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套戰略最為重要的一環,河套防線的建設也是第九軍上下,乃至陸軍最為關注的重點。


    河套防線,乃是從大同府治下的右衛縣出發,途徑前明玉林衛舊址、鎮虜衛舊址、赤兒山、雲內、君子津,最後抵達東勝城。


    整體走向並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整體雖然向西,不過是先向西北,然後略微偏向西南,然後再略微偏向西北,前半段大體沿著渾河,中部則是直插黃河,抵達黃河後再沿著黃河前往東勝城。


    沿著這麽一條線,大唐陸軍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先後修築了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池,其中最為重要的城池自然是最西端的東勝城。


    其次則是玉林城、鎮虜城這兩座比較重要的城池了。


    這三座城池,基本都是重兵駐防,東勝城不用說了,規模比較龐大,而玉林城和鎮虜城也是比較重要,雖然說時間有限,重建的城池規模不大,但是駐軍卻是不少,基本都是保持了三千人以上的駐軍。


    這幾個城池地處險要,乃是河套防線的重要據點,大唐陸軍自然也是嚴防死守,韃靼人如果有把握打下來,他們之前就打了,但是人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強行攻打這種重兵駐防的城池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截斷補給線的時候,往往都是選擇向那些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但是卻沒有重兵把守的城池。


    很不巧,南林堡就是屬於這樣的城池。


    南林堡剛好位於玉林城的西邊,鎮虜城的東邊,兩城之間,而且地形雖然不說多麽險要,但修城的時候也是特地選擇了一片峽穀地帶。


    隻要能夠攻克這裏,就足以切斷玉林和鎮虜城之間的聯係,切斷兩城的聯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徹底的切斷這一整條補給線。


    要切斷補給線,並不是非得要攻克玉林城、鎮虜城這樣的重要城池才可以的,這一百多公裏長的河套防線,隨便切斷某一個點,就能夠把這條防線給攔腰而斷。


    大唐陸軍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是開辟其他的補給線,尤其是最為重要的黃河補給線,用來給深入草原的部隊進行補給。


    不過黃河冬天會冰凍,注定就無法太過依賴河運,所以他們又是打算從其他地方開辟補給線,但是有些地方山路南行,很難通過陸運進行大規模的補給,尤其是目前大唐陸軍大規模使用的四輪馬車,對道路條件的要求比較大。


    因此,從右衛縣再到玉林城,然後到鎮虜城再到東勝城的這一條道路平坦的陸運補給線,依舊是不可獲取的補給線。


    要不然,雙方也不會圍繞著這一條補給線進行好幾個月的反複爭奪了。


    大城打不了,韃靼人就選擇打小城,按照道理來說,十四座城池裏,除了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是屬於大城之外,其他的十一座城池都差不多,大多都是選擇在具備一定防禦能力的要衝之地建築,規模也都差不多。


    但是偏偏南林堡就非常的倒黴,每一次韃靼人想要大規模截斷補給線的時候,都是會打這座城池,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第一次打這裏,那純粹是因為巧合,至於第二次乃至連續四次都選擇這裏,那是因為來攻打的次數多了,對附近地形非常熟悉,甚至對南林成的內部結構和設施都是相當的了解,打起來風險、把握大。


    如果是換了其他地方,這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就中埋伏了。


    軍事行動嘛,在利益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考慮把握大的,風險小的。


    南林堡作為大多時候都是韃靼的優先進攻目標,每一次來攻打的韃靼人都很上心,來的兵力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至於少於五六千兵力的話,韃靼人也知道打不下,所以從來就沒有派這麽少兵力來過。


    麵對每一次都是韃靼人的重兵進攻,南林堡能夠守住才見鬼了。


    這被攻克了後反攻,然後又被攻克,又反攻,這都來來迴迴三次了,這樣的反複爭奪戰鬥,導致雙方死傷慘重無比是很正常的事。


    上頭對此地也是越來越重視,持續向此地增兵,到目前為止,南林堡的駐軍倒是有了一千五百人,在曬外十四城裏,算得上是常駐兵力僅次於東勝城、玉林城、鎮虜城三城的城池了。


    而且他們還有九門火炮助陣,手榴彈什麽的更是一大堆,防守力量比以往的三次防守作戰的時候都要強悍。


    按照潘德嶽自己的估計,憑借著手底下的這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再加上九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防守作戰的時候,至少可以抵抗萬人韃靼人的進攻半十天半個月的,打的好一些,甚至能夠擋住一萬五千人的進攻呢。


    十天半個月足有友軍來救援了!


    手握一千五百大軍,還有九門火炮、眾多手榴彈助陣,潘德嶽覺得自己能夠避免前任們的倒黴命運,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韃靼人還真的和南林堡較上勁了,而且來的兵力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多!


    麻蛋,這一次來的韃靼騎兵足足有三萬大幾,目測都差不多四萬騎啊,浩浩蕩蕩,幾乎遮斷了天地。


    這兵力,比前麵三次來的韃靼人加起來還要多!


    這要是能夠守住,潘德嶽覺得那肯定是活見鬼了!


    他的前任就夠倒黴的了,沒想到自己更倒黴!


    這一瞬間,潘德嶽有些後悔,早知道,自己就推遲掉這個職務了,哪怕是寧願不晉升。


    但是腦袋有些發熱,一聽說要晉升為少校,還擔任一城的指揮官,實權比那些尋常的步兵營少校營長更大,手裏頭的兵也更多,至於說裏頭的那些風險,早就被他拋之腦後了。


    他也不想想,南林成駐軍一千五百,還有九門火炮,這等兵力,屬於標準的加強營半數,放在一些特定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團,其指揮官通常都是中校甚至是上校。


    他一個剛晉升的少校,為毛能夠當上南林堡這一千五百人守軍的指揮官?


    因為沒人跟他競爭……


    從軍嘛,這為天子效忠,為帝國而殉,那是應當的,但是南林堡那鬼地方實在是太邪門了,也不是什麽特別重要的地方,但是偏偏韃靼人每一次都是選擇重兵來攻,在這裏執行任務的將士,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軍官,乃至最高指揮官,大多都沒好下場,甚至連受傷的機會都不多,很多都是城破後被韃靼人所殺害。


    所以很多知道內情的一些校級軍官,都是不太願意去南林堡任職的,他們寧願在荒郊野嶺護送物資,和韃靼人騎兵硬碰硬,也不願意去南林堡被圍困,然後等死。


    但是剛從尉官爬起來的潘德嶽不知道啊,等他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已經是答應了下來,任命書都已經是拿在手中了。


    這個時候,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內情也沒辦法了,軍法如山,這都接任了南林堡的指揮官,敢不去?立馬上軍事法庭。


    因為軍政分離的緣故,如今軍方內部也是自行處理舉人違法亂紀的事,所以也是設立了軍事法庭,這些年上了軍事法庭的軍人,基本上都沒什麽好下場,被判處抄家滅族的都有好幾個。


    潘德嶽自然是不想去軍事法庭走一遍的,所以他費盡心思,總算說服上頭增援更多的兵力,湊足了一千五百人,還有加強來的火炮。


    但是,然並卵!


    潘德嶽的這一千多兵力,麵對俺答汗親自指揮,將近四萬大軍的進攻,一天都沒撐住就潰敗了!


    沒辦法,雖然有堡壘防禦,也有火炮助陣,而且潘德嶽還精心布置了種種防禦戰術,但是人家俺答汗根本不和潘德嶽玩什麽戰術啊,大手一揮,四萬人直接騎馬衝到城下,然後就開始爬牆登城了,這土城城牆就沒幾米高,人家隨便人托人,一蹦一跳的就能夠跳上城牆。


    這還打個屁!


    四萬多人潮水一樣衝上來,守城的千餘將士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擋不住啊!


    城頭失守的時候,潘德嶽都是想要效仿第二任和第三人南林堡的指揮官當場揮刀自殺了。


    前麵的兩個前任都是這麽死的!


    全軍覆沒之下,身為最高指揮官哪有臉麵逃跑苟活啊,就算逃出去了,最後也是免不了要上軍事法庭!


    理由?


    部下都戰死了,你一個最高指揮官卻是逃了迴來,不槍斃你,死戰殉國的那些將士怎麽能服氣?還活著的大唐將士怎麽服氣?


    但是卻是被屬下給勸說了下來!


    這倒不是說潘德嶽怕死不敢自殺,而是這一次他們敗的實在有點快,說是一天呢,但是人家韃靼人準備攻城的時間就有大半天,真正攻城時間半個時辰都不到。


    因此守城將士其實死傷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從城牆撤了迴來到北側。


    如果潘德嶽才是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然後帶著部下撤迴內城的倉庫,準備來一個死守!


    這還是他接手南林堡後修建的,采用了大量的水泥,堅固無比,尋常的九斤火炮都轟不塌。


    原來的軍械庫修的太靠近外頭,早已經是在戰火了被毀的不像樣子,所以重修了這個軍械庫,用於儲備彈藥和糧食,順便還挖了一口小井,算得上是南林堡裏最為堅固的一個堡壘了。


    可惜的是,這倉庫不大,原本設計頂多隻能容納百人作戰,如今這剩下的七百多人躲在裏麵,兵力都無法展開。


    但是這樣一來,因為地方小,防守起來也更容易,而且受到地形限製,這些韃靼人想要展開太多兵力進攻是不可能的,隻能是從入口派人進來,而入口小,一次性派幾十人進來都得堵住入口了。


    韃靼人強攻幾次不成後,反而死傷了好幾百人後,幹脆留下千人駐防入口外口就不管了,反正倉庫是有進無出,那剩下的幾百人也翻不了風浪。


    如今的俺答汗,哪能在這個破倉庫裏消耗兵力啊


    他還等著大唐主力抵達呢!


    他要在這裏,和南唐蠻子決一死戰!


    成,這偌大的土默川和河套還是他們韃靼人的!


    敗,萬事皆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溝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山溝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