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東京,最初其實是太平洋艦隊提出來的,但尼米茲對此始終持有異議。他擔心空襲東京可能會招致日本報複,而太平洋艦隊尚處於養精蓄銳階段,沒有足夠兵力去對付日軍的攻勢。


    不過這一計劃得到了金格上將的支持和首肯,尼米茲也無力進行阻止。計劃擱置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時北部地區加油困難,另外從技術上說,實施起來也有相當難度。


    美國在太平洋上沒有足以轟炸日本本土的空軍基地,要說大的基地,也就是夏威夷了。可要從夏威夷飛往日本本土,就連最遠程的轟炸機都做不到。


    用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空襲,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但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很小,非得航母駛近日本方可。這又帶來一個難以解決的新問題,即航母過於靠近日本機場,進入了日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等於自殺。


    為了示威式地扔幾發炸彈,把不多的幾艘航母都賠進去,這自然是一筆相當虧本兒的買賣。


    尼米茲對空襲東京並不熱情,能擱置就擱置。進入3月,加油的問題解決了,一直插不上手的陸軍也對這一計劃產生了興趣。他們擬出了一個更為保險的技術方案:用陸軍的中遠程轟炸機替代海軍艦載機,這樣既可以實施轟炸,又能確保航母的安全。


    因為參戰的陸基轟炸機型號為“b-25”,所以此項轟炸任務被命名為“b-25工程”。具體負責人是杜立特爾中校,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曾創下過一天內飛越美國本土的紀錄。


    接到任務後,杜立特爾從飛行員中精心挑選了16名誌願者,在空軍基地進行秘密訓練。


    對於陸基轟炸機來說,航母的跑道實在太短,無法用於降落。“b-25工程”的辦法,是讓b-25轟炸機做單程飛行,完事後到中國機場降落。


    中國軍隊當時的軍事實力並不能保證機場安全,可以想見,這是一項即使轟炸成功,也未必能夠生還的兇險任務。因此訓練開始前,杜立特爾就開宗明義:“這是你們將經曆的一次最危險的行動。行動完全自願,如果猶豫,現在可以退出,隻是不要向別人提及這件事就行。”


    沒有人猶豫,更沒有人退出。


    b-25轟炸機全長達到16米,起飛重量13噸,相當於一個龐然大物,要讓它在航母甲板上起飛,雖然具有理論上的可行性,但要做到也非常之難。


    杜立特爾先讓飛行員在一塊較小的場地上練習起飛,以後這塊場地越縮越小,縮到隻有航母甲板那樣大。經過一個月的緊張訓練,所有飛行員都達到了要求,能夠做到以100公裏/小時的速度在航母甲板上起飛。


    搭載b-25的是從大西洋調來的新航母“大黃蜂”。由於已經搭載陸基轟炸機,“大黃蜂”無法再用它原來的艦載機進行偵察巡邏,軍方便讓尼米茲再派一艘航母護航。


    尼米茲盡管對空襲東京仍持保留態度,但他還是派出了手下第一大將哈爾西,由哈爾西率“企業”編隊護送“大黃蜂”前往日本海域,並直接指揮此次行動。


    1942年4月14日,“企業”與“大黃蜂”會合,組成特遣艦隊。由於秘密尚未公開,“企業”航母上的官兵看到“大黃蜂”上滿載著特大的陸基機,都感到很納悶兒:這麽大的家夥,既不能起飛,又不能降落,它們要去幹什麽?


    4月17日,甲板人員對b-25做了最後檢查,他們用起貨機裝上炸彈,然後用粉筆在飛機上寫下:“我不想讓整個世界燃燒起來,隻想讓東京著火罷了。”


    4月18日,哈爾西向“企業”號的全體人員宣布:“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將匕首插向日本帝國的心髒——東京!”


    將士們這才明白過來,頓時上下掌聲雷動。


    接著,哈爾西又把杜立特爾叫到身邊,將一枚紀念章交給對方。這是哈爾西以前隨艦訪問日本時,日本政府贈予之物,上麵刻著“日美親善”幾個字。


    美國和日本確實有過關係親近的時候,美國曾經提供給這個島國以石油、鋼鐵等必要資源,然而現在珍珠港都被他們給炸了,還親善,親他們的大頭鬼去吧。


    哈爾西關照杜立特爾:“把這東西從東京上空扔還給日本佬!”


    特遣艦隊士氣高漲,眾誌成城,但就在這天淩晨,他們被一艘漁船發現了。


    這不是一艘普通的漁船,乃是日本海軍征用的武裝漁船,名叫“日東丸”。船長立刻用明碼向東京發電:“他們來了,三艘美國航母!”


    淩晨6點,山本五十六收到了這份電報。他馬上做出判斷:“美國航母的目標一定是東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河五十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河五十州並收藏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最新章節