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銀槍將史建瑭得知東門失守,提銀槍上戰馬,率五百兵卒來至東門,梁軍當前一員大將乃是寇彥卿,寇彥卿舉大刀直取史建瑭,二將馬打對蹬,不過六七迴合,史建瑭側馬揮槍一個犀牛望月,正把寇彥卿的哽嗓咽喉刺中,寇彥卿一口氣沒上來,喊都沒喊一聲就追馬而亡。
東門外的梁兵一見主將戰死,無人再敢叫戰史建瑭,眾人是一哄而散。史建瑭率兵追出數裏,便令迴防城中,忽然隻見東麵又來一支人馬。
史建瑭遠遠望去,隻見火把綿延,就知來勢不小。有校尉高聲問道:“來者何處兵馬?”
對麵有人答道:“我等乃是大唐人馬,汝等何人?”
那校尉答道:“大唐李嗣源麾下先鋒官史建瑭將軍在此。”那邊人馬聞聽此言,隻見兩匹戰馬小跑而來,史建瑭借火光一看,原來是大將石敬瑭,跟隨其後的是副將劉知遠。石敬瑭與史建瑭馬上相會,史建瑭問道:“大都督兵馬可到?”
石敬瑭言道:“今早大都督聞八百裏集報五萬梁兵已在楊劉紮營,命我帶五千精兵連夜增援。”
史建瑭言道:“王彥章今夜攻城,我方才將東門梁兵擊退。兄長此來,真乃天降神兵也。”二人合並一路由東門入城。
王彥章在城下觀戰,本見梁兵已登上城垛,但猛然城上冒出唐兵無數,又將攻城之兵接連打下。副都督段凝對王彥章言道:“唐兵幾盡失守,卻又冒出,城中恐有重兵。不如今夜休兵,先探城內虛實再戰。”王彥章應允,遂鳴金收兵。
王彥章與段凝迴到中軍大帳,各營將官分坐兩廂。王彥章問道:“為何獨不見寇彥卿?”眾人皆不知。
少頃,有探馬來報:“啟稟都督,大將寇彥卿被史建瑭刺死東門,石敬瑭率五千兵馬由東門而入。”
王彥章歎道:“早知隻有五千兵馬入城,就不該收兵。”
段凝言道:“今夜既已收兵,明日再攻不遲。”
王彥章言道:“兵貴神速,今夜貽誤戰機,再戰難矣。”王彥章懷著忐忑之心,袖手離開中軍帳。
一連數日,王彥章日擺戰陣,夜架雲梯。晝夜攻城,史建瑭等雖拚死力戰,楊劉仍岌岌可危。
楊劉小城事關全局,李存勖接連增兵仍僵持不下,便詔令文武百官朝中商議良策。
軍師郭崇韜奏道:“梁將王彥章深知楊劉渡口危及梁唐兩軍,如今楊柳牽住梁兵,陛下何不另修渡口,王彥章必定左右難顧。”
莊宗言道:“安時所言極是,朕準奏。但不知何處可建渡口。”
郭崇韜言道:“陛下可在博州南岸修建渡口。”
莊宗言道:“朕命馮道為工部尚書,督建博州渡口;令安休休、郭威率水軍出濮陽,”馮道領旨即往博州南岸修築渡口。
梁軍大都督王彥章在楊劉鏖戰數日,是久攻不下。李嗣源帥兵已進駐楊劉,梁軍更是難分高下。
李存勖命馮道、郭威在博州修築渡口,八百裏急報傳入開封,梁帝朱友貞是焦慮萬分,將文武百官詔旨朝堂,對眾人言道:“今得急報李存勖令人在博州南岸修築渡口,早晚要南下,如之奈何?”
駙馬趙岩奏道:“臣啟陛下,楊劉不過小城,王彥章卻久攻不下,乃是督戰不利,延誤戰機。臣請陛下命段凝為帥,罷免王彥章之職。”
崇政使敬翔趕忙也奏道:“陛下萬萬不可罷免王彥章,雖唐兵在博州修築渡口,但李嗣源率大部兵馬皆在楊劉,隻要兵圍楊劉,李存勖必不敢率兵輕易南下。”
駙馬趙岩言道:“陛下,那王彥章本是郢王黨羽,此番在楊劉與唐兵僵持,必是以兵權脅迫萬歲。”
敬翔急向趙岩勸道:“駙馬大人,如今大敵當前,臨陣易帥乃兵家大忌。”
趙岩不理敬翔之言,對朱友貞言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斷定王彥章是忠是奸。”
朱友貞問道:“駙馬速速奏來。”
趙岩奏曰:“陛下何不令王彥章迴軍博州,倘若王彥章迴師乃是忠臣,倘若不迴便是奸賊。”
“準奏!”朱友貞言道。
敬翔頓時跪地哭道:“萬歲,撤軍楊劉,全盤皆輸呀。”
“敬子振!”朱友貞厲聲怒道:“卿乃相國,朕是天子,望愛卿勿要禍從口出,退朝。”敬翔已不敢再諫,泣聲退朝,正是:
梁臣一哭痛開封,聽信讒言社稷崩。
敬翔不能將天補,隻是昏主龍命終。
李嗣源在楊劉城力戰已有月餘,糧草輜重疏運困難,莊宗又修博州渡口,征發民力甚多。城中將士多有怨言。李嗣源隻得在中軍商議對策,李嗣源看看左右將官無奈言道:“楊柳血戰月餘,萬歲又修築博州渡口,民力困乏,糧草不濟,本帥欲退兵東昌府,以緩將士疾苦。”
眾將也皆無對策,唯有安重誨言道:“都督絕不可棄守楊劉,梁唐成敗全在此戰,懇請都督再堅壁數日,已求梁軍營中生變。”
李嗣源站起身來,麵帶疑慮走到安重誨近前問道:“再堅持一下?”
安重誨點頭言道:“請都督再堅持一下。”
李嗣源咬了咬牙對眾人言道:“傳我將令,即日起三軍將士減餐一頓,本帥躬親示範,各營將官堅守城池,效命者賞,貪生者殺。”眾將得令,各自迴營守城。
王彥章在大營之中日夜為攻城之策焦慮,隻待唐兵糧盡兵亂,再舉破城。
這日,王彥章與段凝等人正在商議兵事,有中軍官來報朝廷遣使送詔,王彥章與段凝等人帳外接旨,一個太監宣讀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李存勖率兵在博州修築渡口,有直搗開封之心。王彥章率兵久戰楊劉仍不能下,特命王彥章迴師博州,欽此!”
“臣領旨謝恩”,王彥章領得聖旨,把太監打法走後。閉口不談撤兵之事,副都督段凝找王彥章問道:“都督既得聖旨,因何遲遲不下令退兵?”
王彥章答道:“若是奉旨而行,我三軍必敗於唐,楊劉絕不可棄,本帥‘寧伏授重誅之死,不忍為辱軍之將’,爾等不可再言撤兵之事。”
段凝聞聽此言心中暗想,王彥章抗旨不遵,何不借此參他一本,段凝未與王彥章多言,便迴營中寫密信一封,遣心腹士卒乘八百裏快馬送往京師。
又過兩日,開封命人傳二道詔令,命王彥章退兵博州,王彥章仍是猶豫。
又過一日,三道詔令傳到,王彥章仍不起寨,段凝便來勸道:“萬歲四日之內三發詔令,都督再不退兵,恐萬歲要龍顏大怒。”
王彥章沮喪言道:“一旦退兵,前功盡棄。”王彥章無奈之下,隻得撤兵楊劉,向博州進發,黃河南岸僅留康延孝所部三千人鎮守。
莊宗李存勖得知王彥章五萬大軍撤走,即命安休休、郭威等率兵撤迴北岸,避開王彥章五萬人馬。王彥章在路上卻得朝廷第四道聖旨,免去了大都督之職,令段凝為大都督。
段凝並無將才,統率五萬梁軍一路向西,駐紮相州之北。又恐唐兵在黃河沿岸渡河,段凝便除了一個滅絕人倫的餿主意,征發黃河南岸十萬民夫掘岸鑿堤,自滑州之東,東阿之西,曹州之北綿延六百裏河水泛濫,洪水成災,民不聊生。正是:
庸才決堤漫城垛,欲使唐船空漂泊。生靈苦歎梁無道,蒼生流離且失所。
水淹中原六百裏,萬家哀魂付漩渦,成敗在人非在天,水退始見梁山泊。
五萬梁軍主力撤走,鄆州的大將康延孝如坐針尖,康延孝身邊有一謀士名曰張延朗,乃汴州人氏,官居糧料使。張延朗見康延孝綢繆不決,便問道康延孝:“不知將軍因何事如此焦慮?”
康延孝言道:“萬歲三道詔令催王彥章還兵博州,卻鄆州勢單力薄,倘若李嗣源舉三萬人馬進兵鄆州何以拒之?”
張延朗言道:“大梁早已大勢去矣,世人皆傳段凝將代王彥章為大都督,那段凝乃靠左右逢源人情才有今日。而唐帝李存勖已在魏州登基,並趙魏、滅幽燕、討齊魯、跨黃河、聯西歧、伐契丹,人心所向,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
康延孝倒吸一口涼氣,問道:“先生要我降唐?”
張延朗言道:“若得今生伴明主,何愁他日不丈夫?”
“好!”康延孝言道:“我即修書與唐主,歸順大唐。”
話說李存勖得康延孝請降書信,大喜不已,遂招百官商議納降之事。宰相豆盧革問道:“陛下,這請降之事,恐其中有詐。”
郭崇韜言道:“以為臣之見,陛下當親曆前往。一來李嗣源將軍屯兵楊劉可保無憂;二來康延孝在鄆州已是孤立無援,逢戰必敗。臣以為康延孝乃是走頭無路之輩,陛下親往可使梁軍將士心悅誠服,又可安撫當地百姓之心。”
莊宗大悅:“郭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朕令郭崇韜留守魏州,朕往鄆州受降。”
次日,李存勖辭別郭崇韜、豆盧革等人,由李從珂率三千兵馬護送,前往鄆州。康延孝將歸降之地定在朝城,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安重誨、石敬瑭、史建瑭等眾將率八百精騎兵在朝城城下恭候。天至晌午,隻見遠遠馳來一路人馬,約有百餘人。一麵將旗之上繡有“康”字,來者正是康延孝。康延孝來至城下翻身下馬,走至莊宗近前,伏地高唿:“罪臣康延孝拜見陛下。”
李存勖趕忙扶起康延孝言道:“康將軍真心歸附,令我大唐如虎添翼,朝廷幸甚呐。朕封汝為南麵招討指揮兼博州刺史。”
康延孝感激之至又跪地高唿:“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莊宗得了康延孝及鄆州等城,眾人大喜自是不提。
康延孝投降唐莊宗李存勖,此事令朱友貞是龍顏大怒,朝堂之上對百官言道:“康延孝獻出鄆州重地,若是由此南下,開封危矣!”
駙馬趙岩言道:“陛下何不將段凝再調迴鄆州?”
敬翔在一旁怒道:“趙岩!若非爾等保舉段凝,朝廷豈能有此困境?段凝掘開黃河沿岸,中原六百裏洪災泛濫,雞犬不鳴。若從相州調迴兵馬在迴鄆州,足有千裏之遙,洪水阻道怎得行軍?”
敬翔又對朱友貞奏道:“眼下之際,萬歲隻有調宮中禁軍前往鄆州。”
“準奏,準奏!”朱友貞言道:“但何人可為主帥?”
敬翔言道:“能為帥者,非王彥章莫數。”
朱友貞麵色羞愧,無奈言道:“朕即封王彥章為東路兵馬都招討,率宮中禁軍北上鄆州。”
三日之後,王彥章在開封府東門外點兵拜帥,又命袁象先為監軍。梁末帝朱友貞親自為王彥章壯行。東門之外,戰馬成陣,兵士列隊,甲光向日,兵刃映影。點將台上朱友貞握住王彥章雙手言道:“當初隻怪朕勿聽讒言,才至今日。朝廷成敗全賴開國候,老將軍勿負朕心。”
王彥章老淚縱橫對友貞言道:“陛下勿怪,待老臣退敵班師之日,定要殺盡奸臣,以謝天下。”
朱友貞言道:“兵馬甚少,將軍走後,朕速籌備兵馬以援將軍。”王彥章對朱友貞躬身施了一禮,遂上馬提槍,率兵出征。正是:
朝廷有難當顧及,再著戰袍利劍提。忠膽若似黃漢升,威名猶比郭子儀。
縱馬沙場陷敵陣,揚威中原踏蒺藜。老驥伏櫪誌方在,不枉豪情有何惜。
且說王彥章出兵北上,前方有探馬來報李嗣源率兵三萬南下而來,王彥章令兵馬駐紮中都城,又連夜加固城池以備惡戰。
次日天明,有中軍官來報,李嗣源已率兵紮營中都北門外,正在在北門外擺陣叫戰。王彥章聞聽此言,令城上打號炮三聲,親率兵馬列陣城下。
李嗣源見王彥章居於陣前,對其言道:“王老將軍,我主天兵至此,還不快快獻城歸降。”
“這不是駙馬爺李晉嗎?”王彥章言道:“汝奸殺先帝千金,隻恨未把汝打死沁水河中,今日老夫當為公主報仇!”說著催馬出陣。
高行周言道:“末將願打頭陣!”
“好,擂鼓助戰!”李嗣源言道。
高行周催馬出戰,王彥章喊道:“來將通名!”
高行周答道:“我乃高思繼之子高行周也,殺父之仇未敢相忘!”
“哦,原來是小仇家,今日老夫送你去見高思繼。”說著王彥章出槍來戰,二人大戰三十迴合未分勝負。史建瑭見高行周難勝王彥章,亦催馬出陣。三人戰至一處,正是:
銀槍神槍戰鐵槍,三槍威名震四方。
國恨家仇連並起,老將六旬亦可當。
又戰二十迴合,這王彥章是力不能支,高行周一腔直奔哽嗓咽喉刺來,王彥章慌忙躲避,未想使史建瑭一槍砸中王彥章後護心鏡,王彥章頓時口吐鮮血,駁馬便退。
王彥章退兵迴城,緊閉城門。王彥章身邊有一副將乃是袁象先。袁象先見王彥章後心窩中傷,靠在床榻之上,便對王彥章言道:“都督今番受傷,不知當如之奈何?”
王彥章言道:“袁將軍莫要管我,汝速往開封,請萬歲發援兵來助。”
袁象先言道:“老將軍何不退守曹州,這中都非是能固守之地。”王彥章言道:“再不可退矣,老夫已抱定成仁之心,袁將軍切勿再耽擱,速往開封搬兵。”袁象先也無可奈何,單槍匹馬由南門而出直奔開封。不知袁象先能否搬得援兵,且看下迴分解。
東門外的梁兵一見主將戰死,無人再敢叫戰史建瑭,眾人是一哄而散。史建瑭率兵追出數裏,便令迴防城中,忽然隻見東麵又來一支人馬。
史建瑭遠遠望去,隻見火把綿延,就知來勢不小。有校尉高聲問道:“來者何處兵馬?”
對麵有人答道:“我等乃是大唐人馬,汝等何人?”
那校尉答道:“大唐李嗣源麾下先鋒官史建瑭將軍在此。”那邊人馬聞聽此言,隻見兩匹戰馬小跑而來,史建瑭借火光一看,原來是大將石敬瑭,跟隨其後的是副將劉知遠。石敬瑭與史建瑭馬上相會,史建瑭問道:“大都督兵馬可到?”
石敬瑭言道:“今早大都督聞八百裏集報五萬梁兵已在楊劉紮營,命我帶五千精兵連夜增援。”
史建瑭言道:“王彥章今夜攻城,我方才將東門梁兵擊退。兄長此來,真乃天降神兵也。”二人合並一路由東門入城。
王彥章在城下觀戰,本見梁兵已登上城垛,但猛然城上冒出唐兵無數,又將攻城之兵接連打下。副都督段凝對王彥章言道:“唐兵幾盡失守,卻又冒出,城中恐有重兵。不如今夜休兵,先探城內虛實再戰。”王彥章應允,遂鳴金收兵。
王彥章與段凝迴到中軍大帳,各營將官分坐兩廂。王彥章問道:“為何獨不見寇彥卿?”眾人皆不知。
少頃,有探馬來報:“啟稟都督,大將寇彥卿被史建瑭刺死東門,石敬瑭率五千兵馬由東門而入。”
王彥章歎道:“早知隻有五千兵馬入城,就不該收兵。”
段凝言道:“今夜既已收兵,明日再攻不遲。”
王彥章言道:“兵貴神速,今夜貽誤戰機,再戰難矣。”王彥章懷著忐忑之心,袖手離開中軍帳。
一連數日,王彥章日擺戰陣,夜架雲梯。晝夜攻城,史建瑭等雖拚死力戰,楊劉仍岌岌可危。
楊劉小城事關全局,李存勖接連增兵仍僵持不下,便詔令文武百官朝中商議良策。
軍師郭崇韜奏道:“梁將王彥章深知楊劉渡口危及梁唐兩軍,如今楊柳牽住梁兵,陛下何不另修渡口,王彥章必定左右難顧。”
莊宗言道:“安時所言極是,朕準奏。但不知何處可建渡口。”
郭崇韜言道:“陛下可在博州南岸修建渡口。”
莊宗言道:“朕命馮道為工部尚書,督建博州渡口;令安休休、郭威率水軍出濮陽,”馮道領旨即往博州南岸修築渡口。
梁軍大都督王彥章在楊劉鏖戰數日,是久攻不下。李嗣源帥兵已進駐楊劉,梁軍更是難分高下。
李存勖命馮道、郭威在博州修築渡口,八百裏急報傳入開封,梁帝朱友貞是焦慮萬分,將文武百官詔旨朝堂,對眾人言道:“今得急報李存勖令人在博州南岸修築渡口,早晚要南下,如之奈何?”
駙馬趙岩奏道:“臣啟陛下,楊劉不過小城,王彥章卻久攻不下,乃是督戰不利,延誤戰機。臣請陛下命段凝為帥,罷免王彥章之職。”
崇政使敬翔趕忙也奏道:“陛下萬萬不可罷免王彥章,雖唐兵在博州修築渡口,但李嗣源率大部兵馬皆在楊劉,隻要兵圍楊劉,李存勖必不敢率兵輕易南下。”
駙馬趙岩言道:“陛下,那王彥章本是郢王黨羽,此番在楊劉與唐兵僵持,必是以兵權脅迫萬歲。”
敬翔急向趙岩勸道:“駙馬大人,如今大敵當前,臨陣易帥乃兵家大忌。”
趙岩不理敬翔之言,對朱友貞言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斷定王彥章是忠是奸。”
朱友貞問道:“駙馬速速奏來。”
趙岩奏曰:“陛下何不令王彥章迴軍博州,倘若王彥章迴師乃是忠臣,倘若不迴便是奸賊。”
“準奏!”朱友貞言道。
敬翔頓時跪地哭道:“萬歲,撤軍楊劉,全盤皆輸呀。”
“敬子振!”朱友貞厲聲怒道:“卿乃相國,朕是天子,望愛卿勿要禍從口出,退朝。”敬翔已不敢再諫,泣聲退朝,正是:
梁臣一哭痛開封,聽信讒言社稷崩。
敬翔不能將天補,隻是昏主龍命終。
李嗣源在楊劉城力戰已有月餘,糧草輜重疏運困難,莊宗又修博州渡口,征發民力甚多。城中將士多有怨言。李嗣源隻得在中軍商議對策,李嗣源看看左右將官無奈言道:“楊柳血戰月餘,萬歲又修築博州渡口,民力困乏,糧草不濟,本帥欲退兵東昌府,以緩將士疾苦。”
眾將也皆無對策,唯有安重誨言道:“都督絕不可棄守楊劉,梁唐成敗全在此戰,懇請都督再堅壁數日,已求梁軍營中生變。”
李嗣源站起身來,麵帶疑慮走到安重誨近前問道:“再堅持一下?”
安重誨點頭言道:“請都督再堅持一下。”
李嗣源咬了咬牙對眾人言道:“傳我將令,即日起三軍將士減餐一頓,本帥躬親示範,各營將官堅守城池,效命者賞,貪生者殺。”眾將得令,各自迴營守城。
王彥章在大營之中日夜為攻城之策焦慮,隻待唐兵糧盡兵亂,再舉破城。
這日,王彥章與段凝等人正在商議兵事,有中軍官來報朝廷遣使送詔,王彥章與段凝等人帳外接旨,一個太監宣讀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李存勖率兵在博州修築渡口,有直搗開封之心。王彥章率兵久戰楊劉仍不能下,特命王彥章迴師博州,欽此!”
“臣領旨謝恩”,王彥章領得聖旨,把太監打法走後。閉口不談撤兵之事,副都督段凝找王彥章問道:“都督既得聖旨,因何遲遲不下令退兵?”
王彥章答道:“若是奉旨而行,我三軍必敗於唐,楊劉絕不可棄,本帥‘寧伏授重誅之死,不忍為辱軍之將’,爾等不可再言撤兵之事。”
段凝聞聽此言心中暗想,王彥章抗旨不遵,何不借此參他一本,段凝未與王彥章多言,便迴營中寫密信一封,遣心腹士卒乘八百裏快馬送往京師。
又過兩日,開封命人傳二道詔令,命王彥章退兵博州,王彥章仍是猶豫。
又過一日,三道詔令傳到,王彥章仍不起寨,段凝便來勸道:“萬歲四日之內三發詔令,都督再不退兵,恐萬歲要龍顏大怒。”
王彥章沮喪言道:“一旦退兵,前功盡棄。”王彥章無奈之下,隻得撤兵楊劉,向博州進發,黃河南岸僅留康延孝所部三千人鎮守。
莊宗李存勖得知王彥章五萬大軍撤走,即命安休休、郭威等率兵撤迴北岸,避開王彥章五萬人馬。王彥章在路上卻得朝廷第四道聖旨,免去了大都督之職,令段凝為大都督。
段凝並無將才,統率五萬梁軍一路向西,駐紮相州之北。又恐唐兵在黃河沿岸渡河,段凝便除了一個滅絕人倫的餿主意,征發黃河南岸十萬民夫掘岸鑿堤,自滑州之東,東阿之西,曹州之北綿延六百裏河水泛濫,洪水成災,民不聊生。正是:
庸才決堤漫城垛,欲使唐船空漂泊。生靈苦歎梁無道,蒼生流離且失所。
水淹中原六百裏,萬家哀魂付漩渦,成敗在人非在天,水退始見梁山泊。
五萬梁軍主力撤走,鄆州的大將康延孝如坐針尖,康延孝身邊有一謀士名曰張延朗,乃汴州人氏,官居糧料使。張延朗見康延孝綢繆不決,便問道康延孝:“不知將軍因何事如此焦慮?”
康延孝言道:“萬歲三道詔令催王彥章還兵博州,卻鄆州勢單力薄,倘若李嗣源舉三萬人馬進兵鄆州何以拒之?”
張延朗言道:“大梁早已大勢去矣,世人皆傳段凝將代王彥章為大都督,那段凝乃靠左右逢源人情才有今日。而唐帝李存勖已在魏州登基,並趙魏、滅幽燕、討齊魯、跨黃河、聯西歧、伐契丹,人心所向,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
康延孝倒吸一口涼氣,問道:“先生要我降唐?”
張延朗言道:“若得今生伴明主,何愁他日不丈夫?”
“好!”康延孝言道:“我即修書與唐主,歸順大唐。”
話說李存勖得康延孝請降書信,大喜不已,遂招百官商議納降之事。宰相豆盧革問道:“陛下,這請降之事,恐其中有詐。”
郭崇韜言道:“以為臣之見,陛下當親曆前往。一來李嗣源將軍屯兵楊劉可保無憂;二來康延孝在鄆州已是孤立無援,逢戰必敗。臣以為康延孝乃是走頭無路之輩,陛下親往可使梁軍將士心悅誠服,又可安撫當地百姓之心。”
莊宗大悅:“郭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朕令郭崇韜留守魏州,朕往鄆州受降。”
次日,李存勖辭別郭崇韜、豆盧革等人,由李從珂率三千兵馬護送,前往鄆州。康延孝將歸降之地定在朝城,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安重誨、石敬瑭、史建瑭等眾將率八百精騎兵在朝城城下恭候。天至晌午,隻見遠遠馳來一路人馬,約有百餘人。一麵將旗之上繡有“康”字,來者正是康延孝。康延孝來至城下翻身下馬,走至莊宗近前,伏地高唿:“罪臣康延孝拜見陛下。”
李存勖趕忙扶起康延孝言道:“康將軍真心歸附,令我大唐如虎添翼,朝廷幸甚呐。朕封汝為南麵招討指揮兼博州刺史。”
康延孝感激之至又跪地高唿:“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莊宗得了康延孝及鄆州等城,眾人大喜自是不提。
康延孝投降唐莊宗李存勖,此事令朱友貞是龍顏大怒,朝堂之上對百官言道:“康延孝獻出鄆州重地,若是由此南下,開封危矣!”
駙馬趙岩言道:“陛下何不將段凝再調迴鄆州?”
敬翔在一旁怒道:“趙岩!若非爾等保舉段凝,朝廷豈能有此困境?段凝掘開黃河沿岸,中原六百裏洪災泛濫,雞犬不鳴。若從相州調迴兵馬在迴鄆州,足有千裏之遙,洪水阻道怎得行軍?”
敬翔又對朱友貞奏道:“眼下之際,萬歲隻有調宮中禁軍前往鄆州。”
“準奏,準奏!”朱友貞言道:“但何人可為主帥?”
敬翔言道:“能為帥者,非王彥章莫數。”
朱友貞麵色羞愧,無奈言道:“朕即封王彥章為東路兵馬都招討,率宮中禁軍北上鄆州。”
三日之後,王彥章在開封府東門外點兵拜帥,又命袁象先為監軍。梁末帝朱友貞親自為王彥章壯行。東門之外,戰馬成陣,兵士列隊,甲光向日,兵刃映影。點將台上朱友貞握住王彥章雙手言道:“當初隻怪朕勿聽讒言,才至今日。朝廷成敗全賴開國候,老將軍勿負朕心。”
王彥章老淚縱橫對友貞言道:“陛下勿怪,待老臣退敵班師之日,定要殺盡奸臣,以謝天下。”
朱友貞言道:“兵馬甚少,將軍走後,朕速籌備兵馬以援將軍。”王彥章對朱友貞躬身施了一禮,遂上馬提槍,率兵出征。正是:
朝廷有難當顧及,再著戰袍利劍提。忠膽若似黃漢升,威名猶比郭子儀。
縱馬沙場陷敵陣,揚威中原踏蒺藜。老驥伏櫪誌方在,不枉豪情有何惜。
且說王彥章出兵北上,前方有探馬來報李嗣源率兵三萬南下而來,王彥章令兵馬駐紮中都城,又連夜加固城池以備惡戰。
次日天明,有中軍官來報,李嗣源已率兵紮營中都北門外,正在在北門外擺陣叫戰。王彥章聞聽此言,令城上打號炮三聲,親率兵馬列陣城下。
李嗣源見王彥章居於陣前,對其言道:“王老將軍,我主天兵至此,還不快快獻城歸降。”
“這不是駙馬爺李晉嗎?”王彥章言道:“汝奸殺先帝千金,隻恨未把汝打死沁水河中,今日老夫當為公主報仇!”說著催馬出陣。
高行周言道:“末將願打頭陣!”
“好,擂鼓助戰!”李嗣源言道。
高行周催馬出戰,王彥章喊道:“來將通名!”
高行周答道:“我乃高思繼之子高行周也,殺父之仇未敢相忘!”
“哦,原來是小仇家,今日老夫送你去見高思繼。”說著王彥章出槍來戰,二人大戰三十迴合未分勝負。史建瑭見高行周難勝王彥章,亦催馬出陣。三人戰至一處,正是:
銀槍神槍戰鐵槍,三槍威名震四方。
國恨家仇連並起,老將六旬亦可當。
又戰二十迴合,這王彥章是力不能支,高行周一腔直奔哽嗓咽喉刺來,王彥章慌忙躲避,未想使史建瑭一槍砸中王彥章後護心鏡,王彥章頓時口吐鮮血,駁馬便退。
王彥章退兵迴城,緊閉城門。王彥章身邊有一副將乃是袁象先。袁象先見王彥章後心窩中傷,靠在床榻之上,便對王彥章言道:“都督今番受傷,不知當如之奈何?”
王彥章言道:“袁將軍莫要管我,汝速往開封,請萬歲發援兵來助。”
袁象先言道:“老將軍何不退守曹州,這中都非是能固守之地。”王彥章言道:“再不可退矣,老夫已抱定成仁之心,袁將軍切勿再耽擱,速往開封搬兵。”袁象先也無可奈何,單槍匹馬由南門而出直奔開封。不知袁象先能否搬得援兵,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