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破廟突然冒出個男人的聲音把母子倆嚇得直打哆嗦,小男孩下意識地護在婦人身前,外厲內荏地吼道:“你是誰?”
“我是皇後娘娘身邊的侍衛。”張侍衛手向上拱了拱,拿出腰牌,“皇後娘娘不放心這孩子,特讓屬下護送一程。”
“皇後娘娘?”婦人眼裏迸出希望,掙紮著坐起來,喘氣道:“求大人幫幫這孩子。”
“你且把事情原本講出,我才好稟告皇後娘娘。”張侍衛十分好奇母子二人不去求助官府非要找皇後幫忙的原因。
許是看到了希望,這婦人竟硬撐著破敗的身體,斷斷續續講起他們母子的來曆。
這婦人自稱姓蔣,她的丈夫叫趙大虎,定遠人,曾經投身朱元璋軍中。當時朱元璋四處征戰,將士們常常三年五載不能歸家,蔣氏帶著孩子顛沛流離,最後與丈夫失去了聯係。等朱元璋坐穩天下,將士們才能迴家省親,可是蔣氏卻沒等到自己的丈夫歸來。
絕望的蔣氏含辛茹苦獨自撫養孩子趙小虎,卻在去年聽人說,她的丈夫沒有死,有人曾在皇宮見過。升起一絲希望的蔣氏立刻帶著趙小虎千裏迢迢趕到京城,可是皇宮卻不是她能夠隨意進去的地方,她也沒有真憑實據證明自己的丈夫確實在皇宮裏,這種道聽途說的事情連官府都不會受理。她隻好在皇宮附近徘徊,期望能見到自己的丈夫,然而等了一年多,都沒看到丈夫的蹤影。
後來有人給蔣氏出主意,說皇後娘娘是個心慈的人,若是能見到皇後娘娘,求她幫忙在皇宮查找,一定能找到趙大虎的下落。
蔣氏便去宮門求見皇後,然而她無權無勢,無憑無據,侍衛是不會理睬這種閑雜人等,甚至還驅趕她。
居無定所和心力憔悴把這個婦人折磨得不成|人形,寒冷的冬天徹底破敗了蔣氏的身體。奄奄一息的她仍然不放棄希望,日盼夜盼,盼著能見上皇後一麵,每天都讓趙小虎在皇宮附近徘徊。聽說今天皇後要出宮施粥,她一大早就攆著趙小虎去皇宮門口等候了,再三叮囑趙小虎一定要見到皇後稟明情況。
可惜趙小虎憂母心切錯過了天大的機會,如今張侍衛的出現不啻於最後一絲希望,蔣氏拉著趙小虎不住哀哀乞求,兩人的頭皮都磕破了。
張侍衛急忙喚住蔣氏,他雖然同情母子倆,但此事卻不敢自作主張,趕緊帶著蔣氏所說的信息迴來稟告馬秀英。
遜影聽得眼淚嘩嘩,“主子,您一定要幫幫他們啊,他們好可憐……”
馬秀英肅言道:“這蔣氏的丈夫是為國效力才導致妻離子散,就算此人戰死沙場,他的家屬也應該由官府妥善照顧,豈能任其流落街頭、風餐露宿。張侍衛你先安排母子二人住進客棧,找個大夫診治蔣氏的病情,讓他們隻管安心住下。本宮這就下令徹查宮人的身份來曆,無論她的丈夫是死是活,本宮都會給她一個交代。即使她的丈夫不在了,本宮也會著官府給予一定的撫恤和安置他們母子以後的生活。”
“是!”張侍衛立刻領命退下。
遜影破涕為笑,“主子大慈大悲,百姓一定會感激您的。”
“有這嘴皮功夫,還不去查名冊?”馬秀英簡直拿這丫頭沒轍,一會哭一會笑,教訓了無數次還是一點都不穩重。後宮誰不是戴著麵具生活,若是沒有馬秀英的保護,估計遜影早就屍骨無存,可也正是因為遜影的赤子之心,才讓馬秀英對她厲害不起來。
馬秀英要徹查太監和侍衛的身份一事又在宮裏引起動蕩,妃嬪們不知馬秀英此舉為何,紛紛告誡自己殿裏的人小心行事,莫要被馬秀英抓住什麽把柄。一時間宮中風聲鶴唳,過年的氣氛都被衝淡了不少。
李碽兒手裏握著一本古籍,這是一部記載醫藥秘方偏方的古書。李碽兒自己並不懂醫理,當年她離開姚府心有不舍就把姚天僖(道衍)經常鑒閱的一本醫書帶了出來睹物思人。這些年古籍被她壓在箱底完好無損,上麵還有淡淡的樟腦味道。她撫摸著古籍淚盈於睫,姚少爺當年多想做一個扁鵲華佗那樣的醫者啊,結果竟然做了和尚……如果不是因為馬秀英,他何至於此,自己也不會跟了朱元璋……
李碽兒的心情十分矛盾,這些年錦衣玉食的生活是她以前從未想過的,這般高貴的地位也是許多平民女子可望不可即的。然而誰又能體會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才能見到朱元璋一麵的淒楚,繁華的背後常常隻有顧影自憐。她不止一次幻想如果自己的丈夫隻是個平民,夫妻倆朝夕想對,舉案齊眉,哪怕不能過現在這種奢侈的生活也甘願啊。
都怪馬秀英破壞了她的夢想,如果姚天僖沒出家,姚夫人一定會讓他納自己為妾,她也一定能讓姚天僖對自己產生真正的感情……馬秀英才是那個害人害己的罪魁禍首,卻還好意思警告她……
怨憤和嫉妒讓李碽兒麵目扭曲,直到聽聞馬秀英要徹查太監和侍衛身份的消息,她才漸漸恢複了平靜,從容地把書放迴箱底,恭敬而謙遜地聽著宮人宣布旨意。
宮人都有檔案記錄在冊,各宮殿的迴旨也很快,然而對比名冊查了一下午,卻全無趙大虎的下落。難道趙大虎已經陣亡?馬秀英有些惆悵,這個壞消息如果告知蔣氏,隻怕蔣氏再也撐不住了。
福順來稟,“僧人已經祈福結束,主子還見不見他們?”
馬秀英想到道衍,眸子又是一暗,歎氣道:“不必了,賞了大師們,讓他們自行出宮吧。”
昔日的好友,今日的陌客,同在皇宮裏,卻連見麵都不方便,所謂的咫尺天涯不過如此而已。
夕陽西下,餘暉斜斜地投射在宮殿上,霧氣慢慢浮遊在空氣中,似乎給這斑斕的彩霞塗上一層鏽色。寒風驟起,帶來濃重的涼意,弱不禁風的臘梅一陣顫抖,粉嫩的花瓣徐徐掉落一地。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馬秀英突然想起杜秋娘的《金縷衣》,可是青春已流逝,繁華亦落盡,一切都不會迴到原點,徒留傷悲。
“我是皇後娘娘身邊的侍衛。”張侍衛手向上拱了拱,拿出腰牌,“皇後娘娘不放心這孩子,特讓屬下護送一程。”
“皇後娘娘?”婦人眼裏迸出希望,掙紮著坐起來,喘氣道:“求大人幫幫這孩子。”
“你且把事情原本講出,我才好稟告皇後娘娘。”張侍衛十分好奇母子二人不去求助官府非要找皇後幫忙的原因。
許是看到了希望,這婦人竟硬撐著破敗的身體,斷斷續續講起他們母子的來曆。
這婦人自稱姓蔣,她的丈夫叫趙大虎,定遠人,曾經投身朱元璋軍中。當時朱元璋四處征戰,將士們常常三年五載不能歸家,蔣氏帶著孩子顛沛流離,最後與丈夫失去了聯係。等朱元璋坐穩天下,將士們才能迴家省親,可是蔣氏卻沒等到自己的丈夫歸來。
絕望的蔣氏含辛茹苦獨自撫養孩子趙小虎,卻在去年聽人說,她的丈夫沒有死,有人曾在皇宮見過。升起一絲希望的蔣氏立刻帶著趙小虎千裏迢迢趕到京城,可是皇宮卻不是她能夠隨意進去的地方,她也沒有真憑實據證明自己的丈夫確實在皇宮裏,這種道聽途說的事情連官府都不會受理。她隻好在皇宮附近徘徊,期望能見到自己的丈夫,然而等了一年多,都沒看到丈夫的蹤影。
後來有人給蔣氏出主意,說皇後娘娘是個心慈的人,若是能見到皇後娘娘,求她幫忙在皇宮查找,一定能找到趙大虎的下落。
蔣氏便去宮門求見皇後,然而她無權無勢,無憑無據,侍衛是不會理睬這種閑雜人等,甚至還驅趕她。
居無定所和心力憔悴把這個婦人折磨得不成|人形,寒冷的冬天徹底破敗了蔣氏的身體。奄奄一息的她仍然不放棄希望,日盼夜盼,盼著能見上皇後一麵,每天都讓趙小虎在皇宮附近徘徊。聽說今天皇後要出宮施粥,她一大早就攆著趙小虎去皇宮門口等候了,再三叮囑趙小虎一定要見到皇後稟明情況。
可惜趙小虎憂母心切錯過了天大的機會,如今張侍衛的出現不啻於最後一絲希望,蔣氏拉著趙小虎不住哀哀乞求,兩人的頭皮都磕破了。
張侍衛急忙喚住蔣氏,他雖然同情母子倆,但此事卻不敢自作主張,趕緊帶著蔣氏所說的信息迴來稟告馬秀英。
遜影聽得眼淚嘩嘩,“主子,您一定要幫幫他們啊,他們好可憐……”
馬秀英肅言道:“這蔣氏的丈夫是為國效力才導致妻離子散,就算此人戰死沙場,他的家屬也應該由官府妥善照顧,豈能任其流落街頭、風餐露宿。張侍衛你先安排母子二人住進客棧,找個大夫診治蔣氏的病情,讓他們隻管安心住下。本宮這就下令徹查宮人的身份來曆,無論她的丈夫是死是活,本宮都會給她一個交代。即使她的丈夫不在了,本宮也會著官府給予一定的撫恤和安置他們母子以後的生活。”
“是!”張侍衛立刻領命退下。
遜影破涕為笑,“主子大慈大悲,百姓一定會感激您的。”
“有這嘴皮功夫,還不去查名冊?”馬秀英簡直拿這丫頭沒轍,一會哭一會笑,教訓了無數次還是一點都不穩重。後宮誰不是戴著麵具生活,若是沒有馬秀英的保護,估計遜影早就屍骨無存,可也正是因為遜影的赤子之心,才讓馬秀英對她厲害不起來。
馬秀英要徹查太監和侍衛的身份一事又在宮裏引起動蕩,妃嬪們不知馬秀英此舉為何,紛紛告誡自己殿裏的人小心行事,莫要被馬秀英抓住什麽把柄。一時間宮中風聲鶴唳,過年的氣氛都被衝淡了不少。
李碽兒手裏握著一本古籍,這是一部記載醫藥秘方偏方的古書。李碽兒自己並不懂醫理,當年她離開姚府心有不舍就把姚天僖(道衍)經常鑒閱的一本醫書帶了出來睹物思人。這些年古籍被她壓在箱底完好無損,上麵還有淡淡的樟腦味道。她撫摸著古籍淚盈於睫,姚少爺當年多想做一個扁鵲華佗那樣的醫者啊,結果竟然做了和尚……如果不是因為馬秀英,他何至於此,自己也不會跟了朱元璋……
李碽兒的心情十分矛盾,這些年錦衣玉食的生活是她以前從未想過的,這般高貴的地位也是許多平民女子可望不可即的。然而誰又能體會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才能見到朱元璋一麵的淒楚,繁華的背後常常隻有顧影自憐。她不止一次幻想如果自己的丈夫隻是個平民,夫妻倆朝夕想對,舉案齊眉,哪怕不能過現在這種奢侈的生活也甘願啊。
都怪馬秀英破壞了她的夢想,如果姚天僖沒出家,姚夫人一定會讓他納自己為妾,她也一定能讓姚天僖對自己產生真正的感情……馬秀英才是那個害人害己的罪魁禍首,卻還好意思警告她……
怨憤和嫉妒讓李碽兒麵目扭曲,直到聽聞馬秀英要徹查太監和侍衛身份的消息,她才漸漸恢複了平靜,從容地把書放迴箱底,恭敬而謙遜地聽著宮人宣布旨意。
宮人都有檔案記錄在冊,各宮殿的迴旨也很快,然而對比名冊查了一下午,卻全無趙大虎的下落。難道趙大虎已經陣亡?馬秀英有些惆悵,這個壞消息如果告知蔣氏,隻怕蔣氏再也撐不住了。
福順來稟,“僧人已經祈福結束,主子還見不見他們?”
馬秀英想到道衍,眸子又是一暗,歎氣道:“不必了,賞了大師們,讓他們自行出宮吧。”
昔日的好友,今日的陌客,同在皇宮裏,卻連見麵都不方便,所謂的咫尺天涯不過如此而已。
夕陽西下,餘暉斜斜地投射在宮殿上,霧氣慢慢浮遊在空氣中,似乎給這斑斕的彩霞塗上一層鏽色。寒風驟起,帶來濃重的涼意,弱不禁風的臘梅一陣顫抖,粉嫩的花瓣徐徐掉落一地。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馬秀英突然想起杜秋娘的《金縷衣》,可是青春已流逝,繁華亦落盡,一切都不會迴到原點,徒留傷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