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的部將張天麒、陶子寶得知黃寶被擒的消息,心生怯意,退入城中隻守不戰等待援軍。
李伯升、呂珍、朱暹等人聽聞湖州被圍立刻率軍前來支援。
徐達便與常遇春商量,一個負責圍城,一個專門截擊援兵。
常遇春性急,不願做這枯燥的圍城攻事,自領了十萬西吳軍到姑嫂橋附近防守要隘。
此時大部分東吳軍都鎮守著平江,呂珍等人隻帶了六萬人馬前來支援。看到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西吳軍,呂珍的心都涼了半截,不敢上前作戰,又不好意思退兵,隻得在城東設下五個寨子,與常遇春相持。
常遇春竟然沒有派兵立刻攻打呂珍等人,反而另覓他處。倒不是他發了善心不願以多欺少,而是他覺得這樣太便宜張士誠的手下了。這種毫無懸念的戰爭打起來真沒意思,他決定變著花樣折磨東吳軍。
聽到東吳軍的運糧軍隊要到了,他馬上發兵偷襲。
負責押送糧食的軍官是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這潘元紹是個小白臉,喜好附庸風雅,其實對戰事一竅不通,每次行軍打仗都帶著大量丫鬟、小妾,吹拉彈唱樣樣都來,就是不把軍務放在心上。然而憑著他是張士誠女婿的份上,每次打了敗仗,張士誠也一概不去過問,過後不久,還是讓他領兵打仗。
這樣的人當將軍,其手下是什麽樣的狀態不言而喻。
當常遇春領軍突然出現在運糧軍隊麵前,整支隊伍霎時如同驚弓之鳥,與西吳軍一觸即潰,丟下糧車四處逃散。
常遇春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搶光了敵人的糧食,還把潘元紹及其哥哥潘元明生擒活捉。他得知潘元紹是張士誠的重要心腹,當即決定拿潘元紹為餌引誘張士誠派兵來救。
果然張士誠的部將徐誌堅帶水兵偷襲姑嫂橋,可惜又被守株待兔的常遇春活捉。
五太子是張士誠的養子,他和潘元紹關係十分密切,是一起吃喝嫖賭的酒肉兄弟,聽到兄弟被擒,他慌忙集合水兵去攻打常遇春的大營。
常遇春看著這些自投羅網的敵將喜上眉梢,隨隨便便玩了個聲東擊西的戰術,這邊派軍和五太子的兵打得難分難舍,那邊卻讓薛顯偷襲五太子的船隊,順風縱火,把五太子的兵船燒得一塌糊塗。
沒了船還如何作戰啊,五太子瘸著腿逃迴去,與呂珍、朱暹等人商議對策。
幾人麵麵相覷,眼看東吳軍兵敗如山倒,要人沒人,要糧沒糧,區區幾萬士兵在徐達、常遇春的大軍麵前簡直不堪一擊,幹脆一合計,投降朱元璋算了。
呂珍、朱暹及五太子等原本屬於張士誠的驍勇大將立刻聯名寫信給常遇春,言稱他們願意攜帶麾下六萬精兵歸降朱元璋。
常遇春非常失望,這些人也太經不起打了,他還沒玩夠,他們怎麽就降了呢?他多麽希望他們能繼續反抗,他也能多殺幾個人。可是六萬降兵不是小數目,加上出征之前馬秀英的告誡和朱元璋的敲打讓他不敢再有其他想法,隻得老老實實稟報徐達。
徐達十分高興,呂珍可是張士誠手下的第一猛將,如今都降了朱元璋,張士誠還能如何堅持。他把呂珍等人帶到湖州城下,高聲喊道:“張士誠大勢已去,你們還不速速出城歸降?限你們三日之內打開城門,否則我軍攻之,畢將血洗湖州!”
呂珍等人也招唿李伯升、張天麒等湖州守將出降,“伯升兄,糧食被常將軍截獲,你們再不投降,隻會坐以待斃啊。”
湖州被圍,糧草皆無,百姓和守將都餓得麵黃肌瘦。李伯升、張天麒抱著僥幸心理等待張士誠援兵送糧,結果好不容易盼來的援軍竟然加入了敵人的陣營,這份打擊令兩人麵無血色,搖搖欲墜。誠如呂珍所言,即使徐達不主動出擊,堅守下去也隻會活活餓死在城裏。他二人相顧無言,無可奈何,隻好交了降書,迎接徐達入城。
看到密密麻麻的旌旗和聲勢浩蕩的西吳軍,有些假意投降的將士頓時絕了朝秦暮楚的心思,老老實實地俯首稱臣。
朱元璋大喜過望,連連發文表彰徐達、常遇春的功勞。
前方戰事大捷,府裏也接二連三傳來好消息,朱標沒再犯病,馬秀英身體好轉,同時六、七個妾侍都有了身孕,其中以剛進府的幾個新妾居多。
更神奇的是當初被吳夫人斷言無法生育的孫氏居然也有了身孕。她本來被特殊的藥水傷了身體,這些年一直堅持喝藥調理,竟真把體內的毒素慢慢清理掉了,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她很聰明,把此事全歸於朱元璋的功勞,口稱是朱元璋帶給她優渥的生活,更讓她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現在可謂春風得意,事事順心。
沒過兩天,杭州那邊也傳來好消息,湖州攻克不久,李文忠與大將朱亮祖等人以少勝多,把東吳軍殺得丟盔卸甲,聞風而逃,杭州、嘉興係數淪陷。
至此,張士誠的左右膀臂皆失,平江淪為孤城,東吳大廈將傾。
麵臨南西北三麵被圍之勢,張士誠仍做困獸之鬥,調兵登城,嚴防死守。他對臣民說道:“孤自在位,從不曾對不起天下百姓、黎民蒼生,奈何天日不照,今朱賊來攻,孤不願投降與他,寧肯誓死守城。爾等可願與孤一戰?”
下麵的將士和百姓皆唿,“誓死守城!死戰不降!”
張士誠此人雖然胸無大誌、目光短淺,但是鹽民出身的他十分了解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因此他待人親和,一向主張軍隊不許擾民。特別在他執政的前期,勵精圖治,致力於革除元朝的弊政,廢除元朝施加在農民和鹽民頭上的苛捐雜稅。
總體來說,張士誠統治的江浙地區可謂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所以盡管他在執政後期變得腐化墮落,盡管東吳的將領隻顧過上糜爛生活無心打仗,盡管平江已經淪為一座孤城,但是平江的老百姓還是願意跟著張士誠一起守城抗敵。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張士誠的統治,若是再來個類似元廷的黑暗統治階級怎麽辦。
在這種軍民齊心的條件下,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的平江又堅持了幾個月。
李伯升、呂珍、朱暹等人聽聞湖州被圍立刻率軍前來支援。
徐達便與常遇春商量,一個負責圍城,一個專門截擊援兵。
常遇春性急,不願做這枯燥的圍城攻事,自領了十萬西吳軍到姑嫂橋附近防守要隘。
此時大部分東吳軍都鎮守著平江,呂珍等人隻帶了六萬人馬前來支援。看到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西吳軍,呂珍的心都涼了半截,不敢上前作戰,又不好意思退兵,隻得在城東設下五個寨子,與常遇春相持。
常遇春竟然沒有派兵立刻攻打呂珍等人,反而另覓他處。倒不是他發了善心不願以多欺少,而是他覺得這樣太便宜張士誠的手下了。這種毫無懸念的戰爭打起來真沒意思,他決定變著花樣折磨東吳軍。
聽到東吳軍的運糧軍隊要到了,他馬上發兵偷襲。
負責押送糧食的軍官是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這潘元紹是個小白臉,喜好附庸風雅,其實對戰事一竅不通,每次行軍打仗都帶著大量丫鬟、小妾,吹拉彈唱樣樣都來,就是不把軍務放在心上。然而憑著他是張士誠女婿的份上,每次打了敗仗,張士誠也一概不去過問,過後不久,還是讓他領兵打仗。
這樣的人當將軍,其手下是什麽樣的狀態不言而喻。
當常遇春領軍突然出現在運糧軍隊麵前,整支隊伍霎時如同驚弓之鳥,與西吳軍一觸即潰,丟下糧車四處逃散。
常遇春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搶光了敵人的糧食,還把潘元紹及其哥哥潘元明生擒活捉。他得知潘元紹是張士誠的重要心腹,當即決定拿潘元紹為餌引誘張士誠派兵來救。
果然張士誠的部將徐誌堅帶水兵偷襲姑嫂橋,可惜又被守株待兔的常遇春活捉。
五太子是張士誠的養子,他和潘元紹關係十分密切,是一起吃喝嫖賭的酒肉兄弟,聽到兄弟被擒,他慌忙集合水兵去攻打常遇春的大營。
常遇春看著這些自投羅網的敵將喜上眉梢,隨隨便便玩了個聲東擊西的戰術,這邊派軍和五太子的兵打得難分難舍,那邊卻讓薛顯偷襲五太子的船隊,順風縱火,把五太子的兵船燒得一塌糊塗。
沒了船還如何作戰啊,五太子瘸著腿逃迴去,與呂珍、朱暹等人商議對策。
幾人麵麵相覷,眼看東吳軍兵敗如山倒,要人沒人,要糧沒糧,區區幾萬士兵在徐達、常遇春的大軍麵前簡直不堪一擊,幹脆一合計,投降朱元璋算了。
呂珍、朱暹及五太子等原本屬於張士誠的驍勇大將立刻聯名寫信給常遇春,言稱他們願意攜帶麾下六萬精兵歸降朱元璋。
常遇春非常失望,這些人也太經不起打了,他還沒玩夠,他們怎麽就降了呢?他多麽希望他們能繼續反抗,他也能多殺幾個人。可是六萬降兵不是小數目,加上出征之前馬秀英的告誡和朱元璋的敲打讓他不敢再有其他想法,隻得老老實實稟報徐達。
徐達十分高興,呂珍可是張士誠手下的第一猛將,如今都降了朱元璋,張士誠還能如何堅持。他把呂珍等人帶到湖州城下,高聲喊道:“張士誠大勢已去,你們還不速速出城歸降?限你們三日之內打開城門,否則我軍攻之,畢將血洗湖州!”
呂珍等人也招唿李伯升、張天麒等湖州守將出降,“伯升兄,糧食被常將軍截獲,你們再不投降,隻會坐以待斃啊。”
湖州被圍,糧草皆無,百姓和守將都餓得麵黃肌瘦。李伯升、張天麒抱著僥幸心理等待張士誠援兵送糧,結果好不容易盼來的援軍竟然加入了敵人的陣營,這份打擊令兩人麵無血色,搖搖欲墜。誠如呂珍所言,即使徐達不主動出擊,堅守下去也隻會活活餓死在城裏。他二人相顧無言,無可奈何,隻好交了降書,迎接徐達入城。
看到密密麻麻的旌旗和聲勢浩蕩的西吳軍,有些假意投降的將士頓時絕了朝秦暮楚的心思,老老實實地俯首稱臣。
朱元璋大喜過望,連連發文表彰徐達、常遇春的功勞。
前方戰事大捷,府裏也接二連三傳來好消息,朱標沒再犯病,馬秀英身體好轉,同時六、七個妾侍都有了身孕,其中以剛進府的幾個新妾居多。
更神奇的是當初被吳夫人斷言無法生育的孫氏居然也有了身孕。她本來被特殊的藥水傷了身體,這些年一直堅持喝藥調理,竟真把體內的毒素慢慢清理掉了,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她很聰明,把此事全歸於朱元璋的功勞,口稱是朱元璋帶給她優渥的生活,更讓她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現在可謂春風得意,事事順心。
沒過兩天,杭州那邊也傳來好消息,湖州攻克不久,李文忠與大將朱亮祖等人以少勝多,把東吳軍殺得丟盔卸甲,聞風而逃,杭州、嘉興係數淪陷。
至此,張士誠的左右膀臂皆失,平江淪為孤城,東吳大廈將傾。
麵臨南西北三麵被圍之勢,張士誠仍做困獸之鬥,調兵登城,嚴防死守。他對臣民說道:“孤自在位,從不曾對不起天下百姓、黎民蒼生,奈何天日不照,今朱賊來攻,孤不願投降與他,寧肯誓死守城。爾等可願與孤一戰?”
下麵的將士和百姓皆唿,“誓死守城!死戰不降!”
張士誠此人雖然胸無大誌、目光短淺,但是鹽民出身的他十分了解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因此他待人親和,一向主張軍隊不許擾民。特別在他執政的前期,勵精圖治,致力於革除元朝的弊政,廢除元朝施加在農民和鹽民頭上的苛捐雜稅。
總體來說,張士誠統治的江浙地區可謂是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所以盡管他在執政後期變得腐化墮落,盡管東吳的將領隻顧過上糜爛生活無心打仗,盡管平江已經淪為一座孤城,但是平江的老百姓還是願意跟著張士誠一起守城抗敵。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張士誠的統治,若是再來個類似元廷的黑暗統治階級怎麽辦。
在這種軍民齊心的條件下,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的平江又堅持了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