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麻亮文武百官就齊聚奉天殿,朱元璋是個非常勤政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所以每天清晨星月未散,官員便趕到皇城,由東、西長安門步行入內,在殿外等候宣召。


    負責守衛宮殿的侍衛發現今天雖然不是大朝會,但上朝的官員似乎比平日多了一些,氣氛也不似平日那樣輕鬆,個個麵色凝重,若有所思。交好的一些官員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尤以韓國公李善長和禦史中丞兼太史令劉基身邊的人最多,有人一臉謹慎地交談,有人則高深莫測地搖頭晃腦。昨夜皇宮發生的事雖然秘而不宣,但大家心裏都有數,都在忐忑不安地猜測朱元璋今天會不會提及此事,會不會把將殺戮從後宮蔓延到宮外。


    “皇上臨朝!百官進殿!”


    隨著正司禮監大聲宣唱,百官分別整理朝服,手持笏板,按照文進左掖門,武進右掖門的次序魚貫而入。進殿後,在禦道兩側依品級序立站於台階兩旁。功臣、列侯、諸將及軍史以次陳列於西方,東向而立;文官丞相以下陳列於東方,西向而立。


    大殿鴉雀無聲,當朱元璋的腳步聲響起,眾臣皆跪,叩頭山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地接受百官參拜。


    “起身!”禦前侍監察言觀色,知道朱元璋心情欠奉,立刻高喊:“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平日禦前侍監的話音剛落就會有人出列上奏,今天百官卻像集體吃了啞藥一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竟無一人先行上前,大殿裏一片沉寂。


    朱元璋不動聲色地靠著龍椅,平靜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異樣,雙眼微闔,仿佛睡著了。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大冬天,禦前侍監額頭隱隱有汗水滲出,等了片刻,再次高聲宣唱。


    這一次終於有人出聲了,劉基出列跪下遞上奏折,“南郊祭壇已於昨日竣工,請皇上派人驗收。”


    禦前侍監鬆了口氣,接過奏折呈於朱元璋。


    有人開了頭,自然有人跟風,百官恢複了平日的鎮定,陸陸續續上奏朝事。


    朱元璋則一一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複。


    眼看下朝時間快到了,胡惟庸抬頭看了看站在第一排的李善長的背影,又看了看給事中秦鶴和都察院禦史趙振風等人。


    這幾人原本有些焦急不安,在接受到胡惟庸的暗示後,臉上的表情漸漸平靜下來,露出孤注一擲的決然。等前一個官員奏完朝事,秦鶴站出來跪奏道:“請皇上給夭折的皇子賜封諡號。臣還要彈劾皇後無能無德!”


    此言一出,大殿頓時噤若寒蟬。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聽得目瞪口呆,一些知曉內情的官員眉頭微皺,還有一些官員臉色通紅,顯得既緊張又興奮。


    禦前侍監剛剛放鬆的心頓時提到嗓子眼,楞在殿裏不知該不該去接秦鶴的奏折。被秦鶴咳了一聲,才跟捧了個燙手山芋似的慌慌張張將奏折擺在朱元璋麵前。


    天家無私事,皇嗣夭折的事情都會被起居注官員記錄在案,並加以諡號。不過孫妃的孩子還未出世,嚴格說來還不算皇子,故朱元璋並未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然而秦鶴等人要想對馬秀英發難,就必須把這件事擺上台麵,因此故意找了這樣一個蹩腳的借口。


    朱元璋看都不看奏折,沉寂了足足一刻鍾,才緩緩睜開眼睛,冷冷地問道:“皇後為何無能無德?”


    那雙虎眼一睜,霎時讓人感覺一顧凜然之勢當空壓來,秦鶴心一緊,硬著頭皮說道:“皇後打理後宮,卻讓皇子夭折,便是無能。皇後獨斷專權,打壓妃嬪更是無德。後宮出現不詳征兆皆因皇後放縱行事。”


    趙振風跟著諫道:“臣也要彈劾皇後,皇後囂張跋扈,常有牝雞司晨之舉,曆朝曆代皆不準婦人幹政,皇後此舉恐有亂政之嫌。”


    其他意有所圖的禦史也死死抓住皇上登基之前出現皇子夭折就是不詳兆頭來抨擊馬秀英,甚至有人提出馬秀英是為了排除異己,人為製造了皇子夭折的陰謀論,以死相諫請皇上另擇賢後。


    “皇上,秦鶴、趙振風等人妖言惑眾,汙蔑皇後,罪當處死!”素與馬秀英交好的徐達、袁興等武將當即不答應了,馬秀英以前常幫朱元璋出謀劃策,甚至參與軍事作戰,那是因為當時朱元璋剛剛建立政權,人力財力都很緊張,馬秀英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朱元璋並無過錯。後來朱元璋當了吳王乃至皇上,馬秀英就逐漸把精力放在內宅,不再幹涉朱元璋的決定。此時趙振風指責馬秀英幹政實屬無中生有。


    十分尊敬馬秀英的宋濂等文官也紛紛站出來譴責秦鶴、趙振風等禦史彈劾皇後的內容不符事實,皇子夭折屬於意外,皇後德才兼備,並無過失。


    “宋大人此言欠妥,臣等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何罪之有?難道因為皇後地位崇高,即便她有過失,臣等也不能諫之?宋大人如此維護皇後,莫非是因為皇後對你們江南士子有提攜之恩?”趙振風索性把宋濂也拉入渾水裏。


    章溢反駁道:“你才是黨同伐異,朋比為奸。”


    趙振風理直氣壯地向上拱手道:“臣身負皇恩,履行著監督與糾察的職責,何來黨同之說?”


    葉琛質問:“先是抨擊皇後,再來汙蔑江南籍官員,你究竟安的什麽心?”


    趙振風大言不慚,“臣沒安什麽心,隻有一顆忠心!”


    朝堂亂成了一鍋粥,維護馬秀英的極力維護,抹黑馬秀英的拚命抹黑,戰火漸漸從馬秀英身上蔓延到淮西官員和江南官員身上。


    淮西集團的首領李善長和江南文士集團的代表劉基都沒有參與到爭執中。


    李善長雙目炯炯,嘴角微微上翹,手持笏板交疊於胸前,老神在在地冷眼旁觀。


    劉基麵色平靜,如往常一樣謙恭祥和,睿智的眼睛眨了眨,抬頭看了朱元璋一眼,便低下頭不知道在思考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