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府邸的朱元璋已是肅麵蕭殺,為了他的妻兒,他必須早日鏟除陳友諒這個對手,他派人找來張天佑。
自從郭天敘去世,張天佑雖然投靠了朱元璋,但是備受朱元璋冷落和其他將領的排擠,他沒想到自己還有被重用的一天,聽完朱元璋的吩咐,他激動地拍著胸脯發誓保證完成任務。
張天佑趕到罌子口,陳友諒仍然拒不迎戰。他略一思量,找了幾個大嗓門的士兵如此這般安排一番。
幾個士兵頓時變成了說書先生,講的正是陳友諒帶著兄弟做土匪反被一個小姑娘打劫的糗事。除了添油加醋地講述之外,這些士兵還在故事結尾嘲笑道:“陳友諒你真是個窩囊廢,昔日|你栽在國公夫人手裏,今日|你又栽在國公手裏,你連一個女人都鬥不過,還活著做什麽,不如早點死了算了。”
如此傳了三天,不僅朱元璋的士兵都知道這個故事,漢軍也人人皆知,一個個頓時羞得麵紅耳赤。他們倒不是氣憤自己的皇帝曾經做過土匪,而是氣憤陳友諒做土匪都做得這麽失敗,難怪這次率領六十萬大軍還會輸給朱元璋。
一個親信實在忍不住把外麵瘋傳的謠言轉告給陳友諒,陳友諒還未等他說完就勃然大怒,拔劍刺死此人。
那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恥辱,陳友諒以為自己早已淡忘了此事,然而聽到有人提及,他所有的記憶瞬間變得清晰。他還記得自己匐在馬糞上求饒的情形,他還記得自己被剝光衣物扔上馬背的模樣……他又想起盧龍山曾被朱元璋包餃子,接著江州失陷,鄱陽湖戰敗……
新仇舊恨連番在陳友諒腦海中浮現,他的牙齒咬得格格作響,握劍的手顫抖不停。他瞪著血紅的眼睛大口喘氣,他的理智告訴他應該忍耐,可是他的怒氣卻像火山爆發再也忍不下去,他連戰術都沒有安排就嘶聲力竭地下令:“出戰!”
盲目的反擊並不能扭轉乾坤,陳友諒的軍隊剛剛冒出罌子口,就遭到迎頭痛擊,隻得又縮了迴去。
如此衝了幾次都攻不破朱元璋的防線,屢戰屢敗的形勢對陳友諒越來越不利。加上軍中糧食漸漸短缺,眾人皆露餓色,終於有一天,陳友諒手下兩員大將見大勢已去,幹脆投降了朱元璋。
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抓到的俘虜全部殺掉以泄憤。
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命令全軍優待俘虜,承諾會將俘虜全部釋放,如果有些俘虜受傷了還會派軍醫救治。
許多俘虜從此不願再迴漢營,都不是傻子,陳友諒暴桀,朱元璋仁義,現在漢軍節節敗退,迴去被陳友諒逼著出戰還是送死,不如就留在江左軍,起碼還有活命的機會。於是許多漢軍紛紛表示願意歸附到朱元璋的軍中。
那些被釋放的漢軍迴到漢營就後悔了,雖然在朱元璋的營中是俘虜,但是有人管吃還有人為他們治療傷勢,迴到自家軍營,別說療傷,連飯都吃不飽。明顯的差距讓這些士兵忍不住私下抱怨,早知道就不迴來了。
比較的人越多,漢軍愈發軍心動搖,明眼人都看出陳友諒已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整個部隊的士氣跌到穀底。
此時的陳友諒還沒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始終認為自己隻是輸給了天時地利,他從未想過決定勝利的最關鍵是人和。他以為他有精良戰艦,百萬雄師就能征服江南;他以為他能用武力控製一切,包括將士的言行。
然而他少了朱元璋擁有的一樣東西——人心,他甚至不知道人心是什麽東西,他的概念裏隻有權術、暴力和殺戮。誰不服氣、誰不聽話就殺誰是他信奉的教條,他對將士們沒有感情,將士們自然對他也沒有感情。他和將士之間隻是利用關係,他利用將士打敗對手,將士利用他混口飯吃而已。
可是現在陳友諒輸給了朱元璋,被困罌子口,軍糧殆盡,許多將士開始考慮還能不能在他手下混到飯吃。消極、逃跑、反叛的情緒在漢營中彌漫,就像惡性循環越演越烈。
陳友諒不是傻子,他注意到將士們跟他說話的語氣不再像以前恭敬,將士們看他的眼神也不再像以前畏怯,甚至帶點野獸的兇光,就像當初他對待徐壽輝的態度。
他深感不安,悄悄對唯一還能信任的張定邊說道:“這些人已有反叛之心,朕必須盡早退迴武昌。事到如今隻能孤注一擲,冒死突圍。”
七月二十六日,陳友諒率軍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迴武昌。
然而早有手下將士走漏消息通知朱元璋。
朱元璋一邊派人死守南湖嘴,一邊派軍鎮守湖口,在長江南北兩岸設置木柵,置大舟火筏於江中。堵住陳友諒退路。
陳友諒逃命要緊,顧不上士兵,甚至連家眷也沒有帶,隻帶著張定邊偷偷渡到湖口,到了湖口才發現江中有大舟火筏攔路,隻得改走涇江,誰知此地早有傅友德伏兵阻擊。
陳友諒的首級價值千金啊!傅友德喜得差點流口水,吩咐手下士兵千萬不能放過這條大肥羊。他自己更是操|起家夥駕著一艘小船就迎上前去。
陳友諒的親信急忙還擊,但是傅友德的眼中隻有陳友諒,對這些傷害居然忽略不計了,他就像看到一個裸|體美女一樣欣喜若狂。在他的帶領下,士兵們都化身為狼,惡狠狠地撲向楚楚可憐的陳友諒。
江上唿聲震天,四麵八方都有敵人猛攻,陳友諒左衝右突,始終打不開生路,正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突然一支冷箭射來,從眼睛一直穿透腦袋,幫他解決了考慮突圍的煩惱,並且他以後都不用再考慮任何事情了。
樹倒猢猻散,看見陳友諒中箭身亡,漢軍徹底潰敗。第二天,平章陳榮就率餘部五萬餘人投降朱元璋。
至此,曆時三十七天的鄱陽湖之戰終於結束,除了張定邊將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和陳友諒的屍體搶迴,並帶迴武昌,陳友諒的其他勢力全部歸附了朱元璋。
這一戰以朱元璋的全麵勝利,陳友諒的全麵失敗而告終。
自從郭天敘去世,張天佑雖然投靠了朱元璋,但是備受朱元璋冷落和其他將領的排擠,他沒想到自己還有被重用的一天,聽完朱元璋的吩咐,他激動地拍著胸脯發誓保證完成任務。
張天佑趕到罌子口,陳友諒仍然拒不迎戰。他略一思量,找了幾個大嗓門的士兵如此這般安排一番。
幾個士兵頓時變成了說書先生,講的正是陳友諒帶著兄弟做土匪反被一個小姑娘打劫的糗事。除了添油加醋地講述之外,這些士兵還在故事結尾嘲笑道:“陳友諒你真是個窩囊廢,昔日|你栽在國公夫人手裏,今日|你又栽在國公手裏,你連一個女人都鬥不過,還活著做什麽,不如早點死了算了。”
如此傳了三天,不僅朱元璋的士兵都知道這個故事,漢軍也人人皆知,一個個頓時羞得麵紅耳赤。他們倒不是氣憤自己的皇帝曾經做過土匪,而是氣憤陳友諒做土匪都做得這麽失敗,難怪這次率領六十萬大軍還會輸給朱元璋。
一個親信實在忍不住把外麵瘋傳的謠言轉告給陳友諒,陳友諒還未等他說完就勃然大怒,拔劍刺死此人。
那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恥辱,陳友諒以為自己早已淡忘了此事,然而聽到有人提及,他所有的記憶瞬間變得清晰。他還記得自己匐在馬糞上求饒的情形,他還記得自己被剝光衣物扔上馬背的模樣……他又想起盧龍山曾被朱元璋包餃子,接著江州失陷,鄱陽湖戰敗……
新仇舊恨連番在陳友諒腦海中浮現,他的牙齒咬得格格作響,握劍的手顫抖不停。他瞪著血紅的眼睛大口喘氣,他的理智告訴他應該忍耐,可是他的怒氣卻像火山爆發再也忍不下去,他連戰術都沒有安排就嘶聲力竭地下令:“出戰!”
盲目的反擊並不能扭轉乾坤,陳友諒的軍隊剛剛冒出罌子口,就遭到迎頭痛擊,隻得又縮了迴去。
如此衝了幾次都攻不破朱元璋的防線,屢戰屢敗的形勢對陳友諒越來越不利。加上軍中糧食漸漸短缺,眾人皆露餓色,終於有一天,陳友諒手下兩員大將見大勢已去,幹脆投降了朱元璋。
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抓到的俘虜全部殺掉以泄憤。
朱元璋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命令全軍優待俘虜,承諾會將俘虜全部釋放,如果有些俘虜受傷了還會派軍醫救治。
許多俘虜從此不願再迴漢營,都不是傻子,陳友諒暴桀,朱元璋仁義,現在漢軍節節敗退,迴去被陳友諒逼著出戰還是送死,不如就留在江左軍,起碼還有活命的機會。於是許多漢軍紛紛表示願意歸附到朱元璋的軍中。
那些被釋放的漢軍迴到漢營就後悔了,雖然在朱元璋的營中是俘虜,但是有人管吃還有人為他們治療傷勢,迴到自家軍營,別說療傷,連飯都吃不飽。明顯的差距讓這些士兵忍不住私下抱怨,早知道就不迴來了。
比較的人越多,漢軍愈發軍心動搖,明眼人都看出陳友諒已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整個部隊的士氣跌到穀底。
此時的陳友諒還沒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他始終認為自己隻是輸給了天時地利,他從未想過決定勝利的最關鍵是人和。他以為他有精良戰艦,百萬雄師就能征服江南;他以為他能用武力控製一切,包括將士的言行。
然而他少了朱元璋擁有的一樣東西——人心,他甚至不知道人心是什麽東西,他的概念裏隻有權術、暴力和殺戮。誰不服氣、誰不聽話就殺誰是他信奉的教條,他對將士們沒有感情,將士們自然對他也沒有感情。他和將士之間隻是利用關係,他利用將士打敗對手,將士利用他混口飯吃而已。
可是現在陳友諒輸給了朱元璋,被困罌子口,軍糧殆盡,許多將士開始考慮還能不能在他手下混到飯吃。消極、逃跑、反叛的情緒在漢營中彌漫,就像惡性循環越演越烈。
陳友諒不是傻子,他注意到將士們跟他說話的語氣不再像以前恭敬,將士們看他的眼神也不再像以前畏怯,甚至帶點野獸的兇光,就像當初他對待徐壽輝的態度。
他深感不安,悄悄對唯一還能信任的張定邊說道:“這些人已有反叛之心,朕必須盡早退迴武昌。事到如今隻能孤注一擲,冒死突圍。”
七月二十六日,陳友諒率軍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迴武昌。
然而早有手下將士走漏消息通知朱元璋。
朱元璋一邊派人死守南湖嘴,一邊派軍鎮守湖口,在長江南北兩岸設置木柵,置大舟火筏於江中。堵住陳友諒退路。
陳友諒逃命要緊,顧不上士兵,甚至連家眷也沒有帶,隻帶著張定邊偷偷渡到湖口,到了湖口才發現江中有大舟火筏攔路,隻得改走涇江,誰知此地早有傅友德伏兵阻擊。
陳友諒的首級價值千金啊!傅友德喜得差點流口水,吩咐手下士兵千萬不能放過這條大肥羊。他自己更是操|起家夥駕著一艘小船就迎上前去。
陳友諒的親信急忙還擊,但是傅友德的眼中隻有陳友諒,對這些傷害居然忽略不計了,他就像看到一個裸|體美女一樣欣喜若狂。在他的帶領下,士兵們都化身為狼,惡狠狠地撲向楚楚可憐的陳友諒。
江上唿聲震天,四麵八方都有敵人猛攻,陳友諒左衝右突,始終打不開生路,正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突然一支冷箭射來,從眼睛一直穿透腦袋,幫他解決了考慮突圍的煩惱,並且他以後都不用再考慮任何事情了。
樹倒猢猻散,看見陳友諒中箭身亡,漢軍徹底潰敗。第二天,平章陳榮就率餘部五萬餘人投降朱元璋。
至此,曆時三十七天的鄱陽湖之戰終於結束,除了張定邊將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和陳友諒的屍體搶迴,並帶迴武昌,陳友諒的其他勢力全部歸附了朱元璋。
這一戰以朱元璋的全麵勝利,陳友諒的全麵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