亂。郭崇韜以史建瑭為先鋒官出函穀關,入漢中,直逼蜀國。
刪繁就簡,西蜀路上共有八關,這第一關乃是工盤關,守關的大將名曰張聖,聞知後唐兵馬來到,是列陣關前迎戰。先鋒官史建瑭率兵來到,二人不容分說大戰三四個迴合,張聖被史建瑭槍挑落馬下,守兵紛紛獻降。又過十日,陽平關大將廖慶,朝天關大將王喜接連戰死史建瑭槍下,半月之內連丟三關,後唐兵馬已是兵臨飛仙關。
飛仙關守將名曰高崇,高崇幾日來是連得敗報,如今唐兵擺陣關下,是愁眉不展。飛仙關的監軍名叫歐陽晃,是前蜀宮中的太監,被蜀帝王衍命為飛仙關監軍。歐陽晃得知後唐兵馬兵臨城下,更是嚇得魂不附體,便思量如何投降求生。歐陽晃便到帥府求見高崇,二人相見落座客廳,歐陽晃問道:“唐兵來犯,將軍可有退敵良策?”
高崇言道:“我主久不發援兵,老夫也正為此事發愁。”
歐陽晃言道:“唐兵已克三關,所向披靡,蜀國早已大事已去,飛仙關失守隻在旦夕,將軍應隨時務,另擇明主。”
高崇麵帶驚訝問道:“監軍莫非讓我投降唐兵?”
歐陽晃言道:“老將軍您半生坎坷,才熬得今日官爵,功名來之不易,豈可荒廢。”
這高崇是個愛慕虛榮之人,就怕丟官丟爵,聞聽歐陽晃之言是觸動很大,高崇言道:“老夫也想獻關降唐,隻恐唐軍失信於人,反害了老夫。”
歐陽晃言道:“老將軍何不將令女嫁於唐軍主帥為妻,結為姻緣,老將軍自然不失富貴。”高崇心想歐陽晃這個老閹賊出招可夠損,但眼下時局危機,也隻有如此才可保萬無一失,思量再三,才應允此計,便讓歐陽晃為使者,往後唐大營請降。
大帥郭崇韜聞聽,令使者往中軍來見。歐陽晃來至中軍大帳,一看左右戰將個個威風凜凜,麵目莊嚴,再往上看大帥郭崇韜端坐虎皮寶座,怒目圓瞪。歐陽晃伏地高唿:“飛仙關監軍歐陽晃拜見大元帥。”
郭崇韜言道:“既是來使,可站起來說話。”
歐陽晃言道:“奴才此來唐營,有一喜事特報之元帥。”
郭崇韜冷笑一聲,問道:“本帥揮師西蜀,大戰在即,汝乃來使,信口胡言,汝若說出喜從何來,我放汝迴關,若是誆詐本帥,要你人頭!”
歐陽晃言道:“迴稟元帥,奴才奉飛仙關大將高崇遣派,特來向元帥獻降。”
郭崇韜問道:“尚未交陣,我怎知高崇獻降是真是假?”
歐陽晃笑道:“這也正是奴才為元帥賀喜之事,高將軍有一愛女名曰高月仙,長得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有蔡琰之才,羅敷之品,願獻與元帥為妾室,未知尊意若可?”“哦?”郭崇韜聽的是兩耳倒立,雙目發呆,心想久戰多年還未曾有如此好事,言道:“高老將軍竟有這般誠意,本帥……”
未等郭崇韜說完,站在一側的監軍李襲言道:“小人以為可將此女嫁與史建瑭將軍。”此言一出,衝了郭崇韜的好事。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從此後梁降臣個個畏懼李嗣源,最沉不住氣的就事張全義。早年跟隨朱溫參加黃巢起義,功勞資格位居百官之首,眾多降臣屬張全義最恐懼。
這日,莊宗李存勖剛剛退朝,正在昔日梁帝的後花園命幾個伶人彈唱,有太監來報張全義求見。隻見張全義疾步走來,伏地高唿萬歲,莊宗令其平身,問道:“張愛卿此時前來有何急事?”
張全義言道:“臣啟陛下,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存勖言道:“愛卿但講無妨,朕恕你無罪。”
“謝萬歲!”張全義言道:“臣觀萬歲久居開封已有月餘,陛下莫非要定都於此?”
莊宗問道:“以愛卿之見,這開封之地不可立都嗎?”
張全義答道“臣聞青繞之山,實乃帝之國都。朱梁立都開封,今帝胄之氣已盡,萬歲定開封為都並非祥兆。”
莊宗問道:“愛卿之見,何處可為帝都?”
“洛陽乃帝都也。”張全義進而言道:“人言崤函有帝室之宅,河洛為王者之裏。居天下之中,乃九州腹地,山川險固,民風淳樸,可馭四方,陛下何不定都洛陽?”
莊宗聞聽是頻頻點頭,張全義勸道:“自上古大禹王立帝室之邦,已有有十朝定都洛陽,今陛下順承天命,榮登大保,豈可再延用朱梁宮室。”
莊宗言道:“聽愛卿之言,朕確想遷都洛陽,重興前唐盛世。奈何中原久經戰亂,怎可再勞民傷財?”
張全義笑道:“陛下豈不知那洛陽乃是朱梁王朝龍脈所在,陛下當初相隔黃河之日,朱友貞曾在洛陽行郊祀之禮,祈求上蒼護佑,奈何楊劉失守,便倉促趕迴開封。禮祀未行,卻留下金銀無數,寶器滿倉,陛下若是不取,隻得終年沉積地下。”
“哦!”莊宗問道:“竟有此事?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張愛卿明日早朝可奏上一本,遷都若成,愛卿方為頭功。”
“為臣遵旨!”張全義滿懷欣喜,以此規勸遷都為受寵之計,遂告退迴府。
次日早朝之上,張全義遞奏本章,太監將奏章呈與莊宗,張全義便把遷都之利一一道出。左右文武百官皆以為可行,惟有李嗣源諫道:“陛下,為臣以為此時不宜遷都,西蜀王建稱帝製詔,罪同朱溫,今蜀主王衍失德於民,正值西征良機。臣以為西征兩川為重,劃地遷都為輕,定陛下三思。”李存勖心理明白李嗣源的麵子要比張全義大,且李嗣源向來蔑視後梁舊臣,所以隻得敷衍一番,擇日再議遷都之事。
張全義在後唐任個閑職,又有李嗣源蔑視刁難,苦思不得升遷之計,便想莊宗平日喜好與伶人歌舞,不如打點宮中伶人,探摸朝中虛實。
一日,張全義在開封街上撞見宮中伶人景進,景進是李存勖喜愛的男藝人,吹拉彈唱、琴棋書畫、品竹調絲樣樣精通,才藝過人且長相俊美,莊宗視如心腹一般,以至常與其共議軍政大事,一言舉足輕重。
張全義借此時機,便邀景進到府上敘話。張全義命人奉茶,二人邊飲邊談,張全義言道:“下官自歸順以來,朝中人際多有不知,今日請先生親臨寒宅,還望先生多多賜教。”
景進言道:“張大人您也是官場混跡多年,這權謀之術,小人怎敢點戳?”
張全義對景進言道:“來人呐,取禮物來。”隻見一個奴仆端上托盤,上蓋紅綢。張全義令奴仆退下,將紅綢掀開,一盤金元寶金光奪目呈現眼前,讓景進兩眼發直。張全義媚笑言道:“這是下官孝敬景進先生買茶葉的小錢,還望先生莫要推辭。”
景進興奮言道:“張大人待我退心至腹,小人鞍前馬後定當效力。”
張全義言道:“上柱國李嗣源對我前梁舊臣刻薄刁難,下官隻恐被上柱國本章參劾,遭朝廷治罪呀?”
景進言道:“大人有所不知,李嗣源雖有上將之才,卻不懂為官之道,平日剛而不屈,勢必多樹政敵。自周德威胡柳坡陣亡,李嗣源節製天下兵馬,權大壓主;又因陛下依賴其精通兵事,使得才大欺主;再者李嗣源久經戰陣,功勳封至上柱國,乃功高震主。如此一個權大壓主、才大欺主、功高震主之人若不早除,後患無窮。”
張全義是官場老手,裝作焦慮問道:“下官乃是歸降之臣,不過閑職,先生亦無官品,你我之力焉能撼動李嗣源?”
景進咧嘴笑道:“我教大人一計,定能管用。”
“願聞其詳。”張全義言道。
景進言道:“朝中群臣,馮道雖有濟世之才,也不過是酸腐書生;豆盧革雖居相位,乃是萬歲借其名望;掌實政者乃是郭崇韜。”
景進押了一口茶水又道:“郭崇韜平日看似廉潔,內有貪婪之心,隻恐別人奪他的權柄,斷他的財路。郭崇韜在朝中所顧忌者正是李嗣源也。”
張全義問:“郭丞相因何顧忌李嗣源?”
景進言道:“顧忌李嗣源是為了誰可領兵討伐西蜀一事。當初先皇李克用曾令郭崇韜勘查蜀道,郭崇韜自以為熟悉蜀道,便暗中與李嗣源爭奪討蜀兵權,所以大人還需同郭丞相商議大事。”
張全義言道:“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郭丞相那邊下官自會打點,隻是萬歲麵前,還望先生美言幾句。”
景進奸笑道:“隻要大人們本奏遞上,下人定能使水道渠成。”言罷,景進與張全義二人哈哈大笑,景進揣著滿盤黃金辭別張全義迴宮去了。正是:
長歎莊宗喜伶人,江山隻為杯酒斟。
奮於遺命三支箭,嬉於歌舞醉消魂。
話說張全義聽得景進所言,便帶幾個家丁晚間往郭崇韜府上拜訪。郭崇韜聞知張全義來府,便於客廳相見。張全義名幾個家丁堂外候著,與郭崇韜杜坐堂中,郭崇韜香茶待之,張全義言道:“丞相大人,下官前日在朝上奏請萬歲遷都,不知丞相有何高見?”
郭崇韜言道:“上柱國李嗣源已作見解,我又何需多言?”
張全義見郭崇韜語氣不服李嗣源,便順著毛摸,言道:“上柱國句句皆言討蜀之事,下官以為上柱國非是適宜人選。”
“哦!”郭崇韜問:“張大人以為何人當掛帥西征?”
張全義言道:“下官曾聞當年先皇李克用曾命相爺為使,前往西蜀,且沿途勘察地勢,丞相您輕車熟路乃帥才人選。”
郭崇韜讚道:“張大人有此高見,令本相欽佩呀。”
張全義麵帶為難之色言道:“下官所提遷都之事,卻是為我大唐萬代興盛,無意冒犯上柱國,還望丞相多多點綴。”
“哼!”郭崇韜冷笑言道:“李嗣源在朝中如同王莽篡權,董卓霸政,如今你我同朝為官,當為國除奸,以正朝綱。”
“郭丞相真乃伊尹在世,周公複生,張全義願與大人共舉大義。”張全義言道。
郭崇韜言道:“張大人言重了,你我之力豈能彈劾的了李嗣源,還需保奏李嗣源。我剛聞鎮州守將李建及病故。鎮州是阻據契丹南下的重鎮,我等何不聯名請奏萬歲,讓李嗣源封疆一隅,鎮守邊陲。朝中大小事由不就由你我定奪。”
張全義笑道:“丞相高見,不知眾人如何如何聯名?”
郭崇韜言道:“我與豆盧革同居相位,交往甚厚自然聯名;張大人若能與袁象先等梁朝舊臣聯名保舉李嗣源,使其調虎離山,萬歲定可應允。”
不過兩日,郭崇韜、豆盧革、張全義、袁象先等二十餘位朝中重臣聯名上奏莊宗李存勖,請調派李嗣源鎮守鎮州,李存勖正在攬閱這些奏章,隻見伶人景進來至近前,細聲言道:“陛下,賞琴曲的時辰到了,不知有何煩心之事困擾陛下?”
莊宗言道:“這兩天朝中友諸多大臣,保舉上柱國李嗣源鎮守鎮州,朕不知道是準奏還是不準奏。”
景進言道:“陛下,群臣保奏李嗣源出任鎮州,乃是畏懼李嗣源專權朝政。李嗣源阻攔陛下遷都洛陽,使帝室難歸正位;保舉李從珂為討蜀先鋒,乃是暗中扶植黨羽,賺取兵權。陛下若是不把李嗣源調出,隻恐群臣隻拜上柱國,不拜當朝君,請陛下慎重呀。”
“景進之言確是有理,汝即可代朕草擬詔書,朕要殺殺李嗣源的威風。”莊宗言道。景進即刻擬詔,使李嗣源出任鎮州。
次日早朝已畢,李嗣源迴至太尉府是滿懷怨氣,隻因莊宗在早朝之上降旨三件大事,免去李嗣源太尉之職,改任鎮州節度使,加封定唐公;加封郭崇韜為討蜀元帥;恩準張全義所奏遷都洛陽之事。李嗣源時越想越氣,便將長子李從榮,養子李從珂、女婿石敬瑭,太尉府參軍安重誨四人招來。李嗣源言道:“今日早朝萬歲降旨,加封定唐公,命我出任為鎮州節度使,又命郭崇韜為討蜀元帥,並將擇日遷都,萬歲處處難為於我,恐有大禍將至?”
長子李從榮言道:“孩兒之見,定是萬歲身邊那些伶人加害父親。”
安重誨卻躬身言道:“末將要恭喜定唐公了。”
李從榮問道:“參軍何出此言?”
安重誨言道:“主公此番確是中了奸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卻不知其中乃是金蟬脫殼。”
“哦?”李嗣源問:“願聞其詳,重誨可明言。”
安重誨言道:“主公自追隨太祖武皇帝,身經百戰,有開國之功。古人雲:‘處巔者危,勢豐者虧。’主公如今功高震主,即使萬歲不疑,也有群臣妒嫉。此番出任鎮州雖不理朝政,又有重兵在握,能加封‘定唐公’之爵仍不失顯貴。至於遣郭崇韜討蜀,遷都洛陽,成敗自有天定,不必強求。”
“重誨一言,令我心中煙消雲散,傳令府上,即可打點,兩日後全家遷入鎮州。”李嗣源言道。
李嗣源舉族赴任鎮州暫且不提,單講莊宗以郭崇韜為元帥、太監李襲為監軍,史建瑭為先鋒出兵討蜀。蜀王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史稱前蜀。王建修生安民,勸桑興農,到也賢德,終年七十二歲亡故,諡號高祖神武皇帝。其子王衍繼位,史稱後主。
王衍奢侈荒淫,不理朝政,在宮中賣官取財,使得前蜀政律大亂。郭崇韜以史建瑭為先鋒官出函穀關,入漢中,直逼蜀國。
刪繁就簡,西蜀路上共有八關,這第一關乃是工盤關,守關的大將名曰張聖,聞知後唐兵馬來到,是列陣關前迎戰。先鋒官史建瑭率兵來到,二人不容分說大戰三四個迴合,張聖被史建瑭槍挑落馬下,守兵紛紛獻降。又過十日,陽平關大將廖慶,朝天關大將王喜接連戰死史建瑭槍下,半月之內連丟三關,後唐兵馬已是兵臨飛仙關。
飛仙關守將名曰高崇,高崇幾日來是連得敗報,如今唐兵擺陣關下,是愁眉不展。飛仙關的監軍名叫歐陽晃,是前蜀宮中的太監,被蜀帝王衍命為飛仙關監軍。歐陽晃得知後唐兵馬兵臨城下,更是嚇得魂不附體,便思量如何投降求生。歐陽晃便到帥府求見高崇,二人相見落座客廳,歐陽晃問道:“唐兵來犯,將軍可有退敵良策?”
高崇言道:“我主久不發援兵,老夫也正為此事發愁。”
歐陽晃言道:“唐兵已克三關,所向披靡,蜀國早已大事已去,飛仙關失守隻在旦夕,將軍應隨時務,另擇明主。”
高崇麵帶驚訝問道:“監軍莫非讓我投降唐兵?”
歐陽晃言道:“老將軍您半生坎坷,才熬得今日官爵,功名來之不易,豈可荒廢。”
這高崇是個愛慕虛榮之人,就怕丟官丟爵,聞聽歐陽晃之言是觸動很大,高崇言道:“老夫也想獻關降唐,隻恐唐軍失信於人,反害了老夫。”
歐陽晃言道:“老將軍何不將令女嫁於唐軍主帥為妻,結為姻緣,老將軍自然不失富貴。”高崇心想歐陽晃這個老閹賊出招可夠損,但眼下時局危機,也隻有如此才可保萬無一失,思量再三,才應允此計,便讓歐陽晃為使者,往後唐大營請降。
大帥郭崇韜聞聽,令使者往中軍來見。歐陽晃來至中軍大帳,一看左右戰將個個威風凜凜,麵目莊嚴,再往上看大帥郭崇韜端坐虎皮寶座,怒目圓瞪。歐陽晃伏地高唿:“飛仙關監軍歐陽晃拜見大元帥。”
郭崇韜言道:“既是來使,可站起來說話。”
歐陽晃言道:“奴才此來唐營,有一喜事特報之元帥。”
郭崇韜冷笑一聲,問道:“本帥揮師西蜀,大戰在即,汝乃來使,信口胡言,汝若說出喜從何來,我放汝迴關,若是誆詐本帥,要你人頭!”
歐陽晃言道:“迴稟元帥,奴才奉飛仙關大將高崇遣派,特來向元帥獻降。”
郭崇韜問道:“尚未交陣,我怎知高崇獻降是真是假?”
歐陽晃笑道:“這也正是奴才為元帥賀喜之事,高將軍有一愛女名曰高月仙,長得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有蔡琰之才,羅敷之品,願獻與元帥為妾室,未知尊意若可?”“哦?”郭崇韜聽的是兩耳倒立,雙目發呆,心想久戰多年還未曾有如此好事,言道:“高老將軍竟有這般誠意,本帥……”
未等郭崇韜說完,站在一側的監軍李襲言道:“小人以為可將此女嫁與史建瑭將軍。”此言一出,衝了郭崇韜的好事。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