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威父子戰死胡柳坡,晉軍慌亂相踏,晉王李存勖左突右殺卻無退路。梁將牛存節催馬殺來,怒喝道:“李亞子拿命來!”,牛存節揮舞合扇板門刀砍向李存勖,李存勖拔出遊龍精鋼劍大戰十餘迴合,跟隨牛存節左右五六員副將把李存勖圍困其中,幸有李存璋拚死保駕。
李存勖危難之際,隻聞有人喊道:“休傷我主!”隻見大將石紹雄飛槍挑落一將,石敬瑭跟隨其後率兵攔下牛存節等人。石紹雄喊道:“千歲快向北!”李存勖調轉馬頭往北退去,賀瑰從西麵率兵而來,一見李存勖往北退去,賀瑰喊道:“活捉李存勖!”李存勖見賀瑰殺來,正不知所措,隻聞又有人喊道:“梁賊!認得李從珂否?”隻見李從珂、史建瑭二將率一支人馬殺向賀瑰。奈何兩軍士氣正盛,兵馬前唿後擁,蜂擁而上,又將李存勖等圍住混戰。李嗣源又率援兵來到,殺散圍困晉王的梁兵。李存勖言道“兄長速為石紹雄解圍。”
李嗣源對左右言道:“安重誨帶兵為千歲護駕,其餘人等隨我來!”
單講牛存節催馬直奔石紹雄,石紹雄已殺兵八百,挑將十員,身中六傷,手中大槍都已打彎,此時牛存節揮刀劈來,一刀砍斷了槍柄,第二刀斜劈胸口,將石紹雄砍下戰馬。
石紹雄戰死,石敬塘卻驚慌失措,他個毛病,勢強膽大,勢弱膽小,見父親被砍落馬下,嚇得心驚膽喪。石紹雄雄麾下有兩名貼身護衛,一個叫劉知遠,沙陀族人,另一個叫郭威,字文仲,邢州人氏,兩個護衛策馬殺來擋住梁兵,石敬塘才乘機逃走。
石敬瑭退卻不遠,見李嗣源率兵來到。李嗣源問道:“你父現在何處?”
石敬瑭哭道:“家父被砍馬下,恐不能救矣。”
李嗣源言道:“敬瑭隨我殺迴,為你父報仇!”石敬瑭又如猛虎添翼,調轉馬頭隨李嗣源又殺向牛存節。牛存節舉刀來戰李嗣源,未戰三合,牛存節自知不是李嗣源對手,慌忙率兵退卻。李嗣源驅走梁兵,見石敬瑭正跪在地上抱著石紹雄痛苦,李嗣源趕到近前,翻身下馬,抱住石紹雄。石紹雄胸口豁開一尺長的口子,右胳膊已被砍斷,見李嗣源趕來,石紹雄言道:“大太保,末將再不也不能替晉王收複中原了。”
李嗣源哭道:“我與紹雄情同兄弟,汝怎能棄我而去。”
石紹雄微弱言道:“大太保乃世之明主,追隨太保已有十載,紹雄死而無怨,隻是膝下義子,尚未立功疆場,還賴將軍調教。”
李嗣源言道:“紹雄之子便是我子,嗣源之女必許配敬瑭,兩家永結姻緣之好。”
“謝大太保!”石紹雄絕氣而亡,石敬瑭痛苦至極,李嗣源懷抱石紹雄屍首,仰天長歎:“中原的石紹雄,沙陀的臬捩基!”正是:
沙陀勇士有威儀,英名遠震臬捩基。行軍渴飲刀刃血,宿營睡臥草蒺藜。
遠看鳩鷹哀思舞,遙聞杜鵑泣血啼。一世英雄千載刻,萬夫相爭不可及。
李存勖、李從珂、史建瑭擊退賀瑰休兵高丘之上,李嗣源率兵來會,隻見身後士卒抬著三具屍骨,分別是周德威、周光輔、石紹雄。三人屍骨一次擺放,眾人觀之,無不淚流滿麵。
隻見李存審跌跌撞撞跑來,跪在晉王麵前痛泣言道:“輜重被焚,乃存審之過,請千歲降罪。”
李存勖將李存審扶起,含淚對眾將士言道:“今日之敗,全在孤王不聽周鎮遠之勸,以至連累三軍。”李存勖轉身向陣亡三將跪倒,言道:“李嗣源拿馬鞭來。”
李嗣源手握馬鞭近前言道:“馬鞭在此。”
李存勖言道:“存勖揮師不利,使三軍受辱,當受鞭刑以謝眾將士。”李嗣源聞聽此言,連忙跪倒言道:“此戰失利,乃是我等無能,末將萬不敢鞭罰千歲,請千歲收迴呈命。”眾將士也跪倒勸言:“請千歲收迴呈命。”
李存勖怒聲言道:“若不鞭罰,先王在天之靈難安;不罰,周德威父子不足以瞑目;不罰,石紹雄將軍安能長眠;不罰,不足以重振軍心;不罰,豈能對得住數萬將士陳屍疆場?李嗣源乃孤王兄長,輔弼重臣,當代三軍行刑。”
安重誨在一旁勸道:“千歲血戰梁兵,已經勞體傷神,豈能再受鞭笞?末將請千歲以盔代身,打盔為戒。”李嗣源也隨聲言道:“安重誨所言有理,請千歲以項上頭盔代受鞭刑。”
李存勖應允,摘下蟒龍帥字盔擺於地上,令李嗣源鞭打金盔兩百鞭,以示懲戒。
打盔之後,李存勖依舊跪地不起,李嗣源勸道:“千歲乃世之明主,大戰未捷,千歲不可長跪於此。”正說至此,探馬來報:“啟稟千歲,賀瑰率敗兵正在胡柳坡東南土丘之上匯集兵馬。”
聞聽此報,李存勖才站起身來對眾人言道:“諸公以為如何處置?”
參軍郭崇韜言道:“梁兵退卻,尚在會合之中,當擊敵於未穩,從震軍心。”
“安時之言甚合我意。”李存勖言道:“令李嗣源、閻寶各帶一路鴉兵,直奔土丘。孟知祥、李建及、安金全各率所部兵馬合圍土丘,劫殺梁兵。”眾人得令,各自分兵出戰。
賀瑰、牛存節被李嗣源擊退,在胡柳坡東南土丘之上整合兵馬。梁兵雖勝一陣,但又被李嗣源等人擊退,都在土丘之上休息。猛然有人高喊:“鴉兵來矣!”梁軍將士頓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等賀瑰、牛存節慌忙上馬應戰迎戰,李嗣源部下四小虎將已衝上高坡,李從珂、石敬瑭、史建瑭、安重誨如破籠之虎,殺得梁兵人仰馬翻。正是:
四小虎將踏土崗,但教梁兵哭死傷。從珂雙錘冠五代,金雞亂點史家槍。
智勇雙全安重誨,將門虎子石敬瑭。斬將折桂皆奮起,老將羨慕小兒郎。
四位小將軍衝散梁兵,賀瑰是文官出身,戰陣之中必勝之時敢隨軍出戰,這敗軍之際賀瑰卻無死戰之心,使奪路而逃。牛存節心想我刀砍石紹雄,李嗣源活剮了我也不解恨,也潰敗而退。
梁兵撤下土坡,李建及、安金全、孟知祥各帶兵馬衝殺而來,又是一陣廝殺,三萬梁兵已經折去兩萬人。賀瑰、牛存節隻帶一萬兵馬逃走,見晉兵不曾追來,天色又晚,便令士卒原地歇息。
賀瑰與牛存節剛歇住腳,隻聽身後喊殺大振,大將閻寶率領一支鴉兵從南麵包抄而來。不等騎兵上馬,閻寶率兵已殺至近前,夜色之下一陣亂殺,萬餘梁兵屍首遍野。賀瑰率兵幾百人向南逃去,牛存節想逃,卻被一將攔住,乃是幽州神槍將傳人高行周,牛存節揮刀來戰,不過四五個迴合,高行周二馬交蹬之時,一槍砸中牛存節後心窩,雖無皮肉之傷,卻震壞牛存節五髒六腑,肝膽俱裂,存節口吐鮮血,臥馬而逃。未過三日,牛存節暴病而死。正是:
當年神槍戰鐵槍,兩軍陣前美名揚。
血不見刃誅窮寇,驚得猛將一命亡。
賀瑰兵敗而迴,李存勖令李嗣源為大都督節製各路兵,校尉劉知遠、郭威殺敵有功,得石敬瑭保舉,晉王封其為偏將,置於石敬瑭軍中。
晉軍王慘烈而勝折去大部兵馬,便迴師魏州,一路行軍顛簸,大太保李存璋愈覺舊傷複發,未過三日難以支撐,李存勖親自探望,存璋已是奄奄一息,存璋輕聲言道:“末將十歲便為先王仆童,追隨二世曆經百餘戰,相伴三十八載,末將老矣,此番是抗不過去了。”
李存勖問:“兄長有何交待,盡可講來。”
李存璋言道:“末將生自雲州,又在雲州得遇先王知遇之恩,請晉王準我落葉歸根。”
李存勖哭道:“孤王即令人將兄長頌往雲州,待朱梁平定,我自往雲州看望兄長。”李存勖遂令人將李存璋送往雲州老家,李存璋迴雲州不久病逝於府第。正是:
出身本仆童,嘩變於雲州。隨主征民亂,百戰平群侯。
忠貞輔少主,貼身護左右。鳥盡求返鄉,狐死自首丘。李存璋走後,李存勖命夏魯奇為護軍指揮使,護衛左右,夏魯奇,字邦傑,青州人氏。
雖說賀瑰在胡柳坡未得全勝,但大梁冀王朱友謙由西路入歧州,兵臨同州。朱友謙乃朱晃養子,字德光。本姓簡,朱晃賜名友謙,封為冀王。歧王李茂貞擁戴晉王李存勖助兵南下。梁帝朱友貞另朱友謙為西路諸軍督招討出兵陝州,李茂貞隨派兵相抵,卻遭大敗。陝州失利,朱友謙率兵直逼同州。
同州守將名曰程全暉,身長八尺,麵如灰土,官拜同州節度使。話說朱友謙兵臨城下,程全暉城迎戰。號炮三聲,同州馬步軍出城列隊,節度使程全暉擺開戰陣,隻見梁軍陣前一員大將,歲數四十開外,瘦長臉,短須髯,頭戴八叉紫金盔,身著大葉紫金甲,跨下一匹日月驦霄馬 ,手中一柄镔鐵門扇刀 ,此人便是冀王朱友謙。朱友謙左右二將,左邊是長子朱令德,右邊是次子朱令錫。
朱友謙對程全暉高聲喝道:“大梁冀王朱友謙在此,來將速速獻上同州,饒你全家不死。”
程全暉答道:“吾乃同州節度使程全暉,豈能降你朱梁賊黨。”
朱令德隊朱友謙言道:“父帥休與這灰臉賊多言,待孩兒取其首級獻與麾下。”說著朱令德催馬出戰。程全暉問道:“來將通名。”
“大將朱令德!”朱令德催馬過來,不容分說挺槍就刺,程全暉擺刀相應。二人打了五六個迴合,程全暉自知不是朱令德的對手,便敗退迴城。
程全暉退迴城中,便令緊閉城門不得出戰。朱友謙命朱令德、朱令錫芬並三路從南、北、西三麵圍攻。梁兵連夜攻城,火弩如雨,天如白晝。同州久無戰事,疏於防守,連夜攻城使守兵紛紛潰敗。東門這條活路使城中將士已無決戰之心,竟紛紛由東門而逃,程全暉戰死城上。
同州軍事重鎮,民豐地博,朱友謙修書一封,飛章報捷。朱友謙占據同州本想為朱令德、朱令錫表個官職,朱友貞以為朱友謙曾是郢王黨羽,便不準所奏。朱友謙便與朱令德、朱令錫商議道:“我父子在同州拚死攻城,攻城拔寨,連章奏捷。萬歲缺無半點封賞。”
朱令德言道:“皆因父帥昔日與朱友珪有交情,為萬歲所忌,這同州重鎮豈能交予我等。父帥弱想保同州之地,除非投靠晉王。”
朱友錫也言道:“當今聖上,排擠異黨,猜疑舊臣,不得人心,我父子何不另尋明主。”
朱友謙點頭言道:“本帥亦有此心,我即修書晉王請求歸附。”
朱友謙獎勤兵書信遣人送往魏州,晉王李存勖看了朱友謙書信,便與眾人言道:“朱友謙占我同州,孤正欲討伐,今朱友謙又來書信請求歸附,諸公以為可納否?”
閻寶言道:“我看著朱友謙乃反複小人,不如出兵討伐。”
謀士馮道言道:“閻將軍此言差矣,萬萬不可討伐。”
李存勖問道:“可道有何高見?”
馮道言道:“昔日韓信占據齊國七十二城,而高祖封韓信為齊王,皆因韓信助漢則劉邦勝;韓信助楚則項羽勝。今朱友謙下書來降,必是朱友貞待他不周。而同州乃重鎮,北連契丹,南臨黃河,東鄰晉陽,西連歧州。若朱友謙與梁兵合力,則千歲腹背受敵;若朱友謙勾結契丹,則奪我三晉之地如履平川;若千歲納之,仍可聯合歧王李茂貞,後顧無憂矣。”
李存勖大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撥雲見日,令孤茅塞頓開。孤即刻草書一封,加封朱友謙為同州節度使,賜節旄。”
晉王封賞傳至同州,朱友謙父子是大喜不已。梁帝朱友貞聞聽此事卻勃然大怒,令大將劉尋、尹皓率兵三萬討伐同州。朱友謙得知梁兵來犯,便二次修書晉王請求出兵相助。晉王李存勖名李存審委大將軍率兵一萬救助同州。
劉尋,密州安丘縣人氏,官至鎮南節度使。率領三萬大軍駐紮同州城下。朱友謙所部兵馬不過一萬餘人,隻是閉門堅守。劉尋問探馬來報李存審率一萬救兵來援同州,便令大將尹皓摔三千精兵在迎戰李存審。李存審見梁兵攔住去路,便擺開陣勢。當前一員大將便是尹皓,此人長得是虎背熊腰,絡腮胡子紫麵堂,手提一根獨龍滲金棒,誇下一匹豹花馬,銅盔銅甲甚是威風。
尹皓見晉軍到此,高聲問道:“晉軍陣中,哪個是李存審?”
李存審陣前答道:“吾乃李存審也!”
尹皓言道:“原來汝就是李克用的五太保?”
李存審言道:“既然知道我父王威名,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尹皓言道:“那五太保就先勝果我手中大棒。” 尹皓說著便催馬殺來,李存審揮槍相迎,兩人打了不過三四個迴合,尹皓便被一搶挑落馬下。
李存審率兵來援殺了梁將尹皓,直逼同州城下。此時同州城內相隔數日,已是人心惶惶。劉尋駐兵圍困,同州城內糧盡民饑,百姓掘草而食,軍中將士苦於圍困皆生歸梁之心。朱令錫巡守城內,見人心背離便急忙麵見朱友謙:“父帥,城內百姓疾苦難忍,軍中將士又生降梁之心,如之奈何?”
朱友謙問道:“以令錫之見,當如何處置?”
朱令錫言道“晉王雖推心於我,但千裏援兵難解燃眉。不如暫且歸降梁帝,以解城中危機。待劉尋退兵之後,再與晉王修好。”
朱友謙言道:“晉王能容我父子,星夜急援,不負初心。且授我爵祿,助我資糧,分我衣屨,我豈能反複無常。傳我將領,三軍將士減餐維濟,再有敢言降梁者殺無赦。”
“孩兒遵命!”朱令錫轉身退去,朱友謙一人獨坐帥府,是愁容滿麵,唯恐軍中嘩變。朱友謙一坐就是半日,正在為難之際,朱令德來報:“啟稟父帥,晉王兵馬殺至東門。”
“速點兵馬,出城迎戰!”朱友謙如同久旱逢甘雨,親自披掛上馬,朱令德、朱令錫各點馬步軍跟隨其後。隻聞號炮三聲,同州城門大開,朱友謙率兵衝殺而出。朱友謙、李存審裏應外合殺的梁兵是一敗塗地,正是:
自古良臣擇主侍,久盼援兵姍姍遲。峰迴路轉不可測,似死還生怎料知。
晉軍舉刀皆送鬼,梁兵夢醒已成屍。君臣推心化一統,朱梁不過等末日。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李存勖危難之際,隻聞有人喊道:“休傷我主!”隻見大將石紹雄飛槍挑落一將,石敬瑭跟隨其後率兵攔下牛存節等人。石紹雄喊道:“千歲快向北!”李存勖調轉馬頭往北退去,賀瑰從西麵率兵而來,一見李存勖往北退去,賀瑰喊道:“活捉李存勖!”李存勖見賀瑰殺來,正不知所措,隻聞又有人喊道:“梁賊!認得李從珂否?”隻見李從珂、史建瑭二將率一支人馬殺向賀瑰。奈何兩軍士氣正盛,兵馬前唿後擁,蜂擁而上,又將李存勖等圍住混戰。李嗣源又率援兵來到,殺散圍困晉王的梁兵。李存勖言道“兄長速為石紹雄解圍。”
李嗣源對左右言道:“安重誨帶兵為千歲護駕,其餘人等隨我來!”
單講牛存節催馬直奔石紹雄,石紹雄已殺兵八百,挑將十員,身中六傷,手中大槍都已打彎,此時牛存節揮刀劈來,一刀砍斷了槍柄,第二刀斜劈胸口,將石紹雄砍下戰馬。
石紹雄戰死,石敬塘卻驚慌失措,他個毛病,勢強膽大,勢弱膽小,見父親被砍落馬下,嚇得心驚膽喪。石紹雄雄麾下有兩名貼身護衛,一個叫劉知遠,沙陀族人,另一個叫郭威,字文仲,邢州人氏,兩個護衛策馬殺來擋住梁兵,石敬塘才乘機逃走。
石敬瑭退卻不遠,見李嗣源率兵來到。李嗣源問道:“你父現在何處?”
石敬瑭哭道:“家父被砍馬下,恐不能救矣。”
李嗣源言道:“敬瑭隨我殺迴,為你父報仇!”石敬瑭又如猛虎添翼,調轉馬頭隨李嗣源又殺向牛存節。牛存節舉刀來戰李嗣源,未戰三合,牛存節自知不是李嗣源對手,慌忙率兵退卻。李嗣源驅走梁兵,見石敬瑭正跪在地上抱著石紹雄痛苦,李嗣源趕到近前,翻身下馬,抱住石紹雄。石紹雄胸口豁開一尺長的口子,右胳膊已被砍斷,見李嗣源趕來,石紹雄言道:“大太保,末將再不也不能替晉王收複中原了。”
李嗣源哭道:“我與紹雄情同兄弟,汝怎能棄我而去。”
石紹雄微弱言道:“大太保乃世之明主,追隨太保已有十載,紹雄死而無怨,隻是膝下義子,尚未立功疆場,還賴將軍調教。”
李嗣源言道:“紹雄之子便是我子,嗣源之女必許配敬瑭,兩家永結姻緣之好。”
“謝大太保!”石紹雄絕氣而亡,石敬瑭痛苦至極,李嗣源懷抱石紹雄屍首,仰天長歎:“中原的石紹雄,沙陀的臬捩基!”正是:
沙陀勇士有威儀,英名遠震臬捩基。行軍渴飲刀刃血,宿營睡臥草蒺藜。
遠看鳩鷹哀思舞,遙聞杜鵑泣血啼。一世英雄千載刻,萬夫相爭不可及。
李存勖、李從珂、史建瑭擊退賀瑰休兵高丘之上,李嗣源率兵來會,隻見身後士卒抬著三具屍骨,分別是周德威、周光輔、石紹雄。三人屍骨一次擺放,眾人觀之,無不淚流滿麵。
隻見李存審跌跌撞撞跑來,跪在晉王麵前痛泣言道:“輜重被焚,乃存審之過,請千歲降罪。”
李存勖將李存審扶起,含淚對眾將士言道:“今日之敗,全在孤王不聽周鎮遠之勸,以至連累三軍。”李存勖轉身向陣亡三將跪倒,言道:“李嗣源拿馬鞭來。”
李嗣源手握馬鞭近前言道:“馬鞭在此。”
李存勖言道:“存勖揮師不利,使三軍受辱,當受鞭刑以謝眾將士。”李嗣源聞聽此言,連忙跪倒言道:“此戰失利,乃是我等無能,末將萬不敢鞭罰千歲,請千歲收迴呈命。”眾將士也跪倒勸言:“請千歲收迴呈命。”
李存勖怒聲言道:“若不鞭罰,先王在天之靈難安;不罰,周德威父子不足以瞑目;不罰,石紹雄將軍安能長眠;不罰,不足以重振軍心;不罰,豈能對得住數萬將士陳屍疆場?李嗣源乃孤王兄長,輔弼重臣,當代三軍行刑。”
安重誨在一旁勸道:“千歲血戰梁兵,已經勞體傷神,豈能再受鞭笞?末將請千歲以盔代身,打盔為戒。”李嗣源也隨聲言道:“安重誨所言有理,請千歲以項上頭盔代受鞭刑。”
李存勖應允,摘下蟒龍帥字盔擺於地上,令李嗣源鞭打金盔兩百鞭,以示懲戒。
打盔之後,李存勖依舊跪地不起,李嗣源勸道:“千歲乃世之明主,大戰未捷,千歲不可長跪於此。”正說至此,探馬來報:“啟稟千歲,賀瑰率敗兵正在胡柳坡東南土丘之上匯集兵馬。”
聞聽此報,李存勖才站起身來對眾人言道:“諸公以為如何處置?”
參軍郭崇韜言道:“梁兵退卻,尚在會合之中,當擊敵於未穩,從震軍心。”
“安時之言甚合我意。”李存勖言道:“令李嗣源、閻寶各帶一路鴉兵,直奔土丘。孟知祥、李建及、安金全各率所部兵馬合圍土丘,劫殺梁兵。”眾人得令,各自分兵出戰。
賀瑰、牛存節被李嗣源擊退,在胡柳坡東南土丘之上整合兵馬。梁兵雖勝一陣,但又被李嗣源等人擊退,都在土丘之上休息。猛然有人高喊:“鴉兵來矣!”梁軍將士頓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等賀瑰、牛存節慌忙上馬應戰迎戰,李嗣源部下四小虎將已衝上高坡,李從珂、石敬瑭、史建瑭、安重誨如破籠之虎,殺得梁兵人仰馬翻。正是:
四小虎將踏土崗,但教梁兵哭死傷。從珂雙錘冠五代,金雞亂點史家槍。
智勇雙全安重誨,將門虎子石敬瑭。斬將折桂皆奮起,老將羨慕小兒郎。
四位小將軍衝散梁兵,賀瑰是文官出身,戰陣之中必勝之時敢隨軍出戰,這敗軍之際賀瑰卻無死戰之心,使奪路而逃。牛存節心想我刀砍石紹雄,李嗣源活剮了我也不解恨,也潰敗而退。
梁兵撤下土坡,李建及、安金全、孟知祥各帶兵馬衝殺而來,又是一陣廝殺,三萬梁兵已經折去兩萬人。賀瑰、牛存節隻帶一萬兵馬逃走,見晉兵不曾追來,天色又晚,便令士卒原地歇息。
賀瑰與牛存節剛歇住腳,隻聽身後喊殺大振,大將閻寶率領一支鴉兵從南麵包抄而來。不等騎兵上馬,閻寶率兵已殺至近前,夜色之下一陣亂殺,萬餘梁兵屍首遍野。賀瑰率兵幾百人向南逃去,牛存節想逃,卻被一將攔住,乃是幽州神槍將傳人高行周,牛存節揮刀來戰,不過四五個迴合,高行周二馬交蹬之時,一槍砸中牛存節後心窩,雖無皮肉之傷,卻震壞牛存節五髒六腑,肝膽俱裂,存節口吐鮮血,臥馬而逃。未過三日,牛存節暴病而死。正是:
當年神槍戰鐵槍,兩軍陣前美名揚。
血不見刃誅窮寇,驚得猛將一命亡。
賀瑰兵敗而迴,李存勖令李嗣源為大都督節製各路兵,校尉劉知遠、郭威殺敵有功,得石敬瑭保舉,晉王封其為偏將,置於石敬瑭軍中。
晉軍王慘烈而勝折去大部兵馬,便迴師魏州,一路行軍顛簸,大太保李存璋愈覺舊傷複發,未過三日難以支撐,李存勖親自探望,存璋已是奄奄一息,存璋輕聲言道:“末將十歲便為先王仆童,追隨二世曆經百餘戰,相伴三十八載,末將老矣,此番是抗不過去了。”
李存勖問:“兄長有何交待,盡可講來。”
李存璋言道:“末將生自雲州,又在雲州得遇先王知遇之恩,請晉王準我落葉歸根。”
李存勖哭道:“孤王即令人將兄長頌往雲州,待朱梁平定,我自往雲州看望兄長。”李存勖遂令人將李存璋送往雲州老家,李存璋迴雲州不久病逝於府第。正是:
出身本仆童,嘩變於雲州。隨主征民亂,百戰平群侯。
忠貞輔少主,貼身護左右。鳥盡求返鄉,狐死自首丘。李存璋走後,李存勖命夏魯奇為護軍指揮使,護衛左右,夏魯奇,字邦傑,青州人氏。
雖說賀瑰在胡柳坡未得全勝,但大梁冀王朱友謙由西路入歧州,兵臨同州。朱友謙乃朱晃養子,字德光。本姓簡,朱晃賜名友謙,封為冀王。歧王李茂貞擁戴晉王李存勖助兵南下。梁帝朱友貞另朱友謙為西路諸軍督招討出兵陝州,李茂貞隨派兵相抵,卻遭大敗。陝州失利,朱友謙率兵直逼同州。
同州守將名曰程全暉,身長八尺,麵如灰土,官拜同州節度使。話說朱友謙兵臨城下,程全暉城迎戰。號炮三聲,同州馬步軍出城列隊,節度使程全暉擺開戰陣,隻見梁軍陣前一員大將,歲數四十開外,瘦長臉,短須髯,頭戴八叉紫金盔,身著大葉紫金甲,跨下一匹日月驦霄馬 ,手中一柄镔鐵門扇刀 ,此人便是冀王朱友謙。朱友謙左右二將,左邊是長子朱令德,右邊是次子朱令錫。
朱友謙對程全暉高聲喝道:“大梁冀王朱友謙在此,來將速速獻上同州,饒你全家不死。”
程全暉答道:“吾乃同州節度使程全暉,豈能降你朱梁賊黨。”
朱令德隊朱友謙言道:“父帥休與這灰臉賊多言,待孩兒取其首級獻與麾下。”說著朱令德催馬出戰。程全暉問道:“來將通名。”
“大將朱令德!”朱令德催馬過來,不容分說挺槍就刺,程全暉擺刀相應。二人打了五六個迴合,程全暉自知不是朱令德的對手,便敗退迴城。
程全暉退迴城中,便令緊閉城門不得出戰。朱友謙命朱令德、朱令錫芬並三路從南、北、西三麵圍攻。梁兵連夜攻城,火弩如雨,天如白晝。同州久無戰事,疏於防守,連夜攻城使守兵紛紛潰敗。東門這條活路使城中將士已無決戰之心,竟紛紛由東門而逃,程全暉戰死城上。
同州軍事重鎮,民豐地博,朱友謙修書一封,飛章報捷。朱友謙占據同州本想為朱令德、朱令錫表個官職,朱友貞以為朱友謙曾是郢王黨羽,便不準所奏。朱友謙便與朱令德、朱令錫商議道:“我父子在同州拚死攻城,攻城拔寨,連章奏捷。萬歲缺無半點封賞。”
朱令德言道:“皆因父帥昔日與朱友珪有交情,為萬歲所忌,這同州重鎮豈能交予我等。父帥弱想保同州之地,除非投靠晉王。”
朱友錫也言道:“當今聖上,排擠異黨,猜疑舊臣,不得人心,我父子何不另尋明主。”
朱友謙點頭言道:“本帥亦有此心,我即修書晉王請求歸附。”
朱友謙獎勤兵書信遣人送往魏州,晉王李存勖看了朱友謙書信,便與眾人言道:“朱友謙占我同州,孤正欲討伐,今朱友謙又來書信請求歸附,諸公以為可納否?”
閻寶言道:“我看著朱友謙乃反複小人,不如出兵討伐。”
謀士馮道言道:“閻將軍此言差矣,萬萬不可討伐。”
李存勖問道:“可道有何高見?”
馮道言道:“昔日韓信占據齊國七十二城,而高祖封韓信為齊王,皆因韓信助漢則劉邦勝;韓信助楚則項羽勝。今朱友謙下書來降,必是朱友貞待他不周。而同州乃重鎮,北連契丹,南臨黃河,東鄰晉陽,西連歧州。若朱友謙與梁兵合力,則千歲腹背受敵;若朱友謙勾結契丹,則奪我三晉之地如履平川;若千歲納之,仍可聯合歧王李茂貞,後顧無憂矣。”
李存勖大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撥雲見日,令孤茅塞頓開。孤即刻草書一封,加封朱友謙為同州節度使,賜節旄。”
晉王封賞傳至同州,朱友謙父子是大喜不已。梁帝朱友貞聞聽此事卻勃然大怒,令大將劉尋、尹皓率兵三萬討伐同州。朱友謙得知梁兵來犯,便二次修書晉王請求出兵相助。晉王李存勖名李存審委大將軍率兵一萬救助同州。
劉尋,密州安丘縣人氏,官至鎮南節度使。率領三萬大軍駐紮同州城下。朱友謙所部兵馬不過一萬餘人,隻是閉門堅守。劉尋問探馬來報李存審率一萬救兵來援同州,便令大將尹皓摔三千精兵在迎戰李存審。李存審見梁兵攔住去路,便擺開陣勢。當前一員大將便是尹皓,此人長得是虎背熊腰,絡腮胡子紫麵堂,手提一根獨龍滲金棒,誇下一匹豹花馬,銅盔銅甲甚是威風。
尹皓見晉軍到此,高聲問道:“晉軍陣中,哪個是李存審?”
李存審陣前答道:“吾乃李存審也!”
尹皓言道:“原來汝就是李克用的五太保?”
李存審言道:“既然知道我父王威名,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尹皓言道:“那五太保就先勝果我手中大棒。” 尹皓說著便催馬殺來,李存審揮槍相迎,兩人打了不過三四個迴合,尹皓便被一搶挑落馬下。
李存審率兵來援殺了梁將尹皓,直逼同州城下。此時同州城內相隔數日,已是人心惶惶。劉尋駐兵圍困,同州城內糧盡民饑,百姓掘草而食,軍中將士苦於圍困皆生歸梁之心。朱令錫巡守城內,見人心背離便急忙麵見朱友謙:“父帥,城內百姓疾苦難忍,軍中將士又生降梁之心,如之奈何?”
朱友謙問道:“以令錫之見,當如何處置?”
朱令錫言道“晉王雖推心於我,但千裏援兵難解燃眉。不如暫且歸降梁帝,以解城中危機。待劉尋退兵之後,再與晉王修好。”
朱友謙言道:“晉王能容我父子,星夜急援,不負初心。且授我爵祿,助我資糧,分我衣屨,我豈能反複無常。傳我將領,三軍將士減餐維濟,再有敢言降梁者殺無赦。”
“孩兒遵命!”朱令錫轉身退去,朱友謙一人獨坐帥府,是愁容滿麵,唯恐軍中嘩變。朱友謙一坐就是半日,正在為難之際,朱令德來報:“啟稟父帥,晉王兵馬殺至東門。”
“速點兵馬,出城迎戰!”朱友謙如同久旱逢甘雨,親自披掛上馬,朱令德、朱令錫各點馬步軍跟隨其後。隻聞號炮三聲,同州城門大開,朱友謙率兵衝殺而出。朱友謙、李存審裏應外合殺的梁兵是一敗塗地,正是:
自古良臣擇主侍,久盼援兵姍姍遲。峰迴路轉不可測,似死還生怎料知。
晉軍舉刀皆送鬼,梁兵夢醒已成屍。君臣推心化一統,朱梁不過等末日。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