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曆史上哪個朝代過年假期最長,就屬明朝了。大年三十,百官和皇上守歲後就開始放假,一休就休到正月十五,因此過年的喜慶氣氛也一直持續到元宵節。
過了這一天,朝廷就要恢複正常的上朝製度,皇子公主也都要恢複正常的學習製度。十五這天,馬秀英照例把皇嗣叫到自己跟前,挨個囑咐他們要好好學習,不得偷懶,不能沉溺嬉戲娛樂忘記學業。
雖說馬秀英對皇嗣們視如己出,但到底不是親生的,還是有一層無形的隔閡處在彼此之間。加上各宮妃嬪對自己孩子的影響,所以皇嗣們對馬秀英雖然尊敬,但沒有那種親密無拘的感覺。
除了朱標一臉平靜,朱樉、朱棡嬉皮笑臉不把馬秀英的話當一迴事,其他的皇嗣莫不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馬秀英讓遜影給每個皇嗣發了一套新的文房四寶,該說的話她已經說了,這些孩子以後表現如何還得看他們自己。
倒是朱棣猶豫了片刻,站出來說道:“母後,兒臣不想讀書了,想去軍營鍛煉。”
自從上次朱元璋狠狠打了他後,他就愈發厭惡讀書,尤其是對授學的老師深惡痛絕,長這麽大他還沒有如此挨過打呢,要不是李碽兒的死命維護和馬秀英的勸阻,沒準朱元璋真會打死他。
事後李碽兒流著淚給他上藥,告誡他以後不可在人前說要做皇帝的話了。
看著母親傷心難過的樣子,朱棣答應以後不再說類似的話。但是他心裏很不服氣,為什麽他們都是父皇的兒子,他就不能那樣說。
李碽兒又告訴他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區別,隻有太子才能繼承皇位,掌管天下,其他皇子將來隻能封王,擁有自己的一片屬地。
朱棣心裏更難受,從小父皇就寵愛大哥多過他們,連將來的一切都隻給大哥不給他們,既然這樣他為什麽還要在宮中苦苦學習,不如早日去軍營建功立業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
朱橚臉色一變,趕緊悄悄拉扯朱棣的衣襟。母妃時常教導他們,皇後說什麽就是什麽,不許置辯。四皇兄怎敢對皇後說自己不想讀書的話。
馬秀英是個開明的長輩,時常鼓勵眾人各抒己見,看到朱棣有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和顏悅色地問道:“你為什麽不想讀書?”
朱棣掰開朱橚的手,又看了看朱標,壓抑住心中的不平,說道:“兒臣對讀書不感興趣,願學父皇馬上征戰,將來為太子守衛疆土。”
朱標感動地喊了一聲:“四皇弟!”
馬秀英笑著說道:“你小小年紀就能為自己製定人生目標,母後甚是欣慰。尚武是件好事,但是你可別小看了讀書的重要。讀書是為了讓你們學到知識,知識是人們在接觸社會,改造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總結出來的,並代代相傳。我們從書中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之處,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掌握了知識,我們才會變得更聰明,更能勇敢地麵對困難和挫折。”說完這段話,她又對諸位皇嗣說道:“孩子們,希望你們也能記住這些話。雖然你們出生在帝王之家,將來不會為生計發愁,可父皇母後不會一輩子陪著你們,當你們長大獨立麵對外界的時候,才會明白知識對你們有多重要。”
不管有沒有人聽進去,聽進去了多少,眾皇嗣皆應道:“謝母後教誨!”
朱棣聽完馬秀英的話,臉色有些怏怏,猜想馬秀英肯定不會同意自己去軍營了。
豈料馬秀英對他說道:“行行出狀元,有人在文上興邦國,有人在武上建功業。大丈夫處世,當成就一番大事業,母後允準讓你去軍營鍛煉,不過還要得到你父皇和你母妃的同意。同時你要答應母後,即使去了軍營也不能放棄學習。”
“謝母後成全,母後所言,兒臣銘記在心,定不負母後期望。”朱棣喜出望外,連忙跪下答謝。母後答應了,父皇那邊就沒什麽問題,最麻煩的是母妃,但是有父皇母後支持,母妃也堅持不了多久。
朱樉對朱棡撇撇嘴,“這個傻小子,還以為自己撿到便宜,等他去了軍營就知道有罪受了。”
朱棡壞笑道:“他以為出了宮就能自由,不用讀書了?哼,看著吧,母後能把夫子派到軍營去。”
他二人以前和朱棣親厚,但是現在越來越不喜歡朱棣了,因為在一批皇子中他們和朱標、朱棣的年紀最接近,四人經常被作為比較的對象。朱標有文采,朱棣在武學方麵也比較卓越,倒襯托得他倆高不成低不就,對親大哥朱標他們不敢置喙,就把不滿撒在朱棣身上,有些不待見這個弟弟了。
兩人交頭接耳的小動作被馬秀英發現,她笑容一斂,沉聲道:“樉兒、棡兒,你們在議論什麽高興的事,說與母後聽聽。”
朱樉和朱棡同時一驚,期期艾艾地答道:“兒臣是為四皇弟高興。”
“是嗎?既然你們這麽高興,母後也把你們送去軍營鍛煉鍛煉。”馬秀英恨鐵不成鋼地瞪著兩人。她早有耳聞,朱樉、朱棡仗著自己嫡皇子的身份,驕縱任性,懶惰自大,時常逃課在宮中惹是生非。趁著這個機會,她決定好好收拾兩個孩子一頓。
兩兄弟哪裏願進軍營吃苦,慌忙搖頭。
朱標為兩個弟弟求情,“二皇弟和三皇弟年紀還小,假以時日,他們就會體諒母後的苦心,好好學習。”
“哼,棣兒比他倆還小,卻比他倆懂事多了。”馬秀英不為所動,對朱標說道:“母後知道你心疼他們,可是一味的姑息偏袒隻會令他們愈發驕縱忘形,就讓他們和棣兒同去軍營。”
朱標還想勸說,馬秀英製止道:“你馬上就要大婚了,迴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吧。”
朱標無奈,對朱樉、朱棡投去愛莫能助的眼神,領命退下。其他皇嗣見狀跟著一一告退。
朱樉、朱棡心有不甘也隻能服從馬秀英的命令,臨走時恨恨地瞪了朱棣一眼,這個家夥自己想去軍營還把他們都連累。
過了這一天,朝廷就要恢複正常的上朝製度,皇子公主也都要恢複正常的學習製度。十五這天,馬秀英照例把皇嗣叫到自己跟前,挨個囑咐他們要好好學習,不得偷懶,不能沉溺嬉戲娛樂忘記學業。
雖說馬秀英對皇嗣們視如己出,但到底不是親生的,還是有一層無形的隔閡處在彼此之間。加上各宮妃嬪對自己孩子的影響,所以皇嗣們對馬秀英雖然尊敬,但沒有那種親密無拘的感覺。
除了朱標一臉平靜,朱樉、朱棡嬉皮笑臉不把馬秀英的話當一迴事,其他的皇嗣莫不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馬秀英讓遜影給每個皇嗣發了一套新的文房四寶,該說的話她已經說了,這些孩子以後表現如何還得看他們自己。
倒是朱棣猶豫了片刻,站出來說道:“母後,兒臣不想讀書了,想去軍營鍛煉。”
自從上次朱元璋狠狠打了他後,他就愈發厭惡讀書,尤其是對授學的老師深惡痛絕,長這麽大他還沒有如此挨過打呢,要不是李碽兒的死命維護和馬秀英的勸阻,沒準朱元璋真會打死他。
事後李碽兒流著淚給他上藥,告誡他以後不可在人前說要做皇帝的話了。
看著母親傷心難過的樣子,朱棣答應以後不再說類似的話。但是他心裏很不服氣,為什麽他們都是父皇的兒子,他就不能那樣說。
李碽兒又告訴他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區別,隻有太子才能繼承皇位,掌管天下,其他皇子將來隻能封王,擁有自己的一片屬地。
朱棣心裏更難受,從小父皇就寵愛大哥多過他們,連將來的一切都隻給大哥不給他們,既然這樣他為什麽還要在宮中苦苦學習,不如早日去軍營建功立業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
朱橚臉色一變,趕緊悄悄拉扯朱棣的衣襟。母妃時常教導他們,皇後說什麽就是什麽,不許置辯。四皇兄怎敢對皇後說自己不想讀書的話。
馬秀英是個開明的長輩,時常鼓勵眾人各抒己見,看到朱棣有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和顏悅色地問道:“你為什麽不想讀書?”
朱棣掰開朱橚的手,又看了看朱標,壓抑住心中的不平,說道:“兒臣對讀書不感興趣,願學父皇馬上征戰,將來為太子守衛疆土。”
朱標感動地喊了一聲:“四皇弟!”
馬秀英笑著說道:“你小小年紀就能為自己製定人生目標,母後甚是欣慰。尚武是件好事,但是你可別小看了讀書的重要。讀書是為了讓你們學到知識,知識是人們在接觸社會,改造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總結出來的,並代代相傳。我們從書中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之處,從而促使自己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掌握了知識,我們才會變得更聰明,更能勇敢地麵對困難和挫折。”說完這段話,她又對諸位皇嗣說道:“孩子們,希望你們也能記住這些話。雖然你們出生在帝王之家,將來不會為生計發愁,可父皇母後不會一輩子陪著你們,當你們長大獨立麵對外界的時候,才會明白知識對你們有多重要。”
不管有沒有人聽進去,聽進去了多少,眾皇嗣皆應道:“謝母後教誨!”
朱棣聽完馬秀英的話,臉色有些怏怏,猜想馬秀英肯定不會同意自己去軍營了。
豈料馬秀英對他說道:“行行出狀元,有人在文上興邦國,有人在武上建功業。大丈夫處世,當成就一番大事業,母後允準讓你去軍營鍛煉,不過還要得到你父皇和你母妃的同意。同時你要答應母後,即使去了軍營也不能放棄學習。”
“謝母後成全,母後所言,兒臣銘記在心,定不負母後期望。”朱棣喜出望外,連忙跪下答謝。母後答應了,父皇那邊就沒什麽問題,最麻煩的是母妃,但是有父皇母後支持,母妃也堅持不了多久。
朱樉對朱棡撇撇嘴,“這個傻小子,還以為自己撿到便宜,等他去了軍營就知道有罪受了。”
朱棡壞笑道:“他以為出了宮就能自由,不用讀書了?哼,看著吧,母後能把夫子派到軍營去。”
他二人以前和朱棣親厚,但是現在越來越不喜歡朱棣了,因為在一批皇子中他們和朱標、朱棣的年紀最接近,四人經常被作為比較的對象。朱標有文采,朱棣在武學方麵也比較卓越,倒襯托得他倆高不成低不就,對親大哥朱標他們不敢置喙,就把不滿撒在朱棣身上,有些不待見這個弟弟了。
兩人交頭接耳的小動作被馬秀英發現,她笑容一斂,沉聲道:“樉兒、棡兒,你們在議論什麽高興的事,說與母後聽聽。”
朱樉和朱棡同時一驚,期期艾艾地答道:“兒臣是為四皇弟高興。”
“是嗎?既然你們這麽高興,母後也把你們送去軍營鍛煉鍛煉。”馬秀英恨鐵不成鋼地瞪著兩人。她早有耳聞,朱樉、朱棡仗著自己嫡皇子的身份,驕縱任性,懶惰自大,時常逃課在宮中惹是生非。趁著這個機會,她決定好好收拾兩個孩子一頓。
兩兄弟哪裏願進軍營吃苦,慌忙搖頭。
朱標為兩個弟弟求情,“二皇弟和三皇弟年紀還小,假以時日,他們就會體諒母後的苦心,好好學習。”
“哼,棣兒比他倆還小,卻比他倆懂事多了。”馬秀英不為所動,對朱標說道:“母後知道你心疼他們,可是一味的姑息偏袒隻會令他們愈發驕縱忘形,就讓他們和棣兒同去軍營。”
朱標還想勸說,馬秀英製止道:“你馬上就要大婚了,迴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吧。”
朱標無奈,對朱樉、朱棡投去愛莫能助的眼神,領命退下。其他皇嗣見狀跟著一一告退。
朱樉、朱棡心有不甘也隻能服從馬秀英的命令,臨走時恨恨地瞪了朱棣一眼,這個家夥自己想去軍營還把他們都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