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西洋號內部鍋爐工冒著數十度的高溫,把煤炭送進燃煤鍋爐裏,煤炭燃燒著,其高溫讓鍋爐的水變成高壓水蒸氣,這些高壓水蒸氣將會通過官道進入輪機艙內的往複蒸汽機裏。
繼而推動蒸汽機轉動起來,龐大的齒輪構成的傳動機構,最後驅動著粗厚的驅動軸,驅動軸一直延伸到船隻後方,帶動著兩個直徑達到了數米的龐大螺旋槳開始轉動。
僅僅是這兩個龐大的螺旋槳,就足以證明大唐雄厚的工業技術能力。
這種螺旋槳采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鋼鐵,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銅合金,因為普通的鋼鐵在海水下很容易生鏽,銅的話好一點,但是純銅也不行,還得是銅合金。
而且有了材料之後,如此鑄造這種直徑好幾米的螺旋槳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可以說在人們所看不到的海水之下的這兩個巨大的螺旋槳,就已經是足以體現大唐帝國的遠遠超過當代其他國家的工業技術能力。
不過呢,人們普遍看不到,他們所能夠看到的還是水麵上的東西。
可惜的是,僅僅是看水麵上的東西,其實他們什麽也看不到。
頂多也就是看見一艘鋼鐵大船在海麵上無風自動而已。
當新大西洋號在大西洋乘風破浪,一路上以大概十二節的平均速度前進的時候,邊上一艘大唐海軍的巡洋艦以及三艘護衛艦在外圍保持著同樣的速度前進。
這四艘戰艦自然不是專門為了新大西洋號提供護送的,實際上新大西洋號也不需要專業的戰艦為他們提供護送。
平均十二節,最高十五節的航速足以讓他們超過當代絕大部分船隻,哪怕是大唐自己的大部分蒸汽船隻。
那些土著的海盜們,對新大西洋號這種高速龐大的客輪,連追都追不上,就算追上了也不是對手,人家也有自衛火力的,雖然火炮沒有,但是普遍裝備輕型武器,那些水手們基本都是受過軍事訓練的。
沒辦法,這年頭跑遠洋都得這樣。
這四艘大唐的歐洲艦隊的戰艦,這一次為新大西洋號提供護送,隻是順路。
說護航有點過,應該說是一起迴去。
這四艘大唐戰艦之前都是被派遣到第七艦隊服役的戰艦,他們在大西洋經曆了將近一年的派遣任務後,已經結束派遣期,準備返迴本土。
順便也是給長期在海外服役的海軍官兵們放一個長假,讓他們迴家看看父母等家人。
這也是大唐海軍各戰艦的常態,尤其是遠洋主力艦們,因為海外缺乏必要的大修和升級改裝能力,基本都是需要迴到本土的造船廠進行大修的。
哪怕是最簡單的日常,也隻有少數幾個海外軍事基地,比如科倫坡、休達、南非、新南港、馬六甲等海外大型軍事基地才具備。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的戰艦普遍采用派遣製。
大體上一艘戰艦在維護完畢後,就會接受了官兵,迎來一名新艦長,然後進行大約幾個月的適應性訓練後,就會開始執行戰備任務,並加入某支艦隊,比如說派遣到大西洋艦隊來。一年前大唐帝國的非洲艦隊就已經改稱大西洋艦隊。
名字的變化也是代表著人物屬性的變化,轄有的第六艦隊和第七艦隊裏,第六艦隊繼續負責非洲東部海岸線,不過已經隻限於馬達島以南的海域,以北的海域則是由第五艦隊負責。
而第七艦隊嘛,其實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西洋艦隊,負責整個大西洋以及臨近邊緣海,比如地中海、波羅的海等海域的作戰任務。
戰艦抵達第七艦隊後,第七艦隊司令部就會根據艦隊內各分艦隊的作戰任務以及需求,將其派遣到某個分艦隊執勤。
執行任務期間日常維護一般都是在海外的大型軍事基地進行,休達和南非都有這樣的維護基地。
不過如果需要中等稱唿的維護以及維修或者是大修之類的話,那麽就需要返迴本土了。
因為這種派遣製往往會導致戰艦和戰艦之間相互不熟悉,所以這種派遣往往不是單艦,而是以一個戰鬥小組的形勢進行派遣。
比如說一艘巡洋艦搭配若幹護衛艦,又或者是雙護衛艦編隊之類的,這樣可以在路上就可以進行演習以及各種配合,抵達地方後就能夠立即形成戰鬥力。
這一次歐洲分艦隊那邊又是迎來了大輪換年,足足有四艘主力艦抵達休達加入歐洲分艦隊,而隨著新派遣過來的戰艦抵達歐洲分艦隊,同樣也是有四艘執勤了一年多的戰艦被輪換下來的戰艦就踏上了返程。
而且他們也不是說返迴南非或者科倫坡進行維護,而是將會直接返迴本土。
科倫坡雖然說已經完成了本土化,上麵的海軍修船廠已經初具規模,足以對軍艦進行常規維護甚至大修任務了,這也是大唐帝國裏,第一個具備全麵常規維護能力的海外軍事基地,其他幾個海軍基地還差了點。
但是這四艘準備返迴本土的戰艦,不僅僅是需要維護,其中一艘山西級巡洋艦還將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裝,把上麵的前裝線膛炮換成後裝火炮。
而改裝之後,它也不會繼續被派遣到海外一線戰鬥艦隊服役了,而是會被分配到第一艦隊下屬的訓練艦隊,充當訓練艦。
而其他三艘欽州級護衛艦將會直接退役封存。
因為這四戰艦都已經不是什麽新型號的戰艦了,巡洋艦乃是山西級甲帶防護巡洋艦,三艘護衛艦則是欽州級護衛艦,都是大唐比較早期的蒸汽船隻,而且都是屬於宣平二十七年之前服役的,還是當年第一批換裝前裝線膛炮的戰艦呢。
它們距今服役期限已經是超過十年了。
盡管十年的時間對於軍艦的服役期間來說不算什麽,縫縫補補還能服役很就,但這是對於有縫縫補補價值的戰艦而言。
而早期的欽州級護衛艦以及山西級甲帶防護巡洋艦而已,基本上沒啥改裝的價值,海軍都懶得對它們進行改裝。
繼而推動蒸汽機轉動起來,龐大的齒輪構成的傳動機構,最後驅動著粗厚的驅動軸,驅動軸一直延伸到船隻後方,帶動著兩個直徑達到了數米的龐大螺旋槳開始轉動。
僅僅是這兩個龐大的螺旋槳,就足以證明大唐雄厚的工業技術能力。
這種螺旋槳采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鋼鐵,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銅合金,因為普通的鋼鐵在海水下很容易生鏽,銅的話好一點,但是純銅也不行,還得是銅合金。
而且有了材料之後,如此鑄造這種直徑好幾米的螺旋槳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可以說在人們所看不到的海水之下的這兩個巨大的螺旋槳,就已經是足以體現大唐帝國的遠遠超過當代其他國家的工業技術能力。
不過呢,人們普遍看不到,他們所能夠看到的還是水麵上的東西。
可惜的是,僅僅是看水麵上的東西,其實他們什麽也看不到。
頂多也就是看見一艘鋼鐵大船在海麵上無風自動而已。
當新大西洋號在大西洋乘風破浪,一路上以大概十二節的平均速度前進的時候,邊上一艘大唐海軍的巡洋艦以及三艘護衛艦在外圍保持著同樣的速度前進。
這四艘戰艦自然不是專門為了新大西洋號提供護送的,實際上新大西洋號也不需要專業的戰艦為他們提供護送。
平均十二節,最高十五節的航速足以讓他們超過當代絕大部分船隻,哪怕是大唐自己的大部分蒸汽船隻。
那些土著的海盜們,對新大西洋號這種高速龐大的客輪,連追都追不上,就算追上了也不是對手,人家也有自衛火力的,雖然火炮沒有,但是普遍裝備輕型武器,那些水手們基本都是受過軍事訓練的。
沒辦法,這年頭跑遠洋都得這樣。
這四艘大唐的歐洲艦隊的戰艦,這一次為新大西洋號提供護送,隻是順路。
說護航有點過,應該說是一起迴去。
這四艘大唐戰艦之前都是被派遣到第七艦隊服役的戰艦,他們在大西洋經曆了將近一年的派遣任務後,已經結束派遣期,準備返迴本土。
順便也是給長期在海外服役的海軍官兵們放一個長假,讓他們迴家看看父母等家人。
這也是大唐海軍各戰艦的常態,尤其是遠洋主力艦們,因為海外缺乏必要的大修和升級改裝能力,基本都是需要迴到本土的造船廠進行大修的。
哪怕是最簡單的日常,也隻有少數幾個海外軍事基地,比如科倫坡、休達、南非、新南港、馬六甲等海外大型軍事基地才具備。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的戰艦普遍采用派遣製。
大體上一艘戰艦在維護完畢後,就會接受了官兵,迎來一名新艦長,然後進行大約幾個月的適應性訓練後,就會開始執行戰備任務,並加入某支艦隊,比如說派遣到大西洋艦隊來。一年前大唐帝國的非洲艦隊就已經改稱大西洋艦隊。
名字的變化也是代表著人物屬性的變化,轄有的第六艦隊和第七艦隊裏,第六艦隊繼續負責非洲東部海岸線,不過已經隻限於馬達島以南的海域,以北的海域則是由第五艦隊負責。
而第七艦隊嘛,其實才是名副其實的大西洋艦隊,負責整個大西洋以及臨近邊緣海,比如地中海、波羅的海等海域的作戰任務。
戰艦抵達第七艦隊後,第七艦隊司令部就會根據艦隊內各分艦隊的作戰任務以及需求,將其派遣到某個分艦隊執勤。
執行任務期間日常維護一般都是在海外的大型軍事基地進行,休達和南非都有這樣的維護基地。
不過如果需要中等稱唿的維護以及維修或者是大修之類的話,那麽就需要返迴本土了。
因為這種派遣製往往會導致戰艦和戰艦之間相互不熟悉,所以這種派遣往往不是單艦,而是以一個戰鬥小組的形勢進行派遣。
比如說一艘巡洋艦搭配若幹護衛艦,又或者是雙護衛艦編隊之類的,這樣可以在路上就可以進行演習以及各種配合,抵達地方後就能夠立即形成戰鬥力。
這一次歐洲分艦隊那邊又是迎來了大輪換年,足足有四艘主力艦抵達休達加入歐洲分艦隊,而隨著新派遣過來的戰艦抵達歐洲分艦隊,同樣也是有四艘執勤了一年多的戰艦被輪換下來的戰艦就踏上了返程。
而且他們也不是說返迴南非或者科倫坡進行維護,而是將會直接返迴本土。
科倫坡雖然說已經完成了本土化,上麵的海軍修船廠已經初具規模,足以對軍艦進行常規維護甚至大修任務了,這也是大唐帝國裏,第一個具備全麵常規維護能力的海外軍事基地,其他幾個海軍基地還差了點。
但是這四艘準備返迴本土的戰艦,不僅僅是需要維護,其中一艘山西級巡洋艦還將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裝,把上麵的前裝線膛炮換成後裝火炮。
而改裝之後,它也不會繼續被派遣到海外一線戰鬥艦隊服役了,而是會被分配到第一艦隊下屬的訓練艦隊,充當訓練艦。
而其他三艘欽州級護衛艦將會直接退役封存。
因為這四戰艦都已經不是什麽新型號的戰艦了,巡洋艦乃是山西級甲帶防護巡洋艦,三艘護衛艦則是欽州級護衛艦,都是大唐比較早期的蒸汽船隻,而且都是屬於宣平二十七年之前服役的,還是當年第一批換裝前裝線膛炮的戰艦呢。
它們距今服役期限已經是超過十年了。
盡管十年的時間對於軍艦的服役期間來說不算什麽,縫縫補補還能服役很就,但這是對於有縫縫補補價值的戰艦而言。
而早期的欽州級護衛艦以及山西級甲帶防護巡洋艦而已,基本上沒啥改裝的價值,海軍都懶得對它們進行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