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為長江下遊臨江近海的“魚米之鄉”,它南據長江,東控京杭大運河,隔江與集慶遙望,是為江東之門戶,江淮之重鎮。所以馮氏兄弟和李善長都一致認為朱元璋欲取集慶必先占領滁州。


    這一次朱元璋傾巢而出,足足動用了五萬兵卒,加之有花雲等悍不畏死的將領衝鋒陷陣,幾經征戰終於打跑了元人。


    記得有一首歌曾這樣唱到“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得人民好喜歡……”馬秀英沒有見過全國解放時百姓的喜悅,不過滁州的百姓用他們的行動表達了對朱元璋軍隊來臨的喜悅。他們敲鑼打鼓,夾道歡迎,有條件的人戶還自發張燈結彩,披紅戴綠,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如同過節一般興奮。


    朱元璋和眾將領騎在馬上緩緩踏入,他們的脊梁又挺又直,這是他們第一次被百姓風風光光地迎接進城。各種敬佩的目光,愛戴的神情徹底滿足了眾人的虛榮心,縱使他們臉上的肌肉都笑僵了,還硬是擠出笑臉來安撫問候相迎的百姓。


    在定遠的時候他們可沒享受到這種待遇,當初攻打定遠不知是誰謠傳來的都是橫澗山的土匪(也確實都是朱元璋招募的土匪兵),百姓嚇得聞風而逃,莫說夾道歡迎,閉門掩戶都來不及呢。民把軍當匪,軍把民當賊,所以當時軍民相處得並不融洽。


    這一次朱元璋打定主意要好好改善軍民關係,滁州可是他奪取集慶的跳板,不能再出現在定遠那樣將士殺掠百姓的疏忽了,好在他麾下已有幾個謀士,這等軍民協調和軍紀執行的問題正好交由他們處理。


    外麵的氣氛熱鬧非凡,馬車裏的女眷都忍不住卷起簾子探頭張望。忽然一個少年牽著兩個小孩從人群中擠出,朝朱元璋跑來,他遠遠見了朱元璋立刻歡喜地喊道:“小叔、嬸嬸,我尋著表弟保兒了。”


    那少年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原來朱元璋雖然四處募兵,卻也從未放棄尋找親人的下落。他如今手下數萬人,打探消息方便了許多。在他忙著收服橫澗山土匪、平定定遠的時候就得知了二姐夫一家流落到滁州的消息,無奈他當時督戰抽不出空暇,朱文正便自告奮勇領了一群斥候先趕到滁州尋找二姐夫一家。


    王氏多日不見兒子,聞聲立刻鑽出馬車,又喜又惱地嗔怪道:“你這孩子……”


    朱元璋跳下馬,激動得打哆嗦,連連問道:“哪個是保兒?我姐姐、姐夫呢?”他當年被朱五四趕迴鍾離,家裏的親戚都比較貧寒,加上他幹了許多人嫌狗憎的的事情,不被親戚待見,惟有二姐和李貞經常接濟他,李貞還敦敦教導他,在他心中,李貞不啻於第二個父親。


    馬秀英時常聽朱元璋念叨,深知二姐夫一家在他心中的地位,趕緊下車相迎,欣喜道:“二姐、姐夫在哪裏?保兒在哪裏?”


    朱文正避過王氏撫摸他頭頂的手,牽著一個羊角稚齡、麵帶菜色的孩子走過來。


    那孩子許是被朱文正教過話,見了朱元璋和馬秀英當即恭恭敬敬地跪拜,“外甥保兒見過舅舅和舅娘。”說著他拉了拉另一個小孩破爛的衣襟,那小孩也順勢跪下喊道:“小子狗娃見過朱鎮撫和夫人。”


    沒看到二姐和李貞,朱元璋心一緊,連忙問道:“你爹娘呢?”


    “我娘去了,我爹也病了……”李保兒忍不住抹淚,悲從中來。


    說起來這李保兒的身世相當可憐,十二歲那年家鄉遭受特大旱災,禍不單行,瘟疫又流行起來,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相繼死去,他母親也在這場瘟疫中病死,他父親李貞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錢財,殺掉牛和豬,分給鄉親們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然而沒過多久,亂兵入境,李貞隻好領著保兒到淮東避難,後來一直輾轉於亂軍之中。


    朱元璋起義募兵的消息傳迴鍾離,李貞聽到消息就帶兒子前去投靠,時值兵荒馬亂,父子倆風餐露宿,幾次瀕臨死亡,李貞一度病得下不了地,好不容易養好身體匆匆趕到鍾離,朱元璋早已打道迴濠州。父子倆錯過相認機會,抱頭痛哭,急忙奔濠州追尋朱元璋,結果到了濠州又聽他南征定遠……這樣一路奔波到滁州,李貞的身子早就破敗不堪,隻能躺在破廟裏苟延殘喘。


    李保兒終於見到朱元璋,想到死去的母親和這一路的辛苦,忍不住撲在他的懷裏嚎啕大哭。


    聽聞最親近的人一個去世一個病重,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道:“保兒別怕,你已經來到舅舅身邊,今後生活就有了依靠,舅舅不會再讓欺負你們。”


    馬秀英看到李保兒骨瘦如柴,知道這孩子一定吃了許多苦,連忙柔聲說道:“保兒,到舅娘這裏來,讓舅娘好好看看。”


    豈料李保兒隻顧縮在朱元璋懷中,仰著頭攥緊他的衣襟依依不舍,紅紅的眼圈裏流露出濃濃的孺慕之情。


    “外甥見到舅舅,就好像見到娘一樣,這孩子還是跟我親啊。保兒,帶我去見你爹。”李保兒的舉動逗得朱元璋哈哈大笑,索性把他抱起來放在脖子上騎大馬。


    朱文正同情李保兒的遭遇,自然不會計較他搶走朱元璋的關愛。麵黃肌瘦的狗娃在旁看得十分眼紅,想親近又不敢親近的樣子著實可憐。


    馬秀英悄悄撞了一下朱元璋,用眼神示意他別忽略那可憐的孩子。


    朱元璋反應過來,伸出一隻手摸著狗娃的頭笑道:“你既然和保兒相依為命,我也不忍讓你們分開,今後你就做我的義子,跟我姓朱吧。保兒,以後舅舅家就是你的家,你也做舅舅的兒子好不好?還有文正,你也是我的兒子。”


    三個孩子連連點頭。


    王氏笑眯眯地看著朱文正,兒子跟著朱元璋比跟著她一個寡婦有出息,以後她再也不用擔心兒子的前程問題了。


    徐達、湯和等人齊齊上前恭賀朱元璋一下添了三個兒子。


    朱元璋愈發笑得大聲,“夫人,你給保兒和狗娃取個好聽的名字。”


    馬秀英醞釀片刻說道:“大哥的兒子叫文正,保兒就叫文忠吧,舅娘希望你將來能做一個文華辭采、忠肝義膽的人。狗娃則叫沐英可好?櫛風沐雨方成英雄。”


    “孩兒拜見義父義母!多謝義母賜名。”朱沐英歡天喜地地站起來,乖巧地走到馬秀英旁邊。


    朱文忠擠出一句謝謝,又把頭埋進朱元璋脖子裏。


    朱文正得意地仰著頭,“我是老大,你們快叫聲大哥來。”


    “好孩子,從此你們就是親兄弟,以後要相親相愛。”馬秀英看著三個孩子露出微笑,又悄悄摸摸自己的肚皮。哎,急死人了,怎麽還不見動靜?這會都當三個孩子的娘了,可惜沒一個是自己親生的。


    朱元璋眼尖,嘿嘿直笑,“夫人別急,俺們迴去繼續勞動,俺可沒忘記勞動的本分。”


    三個孩子不明所以,聽見此話後,跟著吼道:“我們也要勞動!”


    “你……”馬秀英一頭黑線,眼刀子使勁紮朱元璋。


    朱元璋腆著臉笑道:“你們還小,那勞動可費體力了……”


    有無意聽見此話的將領都忍不住一臉古怪,憋著笑低頭聳肩膀。


    馬秀英生怕朱元璋繼續說些沒羞沒躁的話,搶著說道:“文正,田嬸和念慈、憶章她們還在後麵馬車上,快帶文忠和沐英去見見大家。大嫂也幫我張羅下這幾個猴子。”又對朱元璋說道:“夫君快快進城把軍隊安置好,我們去把姐夫接迴府。”


    正事要緊,朱文正馬上停止打鬧,攙著老娘領著兩個小弟去接田氏等人。


    馬秀英趁人不注意悄悄掐住朱元璋的後腰肉,使勁擰轉,邊擰邊笑語晏晏,“八哥,放心,迴府我定會讓你欲|仙欲死。”


    朱元璋突的打了個寒顫,差點痛唿出聲,“夫人手下留情,咱們還是先去接姐夫……”


    “八哥,保持儀態哦,百姓都看著我們呢。”馬秀英臉上笑得越燦爛,手中力度越加深。


    “哎呦,哎呦,夫人,俺錯了,夫人,放俺一馬,俺不想欲|仙欲死……”朱元璋全身都在抽搐,還得對全城百姓微笑,隻是那笑容比哭還難看。


    不知情的百姓都以為這位朱鎮撫見到他們太開心了,紛紛讚揚朱元璋和藹可親,一點都不擺官架子。


    進了城朱元璋就把軍務交給李善長和徐達安排,急急忙忙趕到醫館拜見李貞。


    李貞此時再無朱元璋以前見到的富態模樣,整個人廋的皮包骨,一張臉上隻見高高的顴骨,看到朱元璋掙紮著想要坐起來。


    朱元璋趕緊上前扶住他,泣道:“姐夫,你受苦了,俺來晚了,可惜二姐她……”


    “好好,你果然是個有出息的。”李貞嘴唇抖動半天,終於擠出一句話。


    朱元璋泣不成聲,“姐夫,啥也別說,先養好身體,我還需要你,保兒也需要你。”


    一屋子的人都跟著掉眼淚。


    馬秀英見李貞隱隱搖晃身體,顯然體力不支,就說道:“夫君,先把姐夫抬迴府,隻要好生將養一段時日,姐夫一定能好起來。”


    朱元璋抹掉淚,慎重道:“是,是,姐夫,咱迴家,以後咱們過好日子,再也不遭罪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辣椒小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辣椒小霓並收藏後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