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在長江上遊虎視眈眈地盯著朱元璋,他在應天府派了無數細作,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他的耳目。


    當他聽到細作迴稟朱元璋一邊派了徐達、常遇春等人率領大軍出征安豐救援韓林兒,一邊在軍營籌兵準備攻打武昌時,不由露出森森白牙,嘿嘿笑道:“朱元璋居然還敢分兵兩路作戰,分明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命令各部將嚴防待陣,隻要他敢來,這次我就定要殺得他片甲不留。”


    陳友仁問道:“為何我們不趁應天府兵力空虛之際順江而下主動出擊?”


    陳友諒白眼一翻,“四弟,叫你多讀點兵書,你總是不聽,知道什麽叫以逸待勞嗎?朱元璋想攻打武昌必然勞師動眾,我們趁機養精蓄銳,等他軍隊剛到武昌疲勞不堪之時,我們再給他迎頭痛擊,定會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攻防對調,他防我攻,那吃力的就是我了。聽說如今應天府城門大開,百姓出入正常,如果真是兵力空虛,朱元璋還敢這樣有恃無恐嗎?說不定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出征安豐隻是做做樣子,哪個傻子會不顧自己老巢的安危去救韓林兒那樣一個草包?”


    陳友仁驚出一身汗來,“竟然是這樣,我就說朱元璋怎麽會大張旗鼓分兵去救韓林兒,原來是故意迷惑我們,還好大哥警覺啊。”


    陳友諒越說越咬牙切齒,“朱元璋手下謀士眾多,上次我在盧龍山就吃了個大虧,不知道他此番惺惺作態又打算在應天府設下什麽圈套等我鑽。哼,這次我偏不上當,等他來攻武昌,隻要他到了我的地盤就由不得他了,定要叫他有來無迴!”


    陳友貴被凍感冒了,說話甕聲甕氣,但不影響他拍馬屁,“大哥真是絕頂聰明,早就識破了朱元璋的險惡用心。”


    陳友仁也趕緊說道:“就是,就是,朱元璋如何能跟三哥相提並論,上次在盧龍山隻是僥幸而已,等他到了武昌,咱們定要讓他好好領教領教三哥的厲害!”


    “哈哈!跳梁小醜而已,焉敢跟我鬥!”毛骨悚然的笑聲中,猖狂自大的陳友諒便做出了一個讓他懊悔終身的決定——錯失了攻打應天府的機會,留在武昌等著朱元璋自投羅網。


    然而陳友諒等來等去,卻怎麽也沒等到朱元璋率軍攻打武昌的消息,反而聽說朱元璋已經救出韓林兒並且安全護送到滁州了。


    不可能!陳友諒和張士誠同時發出怒吼,朱元璋應該在應天府籌兵或者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了,怎麽也不可能出現在安豐。可是探子們隨後帶迴的消息卻讓他們不得不相信這個讓人難以置信卻又千真萬確的事實——朱元璋沒有在應天府籌兵,也沒有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他親自率軍到安豐救韓林兒了。


    且說徐達、常遇春等人率軍趕往安豐途中,劉基悄悄找到二人說道:“徐將軍,常將軍,你二人都是劉某值得信任的人,劉某就不兜圈子了。咱們三人心知肚明,國公為了忠義不得不去救韓林兒,但是如果韓林兒和劉福通不幸出了意外那可怨不得別人,國公從此也將不再受任何人管轄。”


    常遇春奇道:“意外?什麽意外?國公就是不想韓林兒出事才去營救啊?”


    徐達心思敏捷,轉念一想便明白了劉基的意思,擠眉弄眼地拉著常遇春到一邊附耳低語。聽得常遇春頻頻點頭,恍然大悟,“我曉得怎麽做了。”


    於是本該星夜兼程趕到安豐的大軍卻因為徐達、常遇春突然發作的水土不服之症而不得不在途中停留了幾天,等援軍趕到安豐時,城已失守,劉福通被殺,韓林兒在逃。


    張士誠的部下呂珍率眾把大軍團團圍住,企圖拖到張士誠再派兵馬來,好一舉消滅徐達、常遇春等人。


    幸虧這次是朱元璋親自領兵,看到整個部隊被呂珍的人馬包圍,他顧不得再隱瞞身份,急忙挺身而出號召全軍反擊。


    眾將士見到朱元璋竟如神兵天降出現在陣前,不由精神大振,連著三戰三勝,趕走呂珍。


    朱元璋就命徐達等人繼續攻城,自己帶著兵馬去找韓林兒,在途中找到韓林兒並將其護送到滁州才返迴應天府。


    說來簡單,但其中的艱險非同尋常。如果沒有許五的勸說,張士誠就有可能和陳友諒聯手夾擊朱元璋;如果沒有假的朱元璋在應天府迷惑陳友諒,陳友諒就有可能率軍攻打應天府;如果沒有朱元璋在緊要關頭力挽狂瀾,韓林兒就有可能被張士誠的人馬擒獲殺死……


    開戰的時候朱元璋沒有想那麽多,但過後一想,細思極恐啊,幸好一切都是有驚無險,幸好上天眷顧,讓他贏了這場豪賭。


    他的心情無比喜悅,這次出征安豐,不僅救下了韓林兒還保住了應天府。救出韓林兒的事情使他獲得巨大的聲望,現在誰不讚他的忠義之舉,每個人看他的眼神都充滿敬佩和熱切,不少將士慕名前來投奔。同時他心中暗暗高興,劉福通一死,韓林兒又在他的部署控製下生活,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對他發號施令了。


    朱元璋喜,張士誠和陳友諒自然就悲。


    張士誠還好點,他隻是惋惜朱元璋沒有和陳友諒開戰,他們不兩敗俱傷自己就無法漁翁得利。


    陳友諒就不同了,他氣得捶胸頓足,破口大罵:“騙子!騙子!朱元璋這個小人不得好死!”


    他滿心以為朱元璋要攻打武昌,還自作聰明地對陳友仁講了一番“以逸待勞”的計謀,結果卻被朱元璋擺了一道,錯失了偷襲應天府的最佳時機。


    如果當時陳友諒聽到朱元璋派大軍支援安豐就馬上領兵攻打應天府的話,現在隻怕朱元璋早成了喪家之犬,哪還有機會大搖大擺地返迴應天府。可惜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即使陳友諒百般懊悔也無濟於事。他瞪著血紅的眼睛對噤若寒蟬的陳友仁等人吼道:“傳朕命令,朕要禦駕親征攻打洪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