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當日此曲作成之時,淩厲劍氣彌漫千裏龍湖之上,縱橫不息,湖上數千餘隻棲息的野雁,本能之間瞬時驚飛,卻隻逃得三百一十八隻。
但那琴聲卻低泣如訴,婉轉淒涼,動人之極,居然又引得那逃出生天的野雁紛紛迴頭。
三百一十八隻,一隻接著一隻,一隻未少,又紛紛投入劍氣之中,慷慨赴死。
時人見得此景,隻覺無比震撼,便謂此曲名為《雁去雁迴》。
君敬之突遭父親去世,又聞故友之殤,心中百感交集,再也沒了闖蕩江湖的心情。
自那日起,他斷琴封劍,攜了獨子一路往東,直赴東吳,又乘船出海而去,直接歸隱海外。
三十年後,君敬之在離東吳海岸千裏之遙的嵊泗列島開山立戶,傳下了嵊泗一派。
隨後沒過多久的一個中秋之夜,他自覺傳承大事已了,心傷卻始終難複,便將嵊泗派托給兒子,從此消失無蹤。
有人說他去了茫茫東海,彈琴舞劍,最後魂歸九天。也有人說他返迴洛陽,投湖自盡,直接赴了黃泉。
總之,一代前輩高人卻是從此音訊再無,僅僅隻是留書一封,寫的內容也份外簡單。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
覓知音。
寥寥數字,訴盡心傷。
而君敬之的獨子,便是如今嵊泗派掌門,君不悔。
傳聞君不悔年少時並非此名,隻是君敬之銘其老友,一朝之約,雖死無悔,這才改了名。
‘東海心劍’君不悔,雖曾惜敗於李慕白劍下,卻也是江湖頂尖高手,地境巔峰的武道宗師。
嵊泗一派,琴中藏劍的左手劍法雖稍遜六大神劍,但配上右手的惑人琴音也稱得上極精極妙。
梅仙孫女梅瑛,天資絕倫,因喜好琴藝,竟棄家傳虯枝神劍不學,慕名而去,在嵊泗派山門之前,連跪了七日,終於引得君不悔感念,不惜硬抗梅家虯枝令,將其收入門下。
如今十多年過去,梅瑛也早已踏跡武林,江湖人稱‘瑤琴神劍’。
而嵊泗派中的數代弟子,也常有人背琴負劍,往來東吳中原,在武林中較為活躍。
《三百一十八式雁去雁迴劍》和《東海聽潮觀瀾曲》在天下武林中也是聲名赫赫。
嵊泗派,天下九門之一,居東海之上,半入江湖半入海,琴劍相合成絕響。
張浪揉了揉腦袋,收攏了有些散亂的思緒,倒是有些好奇起來。
荒郊野嶺,是誰在奏此曲?
索性現在風雨已歇,他便心中一動,便背起行李,起身躍起。
又使腳尖往崖石一踏,使出一式‘踏雪尋風’,循著聲音,提縱而去。
行得一段,樹林中越加幽暗,曲聲稍稍清晰了些。
再行片刻,卻已山林深處,更是老樹盤虯,粗藤纏繞,卻隱隱傳來一絲酒香,曲聲也就在這左近不遠了。
張浪腳下一點,依著踏雪無痕之輕,絲毫不發聲音的靠了過去……
這武清山密林之中,竟然有一間小小的木屋,木屋前不遠,是一個小小的木棚,木棚中生著一堆篝火。
篝火之上還搭了個烤架,烤架上竄著一頭野豬,油光發亮。
篝火旁邊還攤放著些不少菜肴,兩個大酒壇,兩隻大酒碗。
其中一隻酒碗斜倒在地上,碗口上嗑出了幾個裂口,酒碗旁邊是一個灰袍青年。
他仰麵躺在地上的血泊裏,腰上佩著一把鯊皮鞘的長劍,劍柄上刻著一個小小金印,他的臉上搭著一塊青布條,看不上神情模樣,胸口卻是一個兩指餘寬的穿透傷口,鮮血從傷口處流出,蔓延成身下的血泊。
而另一隻酒碗卻是完好的擺在地上,這隻酒碗旁邊是一個先天境的青衣年輕人。
他盤坐在篝火旁,膝間橫著一把竹鞘長劍,雙手卻捧著一個葫蘆狀的樂器,如泣如訴的樂聲正是從這裏傳出。
原來是葫蘆古塤,這樂器倒是少見。
張浪心中念頭閃過,又嗅了嗅酒香,便站著傾聽起來。
一首《雁去雁迴》如訴如泣,依依訣別,又響了一柱香時間,方才停歇下來。
青衣年輕人收了葫蘆塤,端起酒碗抿了一口,再將其餘的酒在了地上。
隨後將酒碗斟滿,抿了一口,又將其餘的灑在地上。
如此重複了數次。
這時,張浪向著篝火走了過去,一邊開口說道:“連吹了十幾遍的《雁去雁迴》,區區也聽得出來,朋友的心裏確實是很難過。”
那青衣人似乎對他的到來早已知曉,聽見有人說話也不奇怪,口中歎道:“兒時玩伴,少時同門,十餘年的老朋友死了,心中總是難過的。”
“一個殺手,也有朋友?”
他口中戲謔說道,人卻走到篝火旁,撿起那灰袍屍體臉上的青布條。
等到看見這灰袍屍體的長相,張浪臉色卻是微微一變,這人是?
那灰袍青年嘴角咧開,似乎在笑著,但是臉上神情顯得驟然驚訝。
張浪再往青布條上看了看。
青衣樓第一樓,獨家出品,仿冒必殺。
他將布條扔在旁邊,搖了搖頭,就在血泊旁的坐了下來,又從地上撿起了半殘的酒碗,遞過去,道:“來,給我也倒點。”
青衣人聞言,也拿起酒壇將張浪湊過的酒碗斟滿,又給自己身前的也滿上了,道:“殺手也是人,為什麽不能有朋友?”
張浪稍稍喝了口,咂咂嘴道:“華山腳下,杏花村的佳釀,醇而不烈,恐怕得有二十個年頭了,果真是好酒,也難為你有心,從陝州一路帶到這裏,你朋友見到你給他帶酒,一定很高興。”
青衣人點點頭,指了指野豬,道:“他確實很高興,還專門去林中拾掇了頭野豬用來下酒,諾,還沒動過,我朋友喜歡喝酒吃肉,這燒烤功夫向來不錯,嚐嚐?”
說完他又抽出長劍,削了一片豬肉,送到張浪麵前。
張浪也不客氣,伸手接過,往嘴裏一塞,嚼了幾口,道:“確實肥而不膩。所以你就趁他高興的時候一劍殺了他?”
青衣人又點了點頭,道:“是啊,他從未想過我會殺他,全無防備,正要與我幹杯,我便一劍殺了他。”
張浪又舉起酒碗,湊過去,道:“你都是這麽對待朋友的?”
青衣人也端起酒碗,和他碰了下,飲了一口,歎道:“一般情況下不是。但是總是難免會有一些老朋友突然就變成任務目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我就失去了一個老朋友。”
張浪把酒一口幹,又說道:“人生不如意事果然十之八九,節哀順便。”
青衣人端起酒杯,湊了過去,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盞清酒,正好敬敬新朋友。”
張浪再和他碰了下,道:“既然是朋友,那就通個名,區區張浪,閣下怎麽稱唿?”
但那琴聲卻低泣如訴,婉轉淒涼,動人之極,居然又引得那逃出生天的野雁紛紛迴頭。
三百一十八隻,一隻接著一隻,一隻未少,又紛紛投入劍氣之中,慷慨赴死。
時人見得此景,隻覺無比震撼,便謂此曲名為《雁去雁迴》。
君敬之突遭父親去世,又聞故友之殤,心中百感交集,再也沒了闖蕩江湖的心情。
自那日起,他斷琴封劍,攜了獨子一路往東,直赴東吳,又乘船出海而去,直接歸隱海外。
三十年後,君敬之在離東吳海岸千裏之遙的嵊泗列島開山立戶,傳下了嵊泗一派。
隨後沒過多久的一個中秋之夜,他自覺傳承大事已了,心傷卻始終難複,便將嵊泗派托給兒子,從此消失無蹤。
有人說他去了茫茫東海,彈琴舞劍,最後魂歸九天。也有人說他返迴洛陽,投湖自盡,直接赴了黃泉。
總之,一代前輩高人卻是從此音訊再無,僅僅隻是留書一封,寫的內容也份外簡單。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
覓知音。
寥寥數字,訴盡心傷。
而君敬之的獨子,便是如今嵊泗派掌門,君不悔。
傳聞君不悔年少時並非此名,隻是君敬之銘其老友,一朝之約,雖死無悔,這才改了名。
‘東海心劍’君不悔,雖曾惜敗於李慕白劍下,卻也是江湖頂尖高手,地境巔峰的武道宗師。
嵊泗一派,琴中藏劍的左手劍法雖稍遜六大神劍,但配上右手的惑人琴音也稱得上極精極妙。
梅仙孫女梅瑛,天資絕倫,因喜好琴藝,竟棄家傳虯枝神劍不學,慕名而去,在嵊泗派山門之前,連跪了七日,終於引得君不悔感念,不惜硬抗梅家虯枝令,將其收入門下。
如今十多年過去,梅瑛也早已踏跡武林,江湖人稱‘瑤琴神劍’。
而嵊泗派中的數代弟子,也常有人背琴負劍,往來東吳中原,在武林中較為活躍。
《三百一十八式雁去雁迴劍》和《東海聽潮觀瀾曲》在天下武林中也是聲名赫赫。
嵊泗派,天下九門之一,居東海之上,半入江湖半入海,琴劍相合成絕響。
張浪揉了揉腦袋,收攏了有些散亂的思緒,倒是有些好奇起來。
荒郊野嶺,是誰在奏此曲?
索性現在風雨已歇,他便心中一動,便背起行李,起身躍起。
又使腳尖往崖石一踏,使出一式‘踏雪尋風’,循著聲音,提縱而去。
行得一段,樹林中越加幽暗,曲聲稍稍清晰了些。
再行片刻,卻已山林深處,更是老樹盤虯,粗藤纏繞,卻隱隱傳來一絲酒香,曲聲也就在這左近不遠了。
張浪腳下一點,依著踏雪無痕之輕,絲毫不發聲音的靠了過去……
這武清山密林之中,竟然有一間小小的木屋,木屋前不遠,是一個小小的木棚,木棚中生著一堆篝火。
篝火之上還搭了個烤架,烤架上竄著一頭野豬,油光發亮。
篝火旁邊還攤放著些不少菜肴,兩個大酒壇,兩隻大酒碗。
其中一隻酒碗斜倒在地上,碗口上嗑出了幾個裂口,酒碗旁邊是一個灰袍青年。
他仰麵躺在地上的血泊裏,腰上佩著一把鯊皮鞘的長劍,劍柄上刻著一個小小金印,他的臉上搭著一塊青布條,看不上神情模樣,胸口卻是一個兩指餘寬的穿透傷口,鮮血從傷口處流出,蔓延成身下的血泊。
而另一隻酒碗卻是完好的擺在地上,這隻酒碗旁邊是一個先天境的青衣年輕人。
他盤坐在篝火旁,膝間橫著一把竹鞘長劍,雙手卻捧著一個葫蘆狀的樂器,如泣如訴的樂聲正是從這裏傳出。
原來是葫蘆古塤,這樂器倒是少見。
張浪心中念頭閃過,又嗅了嗅酒香,便站著傾聽起來。
一首《雁去雁迴》如訴如泣,依依訣別,又響了一柱香時間,方才停歇下來。
青衣年輕人收了葫蘆塤,端起酒碗抿了一口,再將其餘的酒在了地上。
隨後將酒碗斟滿,抿了一口,又將其餘的灑在地上。
如此重複了數次。
這時,張浪向著篝火走了過去,一邊開口說道:“連吹了十幾遍的《雁去雁迴》,區區也聽得出來,朋友的心裏確實是很難過。”
那青衣人似乎對他的到來早已知曉,聽見有人說話也不奇怪,口中歎道:“兒時玩伴,少時同門,十餘年的老朋友死了,心中總是難過的。”
“一個殺手,也有朋友?”
他口中戲謔說道,人卻走到篝火旁,撿起那灰袍屍體臉上的青布條。
等到看見這灰袍屍體的長相,張浪臉色卻是微微一變,這人是?
那灰袍青年嘴角咧開,似乎在笑著,但是臉上神情顯得驟然驚訝。
張浪再往青布條上看了看。
青衣樓第一樓,獨家出品,仿冒必殺。
他將布條扔在旁邊,搖了搖頭,就在血泊旁的坐了下來,又從地上撿起了半殘的酒碗,遞過去,道:“來,給我也倒點。”
青衣人聞言,也拿起酒壇將張浪湊過的酒碗斟滿,又給自己身前的也滿上了,道:“殺手也是人,為什麽不能有朋友?”
張浪稍稍喝了口,咂咂嘴道:“華山腳下,杏花村的佳釀,醇而不烈,恐怕得有二十個年頭了,果真是好酒,也難為你有心,從陝州一路帶到這裏,你朋友見到你給他帶酒,一定很高興。”
青衣人點點頭,指了指野豬,道:“他確實很高興,還專門去林中拾掇了頭野豬用來下酒,諾,還沒動過,我朋友喜歡喝酒吃肉,這燒烤功夫向來不錯,嚐嚐?”
說完他又抽出長劍,削了一片豬肉,送到張浪麵前。
張浪也不客氣,伸手接過,往嘴裏一塞,嚼了幾口,道:“確實肥而不膩。所以你就趁他高興的時候一劍殺了他?”
青衣人又點了點頭,道:“是啊,他從未想過我會殺他,全無防備,正要與我幹杯,我便一劍殺了他。”
張浪又舉起酒碗,湊過去,道:“你都是這麽對待朋友的?”
青衣人也端起酒碗,和他碰了下,飲了一口,歎道:“一般情況下不是。但是總是難免會有一些老朋友突然就變成任務目標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我就失去了一個老朋友。”
張浪把酒一口幹,又說道:“人生不如意事果然十之八九,節哀順便。”
青衣人端起酒杯,湊了過去,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盞清酒,正好敬敬新朋友。”
張浪再和他碰了下,道:“既然是朋友,那就通個名,區區張浪,閣下怎麽稱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