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後胡惟庸果然應約來到韓國公府。他穿了一身青衿便裝,帶著一頂黑絨瓜皮帽,打眼一看就像一個普通的文士,但稍有眼力的人能從瓜皮帽頂上那顆剔透亮澤的水晶珠看出此人身份的尊貴。
李氏兩兄弟親自站在院中迎接,李善長見了胡惟庸便和藹可親地笑道:“惟庸最近清減了。”
那態度語氣一點也讓人感覺不到高高在上,反而像一個平易近人的老師見到了自己最喜愛的學生那般親切。
昔日都是國公府管家帶胡惟庸去見李善長,今日能得李善長親自迎接,胡惟庸心中自然非常得意,麵上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多謝老師牽掛,學生特意帶了幾隻新鮮河豚孝敬老師。”
“還是惟庸知老夫心意啊。”李善長笑嗬嗬地讓管家收下禮物。
這個禮物他倒是十分喜歡,他嗜食河豚,每隔幾天就要讓廚子弄條河豚嚐嚐。
然而河豚雖然鮮嫩可口、奇鮮美味,但是河豚有毒,如果不處理好會中毒致死,所以自古就有一種“拚死吃河豚”的說法。
當初胡惟庸為了討好李善長,專門找人學習烹調河豚的方法,做好後還主動先試吃,就是他這些舉動才讓李善長把他當做心腹看待。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胡惟庸是不會再給李善長做河豚,更別提冒死試吃了。
三人在花廳坐下,李善長說道:“前幾天老家來人捎來一些祁紅,老夫想著你也許久未迴家鄉了,故叫你來嚐嚐。冬季最宜常飲此茶,你走時記得帶點迴去。”
“可是祁門縣的祁紅?”胡惟庸連忙感激地站起來,“學生何德何能,叫老師如此厚愛學生,實在是慚愧。”
李善長笑嗬嗬地看著他,讚賞道:“惟庸不可妄自菲薄,如今你已是三品大員了,將來更是青雲直上,老夫看著你有今天的成就,十分欣慰。”
“倘若沒有老師的關懷和提攜,學生哪會有今天。老師的恩德,學生從不敢忘卻。”胡惟庸一臉真摯,感激無限。
瞧著這對師生親切和睦的模樣,李存義不由荒謬地想到:到底是師生,虛偽的處事態度一模一樣,連演戲都演得這般情真意切。他是清楚李善長在背後搓齒磨牙罵胡惟庸的樣子,沒準胡惟庸也是這樣在背後痛罵李善長呢。
李善長將紫砂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一一放在茶盤上,笑問道:“你來還是我來?”
胡惟庸亦笑道:“有事弟子服其勞,就讓學生為老師效勞。”
李善長但笑不語,把茶盤推到胡惟庸的麵前。
胡惟庸卷起袖袍,當真開始泡茶,隻見他燙杯熱罐、投茶、洗茶、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一套動作做得行雲流水。最後他扶住品茗杯杯底,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緩緩呈於李善長,“老師請嚐嚐,學生這手藝可還能入你的眼?”
李善長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九十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品啜片刻後,歎道:“今日才知惟庸深藏不露,惟庸這手功夫已經堪比陸羽,老夫自歎不如啊。”
胡惟庸目光微閃,謙遜地說道:“老師謬讚了,老師喜歡就好。”
“嗬嗬。”李善長淡淡地笑了笑,不再說話,慢慢把玩著茶杯,仿佛對杯中的茶留戀不舍。
李存義不明白兩人之間的機鋒,內心一個勁的狂喊:“你們真的是來喝茶的嗎?怎麽都沒人說正事?”
偏生兩人仿佛故意與李存義作對,都掛著高深莫測的笑容,默默品茶,一言不發。
等到第三泡,李存義實在沉不住氣,幾口飲盡杯中茶,說道:“胡老弟,你覺得令侄女和我兒子的婚期定在何時為宜?”
胡惟庸怔了怔,抬眼望向李善長。他知道李善長邀他過府是有拉攏的意思,但是沒想到李善長還願意跟他做親家。
李善長品啜了一口茶水,不急不緩地責備道:“存義,你家是男方,這種事怎還讓女方家操心?再說惟庸最近公務繁忙,你直接和女方家商量,就不要煩勞惟庸了。”
李存義噎了噎,差點就想問自己大哥:不是你讓我繼續和胡惟庸談親事的嗎?
胡惟庸一臉的自責,忙不迭地站起來道歉:“老師別怪李兄,都是學生的錯,學生最近忙昏了頭,差點耽誤了侄女和李佑公子的大事。我那兄長早就讓我帶話給李兄,一切聽從李兄的安排,他絕無異議。”
“你啊,你啊。”李善長笑著用手指虛點胡惟庸,“公務繁忙也不能不管家人哦。”
胡惟庸做著深刻的檢討,“學生謹記老師的教誨,以後再不敢粗心大意,忽略了家人。”
李存義聽著胡惟庸極其恭敬的話,不知為何,心裏卻突然感到一股寒意,下意識地閉緊了嘴巴,不敢出聲。
胡惟庸拍拍李存義的肩膀,慎重地說道:“李兄,我就把侄女托付給你了。”
李善長轉過頭,瞪了李存義一眼,“你聽到惟庸的話了嗎,迴去就趕緊把親事辦了,難道還要人家把女兒送上門?我可警告你,以後惟庸的侄女進了門,可不能讓人欺負了去。”
李存義不知道自己說什麽好了,隻能點頭應是。
李善長再度恢複了笑容,“惟庸留下來吃頓便飯吧,剛好嚐嚐你帶來的河豚。”
“學生恭敬不如從命。”胡惟庸笑著落座,卻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搶著說親自動手烹製河豚了。
李善長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這樣的情況他顯然早就預料到,胡惟庸已經不再是那個處處看他臉色行事的小人物了,當然不會再為他犯險。
一番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直到月明星稀,胡惟庸才在蒼茫的夜色中離去。
李存義迷惑地問道:“他這是答應和我們結盟了?”
“你啊,真是不足與謀!”李善長板著臉,拂袖離去。
你們之間的對話那麽玄妙,正常人誰能聽懂啊!李存義撓著頭皮,呆立半晌。
李氏兩兄弟親自站在院中迎接,李善長見了胡惟庸便和藹可親地笑道:“惟庸最近清減了。”
那態度語氣一點也讓人感覺不到高高在上,反而像一個平易近人的老師見到了自己最喜愛的學生那般親切。
昔日都是國公府管家帶胡惟庸去見李善長,今日能得李善長親自迎接,胡惟庸心中自然非常得意,麵上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多謝老師牽掛,學生特意帶了幾隻新鮮河豚孝敬老師。”
“還是惟庸知老夫心意啊。”李善長笑嗬嗬地讓管家收下禮物。
這個禮物他倒是十分喜歡,他嗜食河豚,每隔幾天就要讓廚子弄條河豚嚐嚐。
然而河豚雖然鮮嫩可口、奇鮮美味,但是河豚有毒,如果不處理好會中毒致死,所以自古就有一種“拚死吃河豚”的說法。
當初胡惟庸為了討好李善長,專門找人學習烹調河豚的方法,做好後還主動先試吃,就是他這些舉動才讓李善長把他當做心腹看待。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胡惟庸是不會再給李善長做河豚,更別提冒死試吃了。
三人在花廳坐下,李善長說道:“前幾天老家來人捎來一些祁紅,老夫想著你也許久未迴家鄉了,故叫你來嚐嚐。冬季最宜常飲此茶,你走時記得帶點迴去。”
“可是祁門縣的祁紅?”胡惟庸連忙感激地站起來,“學生何德何能,叫老師如此厚愛學生,實在是慚愧。”
李善長笑嗬嗬地看著他,讚賞道:“惟庸不可妄自菲薄,如今你已是三品大員了,將來更是青雲直上,老夫看著你有今天的成就,十分欣慰。”
“倘若沒有老師的關懷和提攜,學生哪會有今天。老師的恩德,學生從不敢忘卻。”胡惟庸一臉真摯,感激無限。
瞧著這對師生親切和睦的模樣,李存義不由荒謬地想到:到底是師生,虛偽的處事態度一模一樣,連演戲都演得這般情真意切。他是清楚李善長在背後搓齒磨牙罵胡惟庸的樣子,沒準胡惟庸也是這樣在背後痛罵李善長呢。
李善長將紫砂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一一放在茶盤上,笑問道:“你來還是我來?”
胡惟庸亦笑道:“有事弟子服其勞,就讓學生為老師效勞。”
李善長但笑不語,把茶盤推到胡惟庸的麵前。
胡惟庸卷起袖袍,當真開始泡茶,隻見他燙杯熱罐、投茶、洗茶、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一套動作做得行雲流水。最後他扶住品茗杯杯底,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緩緩呈於李善長,“老師請嚐嚐,學生這手藝可還能入你的眼?”
李善長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九十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品啜片刻後,歎道:“今日才知惟庸深藏不露,惟庸這手功夫已經堪比陸羽,老夫自歎不如啊。”
胡惟庸目光微閃,謙遜地說道:“老師謬讚了,老師喜歡就好。”
“嗬嗬。”李善長淡淡地笑了笑,不再說話,慢慢把玩著茶杯,仿佛對杯中的茶留戀不舍。
李存義不明白兩人之間的機鋒,內心一個勁的狂喊:“你們真的是來喝茶的嗎?怎麽都沒人說正事?”
偏生兩人仿佛故意與李存義作對,都掛著高深莫測的笑容,默默品茶,一言不發。
等到第三泡,李存義實在沉不住氣,幾口飲盡杯中茶,說道:“胡老弟,你覺得令侄女和我兒子的婚期定在何時為宜?”
胡惟庸怔了怔,抬眼望向李善長。他知道李善長邀他過府是有拉攏的意思,但是沒想到李善長還願意跟他做親家。
李善長品啜了一口茶水,不急不緩地責備道:“存義,你家是男方,這種事怎還讓女方家操心?再說惟庸最近公務繁忙,你直接和女方家商量,就不要煩勞惟庸了。”
李存義噎了噎,差點就想問自己大哥:不是你讓我繼續和胡惟庸談親事的嗎?
胡惟庸一臉的自責,忙不迭地站起來道歉:“老師別怪李兄,都是學生的錯,學生最近忙昏了頭,差點耽誤了侄女和李佑公子的大事。我那兄長早就讓我帶話給李兄,一切聽從李兄的安排,他絕無異議。”
“你啊,你啊。”李善長笑著用手指虛點胡惟庸,“公務繁忙也不能不管家人哦。”
胡惟庸做著深刻的檢討,“學生謹記老師的教誨,以後再不敢粗心大意,忽略了家人。”
李存義聽著胡惟庸極其恭敬的話,不知為何,心裏卻突然感到一股寒意,下意識地閉緊了嘴巴,不敢出聲。
胡惟庸拍拍李存義的肩膀,慎重地說道:“李兄,我就把侄女托付給你了。”
李善長轉過頭,瞪了李存義一眼,“你聽到惟庸的話了嗎,迴去就趕緊把親事辦了,難道還要人家把女兒送上門?我可警告你,以後惟庸的侄女進了門,可不能讓人欺負了去。”
李存義不知道自己說什麽好了,隻能點頭應是。
李善長再度恢複了笑容,“惟庸留下來吃頓便飯吧,剛好嚐嚐你帶來的河豚。”
“學生恭敬不如從命。”胡惟庸笑著落座,卻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搶著說親自動手烹製河豚了。
李善長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這樣的情況他顯然早就預料到,胡惟庸已經不再是那個處處看他臉色行事的小人物了,當然不會再為他犯險。
一番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直到月明星稀,胡惟庸才在蒼茫的夜色中離去。
李存義迷惑地問道:“他這是答應和我們結盟了?”
“你啊,真是不足與謀!”李善長板著臉,拂袖離去。
你們之間的對話那麽玄妙,正常人誰能聽懂啊!李存義撓著頭皮,呆立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