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迴:玄罡陣大戰良田坡 七言詩反間殺李詳
僖宗李儼聞李克用襲取三郡正在左右為難之時,侍中田令孜言道:“臣以為李克用罪在不赦,乃合長安城中尚有賊眾,二十餘萬。李克用既然自持兵多惹是生非,陛下克下詔諭將三晉之地封與那獨眼賊,並催其即刻與黃巢決戰。”
僖宗言道:“催促發兵恐李克用難勝黃巢,反遭其敗。”
田令孜言道:“無論成敗與否,那李克用與黃巢俱是兩敗俱傷。到時陛下選調一軍將李克用取而代之,陛下就不必憂慮沙陀部的反複無常了。”
僖宗言道:“不知諸路兵馬之中,何人可以取代那李克用。”
田令孜言道:“臣聞汴州節度使朱全忠,自歸順以來忠心耿耿,屢敗賊兵,可堪當此任。”
宰相鄭畋言道:“臣以為陛下萬不可用那朱全忠,臣聞此人自幼潑皮,麵善心毒,所占一城常欺淩百姓,不可委之重任呐。”
僖宗言道:“二位愛卿莫要再言,剿滅黃巢事大,就依田愛卿所言。詔鄭從讜入成都受尚書銜讓他養老去,責李克用兼河東節度使盡快發兵。”詔令飛報河中不提。正是:
單講鄭從讜被皇帝免去節度使,授尚書銜入川。雖是沒有了兵權,但還是晉升尚書銜,得以明哲保身。從讜的領二百親兵護家眷入川,大道之上忽見一支兵馬駐足於道邊,近前方知是李克用的人馬。鄭從讜下馬走至克用近前冷言問道道:“將軍在此攔截,莫不是要將我鄭氏滿門誅殺吧?。”
李克用言道:“聞鄭大人榮升尚書入川,特來為老大人餞行。”
鄭從讜問道:“李將軍,汝已得三晉之地,老夫也盡交兵權,因何在此折羞老夫?”
李克用言道:“那時末將入河中之時,鄭大人曾於道旁以重禮饋贈克用。近日大人赴川朝見天子,下官豈能有來而不往之理。”
鄭從讜言道:“清濁必異源,鳧鳳不並翔。今中原乃蛇蠍之穴,老夫與奸人見禮。”
李克用問道:“我是奸也好,是忠也罷,以公之言克用當為何人?”
鄭從讜曰:“君乃救世之主,卻非真命之主。”言罷,鄭從讜拂袖上馬而走,李克用遠望而默思良久。李克用官居河東節度使已經享有三晉之地,便把夫人劉氏等家室接至軍中,劉氏乃正室,代北人。
唐中和三年、齊金統四年、公元八八三年二月,李克用進軍乾吭(今陝西大荔西南),共兵馬六萬之餘;黃巢命太尉尚讓為大都督率精兵十五萬於良田坡決戰。朱全忠引大兵過潼關圍困華州。話分兩頭先表沙陀部,大戰在即,李克用問周德威道:“今巢賊引兵十五之眾,不知鎮遠可有良策教我?”
周德威言道:“這良田坡地皮廣袤,遠無密林,近無山丘,賊兵十五萬,非布陣不能克也。末將願獻十二玄罡陣以克敵得勝。”
李克用言道:“吾雖不精通戰陣,尚知陣法操練決非一日之力可完成。眼下兩軍對壘,恐無時日再操兵演陣矣。”
周德威笑道:“主公莫慮,臣獻此陣正是不需操演士卒,僅操演眾將官即可破敵。”
李克用聞言:“鎮遠竟有如此怪陣,隻操練將領即可,克用願聞其詳?”
周德威道:“這十二玄罡陣,分兵十二路,每路五千人。十路為步兵,兩路為騎兵;步兵各路主將以號炮為令,一聲進兵,二聲連響為退兵;這十路步兵輪番搓敵前鋒,各路士兵隻需跟隨主將即可。最終主公以兩道沙陀鐵騎,猛衝中軍,其他各路輔於左右,定可破賊。軍師克細細教與他們。”周德威領命,未及各營主將均來學此陣法。
兩日之後,良田坡前沙塵漫天,齊軍主帥尚讓以十五萬大軍布陣於此,隻見李克用率沙陀兵馬六萬人擺成十二玄罡陣,威風十足。尚讓居於中軍下令前軍主將葛從周進兵。頓時,號炮鎮天,戰鼓急促,葛從周率前鋒三萬大兵,分前後六隊是踏塵而進。周德威見時機成熟下令鳴號炮,沙陀部號炮一響,隻見唐軍陣中衝兩員大將,頭一陣便是大太保李嗣源與二太保李嗣昭。李嗣源手中鋼骨亮銀槍、李嗣昭揮舞三股托天叉各率兩千步兵手持長矛疾馳而來,兩個太保與葛從周戰至一處,大戰十幾迴合不分勝負。隻聽“嘡、嘡”兩聲號炮,嗣源、嗣昭迴馬敗退,部下士卒也敗逃而去。葛從周正欲追趕,隻聽得左側喊殺聲起,殺來的乃是三太保李存璋與四太保李存信,李存璋雙鞭飛舞,李存信蒺藜棒瑟瑟襲人,二人與葛從周混戰一處,左側尚未敗退,隻聽右側又來殺聲,為首將領是五太保李存審、六太保李存顥率隊殺來。葛從周身邊副將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引數千兵馬抵擋右路。未幾,號炮連響,官軍四陣兵馬又紛紛敗退。
此時葛從周的前鋒兵馬左防右擋的隊形不整,正欲從排陣勢,隻見正前方又有四陣官軍殺來。為首四將乃是七太保李存進、八太保李存質、九太保李存實、十太保李存貞,葛從周隻得率兵倉忙應戰。四個太保輪番交戰葛從周,不過二十迴合,雙炮又響,四位太保皆引兵而退。此時葛從周已經感覺到敵陣靈活多變,不可冒進,但尚讓因為兵馬太多卻看不清葛從周左右難顧。可是尚讓遙望前部兵馬已經敗官軍數陣,繼續催鼓前進。正是:
周郎縱火赤壁船,謝安勝算八公山。
成敗皆非兵幾何,怎懼齊軍十五萬。
葛從周在進退兩難之時,隻聞沙陀部陣中戰鼓急催,迎麵一萬沙陀騎兵,似萬馬奔騰直撲齊軍前陣。這兩陣騎兵有六將帶領,李嗣恩、李嗣本、李存孝、史敬思、臬捩基、安休休各持兵器飛奔殺來。隻見齊軍三萬前鋒被一萬沙陀鐵騎衝的七零八散,命喪馬下。葛從周拚死交戰,亦不能敵,隻得邊打邊退。尚讓遠遠望去,見前軍陣型衝亂,才下令左右兩軍增援前軍。左右兩軍共計六萬人隊型移動笨拙,周德威已盡收眼底,遂下令退迴十陣兵馬從左右殺迴。尚讓此時才曉剛才敗退人馬均是詐敗,即刻再下令左右兩軍保護兩翼不動,但十五萬人馬陣型反複變換談何容易。等尚讓左右兩軍再迴陣位時,中路一萬騎兵已衝散齊軍前鋒。李存孝使禹王開山槊連挑前陣齊軍將領九人,無人敢擋,葛從周提槍大戰十個迴合邊被李存孝用槊纂擊碎其前護心鏡,翻落馬下,幸有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孟楷四將來救,才保葛從周逃迴中軍。主將敗逃,那齊軍將士均無戰心,紛紛潰敗。大將均在前陣,尚讓率領中軍已是措手不及,隻得倉促應戰。
戰至黃昏齊軍十五萬大軍已潰不成軍,眾多士卒四散逃命。齊軍折了將領二十員,士兵死傷四萬餘眾,敗陣脫逃者五六萬眾。尚讓僅領幾萬敗兵退入長安城內。
再表朱全忠率三萬人馬過潼關,兵臨華州;黃巢聞汴梁朱全忠西進,命其弟黃鄴、黃揆率一萬人馬駐守華州。黃鄴言道:“朱三本我大齊將官,勇猛善戰。今發兵來討,恐我等均不是其對手。諸位可有禦敵良策?”
有謀士李詳言道:“我與那朱全忠昔日反唐之時到有些交情,我願往敵營詐降朱全忠,引其入城,將軍伏兵伺機而殺。”
黃鄴沉思片刻言道: “軍師所言,我看可行。汝可速速準備往朱三營中詐降。”李詳領命而出,準備之後便往朱全忠大營。
朱全忠聞有齊軍使節求見遂與軍師謝瞳大帳相見,雙方拘禮就座。李詳言道:“大將軍,今奉黃鄴將軍所遣欲商議歸降之事。”
朱全忠道:“哎呀,想那黃鄴也有改邪歸正,棄暗投明之意麽?”
李詳道:“今朝廷屢戰屢勝,所向披靡;反軍節節敗退,乃大勢已去。將軍昔日曾與我等有過一麵之交,所以華州城中將士無不渴望歸降將軍麾下。”
朱全忠道:“那黃鄴、黃揆俱是黃巢親兄弟,血出一脈,焉能有此歸降之心?汝分明是來此詐降,我可說破汝之奸計否?”
李詳聞言大笑:“將軍所言差矣,昔日上古大禹王治水劃定九州,其父鯀屢生禍端,殘害生靈,大禹王將其父鯀降罪處死,以正天下。父子同出一脈,卻能大義滅親,何愁黃氏兄弟不能相戳?”
朱全忠道:“先生之言,頗有道理。先生請先往別帳歇息,我當與眾將官商議受降之事,待議定之後告之先生。”
李詳言道:“既是如此,下官暫且告退,恭候將軍佳音。”言罷去出了大帳。朱全忠即招軍師謝瞳帳中言道:“今李詳以禹殺父鯀的典故使我信黃鄴等人歸降獻城,我恐其中有詐,特請軍師思量一下。”
謝瞳言道:“此乃是黃鄴的詐降之計。”
朱全忠聞道:“何以見得?”
謝瞳言道:“黃鄴兄弟昔日曹州造反朝廷,乃是不忠,今又要華州反叛其兄此乃不孝。此等不忠不孝,無君無父之人將軍怎敢招至帳下?以下官之見並非二人真要大義滅親,倒戈投降,而是借詐降誑騙將軍入城,設奸計加害主公。”
朱全忠道:“我立刻命人將李詳這廝斬首。”
謝瞳勸道:“將軍且慢,我有一計可使黃鄴城中自亂。”言罷謝瞳於案上取筆下詩一首:
李唐滅隋因何功? 詳覽史書自可通。
謀取天下非黃巢,反把華州送全忠。
謝瞳寫罷此詩,裝入一囊中交與朱全忠,全忠問道:“此詩何意?”
謝瞳言道:“將軍讓李詳把此囊交予黃鄴便是,待李詳入城之後主公便可點兵攻城,李詳與黃鄴兄弟定能不攻自亂。”朱全忠微微點頭。
次日,朱全忠將此囊交予李詳,言道:“受降之事,我已寫下書信約定,請先生交與黃鄴兄弟。”李詳大喜:“如此甚好,下官即刻交與黃鄴。”李詳拜別朱全忠返迴華州城。李詳雖偷看囊中之詩,但也未解其意,便此囊交予黃鄴、黃揆觀看。黃鄴看後卻不解其意,對黃揆言道:“那朱三寫詩一首,既不言受降,也不言拒降,隻說我等‘反把華州送全忠’這是何意?”
黃揆接過端詳一番驚唿:“李詳謀反!”黃鄴聞言不解,黃揆指道:“詩中每句第一個字連讀便是‘李詳謀反’四字。以我之見必是,李詳已與朱全忠有所勾結。”
黃鄴言道:“既然李詳與朱全忠勾結,朱全忠又怎能故意把李詳告發?”
黃揆言道:“那朱全忠潑痞出身,不曾讀書識字,焉能寫此詩句。李詳說這是朱全忠所寫,其言有詐。況且李詳獨身前往。路遇何人我等皆不曉得,大敵當前恐其有變。”
黃鄴悟道:“兄弟所言有理,速命人捉拿李詳。”言罷兒人立刻調集城中兵馬。那李詳此時正在城垛巡城。等黃鄴、黃揆兄弟二人上城之時,隻見朱全忠突然率兵攻城,這令守城齊軍防備不及。黃鄴、黃揆帶兵衝上城池黃鄴對李詳叫道:“汝豈敢暗通朱全忠,出賣華州,我當憲殺汝祭旗!”
李詳驚道:“將軍何出此言?唐兵突然攻城我確實不知何故。”
黃鄴道:“你既然定好三日後詐降獻城,因何現在唐兵突然攻城,分明是汝暗做奸細。”隻見黃氏兄弟揮劍殺來,李詳隻得出劍相擋。各自親兵也殺做一團。
華州主將自相殘殺,城內兵馬大亂。不過一個多時辰,華州已被朱全忠率兵攻破。黃鄴兄弟殺死李詳及其部眾,見城內已經大亂,隻得由西門而逃。朱全忠奪取華州,二度與李克用等各路諸侯會合。
華州大勝,各路諸侯均往華州會盟,朱全忠以地主之宜大宴群候。諸路兵馬都招討、大太監楊光複雖官居眾人之首但卻無有兵權,但眾人皆奉其為上賓。楊光複言道:“今各路都督在此,能收複京師者惟西路李克用和動路朱全忠也。”眾人也皆符合此言,李克用擁兵六萬。朱全忠擁兵三萬,居各路兵馬之首。正是:
詐降算盡不厭詐,作詩反間自亂家。
若非朱溫不識字,華州豈能自殘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僖宗李儼聞李克用襲取三郡正在左右為難之時,侍中田令孜言道:“臣以為李克用罪在不赦,乃合長安城中尚有賊眾,二十餘萬。李克用既然自持兵多惹是生非,陛下克下詔諭將三晉之地封與那獨眼賊,並催其即刻與黃巢決戰。”
僖宗言道:“催促發兵恐李克用難勝黃巢,反遭其敗。”
田令孜言道:“無論成敗與否,那李克用與黃巢俱是兩敗俱傷。到時陛下選調一軍將李克用取而代之,陛下就不必憂慮沙陀部的反複無常了。”
僖宗言道:“不知諸路兵馬之中,何人可以取代那李克用。”
田令孜言道:“臣聞汴州節度使朱全忠,自歸順以來忠心耿耿,屢敗賊兵,可堪當此任。”
宰相鄭畋言道:“臣以為陛下萬不可用那朱全忠,臣聞此人自幼潑皮,麵善心毒,所占一城常欺淩百姓,不可委之重任呐。”
僖宗言道:“二位愛卿莫要再言,剿滅黃巢事大,就依田愛卿所言。詔鄭從讜入成都受尚書銜讓他養老去,責李克用兼河東節度使盡快發兵。”詔令飛報河中不提。正是:
單講鄭從讜被皇帝免去節度使,授尚書銜入川。雖是沒有了兵權,但還是晉升尚書銜,得以明哲保身。從讜的領二百親兵護家眷入川,大道之上忽見一支兵馬駐足於道邊,近前方知是李克用的人馬。鄭從讜下馬走至克用近前冷言問道道:“將軍在此攔截,莫不是要將我鄭氏滿門誅殺吧?。”
李克用言道:“聞鄭大人榮升尚書入川,特來為老大人餞行。”
鄭從讜問道:“李將軍,汝已得三晉之地,老夫也盡交兵權,因何在此折羞老夫?”
李克用言道:“那時末將入河中之時,鄭大人曾於道旁以重禮饋贈克用。近日大人赴川朝見天子,下官豈能有來而不往之理。”
鄭從讜言道:“清濁必異源,鳧鳳不並翔。今中原乃蛇蠍之穴,老夫與奸人見禮。”
李克用問道:“我是奸也好,是忠也罷,以公之言克用當為何人?”
鄭從讜曰:“君乃救世之主,卻非真命之主。”言罷,鄭從讜拂袖上馬而走,李克用遠望而默思良久。李克用官居河東節度使已經享有三晉之地,便把夫人劉氏等家室接至軍中,劉氏乃正室,代北人。
唐中和三年、齊金統四年、公元八八三年二月,李克用進軍乾吭(今陝西大荔西南),共兵馬六萬之餘;黃巢命太尉尚讓為大都督率精兵十五萬於良田坡決戰。朱全忠引大兵過潼關圍困華州。話分兩頭先表沙陀部,大戰在即,李克用問周德威道:“今巢賊引兵十五之眾,不知鎮遠可有良策教我?”
周德威言道:“這良田坡地皮廣袤,遠無密林,近無山丘,賊兵十五萬,非布陣不能克也。末將願獻十二玄罡陣以克敵得勝。”
李克用言道:“吾雖不精通戰陣,尚知陣法操練決非一日之力可完成。眼下兩軍對壘,恐無時日再操兵演陣矣。”
周德威笑道:“主公莫慮,臣獻此陣正是不需操演士卒,僅操演眾將官即可破敵。”
李克用聞言:“鎮遠竟有如此怪陣,隻操練將領即可,克用願聞其詳?”
周德威道:“這十二玄罡陣,分兵十二路,每路五千人。十路為步兵,兩路為騎兵;步兵各路主將以號炮為令,一聲進兵,二聲連響為退兵;這十路步兵輪番搓敵前鋒,各路士兵隻需跟隨主將即可。最終主公以兩道沙陀鐵騎,猛衝中軍,其他各路輔於左右,定可破賊。軍師克細細教與他們。”周德威領命,未及各營主將均來學此陣法。
兩日之後,良田坡前沙塵漫天,齊軍主帥尚讓以十五萬大軍布陣於此,隻見李克用率沙陀兵馬六萬人擺成十二玄罡陣,威風十足。尚讓居於中軍下令前軍主將葛從周進兵。頓時,號炮鎮天,戰鼓急促,葛從周率前鋒三萬大兵,分前後六隊是踏塵而進。周德威見時機成熟下令鳴號炮,沙陀部號炮一響,隻見唐軍陣中衝兩員大將,頭一陣便是大太保李嗣源與二太保李嗣昭。李嗣源手中鋼骨亮銀槍、李嗣昭揮舞三股托天叉各率兩千步兵手持長矛疾馳而來,兩個太保與葛從周戰至一處,大戰十幾迴合不分勝負。隻聽“嘡、嘡”兩聲號炮,嗣源、嗣昭迴馬敗退,部下士卒也敗逃而去。葛從周正欲追趕,隻聽得左側喊殺聲起,殺來的乃是三太保李存璋與四太保李存信,李存璋雙鞭飛舞,李存信蒺藜棒瑟瑟襲人,二人與葛從周混戰一處,左側尚未敗退,隻聽右側又來殺聲,為首將領是五太保李存審、六太保李存顥率隊殺來。葛從周身邊副將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引數千兵馬抵擋右路。未幾,號炮連響,官軍四陣兵馬又紛紛敗退。
此時葛從周的前鋒兵馬左防右擋的隊形不整,正欲從排陣勢,隻見正前方又有四陣官軍殺來。為首四將乃是七太保李存進、八太保李存質、九太保李存實、十太保李存貞,葛從周隻得率兵倉忙應戰。四個太保輪番交戰葛從周,不過二十迴合,雙炮又響,四位太保皆引兵而退。此時葛從周已經感覺到敵陣靈活多變,不可冒進,但尚讓因為兵馬太多卻看不清葛從周左右難顧。可是尚讓遙望前部兵馬已經敗官軍數陣,繼續催鼓前進。正是:
周郎縱火赤壁船,謝安勝算八公山。
成敗皆非兵幾何,怎懼齊軍十五萬。
葛從周在進退兩難之時,隻聞沙陀部陣中戰鼓急催,迎麵一萬沙陀騎兵,似萬馬奔騰直撲齊軍前陣。這兩陣騎兵有六將帶領,李嗣恩、李嗣本、李存孝、史敬思、臬捩基、安休休各持兵器飛奔殺來。隻見齊軍三萬前鋒被一萬沙陀鐵騎衝的七零八散,命喪馬下。葛從周拚死交戰,亦不能敵,隻得邊打邊退。尚讓遠遠望去,見前軍陣型衝亂,才下令左右兩軍增援前軍。左右兩軍共計六萬人隊型移動笨拙,周德威已盡收眼底,遂下令退迴十陣兵馬從左右殺迴。尚讓此時才曉剛才敗退人馬均是詐敗,即刻再下令左右兩軍保護兩翼不動,但十五萬人馬陣型反複變換談何容易。等尚讓左右兩軍再迴陣位時,中路一萬騎兵已衝散齊軍前鋒。李存孝使禹王開山槊連挑前陣齊軍將領九人,無人敢擋,葛從周提槍大戰十個迴合邊被李存孝用槊纂擊碎其前護心鏡,翻落馬下,幸有張歸霸、張歸厚、張歸弁、孟楷四將來救,才保葛從周逃迴中軍。主將敗逃,那齊軍將士均無戰心,紛紛潰敗。大將均在前陣,尚讓率領中軍已是措手不及,隻得倉促應戰。
戰至黃昏齊軍十五萬大軍已潰不成軍,眾多士卒四散逃命。齊軍折了將領二十員,士兵死傷四萬餘眾,敗陣脫逃者五六萬眾。尚讓僅領幾萬敗兵退入長安城內。
再表朱全忠率三萬人馬過潼關,兵臨華州;黃巢聞汴梁朱全忠西進,命其弟黃鄴、黃揆率一萬人馬駐守華州。黃鄴言道:“朱三本我大齊將官,勇猛善戰。今發兵來討,恐我等均不是其對手。諸位可有禦敵良策?”
有謀士李詳言道:“我與那朱全忠昔日反唐之時到有些交情,我願往敵營詐降朱全忠,引其入城,將軍伏兵伺機而殺。”
黃鄴沉思片刻言道: “軍師所言,我看可行。汝可速速準備往朱三營中詐降。”李詳領命而出,準備之後便往朱全忠大營。
朱全忠聞有齊軍使節求見遂與軍師謝瞳大帳相見,雙方拘禮就座。李詳言道:“大將軍,今奉黃鄴將軍所遣欲商議歸降之事。”
朱全忠道:“哎呀,想那黃鄴也有改邪歸正,棄暗投明之意麽?”
李詳道:“今朝廷屢戰屢勝,所向披靡;反軍節節敗退,乃大勢已去。將軍昔日曾與我等有過一麵之交,所以華州城中將士無不渴望歸降將軍麾下。”
朱全忠道:“那黃鄴、黃揆俱是黃巢親兄弟,血出一脈,焉能有此歸降之心?汝分明是來此詐降,我可說破汝之奸計否?”
李詳聞言大笑:“將軍所言差矣,昔日上古大禹王治水劃定九州,其父鯀屢生禍端,殘害生靈,大禹王將其父鯀降罪處死,以正天下。父子同出一脈,卻能大義滅親,何愁黃氏兄弟不能相戳?”
朱全忠道:“先生之言,頗有道理。先生請先往別帳歇息,我當與眾將官商議受降之事,待議定之後告之先生。”
李詳言道:“既是如此,下官暫且告退,恭候將軍佳音。”言罷去出了大帳。朱全忠即招軍師謝瞳帳中言道:“今李詳以禹殺父鯀的典故使我信黃鄴等人歸降獻城,我恐其中有詐,特請軍師思量一下。”
謝瞳言道:“此乃是黃鄴的詐降之計。”
朱全忠聞道:“何以見得?”
謝瞳言道:“黃鄴兄弟昔日曹州造反朝廷,乃是不忠,今又要華州反叛其兄此乃不孝。此等不忠不孝,無君無父之人將軍怎敢招至帳下?以下官之見並非二人真要大義滅親,倒戈投降,而是借詐降誑騙將軍入城,設奸計加害主公。”
朱全忠道:“我立刻命人將李詳這廝斬首。”
謝瞳勸道:“將軍且慢,我有一計可使黃鄴城中自亂。”言罷謝瞳於案上取筆下詩一首:
李唐滅隋因何功? 詳覽史書自可通。
謀取天下非黃巢,反把華州送全忠。
謝瞳寫罷此詩,裝入一囊中交與朱全忠,全忠問道:“此詩何意?”
謝瞳言道:“將軍讓李詳把此囊交予黃鄴便是,待李詳入城之後主公便可點兵攻城,李詳與黃鄴兄弟定能不攻自亂。”朱全忠微微點頭。
次日,朱全忠將此囊交予李詳,言道:“受降之事,我已寫下書信約定,請先生交與黃鄴兄弟。”李詳大喜:“如此甚好,下官即刻交與黃鄴。”李詳拜別朱全忠返迴華州城。李詳雖偷看囊中之詩,但也未解其意,便此囊交予黃鄴、黃揆觀看。黃鄴看後卻不解其意,對黃揆言道:“那朱三寫詩一首,既不言受降,也不言拒降,隻說我等‘反把華州送全忠’這是何意?”
黃揆接過端詳一番驚唿:“李詳謀反!”黃鄴聞言不解,黃揆指道:“詩中每句第一個字連讀便是‘李詳謀反’四字。以我之見必是,李詳已與朱全忠有所勾結。”
黃鄴言道:“既然李詳與朱全忠勾結,朱全忠又怎能故意把李詳告發?”
黃揆言道:“那朱全忠潑痞出身,不曾讀書識字,焉能寫此詩句。李詳說這是朱全忠所寫,其言有詐。況且李詳獨身前往。路遇何人我等皆不曉得,大敵當前恐其有變。”
黃鄴悟道:“兄弟所言有理,速命人捉拿李詳。”言罷兒人立刻調集城中兵馬。那李詳此時正在城垛巡城。等黃鄴、黃揆兄弟二人上城之時,隻見朱全忠突然率兵攻城,這令守城齊軍防備不及。黃鄴、黃揆帶兵衝上城池黃鄴對李詳叫道:“汝豈敢暗通朱全忠,出賣華州,我當憲殺汝祭旗!”
李詳驚道:“將軍何出此言?唐兵突然攻城我確實不知何故。”
黃鄴道:“你既然定好三日後詐降獻城,因何現在唐兵突然攻城,分明是汝暗做奸細。”隻見黃氏兄弟揮劍殺來,李詳隻得出劍相擋。各自親兵也殺做一團。
華州主將自相殘殺,城內兵馬大亂。不過一個多時辰,華州已被朱全忠率兵攻破。黃鄴兄弟殺死李詳及其部眾,見城內已經大亂,隻得由西門而逃。朱全忠奪取華州,二度與李克用等各路諸侯會合。
華州大勝,各路諸侯均往華州會盟,朱全忠以地主之宜大宴群候。諸路兵馬都招討、大太監楊光複雖官居眾人之首但卻無有兵權,但眾人皆奉其為上賓。楊光複言道:“今各路都督在此,能收複京師者惟西路李克用和動路朱全忠也。”眾人也皆符合此言,李克用擁兵六萬。朱全忠擁兵三萬,居各路兵馬之首。正是:
詐降算盡不厭詐,作詩反間自亂家。
若非朱溫不識字,華州豈能自殘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