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對妃嬪來說真是一個難捱的冬天,去年的冬天她們都是窩在自己的寢宮,即使為了展現曼妙的身姿穿得單薄,可是有熊熊燃燒的炭火相伴,依然感覺不到寒冷,照樣行動自如。
今年不行了,除了生病和懷孕的妃嬪,其他每個妃嬪都要去坤寧宮偏殿刺繡紡織。尤其是馬秀英又下令節約宮中用度,也不知宮人是有意還是無意,隻在偏殿角落燒了四個爐子,縱使妃嬪抱團聚集在一起,照舊感到寒徹入骨。
舒適慣了的妃嬪自然鬧著要添加火爐。
福順眼皮都不抬,細著嗓子說道:“各位娘娘息怒,奴才也想多放幾個火爐,可是殿裏到處都是織車和絲線布料,要是不慎著火就麻煩了。走水事小,萬一燒了宮殿,奴才和娘娘們誰都擔不了責任啊。”
妃嬪們隻好低聲咒罵,倒是有些羨慕把紡車放在自己寢殿的楊婕妤了。一些地位低微的妃子看到自己紅腫開裂的雙手都忍不住哭泣起來。其實馬秀英給每位妃子都發放了護手膏,那精美的琉璃瓶包裝和芬芳的香氣讓眾人以為這是非常昂貴的極品膏藥。這些低級妃嬪為了討好高級妃嬪,或是被高級妃嬪強行索要,俱都將護手膏交了出去,以至於把自己手都凍壞了。
馬秀英走進偏殿就看到一群女人臉色淒慘欲絕,急忙詢問原因,待了解情況後,先是斥責了福順幾句,接著對眾妃嬪說道:“是本宮考慮不周,本宮正要跟大家說一聲,年關將至加上天寒地凍,刺繡紡織一事暫時放下,等開春天氣緩和了再說。”
“謝皇後恩典。”妃嬪聽到不用刺繡紡織了,個個喜形於色,興高采烈,就要告辭離去。
正在此時,楊婕妤姍姍來臨。她綰了一個高高的飛仙髻,穿了一件領口很低的淡粉色緊身鍛襖,白皙滑嫩的臉上描著精致的妝容。見了馬秀英急忙伏首,嬌聲道:“臣妾來遲,請皇後恕罪。”
隻這一低頭,楊婕妤那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就落入眾人眼裏,還有她頭上插著的嬌小玲瓏的珍珠步搖和鞋上綴著的珍珠花團也讓人為之側目。
眾妃又妒又嫉,腦海裏同時想到:這女人不冷嗎?打扮得如此嬌媚給誰看?
韓妃忍不住嗆道:“楊婕妤確實來遲了,姐妹們正要迴去呢。”
“這是為何,今日不刺繡紡織了嗎?”楊婕妤張開櫻桃小口,蹙籠煙眉,楚楚可憐地問道。
這番模樣若是男人見了必然心疼,在場的女人卻沒一個有心情欣賞。
韓妃不耐地說道:“皇後大恩,叫臣妾等開春了再來勞作。”
“哎呀,可是臣妾還有一幅刺繡沒完成啊。”楊婕妤嬌唿一聲,對馬秀英說道:“皇後請準許臣妾把這幅刺繡完成再告退。”
“她們都離開了,偏殿裏冷冷清清,你不如帶迴去慢慢做。”馬秀英挑了挑眉,這楊婕妤平時總抱怨辛苦,能不出自己的宮殿就盡量不出,今天怎麽突然轉了性子。
“皇後常說今日事今日畢,臣妾不想荒廢掉這幅刺繡,就讓臣妾在這裏完成吧。”楊婕妤竟不領情,非要留在偏殿。
韓妃扭過頭,對身邊交好的一個妃子竊竊私語:“楊婕妤不會凍傻了吧?”
碩大的偏殿幾十個妃嬪擠在一起都冷得發抖,楊婕妤一個人留在偏殿那滋味可想而知,真不知她如何想的。
“誰知道呢,她腦子一向有問題。”妃子嗤嗤低笑,楊婕妤穿得這麽少,一會保準凍出病,這正是她心中期盼的情況。
“你若執意如此,本宮也不阻你,你若受不了冷清,可以自行迴去。”馬秀英清淺地笑笑,帶著眾妃離開。事出反常必有妖,她倒想看看楊婕妤葫蘆裏究竟是賣的什麽藥。
一走出偏殿,就有股寒氣猛然襲來,風像刀子一樣抽在眾妃的臉上,大家顧不得寒暄,各自以袖遮麵匆匆散去。當然她們不會相信楊婕妤真被凍傻了,皆都留下心腹宮人在坤寧宮附近徘徊,查探楊婕妤的動靜。
楊婕妤居然真沉住氣在偏殿刺繡,而且這一繡就繡了一天,期間宮人幾次向她請示,她都沒有離開的意向。還是馬秀英聽說她凍得直打哆嗦也沒吃飯,於心不忍叫人送了一件披風和幾盤吃食,還讓福順把四個爐子都挪到了她的身邊。
掌燈時分,朱元璋下朝照例來到坤寧宮,馬秀英著人備好晚膳,剛要給朱元璋布菜,楊婕妤求見。
“她還沒離開?”馬秀英茅塞頓開,原來楊婕妤執意留下刺繡意在朱元璋啊。
“怎麽迴事?”朱元璋自然要問上一問。
馬秀英淡淡地把事情說完,楊婕妤已經蓮步款款走進殿裏。
“臣妾參見皇上、皇後。”楊婕妤蹲身屈膝,姣好的身材被緊身鍛襖襯得纖毫畢現。話是對馬秀英說的,一雙妙目卻在朱元璋身上流轉,“臣妾多謝皇後賜衣,刺繡已經完成,臣妾特來謝恩告退。”
朱元璋代馬秀英說道:“你能不懼嚴寒,刻苦刺繡,朕和皇後十分欣慰。”
“這是臣妾的本分。”楊婕妤一臉嬌羞,柳眉如彎月,眼眸如湖水,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和白皙的頸項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升起憐愛。
朱元璋上前扶起她,“你還沒用膳吧,就在這裏跟朕和皇後用過膳再迴去。”
“這……”楊婕妤飛快地瞟了馬秀英一眼,低下頭不語。
“紫鵑,去給楊婕妤布菜。”朱元璋都開口了,馬秀英自然不好拒絕。
“不,不,還是臣妾給皇上、皇後布菜吧。”楊婕妤走到朱元璋身邊,態度端莊,目不斜視。然而當她把菜挾進朱元璋麵前的盤子時,一對鼓鼓的胸脯都快貼上朱元璋的手臂了。
麵對美人的投懷送抱,朱元璋當然樂在其中,不過這畢竟是坤寧宮,朱元璋也不好當著馬秀英的麵太放縱,心猿意馬地用過膳就找了個理由和楊婕妤相攜而去,當夜也自然而然地歇在楊婕妤的寢宮,讓原本輪到侍寢的妃子枯等了一夜。
今年不行了,除了生病和懷孕的妃嬪,其他每個妃嬪都要去坤寧宮偏殿刺繡紡織。尤其是馬秀英又下令節約宮中用度,也不知宮人是有意還是無意,隻在偏殿角落燒了四個爐子,縱使妃嬪抱團聚集在一起,照舊感到寒徹入骨。
舒適慣了的妃嬪自然鬧著要添加火爐。
福順眼皮都不抬,細著嗓子說道:“各位娘娘息怒,奴才也想多放幾個火爐,可是殿裏到處都是織車和絲線布料,要是不慎著火就麻煩了。走水事小,萬一燒了宮殿,奴才和娘娘們誰都擔不了責任啊。”
妃嬪們隻好低聲咒罵,倒是有些羨慕把紡車放在自己寢殿的楊婕妤了。一些地位低微的妃子看到自己紅腫開裂的雙手都忍不住哭泣起來。其實馬秀英給每位妃子都發放了護手膏,那精美的琉璃瓶包裝和芬芳的香氣讓眾人以為這是非常昂貴的極品膏藥。這些低級妃嬪為了討好高級妃嬪,或是被高級妃嬪強行索要,俱都將護手膏交了出去,以至於把自己手都凍壞了。
馬秀英走進偏殿就看到一群女人臉色淒慘欲絕,急忙詢問原因,待了解情況後,先是斥責了福順幾句,接著對眾妃嬪說道:“是本宮考慮不周,本宮正要跟大家說一聲,年關將至加上天寒地凍,刺繡紡織一事暫時放下,等開春天氣緩和了再說。”
“謝皇後恩典。”妃嬪聽到不用刺繡紡織了,個個喜形於色,興高采烈,就要告辭離去。
正在此時,楊婕妤姍姍來臨。她綰了一個高高的飛仙髻,穿了一件領口很低的淡粉色緊身鍛襖,白皙滑嫩的臉上描著精致的妝容。見了馬秀英急忙伏首,嬌聲道:“臣妾來遲,請皇後恕罪。”
隻這一低頭,楊婕妤那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就落入眾人眼裏,還有她頭上插著的嬌小玲瓏的珍珠步搖和鞋上綴著的珍珠花團也讓人為之側目。
眾妃又妒又嫉,腦海裏同時想到:這女人不冷嗎?打扮得如此嬌媚給誰看?
韓妃忍不住嗆道:“楊婕妤確實來遲了,姐妹們正要迴去呢。”
“這是為何,今日不刺繡紡織了嗎?”楊婕妤張開櫻桃小口,蹙籠煙眉,楚楚可憐地問道。
這番模樣若是男人見了必然心疼,在場的女人卻沒一個有心情欣賞。
韓妃不耐地說道:“皇後大恩,叫臣妾等開春了再來勞作。”
“哎呀,可是臣妾還有一幅刺繡沒完成啊。”楊婕妤嬌唿一聲,對馬秀英說道:“皇後請準許臣妾把這幅刺繡完成再告退。”
“她們都離開了,偏殿裏冷冷清清,你不如帶迴去慢慢做。”馬秀英挑了挑眉,這楊婕妤平時總抱怨辛苦,能不出自己的宮殿就盡量不出,今天怎麽突然轉了性子。
“皇後常說今日事今日畢,臣妾不想荒廢掉這幅刺繡,就讓臣妾在這裏完成吧。”楊婕妤竟不領情,非要留在偏殿。
韓妃扭過頭,對身邊交好的一個妃子竊竊私語:“楊婕妤不會凍傻了吧?”
碩大的偏殿幾十個妃嬪擠在一起都冷得發抖,楊婕妤一個人留在偏殿那滋味可想而知,真不知她如何想的。
“誰知道呢,她腦子一向有問題。”妃子嗤嗤低笑,楊婕妤穿得這麽少,一會保準凍出病,這正是她心中期盼的情況。
“你若執意如此,本宮也不阻你,你若受不了冷清,可以自行迴去。”馬秀英清淺地笑笑,帶著眾妃離開。事出反常必有妖,她倒想看看楊婕妤葫蘆裏究竟是賣的什麽藥。
一走出偏殿,就有股寒氣猛然襲來,風像刀子一樣抽在眾妃的臉上,大家顧不得寒暄,各自以袖遮麵匆匆散去。當然她們不會相信楊婕妤真被凍傻了,皆都留下心腹宮人在坤寧宮附近徘徊,查探楊婕妤的動靜。
楊婕妤居然真沉住氣在偏殿刺繡,而且這一繡就繡了一天,期間宮人幾次向她請示,她都沒有離開的意向。還是馬秀英聽說她凍得直打哆嗦也沒吃飯,於心不忍叫人送了一件披風和幾盤吃食,還讓福順把四個爐子都挪到了她的身邊。
掌燈時分,朱元璋下朝照例來到坤寧宮,馬秀英著人備好晚膳,剛要給朱元璋布菜,楊婕妤求見。
“她還沒離開?”馬秀英茅塞頓開,原來楊婕妤執意留下刺繡意在朱元璋啊。
“怎麽迴事?”朱元璋自然要問上一問。
馬秀英淡淡地把事情說完,楊婕妤已經蓮步款款走進殿裏。
“臣妾參見皇上、皇後。”楊婕妤蹲身屈膝,姣好的身材被緊身鍛襖襯得纖毫畢現。話是對馬秀英說的,一雙妙目卻在朱元璋身上流轉,“臣妾多謝皇後賜衣,刺繡已經完成,臣妾特來謝恩告退。”
朱元璋代馬秀英說道:“你能不懼嚴寒,刻苦刺繡,朕和皇後十分欣慰。”
“這是臣妾的本分。”楊婕妤一臉嬌羞,柳眉如彎月,眼眸如湖水,雙頰邊若隱若現的紅扉和白皙的頸項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不禁升起憐愛。
朱元璋上前扶起她,“你還沒用膳吧,就在這裏跟朕和皇後用過膳再迴去。”
“這……”楊婕妤飛快地瞟了馬秀英一眼,低下頭不語。
“紫鵑,去給楊婕妤布菜。”朱元璋都開口了,馬秀英自然不好拒絕。
“不,不,還是臣妾給皇上、皇後布菜吧。”楊婕妤走到朱元璋身邊,態度端莊,目不斜視。然而當她把菜挾進朱元璋麵前的盤子時,一對鼓鼓的胸脯都快貼上朱元璋的手臂了。
麵對美人的投懷送抱,朱元璋當然樂在其中,不過這畢竟是坤寧宮,朱元璋也不好當著馬秀英的麵太放縱,心猿意馬地用過膳就找了個理由和楊婕妤相攜而去,當夜也自然而然地歇在楊婕妤的寢宮,讓原本輪到侍寢的妃子枯等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