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石頭沉甸甸的,讓大將軍將繩子纏繞在手腕上,李承乾手掛著石頭,張弓搭箭。
一開始感覺還能應付,可連續放了四五箭之後,便覺得手腕上的石頭越來越沉。
李績道:“箭矢放出時的力道重要,現在太子殿下穩定足夠了,但欠缺的是力量。”
連放十數箭之後,李承乾便需要咬著牙才能拉動弓弦。
看太子的狀態差不多就要到極限了,李績道:“暫且就到這裏,不要練太久,對筋骨不好。”
李承乾垂著手坐下來,拿起拳頭大小的石頭,道:“沒想到這麽小一塊石頭,會給孤造成這麽大的負擔。”
李績幫著殿下將繩子解下來,道:“這是鍛煉力量,太子的耐力與意誌很強,甚至比軍中許多人都要好,可力量還是不夠的。”
“謝大將軍指點。”
李績將繩子接下來,看著殿下的手腕處的皮膚已有了通紅的印子,印子很深,甚至隱約有了血痕,手掌通紅,還有些顫抖。
沒想到太子殿下能夠忍到現在,還一聲不吭。
李承乾釋然笑了笑道:“大將軍不用客氣,孤想要將箭術練好,就需要先吃苦。”
李績解下來的石頭放在一旁,作揖行禮。
對於一個上輩子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這點痛苦算得了什麽。
強大的意誌力是上輩子帶來的。
李承乾休息了片刻,擦去額頭的汗水,又喝了一口涼水。
不多時,李恪腳步匆匆而來,天空也完全亮堂了。
“皇兄,弟弟來晚了。”李恪一臉的歉意。
對這個實誠的弟弟,還算是能夠放心。
“孤已練完了。”
李恪手裏提著自己的弓,與當初一樣有些拘謹,現在似乎更拘謹了。
李承乾道:“你自己放幾箭,給孤看看。”
“喏。”
“不要留手。”
“喏”
李恪從一旁的箭壺中拿出一支箭矢,又注意到皇兄手邊的弓,這張弓他見過,正是父皇放在甘露殿的那張弓。
當年父皇征戰天下,用的正是此弓。
李恪心中羨慕地多看了一眼,便重新站好,張弓搭箭。
箭矢唿嘯而過,紮實地釘在靶子上。
站在一旁的李績道:“太子殿下,吳王殿下也是一樣,箭矢很穩,但力量遠遠不夠,突厥人或吐蕃人所穿的皮甲很難紮穿。”
李承乾道:“所以要瞄準人體的薄弱部位?”
李績頷首道:“戰亂之中,人群之間除了要有自己的判斷,軍中的弓手需要在刹那間放出犀利一箭,速度與精準,力道都一樣重要。”
李恪也聽到李績的話語,蹙眉繼續放著箭矢,自顧自地放了一箭又一箭。
李治早早睡醒便來了,他將一個書袋子交給崇文殿的太監,這個太監便會將文書都送去中書省。
而後,李治也坐在一旁,見到李恪喚了一聲皇兄,也還算禮貌,他享受著晨風,盡可能讓他自己脫離昏沉的睡意。
不多時房相與舅舅也來了。
房相是一個很好的老師,這位老師從來不會在明麵上指點,但是會在弟子做好安排之後,將弟子所欠缺的補足。
在朝政安排上,這位老師高瞻遠矚地思量,值得這位弟子學習。
李恪還在一旁麻木地放著箭矢,看到皇兄與房相,還有趙國公說著現在的國事,他從一開始的拘謹變得更拘謹了。
如今的皇兄已強大到能與房相他們說笑了嗎?
又過了半刻時辰,鄭公與河間郡王也一起來了。
今天東宮的早飯是炸醬麵,還有肉包子。
見一隻肉包子在盤中被李績奪走了,李孝恭不悅道:“懋功,你吃得越來越多了!”
李績手裏拿著兩隻肉包子,還端著一碗炸醬麵,正在奮力吃著。
長孫無忌勸道:“懋功一天到晚就想著東宮這一頓飯了,平時哪裏會吃這麽多。”
李績朗聲笑了笑。
東宮門前一片祥和,李恪的臉色從拘謹到現在如坐針氈,慌亂地就差沒拿住手中的筷子。
在皇兄東宮門前吃飯的都是什麽人啊。
李績大將軍且不說了,房相,趙國公,鄭公那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承乾道:“不合胃口嗎?”
聞言,李恪連忙動筷子,狼吞虎咽起來,將麵條塞滿了掩飾自己的慌亂。
幾人用罷早飯,這才去早朝。
李恪心中悲愴,他再也不想來東宮用飯了。
今日的早朝很順利,本來也想要早點下朝的。
很多事都要等到早朝結束之後,才能去安排,如果能夠早朝的同時將許多國事都安排下去,那樣的效率應該會更好。
中書省將昨晚太子殿下的批複全部分發了下去。
房相是極其信任太子殿下,將領們也是十分信重太子殿下的,自從太子參加朝中錢糧調度之後,將領們的俸祿未曾拖延過一日。
早朝之後,房玄齡先是去了一趟中書省之後,便會將其中一些較為重要的文書拿給陛下。
甘露殿內,李世民一口接著一口地喝著茶水,蹙眉看著兒子批閱過的奏章。
看著兒子所寫的批注,李世民神色凝重,已經喝了第三碗茶了,看太子批複的文書真的很費茶。
對於文書中那些意簡言賅的話語,如臨大敵。
什麽作物的單一性,全麵發展的經濟,抵抗風險能力。
這些詞句都是以往沒有見過的。
承乾似乎很在意關中的建設,涇陽的富有讓這個東宮太子開始覺得這種模式是能夠推行的。
因此涇陽的成功,還想要複刻到朝中各縣。
房玄齡解釋道:“太子殿下想讓關中富有,如此一來朝中收到的賦稅會更多,如果隻是涇陽一縣富有,反倒是捉襟見肘。”
李世民想起當初的話語,讓朕不要隻盯著涇陽。
而承乾所想的是整個關中,這個太子的目標是要讓整個關中富饒。
作為父皇,此刻有著深深的憂慮。
“難道他覺得朕的目光真這麽短淺嗎?”“陛下的目光當然不是短淺的。”
李世民緩緩道:“承乾還年少,行事還是有不足之處的。”
陛下一直都是這樣,會很自然地避開太子殿下的所有優點,隻找殿下的缺點來說。
房玄齡又道:“按照京兆府的設想,若是關中有五個縣能夠種出葡萄,關中的賦稅該能翻一倍。”
“當真?”
房玄齡作揖道:“一畝葡萄的價值能夠比得上十畝黍米。”
李世民沉聲道:“需要多久?”
“三年左右。”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賦稅翻一倍?那就是往後朝中不再缺錢了,朕可以建設龍首原的夏宮了?”
房玄齡欲言又止,但還是作揖道:“今天還有一件事。”
“說。”
“吳王李恪早晨時候在東宮陪著太子練箭術,還一起用了早飯。”
“朕知道了。”
李世民隻是淡淡迴了一句。
房玄齡又道:“陛下,太子還吩咐了一件事,讓鴻臚寺給吐蕃人送消息,請祿東讚來長安,是因他得到太子殿下信之後收兵一事,想在長安擺宴感謝祿東讚。”
見陛下還是頷首不語,目光依舊放在殿下批複過的文書上,房玄齡作揖道:“臣告退。”
甘露殿內,安靜了半晌,有宮女端來了一碗粥,放在桌上低聲道:“陛下,皇後煮的燕麥粥。”
李世民這才察覺道:“喝了三碗茶水,此刻肚子中茶水晃蕩。”
父皇吃燕麥粥是為了治病,朕吃燕麥粥是為了養生。
不知不覺宮裏吃穿用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起來早就不喜歡以前那種水煮羊肉。
李世民吃著燕麥粥又吩咐道:“召太子來。”
“喏。”
半個時辰之後,太監急匆匆迴來,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行禮道:“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李世民錯愕道:“怎麽了?”
太監委屈跪在地上道:“太子殿下說他很忙。”
李世民將茶碗重重放在桌上,沉聲道:“沒說是朕召見他嗎?”
太監低著頭跪伏在地,迴道:“老奴說了,可太子殿下說耽誤了國事,拿老奴試問,老奴……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老太監站在陛下身邊,此刻也很惆悵,宮裏的太監最近太難了,尤其是伺候在甘露殿的太監,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
上一次換走的,還是在太液池暗中盯梢的那兩個。
陛下召見沒有請到太子殿下來,他們是罪該萬死的。
耽誤了太子殿下主持的國事,他們一樣罪該萬死。
讓陛下與太子殿下都不高興了,那更加罪該萬死。
“朕還請不動他這個太子嗎?”李世民喝道。
“老奴再去請,就算是不要這條老命了,老奴都給陛下將太子殿下請來,若請不來,老奴讓人提著老奴的人頭來見陛下。”
看著太監一臉赴死的模樣,李世民氣餒道:“朕不用你去死了。”
太監如釋重負,跪在地上不住磕頭。
從午時到了下午,臨近傍晚,李世民在三清殿外徘徊,望著一旁的樓閣良久不語。
長孫皇後陪在一旁,說著近來宮裏的事情。
身為皇帝的發妻,長孫皇後管理著的內宮都是嚴苛的,如此宮裏的妃子一個個才能安分。
這些權力都在皇後手裏,宮裏的用度也都是皇後在主持。
李世民雙手背負,低聲道:“這個兒子現在都會忤逆朕的召見了。”
長孫皇後皺眉道:“陛下,這怎麽能是忤逆?承乾是奉陛下之命主持朝中用度,不敢辜負陛下這位父皇的重托。”
聽著妻子的話語,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道:“那他也不該這般言辭拒絕朕的召見,朕也不是多麽嚴苛的人,朕向來能夠聽進去勸諫的。”
“若承乾真是失禮,多半這件事很緊急。”
皇帝夫妻倆正說著,有太監腳步匆匆跑來,“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李世民迴頭看了眼正在朝著這裏走來的兒子.
長孫皇後滿意地笑道:“這孩子還不是來了,陛下不用太過計較的,為難孩子做什麽?”
李世民臉色稍稍有些好轉,又被妻子數落了一句。
李承乾走到近前,稍稍一禮,道:“父皇,母後。”
長孫皇後走上前,伸手拉著兒子的臂膀道:“母後聽聞昨晚伱批閱奏章,忙碌到深夜了,睡了兩個時辰天不亮就要鍛煉。”
這些話語聽在耳中,李世民神色又多了幾分為難。
有關東宮的起居,每天會向皇後稟報,其實宮裏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除了個別妃子還撫養著孩子,多數孩子都在皇後的看管下。
就連青雀的魏王府,也一直都要皇後的人照看著。
李承乾道:“對兒臣來說鍛煉身體就是治病。”
拍了拍兒子結實的肩膀,長孫皇後笑著點頭,道:“嗯,現在好了,我們李家的兒郎都這般壯實,很久沒有生病了吧?”
“兒臣自去年以來就沒有生過病了。”
“就應該如此的”長孫皇後看著這個兒子,語氣多了幾分不忍心,道:“誰家孩子三五月得個重病,你們這些孩子一個個好好的,對母後來說比什麽都好。”
李承乾感受著母後的心意,笑道:“弟弟妹妹就算不喜體育課,兒臣也會趕著她們,讓弟弟妹妹好好鍛煉身體。”
作為母後看到以往體弱多病的兒子,現在健壯又高大,臉上滿是笑容,看到兒臣手腕上的紅印,又心疼地問道:“長年累月堅持鍛煉不懈怠,你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咬咬牙就能堅持下來的事,對兒臣來說不算什麽。”
長孫皇後低聲道:“你父皇與你有話說。”
“咳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道:“朕今日午時召見你,聽聞你忙於國事不能來見。”
李承乾道:“今年江南絲綢產出越來越多,兒臣想讓京兆府主持采購絲綢。”
“對你而言,這個關中還不夠富饒嗎?”
“迴父皇。”李承乾站在母後身邊,揣著手道:“關中不夠富饒,根本不夠。”
話語頓了頓,李承乾又道:“現在的關中遠遠不夠,就如建設河西走廊,有人口就需要有就業,有了就業就能充實更多的人口。”
(本章完)
一開始感覺還能應付,可連續放了四五箭之後,便覺得手腕上的石頭越來越沉。
李績道:“箭矢放出時的力道重要,現在太子殿下穩定足夠了,但欠缺的是力量。”
連放十數箭之後,李承乾便需要咬著牙才能拉動弓弦。
看太子的狀態差不多就要到極限了,李績道:“暫且就到這裏,不要練太久,對筋骨不好。”
李承乾垂著手坐下來,拿起拳頭大小的石頭,道:“沒想到這麽小一塊石頭,會給孤造成這麽大的負擔。”
李績幫著殿下將繩子解下來,道:“這是鍛煉力量,太子的耐力與意誌很強,甚至比軍中許多人都要好,可力量還是不夠的。”
“謝大將軍指點。”
李績將繩子接下來,看著殿下的手腕處的皮膚已有了通紅的印子,印子很深,甚至隱約有了血痕,手掌通紅,還有些顫抖。
沒想到太子殿下能夠忍到現在,還一聲不吭。
李承乾釋然笑了笑道:“大將軍不用客氣,孤想要將箭術練好,就需要先吃苦。”
李績解下來的石頭放在一旁,作揖行禮。
對於一個上輩子被病痛折磨的人來說,這點痛苦算得了什麽。
強大的意誌力是上輩子帶來的。
李承乾休息了片刻,擦去額頭的汗水,又喝了一口涼水。
不多時,李恪腳步匆匆而來,天空也完全亮堂了。
“皇兄,弟弟來晚了。”李恪一臉的歉意。
對這個實誠的弟弟,還算是能夠放心。
“孤已練完了。”
李恪手裏提著自己的弓,與當初一樣有些拘謹,現在似乎更拘謹了。
李承乾道:“你自己放幾箭,給孤看看。”
“喏。”
“不要留手。”
“喏”
李恪從一旁的箭壺中拿出一支箭矢,又注意到皇兄手邊的弓,這張弓他見過,正是父皇放在甘露殿的那張弓。
當年父皇征戰天下,用的正是此弓。
李恪心中羨慕地多看了一眼,便重新站好,張弓搭箭。
箭矢唿嘯而過,紮實地釘在靶子上。
站在一旁的李績道:“太子殿下,吳王殿下也是一樣,箭矢很穩,但力量遠遠不夠,突厥人或吐蕃人所穿的皮甲很難紮穿。”
李承乾道:“所以要瞄準人體的薄弱部位?”
李績頷首道:“戰亂之中,人群之間除了要有自己的判斷,軍中的弓手需要在刹那間放出犀利一箭,速度與精準,力道都一樣重要。”
李恪也聽到李績的話語,蹙眉繼續放著箭矢,自顧自地放了一箭又一箭。
李治早早睡醒便來了,他將一個書袋子交給崇文殿的太監,這個太監便會將文書都送去中書省。
而後,李治也坐在一旁,見到李恪喚了一聲皇兄,也還算禮貌,他享受著晨風,盡可能讓他自己脫離昏沉的睡意。
不多時房相與舅舅也來了。
房相是一個很好的老師,這位老師從來不會在明麵上指點,但是會在弟子做好安排之後,將弟子所欠缺的補足。
在朝政安排上,這位老師高瞻遠矚地思量,值得這位弟子學習。
李恪還在一旁麻木地放著箭矢,看到皇兄與房相,還有趙國公說著現在的國事,他從一開始的拘謹變得更拘謹了。
如今的皇兄已強大到能與房相他們說笑了嗎?
又過了半刻時辰,鄭公與河間郡王也一起來了。
今天東宮的早飯是炸醬麵,還有肉包子。
見一隻肉包子在盤中被李績奪走了,李孝恭不悅道:“懋功,你吃得越來越多了!”
李績手裏拿著兩隻肉包子,還端著一碗炸醬麵,正在奮力吃著。
長孫無忌勸道:“懋功一天到晚就想著東宮這一頓飯了,平時哪裏會吃這麽多。”
李績朗聲笑了笑。
東宮門前一片祥和,李恪的臉色從拘謹到現在如坐針氈,慌亂地就差沒拿住手中的筷子。
在皇兄東宮門前吃飯的都是什麽人啊。
李績大將軍且不說了,房相,趙國公,鄭公那都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承乾道:“不合胃口嗎?”
聞言,李恪連忙動筷子,狼吞虎咽起來,將麵條塞滿了掩飾自己的慌亂。
幾人用罷早飯,這才去早朝。
李恪心中悲愴,他再也不想來東宮用飯了。
今日的早朝很順利,本來也想要早點下朝的。
很多事都要等到早朝結束之後,才能去安排,如果能夠早朝的同時將許多國事都安排下去,那樣的效率應該會更好。
中書省將昨晚太子殿下的批複全部分發了下去。
房相是極其信任太子殿下,將領們也是十分信重太子殿下的,自從太子參加朝中錢糧調度之後,將領們的俸祿未曾拖延過一日。
早朝之後,房玄齡先是去了一趟中書省之後,便會將其中一些較為重要的文書拿給陛下。
甘露殿內,李世民一口接著一口地喝著茶水,蹙眉看著兒子批閱過的奏章。
看著兒子所寫的批注,李世民神色凝重,已經喝了第三碗茶了,看太子批複的文書真的很費茶。
對於文書中那些意簡言賅的話語,如臨大敵。
什麽作物的單一性,全麵發展的經濟,抵抗風險能力。
這些詞句都是以往沒有見過的。
承乾似乎很在意關中的建設,涇陽的富有讓這個東宮太子開始覺得這種模式是能夠推行的。
因此涇陽的成功,還想要複刻到朝中各縣。
房玄齡解釋道:“太子殿下想讓關中富有,如此一來朝中收到的賦稅會更多,如果隻是涇陽一縣富有,反倒是捉襟見肘。”
李世民想起當初的話語,讓朕不要隻盯著涇陽。
而承乾所想的是整個關中,這個太子的目標是要讓整個關中富饒。
作為父皇,此刻有著深深的憂慮。
“難道他覺得朕的目光真這麽短淺嗎?”“陛下的目光當然不是短淺的。”
李世民緩緩道:“承乾還年少,行事還是有不足之處的。”
陛下一直都是這樣,會很自然地避開太子殿下的所有優點,隻找殿下的缺點來說。
房玄齡又道:“按照京兆府的設想,若是關中有五個縣能夠種出葡萄,關中的賦稅該能翻一倍。”
“當真?”
房玄齡作揖道:“一畝葡萄的價值能夠比得上十畝黍米。”
李世民沉聲道:“需要多久?”
“三年左右。”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賦稅翻一倍?那就是往後朝中不再缺錢了,朕可以建設龍首原的夏宮了?”
房玄齡欲言又止,但還是作揖道:“今天還有一件事。”
“說。”
“吳王李恪早晨時候在東宮陪著太子練箭術,還一起用了早飯。”
“朕知道了。”
李世民隻是淡淡迴了一句。
房玄齡又道:“陛下,太子還吩咐了一件事,讓鴻臚寺給吐蕃人送消息,請祿東讚來長安,是因他得到太子殿下信之後收兵一事,想在長安擺宴感謝祿東讚。”
見陛下還是頷首不語,目光依舊放在殿下批複過的文書上,房玄齡作揖道:“臣告退。”
甘露殿內,安靜了半晌,有宮女端來了一碗粥,放在桌上低聲道:“陛下,皇後煮的燕麥粥。”
李世民這才察覺道:“喝了三碗茶水,此刻肚子中茶水晃蕩。”
父皇吃燕麥粥是為了治病,朕吃燕麥粥是為了養生。
不知不覺宮裏吃穿用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起來早就不喜歡以前那種水煮羊肉。
李世民吃著燕麥粥又吩咐道:“召太子來。”
“喏。”
半個時辰之後,太監急匆匆迴來,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行禮道:“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李世民錯愕道:“怎麽了?”
太監委屈跪在地上道:“太子殿下說他很忙。”
李世民將茶碗重重放在桌上,沉聲道:“沒說是朕召見他嗎?”
太監低著頭跪伏在地,迴道:“老奴說了,可太子殿下說耽誤了國事,拿老奴試問,老奴……陛下!老奴罪該萬死!”
老太監站在陛下身邊,此刻也很惆悵,宮裏的太監最近太難了,尤其是伺候在甘露殿的太監,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
上一次換走的,還是在太液池暗中盯梢的那兩個。
陛下召見沒有請到太子殿下來,他們是罪該萬死的。
耽誤了太子殿下主持的國事,他們一樣罪該萬死。
讓陛下與太子殿下都不高興了,那更加罪該萬死。
“朕還請不動他這個太子嗎?”李世民喝道。
“老奴再去請,就算是不要這條老命了,老奴都給陛下將太子殿下請來,若請不來,老奴讓人提著老奴的人頭來見陛下。”
看著太監一臉赴死的模樣,李世民氣餒道:“朕不用你去死了。”
太監如釋重負,跪在地上不住磕頭。
從午時到了下午,臨近傍晚,李世民在三清殿外徘徊,望著一旁的樓閣良久不語。
長孫皇後陪在一旁,說著近來宮裏的事情。
身為皇帝的發妻,長孫皇後管理著的內宮都是嚴苛的,如此宮裏的妃子一個個才能安分。
這些權力都在皇後手裏,宮裏的用度也都是皇後在主持。
李世民雙手背負,低聲道:“這個兒子現在都會忤逆朕的召見了。”
長孫皇後皺眉道:“陛下,這怎麽能是忤逆?承乾是奉陛下之命主持朝中用度,不敢辜負陛下這位父皇的重托。”
聽著妻子的話語,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道:“那他也不該這般言辭拒絕朕的召見,朕也不是多麽嚴苛的人,朕向來能夠聽進去勸諫的。”
“若承乾真是失禮,多半這件事很緊急。”
皇帝夫妻倆正說著,有太監腳步匆匆跑來,“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李世民迴頭看了眼正在朝著這裏走來的兒子.
長孫皇後滿意地笑道:“這孩子還不是來了,陛下不用太過計較的,為難孩子做什麽?”
李世民臉色稍稍有些好轉,又被妻子數落了一句。
李承乾走到近前,稍稍一禮,道:“父皇,母後。”
長孫皇後走上前,伸手拉著兒子的臂膀道:“母後聽聞昨晚伱批閱奏章,忙碌到深夜了,睡了兩個時辰天不亮就要鍛煉。”
這些話語聽在耳中,李世民神色又多了幾分為難。
有關東宮的起居,每天會向皇後稟報,其實宮裏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除了個別妃子還撫養著孩子,多數孩子都在皇後的看管下。
就連青雀的魏王府,也一直都要皇後的人照看著。
李承乾道:“對兒臣來說鍛煉身體就是治病。”
拍了拍兒子結實的肩膀,長孫皇後笑著點頭,道:“嗯,現在好了,我們李家的兒郎都這般壯實,很久沒有生病了吧?”
“兒臣自去年以來就沒有生過病了。”
“就應該如此的”長孫皇後看著這個兒子,語氣多了幾分不忍心,道:“誰家孩子三五月得個重病,你們這些孩子一個個好好的,對母後來說比什麽都好。”
李承乾感受著母後的心意,笑道:“弟弟妹妹就算不喜體育課,兒臣也會趕著她們,讓弟弟妹妹好好鍛煉身體。”
作為母後看到以往體弱多病的兒子,現在健壯又高大,臉上滿是笑容,看到兒臣手腕上的紅印,又心疼地問道:“長年累月堅持鍛煉不懈怠,你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咬咬牙就能堅持下來的事,對兒臣來說不算什麽。”
長孫皇後低聲道:“你父皇與你有話說。”
“咳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道:“朕今日午時召見你,聽聞你忙於國事不能來見。”
李承乾道:“今年江南絲綢產出越來越多,兒臣想讓京兆府主持采購絲綢。”
“對你而言,這個關中還不夠富饒嗎?”
“迴父皇。”李承乾站在母後身邊,揣著手道:“關中不夠富饒,根本不夠。”
話語頓了頓,李承乾又道:“現在的關中遠遠不夠,就如建設河西走廊,有人口就需要有就業,有了就業就能充實更多的人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