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冰冷冷的話語中充滿殺意,群臣皆驚,跪著的廖永忠和旁立的劉基更是臉色巨變。


    劉基豈能讓廖永忠一人承擔責罰,連忙上前跪拜道:“求王爺寬恕廖將軍,都是微臣的錯,是微臣安排廖將軍如此做的。微臣想著韓林兒一死,王爺就再也用不著打‘龍鳳’年號,應該自建國號了。王爺要責罰就責罰微臣,與廖將軍無關。”


    李善長好不容易抓住劉基犯錯的機會,當即上前說道:“劉太史膽大妄為,擅自揣摩上意,私自勾結將領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害死韓林兒,陷王爺於不義。如今還以身要挾王爺,實在罪不可赦!請王爺下令處置他們。”


    胡惟庸等人立刻附議,要朱元璋處死劉基和廖永忠。


    和劉基交好的官員不答應了,紛紛上前求情。這個說劉基是忠心為主,那個說劉基隻是一時糊塗,懇請朱元璋看在劉基昔日的功勞饒恕他一次。


    武將也紛紛為廖永忠求情,甚至有人請朱元璋看在廖永安寧死不屈的份上饒過廖永忠。


    幾方人馬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朱元璋聽得頭昏腦漲,怒氣衝衝地宣布先把劉基和廖永忠收監,他日再議罪。


    退朝後,李善長馬上召集心腹,準備聯名上書,要求朱元璋重罰劉基和廖永忠。


    他是一心想把劉基弄死,連帶著廖永忠也被拖下水。然而武將向來抱守成團,如果隻是劉基出事,武將集團或許還隻是冷眼旁觀,其中牽涉到廖永忠,武將們就不能袖手旁觀,保劉基就等於保廖永忠。於是武將齊齊站到了劉基這一邊。


    武將派出湯和為代表跟袁興、宋濂等人商量如何才能讓劉基免於處罰。幾人思來想去,不約而同想到了馬秀英。馬秀英一向尊敬劉基,肯定不忍見他受難。


    於是袁興借著看望幾個侄兒的理由,悄悄找到馬秀英為劉基求情。


    馬秀英聽完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說道:“你先迴去,我會盡力勸說王爺。不過你要轉告劉先生,下次不可再私下替王爺拿主意了,畢竟他是臣子,豈能逾越主上。”


    遜影擔憂道:“王爺不許你幹涉朝政,你替劉先生求情,會不會惹他不快。”


    “就算王爺不高興,我也一定要保住劉先生,他雖然自作主張,但都是為王爺考慮。”馬秀英沒有告訴遜影,她當年也有劉基的想法,隻是沒有付諸行動。劉基做了她不敢做的事情,她從內心感激劉基。如果劉基是為自己打算,那他可謂卑鄙齷蹉,但是劉基是為朱元璋背負罪孽,這份大義不能不敬。


    到了晚上,馬秀英見到朱元璋就跪下說道:“妾身有罪,請王爺原諒。”


    朱元璋皺起眉頭,“你不好好養病,瞎折騰什麽?先起來。”


    馬秀英俯首,“劉先生是我勸說出仕的,如今他犯了罪,我這個舉薦人也有罪。”


    朱元璋臉色一沉,不悅道:“誰在你麵前多嘴了?”


    馬秀英避而不答,“請王爺饒恕劉先生,否則就連妾身一並責罰。”


    朱元璋怒目相視,馬秀英竟然為了個臣子威脅他。


    “咳咳……”硬的不行來軟的,馬秀英捂住胸口,用力咳嗽,聲音如同撕裂的巾帛。


    朱元璋心一痛,急忙去扶她,輕言細語地說道:“你先起來再說,地上涼,你身子受不住。唉,你就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嗎?”


    馬秀英順勢站起來,心滿意足地嗔道:“我還以為八哥要讓我一直跪下去呢。”


    “哼!不叫王爺了?”


    “王爺是叫給外人聽的,八哥是我夫君,私下我才不要和你這麽生分。”馬秀英溫婉地笑道:“我永遠都記得八哥鸚鵡是一對。”


    “你啊,你啊。”想到兩人同甘共苦的歲月,朱元璋語氣柔和起來,臉上也浮現了笑意。


    馬秀英偏著頭笑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以前一直以為劉先生是聖人,原來他也有犯錯的時候。這下我可放心了。”


    “放心什麽?”朱元璋被勾起了好奇心。


    “原來劉先生隻是個普通的凡人,他僅僅比一般人聰明了那麽一點點。”馬秀英伸出小拇指比劃道:“可是和八哥比就差遠了,要不他怎麽會是臣,八哥是君呢。”


    朱元璋頗為讚同地點點頭。


    “不過劉先生這次做的真不應該,就算他是為八哥著想,也不該擅自讓廖永忠殺害韓林兒。”


    “我要是想讓韓林兒死,當初就不會去救援他,或是於亂軍之中將其殺害。如今我派人去接他,又讓他死於途中。天下人不會想到是劉基指使的,隻會說是我授意的。你說劉基這麽做可不可惡?”


    “可惡,他害八哥背上殺人的重大嫌疑,這麽做實在太蠢了。”馬秀英義憤填膺地附和道。要是擱在前世,劉基就犯了殺人罪、教唆罪和陷害罪。


    朱元璋不滿地瞪著她,“那你還為他求情?”


    “我覺得劉先生不該私自揣摩你的意思,犯了以下犯上的罪。但他本意是想幫你除掉束縛,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你,這恰恰是他忠心的表現。若是一心忠於你的人都被處罰,其他臣子會怎麽看待,他們還敢一心一意、不顧一切地忠於你嗎?”


    “這麽說劉基還做對了?”


    “沒,沒,功過相抵,你就饒過他和廖將軍吧。劉先生年紀大了,牢裏陰冷,實在不堪關押太久。”


    聽完馬秀英的理由,朱元璋沉吟不語,過了半晌,吩咐人傳令把劉基和廖永忠放出來,責罰兩人為韓林兒置辦葬禮。


    李善長等人聽聞消息後,氣得咬牙切齒。


    湯和、宋濂等人則把劉基、廖永忠從牢裏接出來,上酒樓慶賀去了。


    沒過幾天朱元璋就除去龍鳳年號,改為吳元年,設立宗廟社稷,構建宮室,訂立樂律,規定科舉。


    雖然此事不了了之,不過朱元璋心中還是起了疙瘩,對二人極不放心。他心中知道劉基、廖永忠此舉是為他好,但他不喜歡有人未經過他同意就擅自做主,因為這對上位者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挑釁。有了這個先例,誰能保證兩人不會再幹第二次呢?


    於是一心一意輔助朱元璋的劉基就在無意中犯下一個越權的大錯誤,從此在朱元璋心中留下陰影,以至於後來李善長和胡惟庸聯手打擊劉基的時候,朱元璋都冷眼旁觀不聞不問。


    同樣,在後來的戰爭中,朱元璋就從未讓廖永忠獨秉大軍,而是讓他作為副手跟隨湯和、徐達或是其它將領作戰。縱然廖永忠立了大功,朱元璋高度讚賞,甚至在《平蜀文》中給予了“傅一廖二”的評價,還給了很多金銀珠寶賞賜,但是沒有給他更大的官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