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梁、燕兩軍列陣於易水河畔,隻見燕軍陣中一員上將出馬叫陣。此人麵如青銅,目若銅鈴,頷下美髯垂胸,頭戴三叉紫金冠,內著白鱗甲,外罩白羅袍,外係嵌寶獅鸞帶,手提渾鐵點鋼槍,跨下銀色梅花馬,乃是大將高思繼。王處直嗬道:“來將通名!”
“我乃幽州神槍將高思繼也!”高思繼答,王處直心想我剛歸順梁王,寸功未立,就問高家槍威名遠揚,若被我勝了定成大功一件。想到這裏,王處直舉起手中三叉鬼頭刀策馬來戰,二人戰至一團。高思繼槍法絕倫,幾個迴合下來,令王處直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王彥章見王處直抵擋不住,出陣相助。王彥章走馬換將,鐵槍將大戰神槍將,二人大戰一百迴合,未分分勝負。劉守光見高繼思久不能勝,便率左右三軍衝向梁軍,張存敬也摔梁兵殺來。幾萬大軍混戰一團。
殺至天晚各自散去,兩軍互有死傷。王彥章迴至中軍,對張存敬言道:“那神槍高思繼,槍法出眾,武藝高強,若不殺他,實難取勝。”
張存敬言道:“人言‘將貴先機亦在謀’,將軍若想勝這高思繼,不在強攻,還在智取。征戰就要兵不厭詐。”
王彥章言道:“存敬所言極是,明日你率三千騎兵埋伏於大隊之左。待我引燕兵殺出,你率騎兵抄襲燕軍大營,必可獲勝。”
次日再戰,王彥章策馬出陣高聲喊到:“高思繼可敢與我王鐵槍,大戰三百合否?”
高思繼怒道:“有何不敢?”言罷,催馬挺槍殺來。王彥章與高思繼二度交鋒,兩人一戰四十個迴合不分勝負,但王彥章心理一直惦記著怎樣能暗算高思繼。隻見王彥章虛晃一槍,駁馬便退,高思繼催馬追來。王彥章見高思繼追至近前,突然扯馬絲韁,調迴馬頭,轉身一個迴馬槍。這一槍讓高思繼措手不及,戳穿高思繼盔甲掩心鏡,高思繼口冒鮮血,墜落馬下。劉守光一看高思繼陣亡,心中似怒發衝冠,下令三軍衝鋒。王處直率梁兵迎麵而戰。正是:
神槍鐵槍不尋常,並起雙雄欲稱王。
非是武藝決勝負,兵不厭詐迴馬槍。
梁、燕兩軍酣戰之時,張存敬率三千精騎兵從側麵包抄燕軍大營,燕軍守營將士未曾始料,被張存敬率兵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有燕兵報知酣戰的劉守光,大營被襲。劉守光無心戀戰,隻得撤退救營。王彥章見劉守光率兵撤離,知道張存敬已經劫營成功,即命軍卒乘勝追殺。一麵劫營,一麵追殺,使得六萬燕兵首尾難顧,亂作一團,梁兵聲勢整天,喊殺不止。最終劉守光隻帶得幾千敗兵逃迴燕京。劉守光敗迴燕京,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聞聽,急得心如刀絞。長子劉守文也趕到燕京,父子三人愁於無計可施。長子劉守文言道:“既然六萬燕軍喪盡,我等已無力再戰,且晉王李克用潞州失守,亦處困境之際,難以與我幽州相互照應。為今之計,隻有向梁王求和,歸附於梁。”
劉仁恭歎道:“我與那朱全忠素來無仇,他發兵討我不過是因我助晉王糧草。如今大局所迫,也隻有與晉王分道揚鑣,求個自保。”劉仁恭不得已,棄晉王於危難,納降表歸附梁王朱全忠,並助梁軍錢草車糧甚多。
李克用在潞州大營與梁軍僵持數月,而得劉仁恭歸附梁王之報,如同雪上加霜。隻得派使者納金銀布帛向梁王朱全忠求和,朱全忠大喜,對眾人言道:“李克用也有下書請和之日,眾人以為可應否?”
參軍敬翔言道:“今李克用外無援兵,內缺錢糧,此乃天賜良機。先發而製人,後發而製於人。下官主戰。”眾武將也連聲請戰。
惟有謝瞳言道:“下官以為不可此時發兵。今至夏初,發兵雖能勝晉,而到滅晉之日,必逢酷夏,天氣炎熱,軍糧繁多,日久易生病疫。還是待秋季發兵可保全勝。”
朱全忠言道:“子明之言不無道理,但本王征戰二十年,行軍討伐,逢病可醫,遇傷便治,豈能因一夏伏而貽誤軍機。我意已決,明日點兵進發!”眾人皆是響應,惟有謝瞳不語。
次日五更,各部將官匯集潞州城外,朱全忠坐於帥案,對眾將言道:“討滅沙陀胡賊,時機已到,本王發令,進軍三晉。”乃令大將張歸霸入天井,張歸厚入汾州,張存敬入新口,葛從周入土門,王處直入飛狐,胡真入陰地,朱珍入遼州,傳令完畢,各部兵馬分道出擊。自劉仁恭歸順梁王以來,晉軍各路兵馬糧草紛紛告急。李克用已迴至晉陽籌措糧草,忽有八百裏飛馬急報,探子報曰:“遼州守將張鄂、汾州守將李瑭不戰而降。”這一句話把李克用氣了個半死。張承業在旁邊言道:“兩將獻城降梁,乃大帥周德威處境危急,可令其棄守澤州,速迴師晉陽。”李克用心理一團混亂,無可奈何隻得急書招周德威迴師。
梁兵四處出擊,令三晉百姓人心惶惶,李克用隻得四處收攏兵馬據守晉陽。盛夏之時,果然梁軍三麵包圍晉陽。李克用似兵敗如山倒,滿目愁容對眾人言道:“幽州劉仁恭背信棄義,以至今日敗況。梁王興兵十萬,糧草足維持一年。孤擁兵五萬,卻糧草盡可堅持月餘。孤久思一夜,欲再度遷徙塞北,迴至陰山腳下。”
大太保李嗣源言道:“父王萬萬不可迴至陰山,我沙陀兵馬曆盡千辛萬苦,千裏剿滅黃巢,夢聖上恩典,才有今日之榮。孩兒願同五萬將士在晉陽與梁兵決戰。”五太保李存審也隨聲請戰。
張承業言道:“奴才到有一策,雖無殺戮血腥,但害人不淺,有悖天理。”
李克用問道:“公公有何妙策,快快道來。”
張承業言道:“千歲可令城內百姓捕捉活鼠,官家收購,不出半月定可退兵。”李克用與眾人雖不解其中緣故,但也隻能聽這不是辦法的辦法。
捕鼠告示張榜於晉陽城內,五日之後,百姓獻活鼠千餘隻,張承業命人一以每隻一兩銀子收購,總共不過用銀千兩。李克用間如此之多的老鼠,心中大惑,問道張承業:“公公收如此之多的老鼠意欲何為?”
張承業言道:“千歲借我五百壯卒,十日之內,梁軍必退。”李克用隻得應允。
一夜忽降大雨,張承業令這五百精壯兵卒,每人攜老鼠兩隻與人糞裝入同一皮囊之中。趁夜色昏暗,小雨未停,這五百士卒潛入梁軍各營周圍,將皮囊中的人糞與老鼠倒入水窪之中,便各自離去。
又過幾日,梁軍各營爆生鼠疫,梁兵發熱者即死。軍師謝瞳焦急求見朱全忠言道言道:“近日各營之中,多有士卒病死,瘟疫四起,十萬大軍,日死千人,當早早退兵,已絕後患。”朱全忠已聽聞瘟疫四起之事,眾將皆束手無策,隻得退兵。
退兵之日,朱全忠令軍中凡有傷寒之狀的士卒均被棄半道,被老鼠啃過的糧食均被丟棄。此役梁軍未戰晉陽卻折兵三萬餘眾。張承業見梁軍退去,又隔數日才令兵卒火燒梁軍遺棄之物及病死屍首。李克用在晉陽城上觀梁兵已退,損失兵卒萬餘人,糧草燒毀不計其數,心中大喜,問道張承業:“公公真乃神機妙算,但不知使得何計?”
張承業言道:“昔日老奴在宮中,時常帶小太監捕鼠。今值盛夏,雨露頻繁,奴才放活鼠千隻散餘梁營,使瘟疫大作,方使退兵。此計實出於無奈呐。”
李克用也頗感惋惜,又對張承業言道:“公公之才可比管、樂,今梁兵退去,卻尚有兵馬幾十萬,挾天子以令諸侯。孤王勢單力薄,豈能長久,還望公公教我。”
張承業言道:“千歲雖不及朱全忠,單漠北諸族卻多有與千歲交往。今契丹八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兵勢強盛,千歲可與之結盟。一來可牽製劉仁恭,二來可保無後顧之憂。”
李克用言道:“承業深謀遠慮,我手下眾將所不及呀。隻是我欲與阿保機結盟,又恐其不肯,如之奈何?”
張承業言道:“張承業感千歲收留之恩,無以為報。若如千歲不嫌奴才這個閹廢之人,老奴願前往漠北,必能說服阿保機。”李克用大悅,遂拜張承業為總監軍,參與軍機,令張承業為使,康令德為副使率一千人馬前往塞北會盟契丹八部首領耶律阿保機。
張承業走後,李克用命周德威率兵一萬人南下收複失地。朱全忠把梁軍全部撤迴中原,三晉舊將紛紛又歸順晉王,惟有汾州守將李塘死心歸梁王。周德威率兵圍困汾州,李塘出城迎戰,二太保李嗣昭手提三股托天叉出陣叫戰,有敵將白奉國揮舞大刀前來迎戰,李嗣昭與白奉國僅戰兩個迴合,便被刺死。李塘策馬殺來,李嗣昭舉叉來戰,李塘被連人帶馬叉翻在地。汾州守卒原本都是晉王舊部,見李塘等人均已戰死,紛紛歸降。三晉之地惟有潞州險要,朱全忠命大將丁會鎮守,其餘州郡均已複歸晉王李克用。
話說朱全忠迴至長安,使得皇帝昭宗李曄是心生畏懼,因為朱全忠這次北上,最初原因便是因為緝拿張承業,張承業是奉昭宗之命去找得李克用,而朱全忠無功而返,滿腹怨恨。朱全忠帳下文武之中,惟有養子朱友恭心眼多,且心胸陰險。朱全忠便對養子朱友恭言道:“當今聖上,對孤王早已心生恨毒,我兒可有良策?”
朱友恭言道:“父王何不來個敲山震虎,殺雞儆猴。”
朱全忠問道:“此話怎講?”
朱友恭言道:“長安宮廷之中,多有萬歲身邊耳目,父王可奏請遷都洛陽,使萬歲再無依賴之人。若有不願遷都者,必是異心之人,父王將其處死。此乃一舉兩得。”
朱全忠點頭言道:“吾兒妙計,明日我便奏請皇上遷都。”正是:
父子雖非是親生,心存陰險一脈承。
各懷奸詐亂社稷,朝堂冤魂屍骨橫。
話說次日早朝,朱全忠率文武大臣上朝。朱全忠奏道:“臣啟陛下,長安貴為大唐之都,曆經黃巢賊寇作亂,百姓不耕種,商賈不往來,實乃頹廢之兆也,臣請陛下遷都洛陽。”昭宗李曄是想躲朱全忠都躲不開,一聽遷都更是不情願。當朝宰相崔允是個有正義感的老臣,他看了朱全忠一眼,對昭宗李曄言道:“臣以為陛下不可遷都,想我高祖神堯皇帝李淵,武德元年在長安開我大唐國基,傳帝十九世,祖先開基寶地豈可變更。”
京兆伊鄭元規也隨聲言奏道:“崔丞相所言極是,長安自漢代便是龍脈祥瑞之地,萬不可違背祖製。”朱全忠說話比不得這崔允、鄭元規,也沒有當庭相爭,他心中正想殺幾個大臣嚇唬昭宗李曄,見崔、鄭二人反駁遷都之事,便懷恨在心。
退朝之後,朱全忠命養子朱友恭率一千人馬分別查抄崔允、鄭元規二人府第。等到次日早朝,昭宗李曄見崔允、鄭元規未曾上朝,便問朱全忠:“梁王,今日納崔允與鄭元規二位愛卿,為何不來早朝。”
朱全忠答道:“崔、鄭二人犯下謀逆之罪,臣已將二人緝拿。”遂命朱友恭將崔允與鄭元規押上朝堂。崔允一看朱全忠就罵道:“朱全忠你這個亂臣賊子,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定不得好死。”鄭元規也隨聲大罵。
朱全忠怒道:“汝二人安敢在朝堂之上,像瘋狗一般亂咬亂罵,實乃目無君主。金瓜武士安在?”隻見朝門外湧入官軍數人,個個手持金瓜錘。朱全忠怒道:“將這二人給我金瓜擊頂!”隻見崔允、鄭元規被按在朝堂門外,“啪!啪!”兩錘,二人的腦袋杯砸得腦漿迸裂,死得慘不忍睹。朱全忠在朝堂之上肆意胡為,嚇得群臣無人敢言。朱全忠言道:“臣請陛下三月之後遷都洛陽。”昭宗李曄嚇得是哆哆嗦嗦,低聲言道:“朕準奏。” 正是:
指鹿為馬臣欺君,濫殺無辜豺獸心。
空歎社稷無明主,卻教潑痞耍威淫。
唐天複四年,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曄被迫遷都洛陽,從長安至洛陽,李曄苦受朱全忠擺布,心中憂悶,便寫下一首《菩薩蠻》傳於後世,詞曰:
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隻見雙飛燕。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
遠煙籠碧樹,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向大內中。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我乃幽州神槍將高思繼也!”高思繼答,王處直心想我剛歸順梁王,寸功未立,就問高家槍威名遠揚,若被我勝了定成大功一件。想到這裏,王處直舉起手中三叉鬼頭刀策馬來戰,二人戰至一團。高思繼槍法絕倫,幾個迴合下來,令王處直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王彥章見王處直抵擋不住,出陣相助。王彥章走馬換將,鐵槍將大戰神槍將,二人大戰一百迴合,未分分勝負。劉守光見高繼思久不能勝,便率左右三軍衝向梁軍,張存敬也摔梁兵殺來。幾萬大軍混戰一團。
殺至天晚各自散去,兩軍互有死傷。王彥章迴至中軍,對張存敬言道:“那神槍高思繼,槍法出眾,武藝高強,若不殺他,實難取勝。”
張存敬言道:“人言‘將貴先機亦在謀’,將軍若想勝這高思繼,不在強攻,還在智取。征戰就要兵不厭詐。”
王彥章言道:“存敬所言極是,明日你率三千騎兵埋伏於大隊之左。待我引燕兵殺出,你率騎兵抄襲燕軍大營,必可獲勝。”
次日再戰,王彥章策馬出陣高聲喊到:“高思繼可敢與我王鐵槍,大戰三百合否?”
高思繼怒道:“有何不敢?”言罷,催馬挺槍殺來。王彥章與高思繼二度交鋒,兩人一戰四十個迴合不分勝負,但王彥章心理一直惦記著怎樣能暗算高思繼。隻見王彥章虛晃一槍,駁馬便退,高思繼催馬追來。王彥章見高思繼追至近前,突然扯馬絲韁,調迴馬頭,轉身一個迴馬槍。這一槍讓高思繼措手不及,戳穿高思繼盔甲掩心鏡,高思繼口冒鮮血,墜落馬下。劉守光一看高思繼陣亡,心中似怒發衝冠,下令三軍衝鋒。王處直率梁兵迎麵而戰。正是:
神槍鐵槍不尋常,並起雙雄欲稱王。
非是武藝決勝負,兵不厭詐迴馬槍。
梁、燕兩軍酣戰之時,張存敬率三千精騎兵從側麵包抄燕軍大營,燕軍守營將士未曾始料,被張存敬率兵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有燕兵報知酣戰的劉守光,大營被襲。劉守光無心戀戰,隻得撤退救營。王彥章見劉守光率兵撤離,知道張存敬已經劫營成功,即命軍卒乘勝追殺。一麵劫營,一麵追殺,使得六萬燕兵首尾難顧,亂作一團,梁兵聲勢整天,喊殺不止。最終劉守光隻帶得幾千敗兵逃迴燕京。劉守光敗迴燕京,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聞聽,急得心如刀絞。長子劉守文也趕到燕京,父子三人愁於無計可施。長子劉守文言道:“既然六萬燕軍喪盡,我等已無力再戰,且晉王李克用潞州失守,亦處困境之際,難以與我幽州相互照應。為今之計,隻有向梁王求和,歸附於梁。”
劉仁恭歎道:“我與那朱全忠素來無仇,他發兵討我不過是因我助晉王糧草。如今大局所迫,也隻有與晉王分道揚鑣,求個自保。”劉仁恭不得已,棄晉王於危難,納降表歸附梁王朱全忠,並助梁軍錢草車糧甚多。
李克用在潞州大營與梁軍僵持數月,而得劉仁恭歸附梁王之報,如同雪上加霜。隻得派使者納金銀布帛向梁王朱全忠求和,朱全忠大喜,對眾人言道:“李克用也有下書請和之日,眾人以為可應否?”
參軍敬翔言道:“今李克用外無援兵,內缺錢糧,此乃天賜良機。先發而製人,後發而製於人。下官主戰。”眾武將也連聲請戰。
惟有謝瞳言道:“下官以為不可此時發兵。今至夏初,發兵雖能勝晉,而到滅晉之日,必逢酷夏,天氣炎熱,軍糧繁多,日久易生病疫。還是待秋季發兵可保全勝。”
朱全忠言道:“子明之言不無道理,但本王征戰二十年,行軍討伐,逢病可醫,遇傷便治,豈能因一夏伏而貽誤軍機。我意已決,明日點兵進發!”眾人皆是響應,惟有謝瞳不語。
次日五更,各部將官匯集潞州城外,朱全忠坐於帥案,對眾將言道:“討滅沙陀胡賊,時機已到,本王發令,進軍三晉。”乃令大將張歸霸入天井,張歸厚入汾州,張存敬入新口,葛從周入土門,王處直入飛狐,胡真入陰地,朱珍入遼州,傳令完畢,各部兵馬分道出擊。自劉仁恭歸順梁王以來,晉軍各路兵馬糧草紛紛告急。李克用已迴至晉陽籌措糧草,忽有八百裏飛馬急報,探子報曰:“遼州守將張鄂、汾州守將李瑭不戰而降。”這一句話把李克用氣了個半死。張承業在旁邊言道:“兩將獻城降梁,乃大帥周德威處境危急,可令其棄守澤州,速迴師晉陽。”李克用心理一團混亂,無可奈何隻得急書招周德威迴師。
梁兵四處出擊,令三晉百姓人心惶惶,李克用隻得四處收攏兵馬據守晉陽。盛夏之時,果然梁軍三麵包圍晉陽。李克用似兵敗如山倒,滿目愁容對眾人言道:“幽州劉仁恭背信棄義,以至今日敗況。梁王興兵十萬,糧草足維持一年。孤擁兵五萬,卻糧草盡可堅持月餘。孤久思一夜,欲再度遷徙塞北,迴至陰山腳下。”
大太保李嗣源言道:“父王萬萬不可迴至陰山,我沙陀兵馬曆盡千辛萬苦,千裏剿滅黃巢,夢聖上恩典,才有今日之榮。孩兒願同五萬將士在晉陽與梁兵決戰。”五太保李存審也隨聲請戰。
張承業言道:“奴才到有一策,雖無殺戮血腥,但害人不淺,有悖天理。”
李克用問道:“公公有何妙策,快快道來。”
張承業言道:“千歲可令城內百姓捕捉活鼠,官家收購,不出半月定可退兵。”李克用與眾人雖不解其中緣故,但也隻能聽這不是辦法的辦法。
捕鼠告示張榜於晉陽城內,五日之後,百姓獻活鼠千餘隻,張承業命人一以每隻一兩銀子收購,總共不過用銀千兩。李克用間如此之多的老鼠,心中大惑,問道張承業:“公公收如此之多的老鼠意欲何為?”
張承業言道:“千歲借我五百壯卒,十日之內,梁軍必退。”李克用隻得應允。
一夜忽降大雨,張承業令這五百精壯兵卒,每人攜老鼠兩隻與人糞裝入同一皮囊之中。趁夜色昏暗,小雨未停,這五百士卒潛入梁軍各營周圍,將皮囊中的人糞與老鼠倒入水窪之中,便各自離去。
又過幾日,梁軍各營爆生鼠疫,梁兵發熱者即死。軍師謝瞳焦急求見朱全忠言道言道:“近日各營之中,多有士卒病死,瘟疫四起,十萬大軍,日死千人,當早早退兵,已絕後患。”朱全忠已聽聞瘟疫四起之事,眾將皆束手無策,隻得退兵。
退兵之日,朱全忠令軍中凡有傷寒之狀的士卒均被棄半道,被老鼠啃過的糧食均被丟棄。此役梁軍未戰晉陽卻折兵三萬餘眾。張承業見梁軍退去,又隔數日才令兵卒火燒梁軍遺棄之物及病死屍首。李克用在晉陽城上觀梁兵已退,損失兵卒萬餘人,糧草燒毀不計其數,心中大喜,問道張承業:“公公真乃神機妙算,但不知使得何計?”
張承業言道:“昔日老奴在宮中,時常帶小太監捕鼠。今值盛夏,雨露頻繁,奴才放活鼠千隻散餘梁營,使瘟疫大作,方使退兵。此計實出於無奈呐。”
李克用也頗感惋惜,又對張承業言道:“公公之才可比管、樂,今梁兵退去,卻尚有兵馬幾十萬,挾天子以令諸侯。孤王勢單力薄,豈能長久,還望公公教我。”
張承業言道:“千歲雖不及朱全忠,單漠北諸族卻多有與千歲交往。今契丹八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兵勢強盛,千歲可與之結盟。一來可牽製劉仁恭,二來可保無後顧之憂。”
李克用言道:“承業深謀遠慮,我手下眾將所不及呀。隻是我欲與阿保機結盟,又恐其不肯,如之奈何?”
張承業言道:“張承業感千歲收留之恩,無以為報。若如千歲不嫌奴才這個閹廢之人,老奴願前往漠北,必能說服阿保機。”李克用大悅,遂拜張承業為總監軍,參與軍機,令張承業為使,康令德為副使率一千人馬前往塞北會盟契丹八部首領耶律阿保機。
張承業走後,李克用命周德威率兵一萬人南下收複失地。朱全忠把梁軍全部撤迴中原,三晉舊將紛紛又歸順晉王,惟有汾州守將李塘死心歸梁王。周德威率兵圍困汾州,李塘出城迎戰,二太保李嗣昭手提三股托天叉出陣叫戰,有敵將白奉國揮舞大刀前來迎戰,李嗣昭與白奉國僅戰兩個迴合,便被刺死。李塘策馬殺來,李嗣昭舉叉來戰,李塘被連人帶馬叉翻在地。汾州守卒原本都是晉王舊部,見李塘等人均已戰死,紛紛歸降。三晉之地惟有潞州險要,朱全忠命大將丁會鎮守,其餘州郡均已複歸晉王李克用。
話說朱全忠迴至長安,使得皇帝昭宗李曄是心生畏懼,因為朱全忠這次北上,最初原因便是因為緝拿張承業,張承業是奉昭宗之命去找得李克用,而朱全忠無功而返,滿腹怨恨。朱全忠帳下文武之中,惟有養子朱友恭心眼多,且心胸陰險。朱全忠便對養子朱友恭言道:“當今聖上,對孤王早已心生恨毒,我兒可有良策?”
朱友恭言道:“父王何不來個敲山震虎,殺雞儆猴。”
朱全忠問道:“此話怎講?”
朱友恭言道:“長安宮廷之中,多有萬歲身邊耳目,父王可奏請遷都洛陽,使萬歲再無依賴之人。若有不願遷都者,必是異心之人,父王將其處死。此乃一舉兩得。”
朱全忠點頭言道:“吾兒妙計,明日我便奏請皇上遷都。”正是:
父子雖非是親生,心存陰險一脈承。
各懷奸詐亂社稷,朝堂冤魂屍骨橫。
話說次日早朝,朱全忠率文武大臣上朝。朱全忠奏道:“臣啟陛下,長安貴為大唐之都,曆經黃巢賊寇作亂,百姓不耕種,商賈不往來,實乃頹廢之兆也,臣請陛下遷都洛陽。”昭宗李曄是想躲朱全忠都躲不開,一聽遷都更是不情願。當朝宰相崔允是個有正義感的老臣,他看了朱全忠一眼,對昭宗李曄言道:“臣以為陛下不可遷都,想我高祖神堯皇帝李淵,武德元年在長安開我大唐國基,傳帝十九世,祖先開基寶地豈可變更。”
京兆伊鄭元規也隨聲言奏道:“崔丞相所言極是,長安自漢代便是龍脈祥瑞之地,萬不可違背祖製。”朱全忠說話比不得這崔允、鄭元規,也沒有當庭相爭,他心中正想殺幾個大臣嚇唬昭宗李曄,見崔、鄭二人反駁遷都之事,便懷恨在心。
退朝之後,朱全忠命養子朱友恭率一千人馬分別查抄崔允、鄭元規二人府第。等到次日早朝,昭宗李曄見崔允、鄭元規未曾上朝,便問朱全忠:“梁王,今日納崔允與鄭元規二位愛卿,為何不來早朝。”
朱全忠答道:“崔、鄭二人犯下謀逆之罪,臣已將二人緝拿。”遂命朱友恭將崔允與鄭元規押上朝堂。崔允一看朱全忠就罵道:“朱全忠你這個亂臣賊子,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定不得好死。”鄭元規也隨聲大罵。
朱全忠怒道:“汝二人安敢在朝堂之上,像瘋狗一般亂咬亂罵,實乃目無君主。金瓜武士安在?”隻見朝門外湧入官軍數人,個個手持金瓜錘。朱全忠怒道:“將這二人給我金瓜擊頂!”隻見崔允、鄭元規被按在朝堂門外,“啪!啪!”兩錘,二人的腦袋杯砸得腦漿迸裂,死得慘不忍睹。朱全忠在朝堂之上肆意胡為,嚇得群臣無人敢言。朱全忠言道:“臣請陛下三月之後遷都洛陽。”昭宗李曄嚇得是哆哆嗦嗦,低聲言道:“朕準奏。” 正是:
指鹿為馬臣欺君,濫殺無辜豺獸心。
空歎社稷無明主,卻教潑痞耍威淫。
唐天複四年,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曄被迫遷都洛陽,從長安至洛陽,李曄苦受朱全忠擺布,心中憂悶,便寫下一首《菩薩蠻》傳於後世,詞曰:
登樓遙望秦宮殿,茫茫隻見雙飛燕。渭水一條流,千山與萬丘。
遠煙籠碧樹,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向大內中。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