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知道馬秀英生氣了,可是他絕不同意讓兒子去幼兒堂學習,但他又舍不得再惹馬秀英不快,想了想,說道:“標兒的身子骨弱,大夫說他宜靜不宜動,你讓他去幼兒堂那種亂糟糟、鬧哄哄的地方,影響到他的身體怎麽辦?他在家裏學習,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知道情況,你也能放心一點啊。”


    事關朱標的身體健康,馬秀英所有的堅持都化為泡影,妥協道:“那你一定要給標兒請個好老師,還有注意不能讓標兒太勞累,你看誰家的孩子這麽小就開始抄寫四書五經?”


    朱元璋沉吟半晌,“你覺得儒學提舉司宋提舉教授標兒經學怎麽樣?他是劉基的高徒,我原本想請劉基做標兒的老師,隻是他一直奔喪還沒歸來。”


    馬秀英讚同道:“宋濂?這人博學多才,為人謙虛,做標兒的老師不錯。”


    “那就這樣定了,明日我就叫標兒拜他為師。”朱元璋很高興,既把馬秀英逗開心了又搞定了兒子學習的問題。


    “好了,咱們快去看看其他人吧。你一迴來就在我屋中待了半天,隻怕其他妹妹脖子伸得老長,都快望眼欲穿了。”馬秀英一邊打趣,一邊推著朱元璋出門。將心比心,自己日夜思念朱元璋,其他女人何嚐不是如此。


    遜影迎上來,低語:“適才蓮夫人、惠夫人都有來探望夫人,被奴婢推辭了……”


    馬秀英臉紅得像猴子屁|股,羞惱地瞪了朱元璋一眼,幸好遜影機靈,否則她都沒臉見人了。


    朱元璋嘿嘿直笑,抹著鼻子灰溜溜地離去。


    國公府恢複了往日的祥和,看到朱元璋對馬秀英更加信任和恩愛,妻妾們愈發尊敬馬秀英,縱然有個別女人心生嫉妒,也隻能悄悄把嫉妒埋在心底。


    這一天馬秀英正在大廳跟李碽兒討論育兒經,其他幾女一邊嗑瓜子,一邊羨慕地聽著。遜影忽然端了一盤水果上來,馬秀英知道如果不是有事稟告,遜影才不願意伺候別的女人,她不動聲色地站起來,笑言出恭一趟,隨著遜影走出了廳外。


    兩人走到無人的地方,遜影說道:“劉先生迴來了。”


    馬秀英看她臉色很難看,問道:“可是衢州那邊的事情沒有處理好?”


    “衢州那邊劉先生處理得很好,但是他和國公為了支援安豐的事情吵起來了。”


    原來劉基先叫人把他娘屍體送迴青田,自己星夜兼程趕到衢州。


    當時苗將蔣英等人作亂殺死胡大海、耿再成逃走後,衢州傳出很多流言,說朱元璋要屠盡苗人為胡大海、耿再成報仇,鬧得整個衢州百姓惶恐不安。


    劉基急忙調遣當地守軍四處駐兵,並揭榜安民,隻用了幾天上就平定了這些流言。後來他又給各個屬縣發去文書告示,各縣也漸漸相安無事。


    這次能夠快速穩定局勢主要憑借的是劉基在江浙一帶的聲望。他學識廣博又精通周易八卦,無論在尊師重道的漢人心中還是在迷信鬼神的苗人心中都有不可逾越的地位。盧龍山上劉基能夠唿風喚雨的本領早就流傳開了,現在人們寧願得罪朱元璋也不願意得罪這位神人。


    劉基處理完衢州的事情,繼續迴鄉葬母。


    鼠首兩端的方國珍寫信給劉基表示慰問,借機打探朱元璋的情況。上次朱元璋從他那裏運走糧食,他曾派使者奉書獻金求降,但是朱元璋的人馬一走,他又投靠了元廷。如今看到朱元璋竟有能力一邊抵抗張士誠,一邊把陳友諒趕到武昌,他的心思又動搖起來。


    劉基知道方國珍的心思,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迴信,答謝的話隻有兩三句,宣示朱元璋威德、勸方國珍歸附的內容倒是寫了幾大篇。


    方國珍後來果然派人到應天府進貢物品,表示歸附。


    朱元璋非常高興,寫信給劉基,慰勞備至。還常常遙問軍事,催促他早日迴來。


    至正二十二年,元將察罕帖木兒招降朱元璋,元廷願意任命其為行省平章事。


    朱元璋不同意,借口道:“天下人都知我尊奉的是小明王的宋朝龍鳳年號,豈可事二主?”


    元廷很生氣,想不到韓林兒的宋朝已經岌岌可危,還有人尊奉,決定徹底剿滅劉福通、韓林兒,讓朱元璋再無借口拒絕招安。


    察罕養子擴廓帖木兒統兵圍攻益都,劉福通從安豐出兵救益都,至火星埠,被擴廓部將關保擊敗。


    元廷又派官員張昶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宣命詔書”至應天府招安朱元璋。


    朱元璋知察罕帖木兒已戰死,拒絕不受,隻是致書答擴廓帖木兒,希望保持和好關係。


    但是元廷怎麽可能放任朱元璋這樣一個敵人慢慢壯大,你若不接受投降,我就打得你投降。先滅你的主子韓林兒,再滅你!


    至正二十三年春,張士誠帶領十萬兵馬,攻打安豐,劉福通知道打不過,就派人去應天府搬救兵。早在劉福通、韓林兒從亳州遷都安豐時,龍鳳宋朝就已經名存實亡,除了朱元璋還尊奉小明王,別的起義軍將領早就不把韓林兒當迴事了,所以劉福通能夠求助的人隻有朱元璋。


    朱元璋接到告急信,準備支援安豐。


    劉基聽聞這個決定,連丁憂都顧不得,急忙從青田趕迴應天府勸阻,“元廷、張士誠對小明王誌在必得,陳友諒對您又虎視眈眈,我們還是不要去管小明王,先顧好我們自己。”


    朱元璋說道:“我一定要救,小明王有難,我若不救就是不忠不義之人。世人皆知我尊奉他的年號,他是我的皇帝,君有難,臣豈可袖手旁觀?再說安豐是應天府的屏障,如果安豐失守,應天府也會受到威脅,到時候張士誠和陳友諒再合力夾擊,對我們局勢更加不利。”


    劉基反駁道:“您說的有道理,可是您有沒有想過,您把韓林兒救出來後怎麽處理?把他帶到應天府,他為君,您為臣?讓大家去效忠韓林兒?別說屬下不願意,換成其他將士也不會願意的。”


    朱元璋想到昔日郭子興到了滁州,自己被奪兵權的事情,臉色一沉,說道:“我不會再讓人站在我頭上,如果救出小明王我就把他送到滁州去。”


    劉基苦口婆心勸道:“應天府是我們的根據地,您若去支援安豐,陳友諒趁機攻來怎麽辦?隻要應天府還在,我們就有扭轉局勢的可能。如果應天府丟了,我們就失去了一切,勢必落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您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啊!”


    朱元璋固持己見,“小明王已經求到我的麵前,我若不救他會被天下人恥笑,安豐我是一定要去的。”


    “韓林兒如果戰死,您正好脫離宋朝,自立為王。”


    “小明王如果因我而死,我還有何臉麵麵對世人?”


    劉基以頭搶地,悲唿道:“荒唐,為了一個豎子,為了一個虛名,您居然不顧應天府的百姓,不顧將士們的感受。國公,這次您大錯特錯啊!”


    “劉先生不要再勸,我已決定出征。”朱元璋說完拂袖離開,他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是劉基,他一定要證明給劉基看,誰對誰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