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元璋的將領驍勇善戰,但是張士誠的手下並非都是草包,也有厲害角色。他手下有一個叫呂珍的大將非常善於用謀略,在廖永安率軍進取太湖時,派了一小股勢力吸引紅巾軍分兵追擊,再趁廖永安沒有後援之際,逼其船隻擱淺,將其擒獲,押送蘇州。
蘇州是江南的重要城鎮,張士誠占領江南後就把蘇州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早就聽聞廖永安是員猛將,水上作戰經驗豐富,屢敗元廷水師,便立刻勸說廖永安投降歸附自己。
“我豈肯降你這反複小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廖永安一家老小都在應天,被擒後堅持不降。他是朱元璋身邊的老人,清楚朱元璋最恨被人背叛,如果他敢為了苟活投降,隻怕在應天的家人馬上就會人頭落地,所以他寧可自己去死,也不願牽連到家人。
“嗬嗬,敬酒不吃吃罰酒,我看你能撐到何時?”張士誠怒極反笑,高官厚祿引誘失敗就命人嚴刑拷打廖永安。
朱元璋獲悉大驚,想以俘獲的三千張士誠兵將換迴廖永安一個人。
張士誠卻不答應,對又來做使者的楊憲獰笑道:“迴去告訴朱元璋,你殺我胞弟,我就殺你愛將!”
當初有張士信在朱元璋手中,他被迫放走顧時等人,這迴可再沒人質一說了。他心裏憋著一口氣,就算現在還不能整死朱元璋,也要滅掉對方的威風。千兵易得,一將難求,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廖永安這員猛將放迴去,既然廖永安寧死不降,留著也沒用,就要下令殺掉。
楊憲驚愕,苦苦哀求他放過廖永安,一切條件朱元璋都能應諾,哪怕是割讓城池都可以。
對方的低姿態愈發讓張士誠得意,他譏諷道:“那叫朱元璋把自己的人頭送過來,我就放掉廖永安。”
這就沒法談了,楊憲悲憤地警告道:“若是太尉一意孤行,將來休怪我家國公兵刃相見。”
張士誠拍案而起,“既然如此,你也不用迴去了,我就等著朱元璋攻來!”說完就要叫人把楊憲拖下去。
許五連忙攔住,“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主公何必為了一個小卒壞掉名聲,讓此人迴去告訴朱元璋,識相的趕緊棄械投降,否則我軍臨至就是他破城之日。”又附在張士誠耳邊低聲勸說:“主公何不趁機先把三千士兵要迴來,至於放不放廖永安還不是主公一句話。”
張士誠哈哈大笑,瞪著楊憲,“還不快滾,迴去告訴朱元璋,叫他速把我的將士送還,否則廖永安性命不保。”
許五把楊憲送出軍營,小聲說道:“楊先生,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隻能先保住你的性命再做他想。廖將軍那裏我會盡力而為,你先迴去,容我再想辦法。”
楊憲驚疑不定,一時不知他話裏真假,謝過後不敢耽擱,快馬出城趕迴應天複命。
朱元璋無計可施,隻好先送還三千俘虜。
然而張士誠得迴士兵馬上變卦,揚言自己隻答應不殺廖永安,沒有同意放走廖永安。事後他也確實沒殺死廖永安,然而他的行為比殺人更殘忍。他秉著自己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的心理,將廖永安削足挖眼,囚於隆平路,借此羞辱朱元璋,以泄失弟之恨。
殺人不過頭點地,用如此惡毒的手段折磨一個不肯投降的將領實在是過於陰損了。朱元璋氣憤填膺,揮軍南下,要與張士誠決戰。
將士們看到廖永安被擒受辱,怒火高漲,卯足勁跟張士誠的軍隊拚命。特別是廖永忠接替了兄長之職,任樞密僉院,統領其軍,一路奮勇高歌,挺進太湖,呂珍在哪,他就追到哪,最後竟殺得呂珍落荒而逃。
張士誠慌忙從杭州等地調軍支援,雙方膠著在長江下遊,打得不可開交。今天你奪我長興,明天我就攻你江陰,俱都是一副恨之入骨、不死不休的模樣。
馬秀英收到許五的情報扼腕歎息,想廖永安如此忠勇的將領卻被張士誠殘害。她趕緊派遜影去安慰廖永安的家人。
好在廖永安的妻子和孩子都以為他隻是被擒,不知他已被折磨得麵目全非,心中仍保留一絲希望,沒有完全崩潰。
遜影欲言又止,放下禮物黯然告退。就讓這個秘密暫時隱瞞下去吧,這對可憐的母子已經不能再承受任何打擊了。
悲痛、傷懷讓遜影難過地想發瘋,她比馬秀英還憤怒,在屋裏失聲痛哭,“為什麽許五不能救出廖將軍?廖夫人和孩子以後咋辦啊?”
“不要去責備許五,他已經盡力了。”馬秀英悶悶地勸道,不用遜影形容,她都能想象到那對母子悲痛欲絕的情形。可這件事真不能賴到許五頭上,如果不是許五勸說,隻怕使者楊憲都無法全身而退。她在信中囑咐許五繼續潛伏在張士誠身邊借機擾亂張士誠的作戰計劃,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幫助廖永安,能夠救出來的話更好。
廖永安成了廢人,張士誠就不再關注,但看守的人沒有減少。許五想方設法派心腹去照顧他,直到八年後,廖永安終因傷勢過重病逝。此乃後話,表過不提。
至正十九年,胡大海、朱文忠又攻下張士誠的重鎮諸暨州。
張士誠遣將欲奪迴江陰,被守將吳楨打得大敗而去。他很不甘心,又派大軍圍困常州,致使常州斷糧,百姓餓死無數。
消息傳來,朱元璋痛怒交加,這些年他一直在應天屯糧練兵,然而周遭戰事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應天府的儲糧大多用於大軍出征和平倉救市,而且張士誠封鎖了應天到常州的糧道,想把糧食運到常州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恰在此時,馬秀英收到朱門情報,元廷向張士誠、方國珍征糧,方國珍備船至浙西運米。她就對朱元璋說道:“每年元廷都要向江浙征糧,國公何不從此處下手,繞到常州附近截住糧隊,就近送糧比從應天方便許多,還能搓一搓張士誠的銳氣。”
蘇州是江南的重要城鎮,張士誠占領江南後就把蘇州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早就聽聞廖永安是員猛將,水上作戰經驗豐富,屢敗元廷水師,便立刻勸說廖永安投降歸附自己。
“我豈肯降你這反複小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廖永安一家老小都在應天,被擒後堅持不降。他是朱元璋身邊的老人,清楚朱元璋最恨被人背叛,如果他敢為了苟活投降,隻怕在應天的家人馬上就會人頭落地,所以他寧可自己去死,也不願牽連到家人。
“嗬嗬,敬酒不吃吃罰酒,我看你能撐到何時?”張士誠怒極反笑,高官厚祿引誘失敗就命人嚴刑拷打廖永安。
朱元璋獲悉大驚,想以俘獲的三千張士誠兵將換迴廖永安一個人。
張士誠卻不答應,對又來做使者的楊憲獰笑道:“迴去告訴朱元璋,你殺我胞弟,我就殺你愛將!”
當初有張士信在朱元璋手中,他被迫放走顧時等人,這迴可再沒人質一說了。他心裏憋著一口氣,就算現在還不能整死朱元璋,也要滅掉對方的威風。千兵易得,一將難求,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廖永安這員猛將放迴去,既然廖永安寧死不降,留著也沒用,就要下令殺掉。
楊憲驚愕,苦苦哀求他放過廖永安,一切條件朱元璋都能應諾,哪怕是割讓城池都可以。
對方的低姿態愈發讓張士誠得意,他譏諷道:“那叫朱元璋把自己的人頭送過來,我就放掉廖永安。”
這就沒法談了,楊憲悲憤地警告道:“若是太尉一意孤行,將來休怪我家國公兵刃相見。”
張士誠拍案而起,“既然如此,你也不用迴去了,我就等著朱元璋攻來!”說完就要叫人把楊憲拖下去。
許五連忙攔住,“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主公何必為了一個小卒壞掉名聲,讓此人迴去告訴朱元璋,識相的趕緊棄械投降,否則我軍臨至就是他破城之日。”又附在張士誠耳邊低聲勸說:“主公何不趁機先把三千士兵要迴來,至於放不放廖永安還不是主公一句話。”
張士誠哈哈大笑,瞪著楊憲,“還不快滾,迴去告訴朱元璋,叫他速把我的將士送還,否則廖永安性命不保。”
許五把楊憲送出軍營,小聲說道:“楊先生,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隻能先保住你的性命再做他想。廖將軍那裏我會盡力而為,你先迴去,容我再想辦法。”
楊憲驚疑不定,一時不知他話裏真假,謝過後不敢耽擱,快馬出城趕迴應天複命。
朱元璋無計可施,隻好先送還三千俘虜。
然而張士誠得迴士兵馬上變卦,揚言自己隻答應不殺廖永安,沒有同意放走廖永安。事後他也確實沒殺死廖永安,然而他的行為比殺人更殘忍。他秉著自己得不到也不讓別人得到的心理,將廖永安削足挖眼,囚於隆平路,借此羞辱朱元璋,以泄失弟之恨。
殺人不過頭點地,用如此惡毒的手段折磨一個不肯投降的將領實在是過於陰損了。朱元璋氣憤填膺,揮軍南下,要與張士誠決戰。
將士們看到廖永安被擒受辱,怒火高漲,卯足勁跟張士誠的軍隊拚命。特別是廖永忠接替了兄長之職,任樞密僉院,統領其軍,一路奮勇高歌,挺進太湖,呂珍在哪,他就追到哪,最後竟殺得呂珍落荒而逃。
張士誠慌忙從杭州等地調軍支援,雙方膠著在長江下遊,打得不可開交。今天你奪我長興,明天我就攻你江陰,俱都是一副恨之入骨、不死不休的模樣。
馬秀英收到許五的情報扼腕歎息,想廖永安如此忠勇的將領卻被張士誠殘害。她趕緊派遜影去安慰廖永安的家人。
好在廖永安的妻子和孩子都以為他隻是被擒,不知他已被折磨得麵目全非,心中仍保留一絲希望,沒有完全崩潰。
遜影欲言又止,放下禮物黯然告退。就讓這個秘密暫時隱瞞下去吧,這對可憐的母子已經不能再承受任何打擊了。
悲痛、傷懷讓遜影難過地想發瘋,她比馬秀英還憤怒,在屋裏失聲痛哭,“為什麽許五不能救出廖將軍?廖夫人和孩子以後咋辦啊?”
“不要去責備許五,他已經盡力了。”馬秀英悶悶地勸道,不用遜影形容,她都能想象到那對母子悲痛欲絕的情形。可這件事真不能賴到許五頭上,如果不是許五勸說,隻怕使者楊憲都無法全身而退。她在信中囑咐許五繼續潛伏在張士誠身邊借機擾亂張士誠的作戰計劃,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幫助廖永安,能夠救出來的話更好。
廖永安成了廢人,張士誠就不再關注,但看守的人沒有減少。許五想方設法派心腹去照顧他,直到八年後,廖永安終因傷勢過重病逝。此乃後話,表過不提。
至正十九年,胡大海、朱文忠又攻下張士誠的重鎮諸暨州。
張士誠遣將欲奪迴江陰,被守將吳楨打得大敗而去。他很不甘心,又派大軍圍困常州,致使常州斷糧,百姓餓死無數。
消息傳來,朱元璋痛怒交加,這些年他一直在應天屯糧練兵,然而周遭戰事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應天府的儲糧大多用於大軍出征和平倉救市,而且張士誠封鎖了應天到常州的糧道,想把糧食運到常州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恰在此時,馬秀英收到朱門情報,元廷向張士誠、方國珍征糧,方國珍備船至浙西運米。她就對朱元璋說道:“每年元廷都要向江浙征糧,國公何不從此處下手,繞到常州附近截住糧隊,就近送糧比從應天方便許多,還能搓一搓張士誠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