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的除夕比往年更熱鬧,李承乾看了吐蕃送來的急報之後,不動聲色地放在邊上。
再看向宴席上,父皇與母後還有爺爺都在除夕的歡慶的氛圍中。
大殿內與大殿前坐滿了人,人們舉杯相賀。
各國使者的位置中,隻有吐蕃使者的位置是空缺的,鬆讚幹布與祿東讚,乃至其餘一眾吐蕃使者都沒來。
隻是少了一隊使者,這並不能阻止眾人歡慶除夕。
又見到內侍急匆匆去父皇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直到父皇的目光投來,李承乾還是一臉笑容地看著殿內的歌舞,聽著鼓樂聲,與眾人同樂。
如果現在走出太極殿,站在宮牆上的鼓樓望去,現在的長安城應該也是燈火滿街的,皇帝與人們共同慶賀除夕,長安城的宵禁也解除了。
阿史那社爾從自己的位置站起身,他帶著族人躬身行禮,訴說著他對大唐的天可汗如何忠誠的話語。
他是第一個主動站出來的,也是第一個主動發聲的。
李承乾笑著與他舉杯,道:“願四海升平,願以後的孩子們能夠身體健壯。”
阿史那社爾高舉酒杯,站在大殿內與身後的族人高唿。
這種情緒很能感動人,就連李世民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接著是各國的使者,向大唐的新帝與太上皇敬賀,獻上賀禮。
李淵笑得很高興,麵容有著驕傲。
直到宴席結束,子夜時分過去,也就到了乾慶二年,內侍站在大殿外大聲念誦著旨意,這道旨意是減輕往後大唐的市稅。
當劉仁軌聽到這個旨意,他向著太極殿躬身行禮,這是當年他給陛下的進諫,減輕收入微薄之家的市稅。
一年過去了,劉仁軌一度以為陛下都忘了他的進諫與他的奏疏,但再聽到旨意,劉仁軌當場熱淚滿眼。
隨著鍾鼓聲傳到太極殿,宣告著乾慶元年結束了,前來慶賀的賓客散去了。
長孫皇太後帶著一眾女眷離開了太極殿。
清河提著燈籠與高陽走在一起,她又看了看走在前方的臨川皇姐,這位姐姐的數術是兄弟姐妹中最出類拔萃的。
清河加快了腳步道:“姐姐。”
臨川一路走著,道:“怎了?”
清河問道:“為什麽有些題目,會是算不盡的。”
臨川笑道:“東陽皇姐說過,要是這個世間的題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世間就不會這麽有意思了。”
姐姐的話語聲聽在耳中,清河的臉上稍有明悟之色。
太極殿內,當眾多朝臣與諸國的使者離開,就剩下了爺孫父子三人。
還有宮女與內侍正在收拾著此刻有些狼藉的太極殿,還能聽到酒碗與酒壺的碰撞聲。
李承乾站在幾個箱子前,拿起一顆碩大的珍珠,這箱子珍珠是新羅上柱國金春秋送來的賀禮。
珍珠如同拳頭大小,拿在手中也沉甸甸的。
迴頭看去,爺爺已側臥在暖爐邊睡著了,他老人家的臉上依舊帶著笑意。
大唐經曆了爺孫三代人,現在終於有了開辟盛世的場麵。
李世民飲下了一口酒水道:“朕聽聞王玄策的青海兵馬進入吐蕃地界了?”
李承乾頷首應聲,“嗯。”
“難怪,鬆讚幹布與祿東讚沒有來赴宴。”
“父皇,吐蕃讚普重病複發,如今還病臥在床,祿東讚要照顧左右,不來宴席是意料之中。”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倒是你還寬恕他了?”
李承乾將手中的珠子放迴了箱子內,道:“這些珍珠都是金春秋討伐倭人得到的,往後還會送來更多。”
“朕不想聽有關他的事。”
“金春秋確實是個討厭的人,父皇放心,兒臣會安排好他的。”
李世民再問道:“青海的大軍進入吐蕃是要與吐蕃人開戰了?”
李承乾重新走入燭火下,坐在父皇身側,倒上一碗溫熱的茶水,“父皇,酒水不要喝得太多。”
李世民接過茶碗,感受著兒子的心意,神色放緩了幾分,道:“你也常說鬆讚幹布是大唐的貴客,現在貴客還在長安,大唐豈能乘人之危,現在你是皇帝,朕不好再管束你了。”
“你要拿下吐蕃也就罷了,實在不好應付,或怕落人口舌,就讓人將鬆讚幹布與祿東讚殺了,這件事朕給你安排。”
“父皇,還不用這般著急。”
李承乾拿起還放在自己桌上的奏章,交到了父皇手中。
帶著心中狐疑,李世民拿起奏章,打開看著上麵的內容,最後目光放在了平亂二字上。
李承乾解釋道:“鬆讚幹布就在長安,大唐自然不能乘虛而入,青海此番出兵是為了平亂,是為了幫助鬆讚幹布平定吐蕃的亂象,保護吐蕃的牧民。”
李世民從這份奏章上看到了一些兵事上的謀略,心中又是十分驚疑,再看看先前在宴席上處變不驚的兒子,又道:“這件事你安排多久了?”
李承乾又給父皇續上茶水道:“有些時日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人口的價值有多大,他們極力想要收迴人口,卻用征召徭役來扼殺人口的生產力,這是不對的。”
“兒臣的誌向不大,隻是想幫鬆讚幹布糾正過來,他來大唐之後有了諸多的疑惑,想要朕幫他解答,但吐蕃終究不是大唐,那裏沒有如關中這樣的環境。”
“兒臣很樂意幫他解答困惑,當初唐軍可以不進入吐蕃地界,但現在吐蕃的子民紛紛來求助,唐軍就不能坐視不管,兒臣也是天可汗呀,自然要做出天可汗該有的表率。”
李承乾感慨道:“父皇是他們的天可汗,現在諸國又尊兒臣為天可汗,這天下人,包括突厥人,迴鶻人,都是兒臣的子民,子民愚鈍需要教化,兒臣不能坐視子民受到他人的殘害。”
燭火照應下,這個兒子十分冷靜地說出了他的宏圖大誌,李世民緩緩道:“英公說得沒錯,你爺爺也說得沒錯。”
李承乾稍稍蹙眉,有些不解。
李世民站起身,看著殿外的黑夜,道:“其實你比朕更集權,更強權。”
李承乾頷首道:“兒臣不是父皇,兒臣隻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當真不用朕幫忙,朕可以安排人幫你殺了鬆讚幹布?”
李承乾搖頭道:“鬆讚幹布吐蕃子民的精神支柱,他若有什麽意外,吐蕃與大唐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言罷,又讓內侍喚醒了爺爺,讓他們扶著爺爺去休息。
父子倆的言語這才停下。
李淵被內侍攙扶著,他老人家一路走著,一路道:“好在觀音婢走得早,如此佳節還在議論國事,她若是在這裏,多半又要發脾氣了。”
父子倆十分默契地看了看四下,確認沒有其他宮女在場這才放心。
子時過去之後,長安城依舊是一片燈火通明,今夜的長安比往年還要更熱鬧。
夜風還在吹著,站在宮牆上,夜風吹得衣袍擺動。
父子兩人走在城頭上,李世民披著大氅,目光看著遠處,道:“這長安城許久沒有這般熱鬧了。”
李承乾頷首道:“運到長安的糧食也越來越多了,隻不過是人口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糧食的價格也更高了。”
“朕聽聞天山腹地種出了不少稻米。”
李承乾笑道:“這倒是真的,運送到長安是杯水車薪,何必呢?長安的負擔其實也不重,蜀中的糧食足夠支持關中,河北與遼東的糧食也足夠支持洛陽,目前的運輸線是這般規劃的。”
“遼東?”
“嗯,郭駱駝去了蜀中,司農寺的人還派去了遼東,專研作物。”
正說著,發現父皇望著長安城的夜景出神,先前的話多半是一句話也沒聽入耳。
也幹脆望著這長安城的夜景不說話了。
翌日,長安一夜慶賀之後,朱雀大街上滿地的狼藉,天氣還很寒冷,阿史那車鼻早早就被人帶到了朱雀大街上掃地。
蘇皇後與寧妃還在睡著,天還未亮,陛下便早早在用飯了。
李承乾看著涇陽送來的奏報,一邊吃著包子。
宮女腳步匆匆而來,稟報道:“陛下,太……”
見宮女支支吾吾說著,李承乾道:“父皇迴去了?”
“嗯。”
“父皇是聽說了朕讓杜正倫去涇陽造紙,氣得離開了?”
宮女低著頭行禮,道:“現在已迴去了。”
正值大年初一,宗室各路親眷還沒有來祝賀呢。
李承乾揣著手思量了片刻,吩咐道:“今天起還有宗室諸王想要祝賀的,就去北苑見父皇。”
“喏。”
當除夕的喧鬧過去之後,宮裏又恢複了寧靜。
乾慶二年正月初一,皇帝免除了微薄之家的經營市稅,並且將市稅職權交給了京兆府,大唐市稅逐漸往大宗貨物的交易上傾斜,朝野皆是稱頌之聲。
這個時候,若皇帝站在朱雀門前,肯定會有數以萬計的長安城坊民前來朝賀。
有人說這位皇帝很忙碌,新年時節多半也在忙著國事,皇城中還有值守的官吏在批閱文書。
其實隻有宮裏的人知道,這位皇帝並不忙碌,此時此刻就在太液池釣魚。
陛下的身邊堆放著奏章也沒有心思去看,依舊安靜地釣著魚。
當太陽高懸,正午時分,陛下依舊沒有理會這些奏章。
小鵲兒穿著新衣裳,快步跑來道:“爹爹,這是奶奶給的新裙子。”
李承乾瞧了一眼,道:“嗯,很好看。”
“哎呀,新年初一還有這麽多國事要處置嗎?”
李承乾笑道:“朕免除了微薄之家的賦稅,肯定有朝臣要勸諫的,還有一些是來慶賀新年的奏章。”
因天氣還寒冷,小鵲兒的臉頰紅撲撲的,她拿起一份奏章,看著其中的內容,道:“果然是慶賀爹爹的。”
眼看這些國事會礙了父女倆釣魚的心情,李承乾對一旁的內侍吩咐道:“將這些全部送到趙國公府邸。”
“喏。”
“爹爹,吐蕃要和大唐打仗了嗎?”
李承乾道:“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其實這也不算是打仗,隻不過是平亂而已。”
小鵲兒拿過宮女遞來的魚竿,也學著爹爹的模樣,將魚線放入河中。
父女兩人安靜地坐在太液池邊。
太液池的不遠處,蘇婉與寧兒看著這安靜的一幕,麵帶笑容。
從吐蕃送來急報之後的第三天,又有一份急報送入了長安城。
這一次吐蕃大相祿東讚終於來到了皇宮進諫陛下。
李承乾正看著工部剛造出來的一部分模型,這是長安城的模型,比父皇的拚圖可好看太多了,它是立體的。
“陛下,祿東讚在宮門外求見。”
李承乾吩咐道:“讓他去鴻臚寺,有人等著他了。”
“喏。”
宮門前,站在寒風中的祿東讚等候著天可汗的旨意,聽了趕來這裏的內侍吩咐。
祿東讚向著宮門稍稍一拜,便跟隨著內侍去了鴻臚寺。
越來越多的吐蕃牧民遷入青海,這就像是打開了一個缺口,吐蕃再也攔不住大唐的官兵進入吐蕃了。
祿東讚也收到了桑布紮的信,這個吐蕃的大臣幾經勸說,都攔不住現在的吐蕃兵馬。
想著遠在千裏之外的兒子就要鑄成大錯,祿東讚幾次想要奔赴吐蕃,但在走之前,還是要見一見這位天可汗。
鴻臚寺內,禮部尚書許敬宗與鴻臚寺卿郭正一收到的奏報則是另外一種說法,王玄策幾次勸說吐蕃兵馬不要捉拿遷入青海的吐蕃人,但幾經勸說無果之後,王玄策這才帶著大隊人馬進入吐蕃地界。
唐軍與欽陵的兵馬在廣袤的高原上分散,雙方在高原上策馬奔襲遊鬥數日,至今還未有結果。
總的來說,打的確是打起來了,高原上的戰爭不像是攻城,廣袤的高原上,雙方兵馬散開,還不至於一舉剿滅對方。
王玄策想要在高原上找到敵人的大軍也很難,而敵人也很可能已分散了。
除了繼續挺進邏些城,一路挺進吐蕃的腹地,先拿下了邏些城就能控製吐蕃的大量牲畜,也就有了繼續周旋的本錢,大可以盤踞邏些城,以不變應萬變。
再看向宴席上,父皇與母後還有爺爺都在除夕的歡慶的氛圍中。
大殿內與大殿前坐滿了人,人們舉杯相賀。
各國使者的位置中,隻有吐蕃使者的位置是空缺的,鬆讚幹布與祿東讚,乃至其餘一眾吐蕃使者都沒來。
隻是少了一隊使者,這並不能阻止眾人歡慶除夕。
又見到內侍急匆匆去父皇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直到父皇的目光投來,李承乾還是一臉笑容地看著殿內的歌舞,聽著鼓樂聲,與眾人同樂。
如果現在走出太極殿,站在宮牆上的鼓樓望去,現在的長安城應該也是燈火滿街的,皇帝與人們共同慶賀除夕,長安城的宵禁也解除了。
阿史那社爾從自己的位置站起身,他帶著族人躬身行禮,訴說著他對大唐的天可汗如何忠誠的話語。
他是第一個主動站出來的,也是第一個主動發聲的。
李承乾笑著與他舉杯,道:“願四海升平,願以後的孩子們能夠身體健壯。”
阿史那社爾高舉酒杯,站在大殿內與身後的族人高唿。
這種情緒很能感動人,就連李世民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接著是各國的使者,向大唐的新帝與太上皇敬賀,獻上賀禮。
李淵笑得很高興,麵容有著驕傲。
直到宴席結束,子夜時分過去,也就到了乾慶二年,內侍站在大殿外大聲念誦著旨意,這道旨意是減輕往後大唐的市稅。
當劉仁軌聽到這個旨意,他向著太極殿躬身行禮,這是當年他給陛下的進諫,減輕收入微薄之家的市稅。
一年過去了,劉仁軌一度以為陛下都忘了他的進諫與他的奏疏,但再聽到旨意,劉仁軌當場熱淚滿眼。
隨著鍾鼓聲傳到太極殿,宣告著乾慶元年結束了,前來慶賀的賓客散去了。
長孫皇太後帶著一眾女眷離開了太極殿。
清河提著燈籠與高陽走在一起,她又看了看走在前方的臨川皇姐,這位姐姐的數術是兄弟姐妹中最出類拔萃的。
清河加快了腳步道:“姐姐。”
臨川一路走著,道:“怎了?”
清河問道:“為什麽有些題目,會是算不盡的。”
臨川笑道:“東陽皇姐說過,要是這個世間的題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個世間就不會這麽有意思了。”
姐姐的話語聲聽在耳中,清河的臉上稍有明悟之色。
太極殿內,當眾多朝臣與諸國的使者離開,就剩下了爺孫父子三人。
還有宮女與內侍正在收拾著此刻有些狼藉的太極殿,還能聽到酒碗與酒壺的碰撞聲。
李承乾站在幾個箱子前,拿起一顆碩大的珍珠,這箱子珍珠是新羅上柱國金春秋送來的賀禮。
珍珠如同拳頭大小,拿在手中也沉甸甸的。
迴頭看去,爺爺已側臥在暖爐邊睡著了,他老人家的臉上依舊帶著笑意。
大唐經曆了爺孫三代人,現在終於有了開辟盛世的場麵。
李世民飲下了一口酒水道:“朕聽聞王玄策的青海兵馬進入吐蕃地界了?”
李承乾頷首應聲,“嗯。”
“難怪,鬆讚幹布與祿東讚沒有來赴宴。”
“父皇,吐蕃讚普重病複發,如今還病臥在床,祿東讚要照顧左右,不來宴席是意料之中。”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倒是你還寬恕他了?”
李承乾將手中的珠子放迴了箱子內,道:“這些珍珠都是金春秋討伐倭人得到的,往後還會送來更多。”
“朕不想聽有關他的事。”
“金春秋確實是個討厭的人,父皇放心,兒臣會安排好他的。”
李世民再問道:“青海的大軍進入吐蕃是要與吐蕃人開戰了?”
李承乾重新走入燭火下,坐在父皇身側,倒上一碗溫熱的茶水,“父皇,酒水不要喝得太多。”
李世民接過茶碗,感受著兒子的心意,神色放緩了幾分,道:“你也常說鬆讚幹布是大唐的貴客,現在貴客還在長安,大唐豈能乘人之危,現在你是皇帝,朕不好再管束你了。”
“你要拿下吐蕃也就罷了,實在不好應付,或怕落人口舌,就讓人將鬆讚幹布與祿東讚殺了,這件事朕給你安排。”
“父皇,還不用這般著急。”
李承乾拿起還放在自己桌上的奏章,交到了父皇手中。
帶著心中狐疑,李世民拿起奏章,打開看著上麵的內容,最後目光放在了平亂二字上。
李承乾解釋道:“鬆讚幹布就在長安,大唐自然不能乘虛而入,青海此番出兵是為了平亂,是為了幫助鬆讚幹布平定吐蕃的亂象,保護吐蕃的牧民。”
李世民從這份奏章上看到了一些兵事上的謀略,心中又是十分驚疑,再看看先前在宴席上處變不驚的兒子,又道:“這件事你安排多久了?”
李承乾又給父皇續上茶水道:“有些時日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人口的價值有多大,他們極力想要收迴人口,卻用征召徭役來扼殺人口的生產力,這是不對的。”
“兒臣的誌向不大,隻是想幫鬆讚幹布糾正過來,他來大唐之後有了諸多的疑惑,想要朕幫他解答,但吐蕃終究不是大唐,那裏沒有如關中這樣的環境。”
“兒臣很樂意幫他解答困惑,當初唐軍可以不進入吐蕃地界,但現在吐蕃的子民紛紛來求助,唐軍就不能坐視不管,兒臣也是天可汗呀,自然要做出天可汗該有的表率。”
李承乾感慨道:“父皇是他們的天可汗,現在諸國又尊兒臣為天可汗,這天下人,包括突厥人,迴鶻人,都是兒臣的子民,子民愚鈍需要教化,兒臣不能坐視子民受到他人的殘害。”
燭火照應下,這個兒子十分冷靜地說出了他的宏圖大誌,李世民緩緩道:“英公說得沒錯,你爺爺也說得沒錯。”
李承乾稍稍蹙眉,有些不解。
李世民站起身,看著殿外的黑夜,道:“其實你比朕更集權,更強權。”
李承乾頷首道:“兒臣不是父皇,兒臣隻能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當真不用朕幫忙,朕可以安排人幫你殺了鬆讚幹布?”
李承乾搖頭道:“鬆讚幹布吐蕃子民的精神支柱,他若有什麽意外,吐蕃與大唐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言罷,又讓內侍喚醒了爺爺,讓他們扶著爺爺去休息。
父子倆的言語這才停下。
李淵被內侍攙扶著,他老人家一路走著,一路道:“好在觀音婢走得早,如此佳節還在議論國事,她若是在這裏,多半又要發脾氣了。”
父子倆十分默契地看了看四下,確認沒有其他宮女在場這才放心。
子時過去之後,長安城依舊是一片燈火通明,今夜的長安比往年還要更熱鬧。
夜風還在吹著,站在宮牆上,夜風吹得衣袍擺動。
父子兩人走在城頭上,李世民披著大氅,目光看著遠處,道:“這長安城許久沒有這般熱鬧了。”
李承乾頷首道:“運到長安的糧食也越來越多了,隻不過是人口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糧食的價格也更高了。”
“朕聽聞天山腹地種出了不少稻米。”
李承乾笑道:“這倒是真的,運送到長安是杯水車薪,何必呢?長安的負擔其實也不重,蜀中的糧食足夠支持關中,河北與遼東的糧食也足夠支持洛陽,目前的運輸線是這般規劃的。”
“遼東?”
“嗯,郭駱駝去了蜀中,司農寺的人還派去了遼東,專研作物。”
正說著,發現父皇望著長安城的夜景出神,先前的話多半是一句話也沒聽入耳。
也幹脆望著這長安城的夜景不說話了。
翌日,長安一夜慶賀之後,朱雀大街上滿地的狼藉,天氣還很寒冷,阿史那車鼻早早就被人帶到了朱雀大街上掃地。
蘇皇後與寧妃還在睡著,天還未亮,陛下便早早在用飯了。
李承乾看著涇陽送來的奏報,一邊吃著包子。
宮女腳步匆匆而來,稟報道:“陛下,太……”
見宮女支支吾吾說著,李承乾道:“父皇迴去了?”
“嗯。”
“父皇是聽說了朕讓杜正倫去涇陽造紙,氣得離開了?”
宮女低著頭行禮,道:“現在已迴去了。”
正值大年初一,宗室各路親眷還沒有來祝賀呢。
李承乾揣著手思量了片刻,吩咐道:“今天起還有宗室諸王想要祝賀的,就去北苑見父皇。”
“喏。”
當除夕的喧鬧過去之後,宮裏又恢複了寧靜。
乾慶二年正月初一,皇帝免除了微薄之家的經營市稅,並且將市稅職權交給了京兆府,大唐市稅逐漸往大宗貨物的交易上傾斜,朝野皆是稱頌之聲。
這個時候,若皇帝站在朱雀門前,肯定會有數以萬計的長安城坊民前來朝賀。
有人說這位皇帝很忙碌,新年時節多半也在忙著國事,皇城中還有值守的官吏在批閱文書。
其實隻有宮裏的人知道,這位皇帝並不忙碌,此時此刻就在太液池釣魚。
陛下的身邊堆放著奏章也沒有心思去看,依舊安靜地釣著魚。
當太陽高懸,正午時分,陛下依舊沒有理會這些奏章。
小鵲兒穿著新衣裳,快步跑來道:“爹爹,這是奶奶給的新裙子。”
李承乾瞧了一眼,道:“嗯,很好看。”
“哎呀,新年初一還有這麽多國事要處置嗎?”
李承乾笑道:“朕免除了微薄之家的賦稅,肯定有朝臣要勸諫的,還有一些是來慶賀新年的奏章。”
因天氣還寒冷,小鵲兒的臉頰紅撲撲的,她拿起一份奏章,看著其中的內容,道:“果然是慶賀爹爹的。”
眼看這些國事會礙了父女倆釣魚的心情,李承乾對一旁的內侍吩咐道:“將這些全部送到趙國公府邸。”
“喏。”
“爹爹,吐蕃要和大唐打仗了嗎?”
李承乾道:“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其實這也不算是打仗,隻不過是平亂而已。”
小鵲兒拿過宮女遞來的魚竿,也學著爹爹的模樣,將魚線放入河中。
父女兩人安靜地坐在太液池邊。
太液池的不遠處,蘇婉與寧兒看著這安靜的一幕,麵帶笑容。
從吐蕃送來急報之後的第三天,又有一份急報送入了長安城。
這一次吐蕃大相祿東讚終於來到了皇宮進諫陛下。
李承乾正看著工部剛造出來的一部分模型,這是長安城的模型,比父皇的拚圖可好看太多了,它是立體的。
“陛下,祿東讚在宮門外求見。”
李承乾吩咐道:“讓他去鴻臚寺,有人等著他了。”
“喏。”
宮門前,站在寒風中的祿東讚等候著天可汗的旨意,聽了趕來這裏的內侍吩咐。
祿東讚向著宮門稍稍一拜,便跟隨著內侍去了鴻臚寺。
越來越多的吐蕃牧民遷入青海,這就像是打開了一個缺口,吐蕃再也攔不住大唐的官兵進入吐蕃了。
祿東讚也收到了桑布紮的信,這個吐蕃的大臣幾經勸說,都攔不住現在的吐蕃兵馬。
想著遠在千裏之外的兒子就要鑄成大錯,祿東讚幾次想要奔赴吐蕃,但在走之前,還是要見一見這位天可汗。
鴻臚寺內,禮部尚書許敬宗與鴻臚寺卿郭正一收到的奏報則是另外一種說法,王玄策幾次勸說吐蕃兵馬不要捉拿遷入青海的吐蕃人,但幾經勸說無果之後,王玄策這才帶著大隊人馬進入吐蕃地界。
唐軍與欽陵的兵馬在廣袤的高原上分散,雙方在高原上策馬奔襲遊鬥數日,至今還未有結果。
總的來說,打的確是打起來了,高原上的戰爭不像是攻城,廣袤的高原上,雙方兵馬散開,還不至於一舉剿滅對方。
王玄策想要在高原上找到敵人的大軍也很難,而敵人也很可能已分散了。
除了繼續挺進邏些城,一路挺進吐蕃的腹地,先拿下了邏些城就能控製吐蕃的大量牲畜,也就有了繼續周旋的本錢,大可以盤踞邏些城,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